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视野下的东方奢侈品消费与18世纪英国社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史视野下的东方奢侈品消费与18世纪英国社会.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球史视野下的东方奢侈品消费与18世纪英国社会王洪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武汉 430079)摘 要:18世纪的东方奢侈品贸易,刺激了英国国内的需求,使得东方奢侈品变成英国的日常必需品,奢侈品为英国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对英国人的吃、穿、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促进了英国消费社会的发生;在重商主义的历史背景下,英国政府为了国家财政利益和保护本国工业发展,进而对东方奢侈品征收高关税,东方产品的大量需求和进口,对本土产品提出挑战,也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刺激了英国的技术革新和产品革新;伴随着奢侈品的进口和消费,异国情调的东方风格也带入英国,一定程度上对英国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影响。关键
2、词:东方奢侈品 消费 英国社会 技术革新 艺术风格尼尔麦肯德里克和约翰布鲁尔认为18 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场消费革命。1453从而使得研究英国经济特别是工业革命的经济史家,研究视角从供给转换到需求,或者至少和需求相联系。那么,在18世纪的英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场消费革命呢?洛娜韦涩里尔在1660-1760年英国的消费行为和物质文化一书中认为城市化、社会阶级和职业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艾伦、本特松等认为劳动力特别是技术性劳动力的报酬为英国国内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创造了基础。让德弗里斯强调18世纪英国的消费不是取决于物价和收入,而是家庭的决策即如何根据工资工作及消费机会来更有效地分布精力。2242可见
3、引起消费革命的原因有很多,而在这种种原因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东方奢侈品对18世纪英国消费革命的促进及对英国社会的影响。本文正是从全球史这样一个新视角,跳出欧洲中心主义,力图从东方奢侈品为核心内容的物质文化“西进”这样一个视角,阐述在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东方文明在英国文明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18世纪东方奢侈品对英国消费社会的促进英荷战争后,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海外贸易在海军的保护下发展迅速,从1700年到1780年,英国的外贸增加了一倍,东印度公司每年从东方进口大量的茶叶、瓷器、棉布、棉纱、香料、木漆家具、扇子等。各种各样的日常
4、用品和手工业原材料从东方大量运输到英国,这些异国物品项目中的许多使英国消费者兴奋不已,为英国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对英国人的吃、穿、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改变了英国人的饮食习惯。茶叶是由东印度公司在1646年引进英国的,但茶叶在英国最初是当做昂贵的药物使用,英国人称“茶草药”,进口量是非常少的,1666年东印度公司进口量仅为23镑,1668年也只有143镑。但很快情况发生了变化,茶的清香醇厚、余味绵长很快被英国人接受并广为流行,从17世纪末开始茶叶进口量大增,大约每年进口2万镑,到18世纪进口数量更是飞速发展,到该世纪末,进口总量达到1200万镑,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均茶叶消费量在18世
5、纪初是0.01镑,而到该世纪末达到2镑,增加了100倍。384随着进口量大增,茶叶的价格也下降很快,茶叶成为英国人的一种大众消费品,饮茶几乎成为英国民众的一种习惯,当时英国许多重商主义者对进口大量茶叶而导致的白银外流忧心忡忡,在18世纪茶叶进口高峰时期,英国每年大约从中国购买价值400万两白银的茶叶,重商主义者认为饮茶将给英国财政带来危机,特别是认为穷人在饮茶上的花费是非必须的。428糖在近代早期的英国也是奢侈品,开始英国人的食用糖的量是不大的,但随着咖啡的引进,在这些饮料中放糖成为必要,糖成为英国人的重要调料。1700年英国从美洲、亚洲进口1.5万吨食糖,到了1800年进口量上升为15万吨,
6、人均消费量也由4镑增加到13镑。5157另外英国对东方贸易特别是对盛产香料的东南亚的控制,使得英国人不可缺少的香料能够大量地运送到国内,所有这些东方食品对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其次是改变英国的服饰模式和服饰观念。在17世纪商业社会之前,英国和近代之前的中国一样,家庭衣服布料主要是家庭妇女纺织,很少购买,市场需求量几乎微不足道,同时服饰也有严重的等级区别。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对衣服的购买增加,全球贸易开始出现后,印度的棉布开始引进英国,开始其主要是作为地毯、窗帘、挂毯等用途。进口的印度印花棉布色彩绚丽,样式多样,逐步被英国人当做衣服接受和喜爱,最后风行英国成为最时尚的服
7、饰材料。印花棉布的进口量从17世纪30年代每年进口1万匹,增加到17世纪末的125万匹。相当于所有的男人、女人、小孩都有14码布。652当时的英国社会十分看重衣着和家庭装饰的豪华, 房屋内部要用窗帘、帷幔、花毯以及装满呢绒细布的衣柜来装饰。人们看到一些上流人士穿着印度织物王后本人也喜欢穿着中国丝绸和日本花布出来见客。还不至于此, 因为家里、书斋里、卧室里到处都是这种织物: 窗帘、垫子、椅子乃至卧铺本身都是白棉布和印花布。7154-155服饰的阶级属性的边缘化和审美趣味的变化,使得当时精英阶层都感到吃惊,1708年笛福在每周评论中写道:人们看到一些上等人竟把印度地毯批在身上,而前不久妓女还嫌这种
8、布料过于粗俗,印花棉布身价日高,从脚上升到人的背上,从地毯变成衬裙。8176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趣味也是不断地随之变化。正如布罗代尔认为的那样:如果社会处于稳定状态,那么服饰的变革是微不足道的,只有社会秩序被严重打乱时,穿着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服饰是一种语言。5227到18世纪,已经很难从服饰上判断一个人的出身,富贵人家和中等阶层服饰更换很快,他们把不想穿的衣服送给仆人或者穷亲戚,或者放到二手市场进行交易,当时英国二手服装市场很火爆,此外偷盗衣物在英国也很普遍,这样,时尚的服装很快就传到下层社会,从而改变英国的服饰模式和消费模式,服饰的阶级属性日益变得模糊。 最后是中上等阶层的住房
9、用品的多样化与异国情调。中国的瓷器、壁纸、屏风、木制漆器家具、印度壁毯等奢侈品都是用来装饰豪华的房屋的。在18世纪大部分英国上层的房屋中,至少有一间房屋是用中国壁纸来装饰墙壁,房屋内则摆着中国进口的木制家具或者是仿制中国家具,屏风在当时也很流行,画面上有中国山水、田园风光等,表现出主人的异国情调。当时的一位观察家对此作了描述:“欧洲没有其他地方像英国人的宅第那样奢侈豪华。铺着最昂贵的地毯,楼梯装着上等印度木料制成的栏杆,装修精细巧妙,带着水晶瓶座的壁灯照亮整个楼梯每个房间都铺着地毯,它们每块价值300英镑,让人不忍踏足。亚洲出产的最昂贵的织品被用作窗帘。”9132在18世纪的英国,由于饮茶成为
10、一种时尚,中国陶瓷茶具也就成为一种必须用品,中国陶瓷茶具具有质地细腻、造型端庄、光泽润滑,纹样雅丽等特质,因而深得英国人的喜爱,后来英国人把这种喜爱扩展到瓷质花瓶等装饰性陶瓷上,当时中国古典陶瓷是十分昂贵的,但英国人视陶瓷为珠宝,不惜在陶瓷上镶嵌黄金收藏起来,瓷器已经成为英国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对于中国出口到英国的瓷器数量,虽然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但估计在17世纪每年出口大约20万件,18世纪更是到达上百万件。1983年英籍澳大利亚人米歇尔哈切在南中国海发现了一艘1640年代的沉船,发现瓷器大约6万多件,这从侧面说明当时中国瓷器出口量是非常大的。二、东方奢侈品对英国消费产品革新、技术革新的促进
11、作用发明和商业长期以来被被看做是工业和制造业转型的主要驱动力,发明是关于新事物尤其是商品和消费品的创新,商业是关于这些产品的国际贸易。17、18世纪的英国一方面从东方进口大量的奢侈品,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英国正处在重商主义时代,英国国内的重商主义者对大量进口东方的奢侈品进行谴责和抵制,重商国家英国为了其财政和政治利益,也对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以便保护国内民族工业,其结果是18世纪最关键的几十年里,英国制造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家的保护,基于此有理由认为英国是第一个成功开展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既能够有一个频繁接触东方产品过程和足够的机会,另一方面进口奢侈产品对本土产品、知识提出了
12、挑战,刺激英国国内生产者进行技术革新,英国的工匠和制造商一直努力试图模仿东方产品,并企图使中国、印度先进的产品英国本土化。然而,英国人在进口这些产品时,生产技术并没有系统地转移到英国,所以迫使英国人对生产技术、流程和产品造型重新进行探索,最终导致了一系列新的替代品和技术、工艺的出现,基于此艾瑞克霍布斯鲍温认为是外贸点燃了工业革命1050。下面从棉布生产和陶瓷的生产两个方面来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产品和技术革新的。首先看纺织业在前工业革命时期是怎样通过技术和产品革新来适应英国审美趣味的。东印度公司最初进口棉织品主要是为转口到穆斯林地中海,很少直接进口到英国,1610年代东印度公司开始在英国发展精细印
13、度棉布市场,但主要用途是作为桌布、床单、挂毯和其他家庭装饰,而且在1660年代前进口规模很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设计风格限制了消费,这之前进口的成衣棉布上的手工绘画、印花、镶嵌是根据印度和亚洲的消费者需求而设计的,这种设计风格限制了英国将棉布作为衣服的消费兴趣,基于此,1643年东印度公司要求印度制造者根据英国人的审美趣味进行设计,1662年英国开始直接将设计样本送给印度工人,以便印度工人用以模仿和调整,这些样式和主题图案更多体现的是英国趣味,正是由于棉布的设计风格的革新和调整,才使得印度印花棉布在英国的消费量急剧很快,到1680年代,棉布成交量占东印度公司总成交量的83%。11282-286棉
14、布一旦打开了英国市场,生产才有利可图,从而刺激英国国内的技术改良和革新的欲望。布罗代尔说真正的先导产业必定是以广大的需求为前提的,英国国内对原棉的消费需求急剧扩大,1700-1709年代大约为115万磅,1740-1749年平均大约为206万磅,1765-1774年间达到403万磅。1251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等的技术革新不断出现,从此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在瓷器生产上,英国将洛可可风格融入到对东方陶瓷的模仿之中,从而使得英国的陶器在设计风格上明显不同,作为中国瓷器代替品的韦奇伍德和斯坦福德的陶器明显地受到古典设计风格和希腊风格的影响,在材料使用上面也多样化,在发现制作瓷器用
15、的高岭土之前,英国人普遍使用银、珍贵的宝石、普通的斑岩、黑色玄武石、大理石等材料,在工艺上使用一系列的机械工艺如切割刀、压模工具等,从而使得新的时尚产品类似于国内的金属装饰品,这些产品又是于此的多样与新颖,例如18世纪英国生产的银制茶壶和黑色玄武岩茶壶就是创新的典范,银制茶壶不仅材料新颖,而且在样式上有短粗型形、梨形、古典的安妮女皇茶壶、球状形等,为了克服银制茶壶的高导热性,又给茶壶制作了木柄,银在欧洲文化中有社会声望,而茶是一种名贵的饮料,英国人已经习惯于使用银制的器皿和包括茶在内的各种食物和饮料消费品相联系。13145这种创造性模仿给英国中等阶层带来了新的审美趣味,新产品是基于先进的工业技
16、术煤的使用、系列替代的不同的英国本土材料和合金,这些发明和产品是英国新的消费品,这些现代奢侈品受到当时著名经济学家休谟、斯密等的高度赞扬,认为外国奢侈品贸易是一个唤醒了想象力的学习过程,对外国奢侈品的模仿促进了技术的改进和对国内物品的提炼,从消费物品尤其是从玻璃和陶器获得的知识,对英国在钢铁领域的先进性有着重要的贡献,刚铁成为一种新的“黄金和宝石”。14127三、东方奢侈品对英国艺术风格的影响18世纪欧洲的主流艺术是洛可可艺术,虽然典型的洛可可艺术在法国,但这种艺术思潮波及到了欧洲大部分国家,英国也不例外。那么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东方尤其是中国制造的具有艺术品风格的商品运到英国后,为什么这
17、么快在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除了中国商品的优良质量和异国情调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式风格与当时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有相当程度的耦合。洛可可艺术的特点是纤细轻巧、精致,是一种很强的装饰性艺术风格,这与中国风格有相通之处,如果没有洛可可艺术的审美趣味,中国风格很难生根发芽,而中国风格的引进,促进了洛可可艺术的多元化与繁荣,欧洲的艺术家和工匠从中国风格中找到美感,细腻的造型、色彩艳丽、形式多样的图案都适合这种审美趣味。中国风格对英国艺术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瓷器和家具上。东方特别是中国瓷器、木制家具、屏风、扇子等出口到英国的商品,一般都有文人雅士、工匠绘制刻画的独具东方风味的图案,这些图
18、案和色彩对英国艺术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英国的顶尖级瓷器制造地号称中国景德镇的斯托克就是以模仿中国的景德镇瓷器而闻名,此地出产的白釉蓝彩陶器,除了保持近似中国景德镇青花瓷的色彩外,还大量使用具有中国风格的装饰纹样。“这种样式是在盘、瓶、壶等陶器造型上,用山川风景、东方人物、花鸟虫鱼、庭院花枝、楼阁仕女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用来装饰,这个装饰风格具有深深的东方特别是中国艺术风格的烙印。从英国生产的瓷砖上可以看到东方人物如何被生动地运用到室内装饰上,这类图案的构图简单却不失传神,特别适用装饰目的。在18世纪英国贵族豪宅里一般都摆放着当时英国著名的家具设计师托马斯切普代尔或者其他模仿中国风格而设计、制作
19、的家具,1754年切普代尔出版了绅士与橱柜制造者指南,书中包含了160副雕版,描述了中国风格、洛可可、古典风格的家具。切普代尔对中国风格家具的宝塔主题造型、精致的回纹、菱形纹、中国式的格子花样情有独钟,人们称由其设计的家具为切普代尔式的中国家具。15153在英国的沃切斯特郡现存有一座建于1760-1771年的豪宅,其室内装饰充分表现了洛可可时期的审美趣味,墙面上的装饰画是临摹布歇的画作,在一个柜子上,有镶嵌中国式的花卉图案。1568这都说明中国风格对英国的家具装饰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结语到18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加速,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文明的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在
20、这一过程中,东方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其中独具魅力与特色的东方奢侈品在东西文明交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18世纪英国社会对东方消费品的追求,不仅满足了英国中上等阶层的欲望,而且引起普通大众的消费诉求,强大的市场需求为国内进口替代品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把外来商品改造成适合本土文化的消费品并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规避高额的进口关税,英国的能工巧匠不断地调适、改变和模仿东方产品,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技术革新和产品革新,从而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条件。独具东方魅力的产品风格、造型及瓷器、漆器、丝绸、印花布、扇子上的装饰画对英国的艺术风格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注释:1Neil McKendr
21、ick, John Brewer. The Birth of a Consumer Society. London: Europe Publications Limited, 1982.2 帕特里夏赫德森.1700-1850年英国的贸易、工业及城市化,转引自钱乘旦、高岱.英国史新探C.北京:北京大学,2011.3C.Shammas: The pre-industrial consumer in England and America,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990.4Neil mckendric, john brewer. The birth of a consu
22、mer society: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 London & Europe publication, 1982.5F.braudel, capitalism and material life, 1400-1800, Fontana, 1974.6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J.世界历史,2011:5。7 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M. 北京:三联出版社,第二卷,1993。9 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
23、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0 E.J.Hobsbawm, Industry and Empire, London, 1968.11 K.n.chaudhuri, The trading world of Asia and the 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 Cambridge, 1978.12Phyllis Deane & WACole,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1668-1959: trends & Structure.13 John Styles. Product Innovation in Early Modern Londo
24、n, Past & Present, No. 168 (Aug., 2000).14 Maxine berg, in pursuit of luxury: global history and British consumer good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past and present 2004,15 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Global Historic View of the luxuries consumption from the Eastern World and the British Society in
25、18th CenturyWang Hong-Bin(History College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China)Abstract: The oriental luxuries trade in 18th century stimulated domestic demands in British at that time, and caused the luxurious products from the east to become a daily necessity; it also provided the Britis
26、h consumers with more versatile consumption choices, which had caste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Britons daily consumption of eating, dressing and dwelling. This consequently triggered the formation of a consumption society in Britain. In that period of mercantilism, the British government began to impo
27、se high tariffs on oriental luxuries to protect its governmental financial interes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industries. However, the demand on commodities from the east was still enormous which became a challenge to the domestic products as well as brought more opportunities of knowledge and i
28、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countries, It boosted the renovation on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It also brought an exotic atmosphere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into Britain which influenced the creation of art style in British.Key words: Oriental luxury goods; Consumer; English socie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tistic style作者简介:王洪斌,1977年出生,湖南邵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欧洲历史。电话:18073208620,邮箱:whb8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