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精神护理第一章 绪论 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与精神护理第一章 绪论 新.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心理与精神护理,绪 论,第一章,学习指导,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们的情绪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心情愉悦,有时抑郁寡欢,有时焦虑烦躁,有时怒不可遏。心身处于这种状态时,心理或精神是否健康呢?本章重点:掌握心理与精神的实质、区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难点:努力把握心理健康标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心理与精神的概述,第一节,一、心理与精神的概念,心理又称精神,简称心理现象,是指人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和内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活动及行为表现,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一)心理结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过程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人脑现实的反映过程,认识过
2、程、情绪、情感过程 和意志过程共同维持着心理活动,又称个性 是在心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的心理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气质、性格、需要、动机、自我意识,这种差异与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先天素质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社会文化环境是人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人格健康当个体的人格结构和谐一致时,他的人格是健康的。如果个体的人格结构失去和谐统一性,就会出现人格的不协调,称作人格障碍。,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人类不但能够认识和改
3、造外部世界,而且能改造自我本身。,自我意识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部分组成。,自我意识一旦发生障碍,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就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失去精神活动的自 我支配和控制。,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二)心理的实质,1.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 和发展的,1.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 觉醒状态的维持由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由大脑皮层完成,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行动进行调控。脑的基本功能,保证了心理活动的清醒、稳定、有序。,个体的发育与心理成熟是平衡发展的如婴幼儿大脑皮层功能不健全,就没有完整的感觉、知觉
4、、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动作也不协调。随着个体的成长,大脑皮层发育成熟,功能逐步完善,逐渐出现了各种具体的心理活 动,动作也变得协调了。,脑是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 左脑半球在语言、概念、抽象、逻辑、分析等方面占优势。当左脑半球功能暂时抑制时,出现情绪 低落、沉默无语、自卑自罪等情绪。,脑是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 右脑半球主管空间、方向感、音乐、绘画及复杂图形的识别。右脑半球暂时抑制时,出现情绪高涨、欣快、言语增多等情绪反应,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但它不能直接产生心理,只有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一个人如果完全脱离了客观现实,心理现象就不可能产生。
5、,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大脑就产生相应的映像。,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和动物为什么不同,是因为人生活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中,这些是人的心理发展决定因素。因此,人的心理除具有生物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如果人脱离了人类社会,即使具备了人类生理、解剖特点,也没有心理的发展,如兽孩被野兽哺育数年,心理活动方式与野兽无异。,3.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 和发展的 心理的产生,必须依靠人的实践活动。如新生儿通过遗传获得了本能行动;逐渐地与他人接触中学会了说话、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读写和思考,发展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6、形成了人格。,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989年WHO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中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 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 稳定的状态。”,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二)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原则,郭念峰教授提出的三条原则是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p3,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一个
7、相对的概念。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都属于正常心理范围,只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同。,1.心理活动强度2.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4.意识水平5.暗示性,6.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1.心理活动强度 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2.心理活动耐受力 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称为心理活动的耐受力。这种耐受力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上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如有人白天工作和学习不如夜晚效率高,,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 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受周
8、围环境的影响,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6.康复能力 从创伤刺激的状态恢复到原来心理状态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7.心理自控力 情绪强度、情感表达、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自我控制下实现的对情绪、思维和行动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8.自信心 人们面对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务时,要评估自己的应付能力,评估有两种倾向。估计过高或估计过低。,9.社会交往 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最重要的活动是社会交往。,10.环境适应能力 人为了个体生存,种族延续,自我发展和完善,就要适应环境。,p4,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四)心理健康的现状,19
9、96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 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 的痛苦。”,心理与精神的概述,1.国内心理健康状况 2002年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和颁发的2002-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指出:“全球约有4.5亿患有神经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1%,前10位造成功能残缺的疾病中有5个属于精神障碍。,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心理与精神的概述,2.国外心理健康状况 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调查显示,20052006年因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请假的公立学校教师创下新高,达4178人是10年前的3倍。英国每日邮报2007年2月2
10、7日的一篇文章显示,拨打英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会自杀干预热线的最年轻求助者,是个5岁的小女孩。,二、心理与精神健康的标准,心理与精神的概述,心理问题引发原因单一,内容尚未泛化或部分泛化,思维仍保持严密的逻辑性,自知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人格完整或部分缺陷,能主动就医。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多数比较复杂,自我意识不完整或完全丧失,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人格解体,社会功能丧失,无求治愿望。病情严重者可对社会造成危害,三、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三、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一)心理问题的分类,1.一般心理问题 近期发生的由社会现实因素激发而引起的心境和情绪的波动。特点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
11、得到理智控制,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剧烈的心理紊乱状态,但思维保持严密的逻辑性,人格完整,2.严重心理问题 是由应激引起相对强烈的心身紊乱状态特点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在一年之内、内容部分泛化、有时伴有某一方面人格缺陷,p7,心理与精神的概述,三、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二)精神疾病的概念,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导致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和智力、自我意识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疾病属 于异常心理。,病因外在因素家庭、社会环境,内在原因遗传、神经生化因素表现以行为、心理活动紊乱为主类型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
12、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心理与精神的概述,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第二节,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情绪、情感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对人的生活起着良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活力,使呼吸、脉搏、血压、消化、新陈代谢等处于平衡状态,有助于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工作效 率,增进身体健康。,(一)情绪、情感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先兆,会降低一个人的免疫力,愤怒可以引起小动脉的痉挛收缩,舒张压升高,心肌细胞受损。,(二)人格特征美国学者弗里曼研究发现,具有“A型人格”特征的人,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三)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是人们面对难以抉择
13、的处境的心里矛盾,是一种心理压力。会导致个体增大适应环境的困难。如:想减肥,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三)心理冲突 顺利地解决心理冲突,有时它还可以成为促进工作的动力,甚至可以激发创造力。但剧烈而持久的冲突,无疑会有损心身健康,情绪、情感 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对人的生活起着良好的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先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人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特征,它对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美国学者弗里曼研究发现,具有“A型人格”特征的人,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
14、是人们面对难以选择的处境所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顺利地解决心理冲突,有时它还可以成为促进工作的动力,甚至可以激发创造力。但剧烈而持久的冲突无疑会有损心身健康,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一、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生活环境因素 物质条件恶劣,生活习惯不当,不良的工作环境、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不胜任、工作单调以及居住条件差、经济收入低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心 理状态,2.重大生活事件 如家人故去、失恋、离婚、天灾、疾病、下岗、升迁受挫等事件,当发生的频率太高,或事件影响较严重、发生的突然,个体的心身受到 极大地影响,3.文化教育 早期教育、家庭环境
15、、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及不同的社会文化 等,都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重 大影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自然景观,如日月星云、高山大川、草木花鸟均能陶冶人们的情感。当人们游乐于公园、海滩、山庄、名胜古迹之间时,会感到轻松愉快、悠闲自在;当人们漫步于乡间小路、林间溪边、河畔草地时,会激发出诗情画意和爱的热望。这种对大自然的感受无疑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英国伦敦泰晤河上有一座黑色的佰利费尔桥,在这座桥上投河自杀的人比这一地区其他桥自杀的人多得多。直到此桥被漆成绿色,自杀人数才迅速下降。,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对
16、健康的影响,如家人故去、失恋、离婚、天灾、疾病、下岗、升迁受挫等重大生活事件,当发生的频率太高,或事件影响较严重、发生的突然,个体的心身受到极大地影响,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早期教育、家庭环境、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及不同的社会文化等,都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重大影响,第二节 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 及对护士的要求,第三节,心理与精神护理是将心理学、精神病学理论和技术运用于现代护理领域,以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为指导,研究病人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探寻解决病人心理行为问题的有效护理技术
17、;研究如何为病人创设安全的、愉快的、人性化的治疗环境;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病人的心身早日康复的科学。,一、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一)心理与精神护理概念,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 及对护士的要求,一、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二)心理与精神护理的任务,1.研究各类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心理行为变化规律、干预方法和技术 2.研究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调控病人 的不良情绪,3.研究与精神病人的沟通技巧,通过护理工作和护士的言谈举止,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心理护理 4.不断地研究和完善对各种躯体 疾病病人的具体护理方法,5.研究如何理解和识别精神病人内心病态体验和正常的心
18、理需要6.研究在社区开展对病人、亚健康和健康人群及家庭的健康咨询服 务,对精神病人家庭康复的护 理工作,7.研究如何培养和训练病人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的技巧等,在疾病好转后能及时回归家庭和社会,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及对护士的要求,二、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一)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事心理与精神护理的护士,应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病人、家庭、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关心、理解精神病人所承受的痛苦,尊重病人,维护病人 的利益和尊严,(二)坚实的专业知识 从事精神病人护理工作的护士,要具备坚实的社会、心理、医学和护理学知识,而且要不断积累临床经 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 能。,(三)稳定的心理素质护士应
19、具备自信开朗,稳定豁达的人格特点。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培养自己对工作的热爱,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稳定的情绪状态。,(四)娴熟的心理与精神护理技巧 1.学会共情 2.善于倾听3.善于使用肢体语言,心理与精神护理概述 及对护士的要求,心理与精神护理(H)/AVSEQ02-1.wmv,填空题1.心理现象包括 和人格两方面。2.心理过程包括、。3.人格包括、。4.自我意识由自我_、自我_ 和自我_ 三个部分组成 单选题1.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A.客观现实 B.自然现实 C.社会现实 D.大脑 E.实践活动,2.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A.客观现实 B.心理现象 C.实践活动 D.主观活动 E.精神 3.右
20、脑半球功能暂时被抑制时,出现 A.情感低落 B.自然现实 C.实践活动 D.情感高涨 E.自罪,4.左脑半球在下列哪一方面占优势 A.空间感 B.方向感 C.语言 D.客观现实 E.绘画5.下列哪种人格特征的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最高 A.B型人格 B.亚稳定人格 C.D型人格 D.C型人格 E.A型人格,6.判断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B.富有同情心,能与周围环境产生共鸣C.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D.人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E.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7.人们看到了颜色,听到了声音等事物的个别属性这叫 A.个性 B.知觉 C.感觉 D.意志 E.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