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1标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001标准培训.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ISO14001标准培训,2,一、ISO 14001的修订背景和进展,1、2000年6月启动对ISO 14001的修订ISO 14001的第一版在1996年9月1日发布;1998年ISO/TC 207第6次年会期间,负责ISO 14001的工作组SC1/WG1就开始考虑对ISO 14001进行修订的问题;2000年ISO/TC 207第8届年会期间,TC 207/SC1召开全体会议,并通过了修订ISO 14001和ISO 14004的动议。,3,2、修订目的和原则 教材首页,2.1目的 澄清现行标准的内容 加强与ISO 9001的兼容要求:有利于理解和实施不产生新的要求,可能形成新要求的修
2、改要提交TC 207全会评审,4,2.2原则 P1-2,简洁 清晰 有效性和效率 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能达到标准目的 灵活性 便于使用 对现行用户的影响 可验证性 不助长官僚倾向 与其它标准要素的兼容性 在认识到两个标准差异的前提下加强与ISO 9001的兼容性 特别考虑中小企业的需求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可翻译性,5,ISO 14001的修订结果,基本属于编辑性修改总的来说结构上比原版本更合理,表述上也更准确和简洁在不影响原标准基本框架的情况下加强了和ISO 9001的兼容,6,3、TC176对DIS稿的建议,ISO/TC 176认为ISO 14001的修订未做到与ISO 9001的兼容,这表
3、现在两者在下列方面的巨大差别:1、管理体系要素方面:如管理评审、内部审核、不符合、预防和纠正措施等。2、术语方面:同一术语的定义不同,如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相关方、组织、记录(后记录采用ISO 9001定义)等。3、实施途径方面:ISO 14001的体系要素强调制定程序以执行要求,而ISO 9001强调执行要求以实现结果。,7,前言引言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4.1 总要求4.2 文件要求4.2.1 文件4.2.2 文件控制4.2.3 记录4.3 环境方针4.4 策划4.4.1 环境因素4.4.2 法律和其他要求4.4.3 目标、
4、指标和方案4.5 实施与运行4.5.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5.1.1 资源4.5.1.2作用、职责和权限4.5.2 能力、意识和培训4.5.3 交流4.5.4 运行控制4.5.5 应急准备和响应4.6 检查4.6.1 监测和测量4.6.2 合法性评价4.6.3 内部审核4.6.4 不符合4.7 改进4.7.1 持续改进4.7.2 纠正措施4.7.3 预防措施4.8 管理评审4.8.1 总则4.8.2 评审输入4.8.3 评审输出,3、TC176对DIS稿的建议 P3-4,8,1、标准名称的变化ISO 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
5、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这一修改是为了和ISO 9001:2000取得一致,二、ISO14001-2004与ISO14001-1996的差别,9,2、体系要素的变化,4.3.3目标和指标与4.3.4环境管理方案合并;合规性(守法性)评价从4.5.1监测和测量中分解出来;在提法上的变化;,10,2、体系要素的变化,11,2、体系要素的变化,12,2、体系要素的变化,13,2、体系要素的变化,14,ISO14001标准的作用,是唯一的认证标准是企业建立、保持EMS的基础是EMS审核的重要准则是认证机构实施认证的依据,15,ISO14001指导思想,核心:污染预防 目的:持续改进准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6、关键: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重视重点:过程控制保证:程序化文件体系,16,增加了第5自然段,说明本标准实施途径和ISO 9001兼容运行模式图的变化(FDIS)增加了对PDCA的解释增加了关于两标准兼容性的解释其他修改,引 言 教程附录P6,17,引 言 教程附录P6,引言重点阐述了ISO14001标准产生的背景、目的、作用、方式和条件,是准确认识本标准的基础。第四段: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重要环境因素信息来制定和实施方针与目标。,18,引言的内涵,1、环境立法日趋严格,环境政策陆续出台,相关方日益关注,组织建立系统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做到持续守法;2、遵循自愿
7、原则,不设置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责任;3、本标准是认证标准;4、对认证企业的环境绩效并无绝对要求;5、应与企业现行管理工作相结合;6、坚持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19,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P6,环境管理体系按照德明管理模式PDCA运行,体系由环境方针、策划、实施,检查、管理评审等5个部分的17个要素构成,通过这些要素有机结合和有效运行,使组织的环境得到持续改进(见图)。,20,GB/T24001-2004,21,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过程,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所期望的结果;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检查:根据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
8、报告其结果;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的表现。,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P6,22,管理体系要素分布特点和规律,23,1 范围 P9,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b)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3)寻求外部对它自我声明予以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24,无引用标准。保留本章是为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上一版(GB/T24001-1996)保持一致。,2 引用标准,25,3 术语和定义,3.5 环
9、境 3.6 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 3.16 组织 3.13 相关方 3.10 环境绩效 3.2 持续改进 3.18 污染预防 3.8 环境管理体系 3.11 环境方针 3.9 环境目标 3.12环境指标增加7个术语 3.1审核员 3.3纠正措施 3.4文件 3.14内部审核 3.15不符合 3.17预防措施 3.19程序 3.20记录,26,3.1审核员(新增),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27,3.2持续改进(变化)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环境绩效的总体改进。,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28,3.3 纠正措施(新增),为消除已发现的不
10、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29,3.4 文件(新增)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注1: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注2:根据GB/T 190002000中3.7.2条改写。,30,3.5环境(无变化)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在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部延伸到全球系统。介质及其组合:空气、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矿藏、森林、海洋、煤、石油、水、天然气 等;受体:动物、植物、人等受介质改变影响的群体。,31,3.6环境因素(无变化)一个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
11、要素。,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环境影响的原因,环境影响是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的结果,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互为因果),32,3.7环境影响(变化)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环境影响是一种“变化”,环境的上述要素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改变,也就形成了环境影响。,33,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因果关系举例,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原因)(结果)焊接烟尘排放 污染大气含油废水排放 污染地下水化学品泄漏 污染土壤材料利用率提高 节约资源,34,3.8环境管理体系(变化)组织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并管理其环境
12、因素。,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EMS是通过相关的管理要素组成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一种运行机制,用来实现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指标。EMS是组织全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应和QMS、OHAMS有机地结合。,35,3.9环境目标(变化)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环境目标是对环境方针的具体化和量化。,36,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13、3.10 环境绩效 组织对其(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37,3.11环境方针(编辑性修改,含义未变)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环境方针是组织建立的EMS的宗旨和纲领,是实施和改进环境管理的推动力,也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依据。,38,3.12环境指标(变化)由环境目标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39,3.13相关方 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
14、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相关方可以是个人或团体,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组织环境绩效的影响,40,3.14 内部审核(新增)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注: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依据审核准则ISO14001标准法律法规组织的EMS体系文件判断组织所建立的EMS的符合性、充分性和有效性;,41,3.15 不符合(新增)未满足要求。,注:此术语在GB/T 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42,3.16组织 具有自
15、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组织。,43,为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17 预防措施(新增),44,3.18污染预防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 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的消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45,中
16、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5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核通过。,46,1、指导性2、自愿性3、强制性 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生产产品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不达标的企业均属于强制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之类,同时对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并取得成效的企业给予经济政策上的鼓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47,清洁生产技术要求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稠油开采HJ/T XX2002,我国稠油开采清洁生产水平可分为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48,石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1、确定油田开发生产行业
17、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根据清洁生产审计要求,扎实做好清洁生产各项工作;3、全面整合,加大科研力度;4、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把清洁生产与装置达标紧密结合;5、总结、推广和完善清洁生产实用技术,49,物探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1、陆上物探,应采用小剂量炸药和高灵敏度检波仪,以保护生态环境;2、水域物探要用汽枪源代替炸药震源,以保护水域生态;,50,1、使用易降解、低污染的泥浆体系,优化泥浆固体控制工艺,研究泥浆回收再利用和处理处置技术,减少废弃泥浆对环境的污染;2、采用侧钻井、定向井、水平井、小孔径井等新钻井技术,节约用地,减少能源和污染产生量;3、采取井控技术,防止井喷失控。,钻
18、井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51,1、采用高效封井器、自封器、泄油器、防喷盒等设备或装置和油管、井筒化学法热洗技术或集中清洗技术,防治落地原油污染;2、全面推广和实施“十大无污染作业法”,井下作业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52,十大无污染作业法,1、压井进干线;2、油井管柱安装泄油器;3、提下抽油杆采用抽杆自封器;4、提下油管使用封井器;5、水井压井防溢进回水流程;6、油水冲砂安装单流阀、使用冲砂循环罐;7、油井转注、混气水洗井使用半封闭罐;8、水井酸化一条龙;9、新井投产组织泥浆回收;10、工完料净场地清。,53,1、实施综合稳油控水新技术,优化石油开采;2、优化机采、输油、注水、锅炉和电网五大系统
19、,提高效率,降低能耗;3、利用酸化解堵等技术提高注水技术;4、研究注入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减少其排放量;采用油泥砂回收及无害化处理技术;完善采油污水处理、回用工艺;5、采用密闭集输生产工艺,推广轻烃回收工艺,降低能源损耗,减少污排;6、采用最新管线防腐和泄露自动检测及回收技术。,开采和集输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技术,54,把环境绩效、持续改进、污染预防三个概念联系起来,持续改进是建立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环境绩效 用于衡量持续改进的实际效果;污染预防则是提高环境绩效的手段与方法,是实现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55,3.19 程序(新增)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
20、以不形成文件。注2:摘编自GB/T 190002000中3.4.5。,56,3.20 记录(新增)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注:摘编自GB/T 190002000中3.7.6。,57,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58,4.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59,4.2环境方针 1/5,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
21、的承诺;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组织工作的人员;g)可为公众所获取。,60,4.2环境方针条款释义 2/5,1.a 环境方针要适合组织的情况,切合实际。2.b、c、d是方针的内容:“两个承诺,一个框架”。3.e、f、g是对环境方针的管理 成文;实施;保持;传达到全体员工及可向外发布。环境方针是组织的环境纲领,是行动的指南针。它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来确定的。组织还应定期评审及修订环境方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因素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最高管理者可以是对组
22、织负有执行职责的个人(一适合、两承诺、一个框架,并能基本反映出组织环境管理的整体轮廓),61,4.3规划,4.3.1 环境因素4.3.2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62,4.3.1环境因素 1/4,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63,程
23、序化要求;用程序来规范组织识别环境因素,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重要性:建立环境目标时要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全面性:其识别范围要覆盖组织全部的活动产 品和服务3方面;识别时要考虑3种状 态3种时态;7种污染类型。及时更新有关信息:,本要素是ISO14001标准中的核心要素。环境因素的识别和重要因素的评价是建立EMS的基础;2/4,64,地质勘探,钻井,井下作业,油井,烃类气体,柴油机废气,钻井泥浆,粉尘、岩屑,井场污水,噪声、振动,地表破坏,污油,落地油,压裂液,洗井水,放射性,车辆排气,噪声、振动,65,地表破坏,噪声,车辆排气,油田地面建设站场、管网、道路,原油,冷却水,噪声,烟气,燃气轮机发电,
24、污油,烃类气体,计量,噪声,加热炉烟气,一段脱水加热、加压,缓冲罐,含油污水,烃类气体,66,加热,加热,电脱水,含油污水处理、注水,含油污水,污油,噪声,烃类气体,注水井,加热炉烟气,67,烃类气体,轻油,液化气,干气,浅冷集气,气井气,噪声,烃类气体,储罐,含油污水,加热炉烟气,外输,加热、加压,原油稳定,68,4.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它的环境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
25、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69,4.3.2法律及其他要求条款释义 2/3,法律法规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颁布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制度等。其他要求包括产业实施规范;与官方机构的协定;非法规性指南等,如国家有关部委发布的规定、通知、标准、行业设计规范及相关方的要求等。获取法律及其他要求后,要从中识别出适合于组织自身环境因素的法规和要求,评估法规符合情况,努力改善不合法之处。获取渠道可向环保局、行业协会、咨询机构等获取;要对变动的信息进行跟踪,获取最新版本。,70,使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3/3,71,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1/2,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
26、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72,4.3.3目标、指标和方案条款释义 2/2,第段要求组织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并分解到各部门、车间,既上有总的目标和指标,下有相应细分的目标和
27、指标,制订后应整理成文件。第段是要求目标指标要与环境方针相呼应,充分体现方针中对遵守法律法规和预防污染的承诺。第 段说明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时要考虑的7种情况。其实,主要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制订目标,而目标指标的具体内容则要考虑另外6种情况,其中较重要的是法律与其他要求和可选方案。法律与其他要求表明组织如有违反环保法规的情况,务必制订目标加以纠正;可选方案表示要采取最佳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方案实施会产生不同效果,甚至有很大差异;,73,第段组织根据环境目标制订一个或多个环境管理方案;保持就是要付诸实施;主要指各层次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还可多规定一些内容,如制定部门、审核部门、专家意见、预期投资及收
28、益等),4.3.3目标、指标和方案条款释义 2/2,74,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层次结构 3/5,75,企业2002年度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一览表(1)4/5,76,77,4.4实施与运行,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 信息交流 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4.4.7 应急准备及响应,78,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
29、成文件,并予以传达。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79,4.4.1条款释义 2/3,第段强调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实施ISO14001提供一系列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人力资源利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实施的效果;而专门的技术(如引进治污设备、改进生产工艺等)和财力资源都必不可少,因这两方面涉及成本问题,组织应在制订环境目标和管理方案是认真考虑。第段指出组织应规定每一职能(或层次、部门)
30、的具体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明确该做什么,组织最好制订一份环境管理职责一览表,并予以传达。见表第段说明了组织内应有专门负责此事的代表环境管理者代表,他由最高管理者任命,可以是专职或兼职的。条款中的a、b概括了管代的重要职责。在实际中,还应进一步说明其职责,如审查并批准EMS文件、协调各部门开展培训、内审、组织管理评审等。,80,二、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示例)3/3,81,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1/3,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组织应确定与其
31、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并保存相关的记录。,82,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2/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c)他们在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83,4.4.2条款释义 3/3,第段强调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第段培训需求。要针对组织的不同层次确定培训内容,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一般员
32、工,都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对工作中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经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第段阐述了组织要建立并维持一套培训、意识与能力方面的程序使全体员工意识到a、b、c、d 4方面内容。a.指符合EMS要求的重要性;b.指身边的环境因素以及个人工作改进产生的环境效益;c.指自身在EMS方面肩负的职责的作用;d.指违反程序的后果。这4点是经过培训后,全员达到的一个认识境界,培训内容应包括这4方面。培训是实施ISO14001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培训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实施ISO14001的效果。,84,4.4.3信息交流 1/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
33、和环境管理体系的: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组织应决定是否就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则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85,4.4.3信息交流条款释义(1)2/3,来自组织内部需要交流的信息有:环境方针;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适用的环保法规及其他要求;环境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体系实施运行的各种信息以及取得的环境绩效;对EMS监察、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传达给组织内部对环境绩效负责的人员;对组织内员工的质询进行回复。综上所述,内部信息覆盖了ISO14001标准的17个要素相关的信息内容。内部信
34、息交流可杜绝各种违法行为,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86,4.4.3信息交流条款释义(2)3/3,外部信息有:企业周围居民的投诉;客户提出的环保要求;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以及新的适用的环保法规;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爆炸、泄露、污染事故等)与相应的政府部门的沟通;主动地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外部信息进行处理;其他需要向外界通报的信息。上面、表示组织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是主动地接受或交流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因我国环保法规规定对某些情况要向环保部门报告,否则会构成违法;涉及的范围较广,如了解即将有新的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或政府规划等,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损失,还会为制订新的环境目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条款b
35、中“接受”“成文”“答复”表示组织对外部信息处理应遵守办事的程序。,87,4.4.4文件1/2,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b)对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88,4.4.4文件条款释义 2/2,文件分为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3个主层次。相关文件:表格记录、其他文件(环境因素清单、法律法规清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三同时”报告、排污许可证、地下管网图、现场平面图及初始环境评审报告等
36、)。文件要对17个要素极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要一环扣一环,某些要素间是因果关系,有些要素间是平行关系。应给出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就像写文章提及引用文献以供查询)。EMS文件可以是书面或电子形式(现在提倡节约用纸,可提议企业用内部网形式建立并维护该文件体系)。我们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管理文件,但不要过于烦琐,关键是讲清要点,让员工明白如何操作就行了。,89,4.4.5文件控制 1/2,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便: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b)必要时对文件进
37、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易于识别;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90,4.4.6运行控制 1/3,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以确保其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a)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
38、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91,4.4.6运行控制条款释义 2/3,第1句表明运行控制主要针对重要环境因素,但并不否定针对一般环境因素,要抓主要矛盾。针对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运行和活动(包括维护工作),按条款a、b、c要求进行规划,通常是制订若干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指导员工操作。a是指无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运行情况(重要环境因素都要有程序控制,即使个别时候不偏离,时间一长就会偏离,故实践中任何组织都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制订相应的运行控制程序(或紧急预防的程序)。b指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可理解为“操作步骤”,既作业指导书。c
39、 要求组织把与供方和承包方有关的运行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通报给对方。如原材料生产污染控制程序、工程施工管理规定,危险废物处理程序等。运行控制是实施ISO14001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是EMS的具体实施和组织的实际行动。,92,环境管理体系“4.4.6运行控制”要素实施要点 3/3,实施要点正常情况,对重大环境因素控制1.确定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2.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3.程序的建立、内容与类别a.程序将偏离方针的都要建(程序数量最多)b.规定运行标准 满足法规、标准要求 符合操作惯例c.控制程序(可控、自身)和管理程序(施加影响、相关方),93,4.4.7应急准备及响应 1
40、/4,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确定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94,4.4.7应急准备及响应条款释义(1)2/4,本条款要求组织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通常有火灾、爆炸、危险品泄露、治污设施故障、污染事故等。当发生上述情况时,组织应作出响应,减少其伴随的环境影响。为此,组织应制订一套程序,预防及应付紧急情况。条款第3段:如有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组
41、织应评审本程序,看是否有漏洞或不足之处,并作修改。条款第4段:组织应尽可能定期验证该程序是否有效,如每年举行消防演习、防泄露演习等,做到有备无患。,95,4.4.7应急准备及响应条款释义(2)3/4,1.首先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2.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应急程序中应包括:应急工作的职责分工应急关键人员名单及具体的责任、业务应急服务部门(如消防、抢修、急救、医疗等)联络方式及报警步骤发生事故后的响应:疏散途径、消防器材的使用、人员组织等。内外部信息交流方式;相关人员的应急培训。3.当事故发生后,要对应急程序进行评审和修订,使其更好地适应事故和应急情况。4.可行时,进行消防灭火、化学品泄露后
42、应急处理等实战演习,以检验程序的效果。,96,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突发进行控制 4/4,1)确定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2)发生时快速响应,预防、减少影响3)发生后评审、修订4)发生前预防、定期检查,97,实施与运行(4.4)7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目的:实现方针、目标、方案 持续改进核心:控制重要环境因素 目标指标、方案 超标、产品、资源 途径:运行控制(4.4.6)常规活动服务、相关方 应急响应(4.4.7)异常、紧急、潜在(1)职责分明,条件齐备(4.4.1)保证:(2)全员参与,意识能力(4.4.2)(3)信息畅通,快速响应(4.4.3)(4)文件齐全,运行有序(4.4.4、4.4.5),
43、98,4.5检查和纠正措施,4.5.1监测和测量4.5.2合规性评价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4.5.5内部审核,99,4.5.1监测和测量 1/3,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和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100,4.5.1监测和测量条款释义 2/3,第1段“关键特性”是指针对重要环境因素的相关的运行和活动的显著特点(如环境绩效、运行控制、环境目标指标的符合情况)进行监
44、测。为此,组织应制订一份监测记录表(类似ISO9000的点检表)定期对各种关键特性进行监测记录。第2段是指对化验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校准、维护保养并做记录(可聘请外面专业机构校准)。,101,监测和测量实施要点 3/3,实施要点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对象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活动的关键特性(1)环境绩效:污染因子排放、能源材料节约(2)运行控制:符合性(3)目标指标:完成情况(4)监测设备:校准、维护,102,4.5.2 合规性评价,4.5.2.1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
45、记录。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4.5.2.1 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103,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1/4,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再度发生;c)评价采取措施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的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
46、效性。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104,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条款释义(1)2/4,对于不符合,组织应规定有关职能部门(或个人)的职责和权限,他(们)有权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不符合”产生的影响(和环境污染),还应制订预防措施防止重犯。(预防措施是指“不符合”后预防再发生,而不是未发生而事先预防发生)。第e段是指纠正和预防措施要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即“大问题,大动作;小问题,小动作。”对于大问题,从有关职责、权限、调查、处理到最终完成纠正措施和验证都要做详细规定,要在“不符合报告与纠正预防
47、措施表”中详细说明。对于小问题,有时可口头告戒,当即改正就行了。组织最好把(可能)发生的“不符合”进行分类,明确什么是“严重的不符合”,什么是“轻微的不符合”;过多的出现“轻微的不符合”也可认定是“严重的不符合”。最后1段强调如因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而对成文程序进行更改,组织应按新修改的内容实施,并记录所作的修改。,105,“不符合”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2)3/4,违反程序要求;违反日常操作规定;监测结果与目标指标不符;排放超标或其他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内审发现的问题等。,106,本要素的实施要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4/4,实施步骤:(1)调查处理(2)采取措施消除、减少影响(损失),治标
48、(3)纠正与预防措施分析原因、治本与问题严重性相适应完成(落实到职责和权限)更改程序文件并记录,107,4.5.4记录控制 1/3,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108,4.5.3记录 2/3,第1段规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记录程序以处理各种环境管理信息。程序应列出需要记录的内容大致如下:(1)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信息;(2)收集环保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3)培训记录(4)投诉记录及处理决定;(5)组
49、织内、外沟通的信息;(6)产品信息;(7)运行控制过程的信息(如危险废物产生量的登记,能源、资源消耗统计,与供方、承包方有关的信息等);(8)事故或紧急情况的记录,预防演习的信息;(9)监测信息;(10)仪器校准、维护信息;(11)不符合报告;(12)内审记录;(13)管理评审记录等。,109,4.5.4记录 3/3,第2段阐述记录的注意事项,针对不同性质的记录应确保相应的保存期限。所有记录都会在特定情况(如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等)被用来证明符合ISO14001标准之要求。,110,4.5.5内部审核 1/3,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50、 1)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2)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往的审核结果。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对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11,4.5.5内部审核条款释义(1)2/3,本条款是指组织的内部审核,组织应制定内审程序和定期内审的方案,目的是对EMS的有效性进行判段,审核情况要向管理者汇报。内审应覆盖组织内所有部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