《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0801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学》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由来,“循环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蕾切尔(寂静的春天)、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靠不断消耗自身资源存在,最终将耗尽而毁灭。,地球经济系统,有如一艘宇宙飞船如不借助太空帮助,尽管地球资源系统大得多,地球寿命也长得多,但是也只有实现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才能得以长存。,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

2、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在60年代;“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未来经济走向提出了两大趋势:一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二是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1、知识经济是一种“无重量经济”(无量化经济)。通过知识流和信息流

3、来整合、优化物质流与能量流,使之高效化、合理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2、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化经济”(减量化经济)。以高效、生态、循环和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的目标:(1)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利用高效化;(2)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3)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循环化,目前学术界“循环经济”存在着多种定义,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4、,循环经济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它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并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经济活动。,(1)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界定,(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界定,循环经济是一次革命,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

5、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4)从人与自然关系界定,(3)从技术模式的角度界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循环为主要特征,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在不断循环的经济过程中得到合理和高效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广义的循环经济,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狭义的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6)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界定,(5)从经济形态

6、和增长方式的角度界定,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基于生态经济原理和系统集成战略的减物质化经济增长模式;核心思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基本特征: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 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3R原则 输入端Reduce(减量化)过程中Reuse(再利用)输出端Recycle:(再循环/再生利用),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特征比较,传统经济的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资源再生 排放废物,开发资源

7、制造产品,开发资源 制造产品 排放废物,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循环经济,反复循环流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3R”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强调可持续发展,主张生态平衡,单向流动:资源-产品-污染排放高强度地开发物质和能源粗放和一次性的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 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8、循环经济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企业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减量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循环经济在宏观层面上,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原则及发展模式,一、循环经济的原则,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简称“3R”原则。,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3R,减量化Reduce,再循环Recycle,输入端,过程中,输出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

9、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污染。,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减量化应放在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再利用Reuse,减量化(reduce),原有的“减量化”的含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工程和企业的土地、能源、水和材料投入这些观点都是正确的,并已经在西方的后工业化中实施。这是狭义的减量化。,减量化(reduce),新的价值观认识到,不能把地球既当取料厂,又当垃圾场。要把减量化的概念延伸到提高人类理性需求的层面上来,合理地减少人类的物质需求,要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最大

10、的减量化是要把传统西方经济学中“拼命生产、拼命浪费”地满足欲望,转变为满足广大民众的理性需求,实现人的理性需求与地球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以内的有效供给之间的良性互动,或者叫“良性循环”。,减量化(reduce),例如,对水资源的需求和相应的工程建设应树立以供定需、节水为主、调水为辅等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而不是无节制地以工程来改变自然生态系统,满足不断增长的非理性水需求。,再使用(reuse),原有的“再使用”观念主要是尽量延长产品寿命,做到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也强调资源的综合利用。这也是很正确的,并也已在西方的后工业化中实施。新的资源观要把减量化延伸到企业和工程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能够

11、循环使用,这是最根本、最大和最有效的“再利用”,要把以短缺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依赖的传统产业资源需求,逐步转化为依赖可再生的或富有的自然资源。,再使用(reuse),“再制造”产业:以其他企业废弃物为原料,不再投入新资源的、新兴的产业。例如,尽可能利用地表水、太阳能和风能等可以循环使用的可再生资源,而不能无限地、永久地依赖深层地下水、煤和石油这些耗竭性的可再生资源,随着技术进步使可再生资源逐步替代耗竭性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资源的永续利用保障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与信息资源的共享。,再循环(recycle),原有的再利用观念主要是企业生产的废物利用,即在生产流程中形成

12、资源利用的循环,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循环。新的产业观认为:所有的废物都是把资源在错误的时间以错误的数量放到了错误的地方。除在企业中以外,还应该在产业内部以至产业之间建立资源利用的循环体系;把经济体系由生产粗放的开链变为集约的闭环;形成不同于传统产业体系的循环经济的新的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循环经济强调“减量、再用、循环”,但三者的重要性不一样,三者的顺序不能随意变动。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再用和循环都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削减的基础之上。例如:1996 年生效的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三个原则的

13、顺序和重要性,生产制造、服务,3R原则,消费,废弃,最终处置(填埋),处理(再生利用、焚烧),投入天然资源,第一步:减量化(Reduce)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步:再利用(Reus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延长使用周期,第三步:再循环(能源再利用)Recycle对无其他再循环模式只有焚烧处理的废弃物进行能源再利用,第三步:再循环(资源再生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二、循环经济的三个层次,工厂、企业内部-清洁生产;一组(群)工厂和企业-生态工业园;生产与消费大系统-社区、城市、地区。工厂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是基础;每个层次的循环经济都要贯彻3R原则。,1、循环型企业:以清

14、洁生产和节能降耗为核心。(小循环)2、循环型工业区:以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为载体(中循环)3、循环型城市: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大循环),微观层次:企业清洁生产 美国杜邦公司中观层次:建立生态园区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 德国回收再利用体系宏观层次:构建社会循环体系 日本社会循环型模式,三个层次,四种典型模式,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层次、四种典型模式,企业层面上 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利用率1997年已达到 86;废弃物作为再生材料利用1997年达到了359万吨;包装垃圾已从每年1300万吨下降

15、到500万吨。,社会层面上 德国双元系统模式,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四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区域层面上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美国杜邦化学公司“3R制造法”,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成功实例,1、循环型企业(小循环),以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为核心例如:传统水泥工业与现代生态水泥工业,火力发电厂循环经

16、济产业链,2、循环型工业区(中循环),1、产业链的“对接”和“延伸”2、“工业共存”到“工业共生”例如:围绕工业开发区内的热电厂1、粉煤灰-水泥2、石膏粉-石膏板3、热电联供,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硫酸厂,湖水,沉淀物加工肥料厂,热力发电厂,石膏材料厂,温室农业,远距离居民供暖,鱼类养殖厂,水泥厂,炼油厂,制药厂,3、循环型城市(大循环),1、城市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2、静脉产业与动脉产业3、区域内的物质沉淀总量(钢铁物质存量)美国80亿吨(中国20亿吨)日本再生铝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可循环利用)(物质不灭是物质可循环的理论基础),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传统的工业流程以单向的动脉产业为主,即将离散化

17、和非均质化自然资源富集化,功能化,以产品的形式进入社会公众的消费市场。当产品功能丧失后,又以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离散化方式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注: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机体各部的血管总称。静脉是指把血液从身体各部运回到心脏的血管总称。动脉与静脉构成人体血液循环,而动脉产业和静脉动产业构成了资源的循环和经济的循环。,离散资源富集化,产品消费离散化,不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产品,市场,污染环境,废物排放,浪费资源,静脉产业,动脉产业,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德国双轨制回收系统,DSD(双轨制回收系统)是个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

18、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收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DSD系统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例如,玻璃、塑料、纸箱等包装物政府曾规定回收利用率为72,1997年已达到86;废弃物作为再生材料利用1994年为52万吨,1997年达到了359万吨,包装垃圾从过去的每年13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500万吨。,德国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日本也相继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外循环经济的发展动态,其他国家如瑞典、芬兰、法国、丹麦、瑞士、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也相继开始发展循环经

19、济;资源高度稀缺的日本对循环经济更是高度重视,已将其作为基本国策,随着推进不断加强和深化,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些资源大国、石油富国对此重视不够。,立法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根本保障,德国在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该法规定,每年排放2000吨以上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垃圾处理方案。在此法律框架下,德国还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促进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比如饮料包装押金制度、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日本政府也于2000年月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确定了实现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大纲。与此相关的法律有:废弃物处理法、再生资

20、源利用促进法、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法、食品循环利用法、容器和包装材料循环利用法、家用电器回收利用法、汽车循环使用法等,以建设零排放工厂为切入点(企业内部);90年代的企业零排放和环境会计实践;1999年提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技术课题(四大技术);2000年确定为循环型社会元年(环境立国战略);制定法律体系: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以及七个专门法。2001年开始实施循环型社会行动(50年为战略目标)。,日本的循环经济,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国际检索系统,发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特点:(1)日本、德国-比较明确地提出循环经济概念,强调资源节约和废弃物再资源化,并通过立法来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2)美国、英

21、国-没有明确提循环经济概念,而是强调清洁生产、绿色化学、生态工业、3R原则。环保立法特点:(A)环保首选对策-在源头上防止废物的生成。使环境保护的重心,从后处理转向前防止,从治标转向了治本。(B)环保优先顺序-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焚化(Incinerrate)掩埋(Landfill)。,第三节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实践,一、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广西贵港市建设国内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从此正式启动全国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建设试点工作。2002年,我国在辽宁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然后在辽宁、江苏、日照、贵阳

22、等地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 定、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推动和规范这项工作。,造纸系统,蔗渣浆,纸,CMC,制糖系统,糖,有机糖,低聚果糖,蔗田系统,有机甘蔗,甘蔗,酒精系统,酒精,酵母精,蔗渣,废糖蜜,环境综合处理系统,除尘脱硫,水泥,轻钙,复合肥,碱回收,白水回收及水回用,热电系统,电,蒸汽,蔗髓,复合肥,回用白水,回收碱,蒸汽,电,废渣废液废气,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资源循环利用示意图,2004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4年9月,我国循环经济领域的第一部法规贵阳市建设

23、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颁布。2005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贯彻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通知,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9月起,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开始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首次发布的生态工业园区3项标准进行建设、管理、验收。,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全球.5%左右1.钢材消耗-达到3.88亿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5;2.水泥消耗-约12.4亿吨,约占世界的54;3.能源消耗-为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4.电力消耗-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低于美国。未来一个时期,

24、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重化工主导的阶段,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仍然具有高需求。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用什么来支撑?,“十一五”的预期性指标与约束性指标,“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约束性)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6、森林覆盖率达到20%(约束性),我国第一本同类著作(北京出版社,2003年4月),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引用。,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1.发展循

25、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一)政府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二)企业如何在循环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三)科技如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四)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几大制度(五)循环经济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一)政府如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1、循环经济不是一种自发的或自觉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法律约束。2、政府推进工业循环经济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很多:通过“

26、三种手段”(1)经济手段、(2)行政手段、(3)法律手段通过“三种政策”(1)税收政策、(2)补偿政策、(3)优惠政策通过“三个机制”(1)价格机制、(2)激励机制、(3)考核机制,通过税收和价格形成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1、消费税2、市场价格3、经济手段,节能基金补偿基金,1、节能技术项目2、再生资源能源开发3、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新能源新技术,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许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等可供回收的有用资源。废旧电器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如金、银、铜、锡、铬、铂、钯等贵金属。每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可以分离出0.4536kg黄金、129.7296kg铜、19.9584kg锡。1吨旧

27、手机废电池,可从中提炼100g黄金,而普通含金矿石,每吨只能提取6g,最多不超过几十克。美国环保局确认,用从废家电中回收的废钢代替通过采矿、运输、冶炼得到的新钢材,可减少97%的矿废物,减少86%的空气污染,76%的水污染,减少40%的用水量,节约90%的原材料,74%的能源,而且废钢材与新钢材的性能基本相同。,以废旧电子产品为例,(二)企业如何在循环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应充分把握我省经济和企业特点:(1)民营经济-最具活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就会失去基础。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有本能,政府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号转换为市场信号,通过价格机制和利益导

28、向来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国外已受到关注)(2)块状经济-形成企业集群,形成区域工业特色。块状经济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因为,产品相同,技术相近,废弃物同构,可通过共性技术开发,解决共性的技术问题和环境问题。(3)工业园区-工业发展的共同特点。(从物理聚合、化学变化到生物共生),企业共存,工业共生,(三)科技如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当代科学技术正面临着新的转型和演变,人们正在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进行重新梳理,许多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和新思想,1、清洁生产、2、“原子经济性”、3、“零排放”、4、工业共生和代谢、5、生态化产业链、资源消耗减量化、废弃物无害化和再

29、资源化、可再生资源和能源、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等等,(三)科技如何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保障,传统的科技成果、技术流程和生产工艺都需要在新的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重新审查,评价其是否符合1、减量化原则、2、循环化原则、3、生态化原则、4、无毒化原则、5、无害化原则、6、再资源化原则、7、节能降耗原则。循环不经济怎么办?(1)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环境是社会公共产品)(2)提高产品的价格(把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3)淘汰产品、技术、工艺(产业转移是国外的方法),科技突破能给循环经济发展带来飞跃,1、水泥回转窑余热发电技术。2、人造革DMF(万能有机溶剂)回收技术。3、生态化产业链集成和循环技术4、竹木业深度

30、加工技术(竹纤维开发技术)5、无铬卤制革技术(制革业的共性技术)6、废旧电机线圈高温碳化技术7、国产化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制造技术8、废旧轮胎回收和再资源化技术9、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太阳能电站)10、废塑料转化汽油和柴油技术11、造纸业清洁生产技术12、核能(核裂变与核聚变)海水中的氘,(四)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几大制度,1、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 2、技术工艺落后的企业与产品的淘汰制度3、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4、企业排污权交易制度 5、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制度 6、绿色产品标识制度 7、包装物和容器的押金制度 8、循环经济中科技进步的奖励制度9、循环经济的干部考核制度,(五)循环经济应该关注的重点领域,1

31、、石油化学工业领域2、建材水泥工业领域3、金属冶金工业领域4、火力发电工业领域5、轻工业(制革、造纸、电镀、印染)领域6、制药工业领域7、新能源开发工业领域8、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领域,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关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常常混淆使用,常常被等量齐观。实际上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联系一、相同的目标。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都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内涵上接近。清洁生产的内涵中业已包括了实现不同层次上的物料再循环,还包括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消减废料及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以及节约能源等要求,这与循环经济主要着眼于实现自然资源

32、,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三、实现途径相同。循环经济强调“减量、再用、再循环”的“3R”原则,但三者重要性不同,三者的顺序也不能随意变动,即要求经济过程中首先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产生,再用和循环都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削减的基础之上。这与清洁生产的要求一致。,区别:(1)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最大区别是在实施的层次上。在企业层次实施清洁生产是小循环的循环经济,而广义上的循环经济往往指在园区、行业或城市的层次上,甚至大到整个社会。(2)推行循环经济覆盖的范围较大,链接的部门较广,涉及的因素较多,见效的周期较长。而清洁生产往往相对简单,更容易实施。,总之,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而清洁生产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基础,循环经济则是清洁生产的扩展;清洁生产为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而循环经济为清洁生产提供宏观有利的环境。,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