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16073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挫折理论兼容》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挫折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点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而且认为需要是分层次的,当低级需要被充分满足后人才会向更高的需要目标迈进。,1,所谓挫折,指当个人从事有目的,挫折,所谓挫折,指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干扰或障碍,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一种情绪状态。简言之,追求目标受阻或失败。,2,主要挫折理论,关于挫折的理论研究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挫折情绪是怎样产生的第二,挫折情绪产生后会有哪些行为后果或行为反应,3,一关于挫折情绪的产生源理论,这方面的理论主要探讨挫折情绪是怎样产生的,根据产生的根源应该怎样去调节或改变不良情绪这些理论主要包括:1 本能论:挫折情绪

2、是人的本能造成的;2 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挫折情绪是需要和紧张造成的;3 社会文化理论:挫折是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造成的;4 ABC理论:挫折是由心理信念、观念系统直接引发的。,4,本能论,1.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本能论 2策动心理学的挫折本能说,5,1.精神分析学派的挫折本能论,弗洛伊德(Frued)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中性爱本能是最强有力的。,弗洛伊德认为,为了实现本我的欲望,不至于引发挫折情绪甚至导致精神疾病,则可采取弗洛伊德称之为“象征”的手法来实现欲望。首先,可以用“梦中的伪装作用”来实现欲望。如,在梦中把自己心爱的事物简化

3、成花。梦到采花便获得了心爱的事物,满足了欲望。其次,可用“升华作用”实现欲望,就是把低级的欲望引导到高级的活动中去,不使欲望以低级的方式得到满足。歌德失恋后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一种“升华作用”,6,2.,2策动心理学的挫折本能说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MMcdou2gall)的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是由内在的目的所策动的,而这一内在目的来自于本能。麦独孤认为本能包括认知、情绪、意向三个方面,其核心是情绪。这些本能可分为14种(如:厌恶本能、亲子本能、交配本能、贪得本能等),7,每一种本能都与一种情绪相联系(如:厌恶本能厌恶情绪、亲子本能柔情),几种本能同时活动就会引发混合情绪

4、或称次要情绪人在活动中遭受挫折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虽然麦独孤强调本能对情绪的决定作用,但他认为可以通过社会环境压力来改变情绪这为挫折情绪调节提供了一个理论前提。,8,(需要和紧张的心理系统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勒温(KLewin)。勒温认为,“只要在一个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心理的需求,也就会存在种处于紧张状态的系统。”他进一步指出个体心理环境中真正影响其心理状态的是非生理性需要,这种非生理性需要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9,个体主要在其非生理需要的推动下,产生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一种满足需要的动机,以求心理上的平衡。需要若得不到满足,紧张就不会解除,挫折情

5、绪也会随之出现,10,(三)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的创立者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Hany Stack Sullivan)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等。社会文化理论重视社会文化中人际关系对个体挫折情绪的产生的影响,主张通过加强人际交往、改善人际关系,增加人际关注来避免挫折的产生。,11,沙利文认为研究人类精神病不仅要研究生理遗传本能,而且还应该研究人际关系在沙利文看来,挫折感或称焦虑是由受一定社会文化或人际情绪影响的“本能”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所以要消除人的挫折情绪,社会文化中的人际交往的调节是很重要的,12,13,积极关注的需要,

6、自我关注的需要,现实需要得不到满足,积极关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关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挫折感产生,(四)ABC理论,这一理论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A.El2lis)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动反应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等才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A、B、C来自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A(Activitingevents)指诱发性事件;B(Belief system)指个体的信念、观念系C(Consequences)指个体的情绪、行为反应或结果。,14,15,B对A的看法,A,C挫折情绪的产生,二挫折反应理论,挫折情绪引起了许多个体和社会反应

7、,这使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关注挫折的反应研究。30、40年代开始,人们以弗洛伊德等的理论为基础展开了挫折研究,形成了 1 挫折攻击(侵犯)理论 2 挫折倒退理论 3 挫折效应理论等。,16,(一)挫折攻击理论,l939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米勒(NEMiller)等五人发表了一本论述攻击的经典专著挫折与攻击。在这本著作中他们首次提出了“挫折攻击”假说这个假说的主要观点是:“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先决条件,反之,挫折的存在也总是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17,虽然有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该理论的合理性,但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遭到挫折时都会表现出攻击行为,也不是所有攻击行为都由挫

8、折引起。挫折是否产生侵犯行为往往依赖于挫折强度的高低和受挫者对情境的理解以及受挫者的个性特征等。l941年米勒对这一假说作了修正。在挫折攻击一文中,米勒写道:“挫折可以产生或引起一系列不同类型反应的刺激,其中之一是引起某种形式的攻击的刺激。”米勒已认为挫折可以产生除攻击之外的其他后果。,18,(二)挫折倒退理论,“挫折倒退”理论最先由巴克(R.barker)等人提出。,他们提出挫折导致倒退,即在受挫折后表现出活动水平的降低。梅尔(N.R.F.Maier)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挫折倒退理论挫折导致神经官能症。1956年,他提出在受挫折之后产生的任何行为都变得固定化了,并可能形成神经官能症。,19,(三)挫折效应理论,挫折效应理论是由阿姆塞尔(A.Amsel)正式提出的。阿姆塞尔首先给挫折作了操作性定义。这一界定是:挫折是当有机体在先体验到奖赏后又体验到无奖赏时所出现的情况。阿姆塞尔提出的挫折效应理论认为挫折有可能会引起活动效率的提高。,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