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18694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平问题》PPT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的概念,教育公平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身份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社会普适的基础价值。教育公平包括权利的平等和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将教育权规定为基本人权,规定“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由于事实上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和个体差异,“教育机会均等”成为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的核心问题。,“教育机会均等”,一般含

2、义是,“各族群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在总学生数中所占的比例,应与各该族群在同一年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相等”。这既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也是“教育机会均等”的衡量指标。“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主要是为了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它“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近年来教育公共政策的转变,1、农村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启动了在农村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进程。2005年12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按

3、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而打破了近20年的徘徊。2006年和2007年,全国分两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学生补助课本费、住宿费,即“两免一补”的政策。,2、清理“教育产业化”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5月,教育部发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2006年5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规范普通高中建设行为,防止豪华建校

4、之风蔓延,坚决制止普通高中高额收费;普通高中不得自行贷款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要求各地根据情况逐步减少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比例。这可以视为是对“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又一强力清理。200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确立了各级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机制,以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对“应试教育”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清理进入了法制轨道。与此同时,从2006年起,开始严控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增长幅度降为5%。政府宣布新增的教育资源,将主要用于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并且确定了到2010年实现政府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3、扩大助学贷款、中职学生贷款,在高校扩招、实行高收费之后

5、,中国高校出现了约占在校生20%左右的庞大的贫困生阶层,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1999年起,实行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由于还贷风险,商业银行缺乏贷款积极性,许多地方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处于停滞状态。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2007年7月,国家建立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每年助学经费可达500亿元,每年约有400万大学生(约占高校学生的20%)和1600万中职学生能获得各种类型的资助。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例,2006年中央财政直接安排的高教和

6、中等职教国家奖助学金仅为18亿元;从2007年秋季起,将投入154亿元,提高近8倍。,当前教育公平的新问题和新特点,1、中小学择校热:凝固和扩大阶层差距研究显示,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高中教育的阶层分化都十分明显,中上阶层的子女更容易进入重点中学,而中下阶层的子女则更多分布于普通中学。据2003年对10城市40所普通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激烈的升学竞争,导致在不同的学校高中学生家庭背景的趋同性加强。城镇户口和中高阶层家庭的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重点中学,而农业户口和低阶层家庭的学生多在普通中学。城市重点高中约有1/4的学生通过择校进入,而初中阶段缴纳择校费的比例甚至超过高中,通过熟人/关系进入高中的比例

7、在一些地区达到了10%,单一的分数标准已经被打破。重点学校制度存在一种复制和扩大社会阶层差距的机制。对重点学校入学机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较量。,2、城乡和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存在,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不公平,入学前的城乡差异,儿童出生在城市还是农村,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决定了他(她)一生不同的发展轨迹。农村在经济、文化、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村家庭为儿童早期输送的文化资本远不如城市。也就是说,在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前,城乡儿童已经具有不同的文化资本。首先,城乡家庭的知识拥有量和拥有的知识类型不同,这会影响到儿童对知识的掌握。其次,城乡

8、家庭的文氛围不同并影响儿童的个性。最后,城市儿童除了在家里接受教育和社会化以外,很早就被送到托儿所、幼儿园接受专职的照顾与教育。,教师资源匮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稍有资历和名声的农村教师,为了追求好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都“迁徙”到邻近县市任教,或者是“高升”,村到乡,乡到县,县到市或省。就拿我的初中母校来说,当时教我的老师现在只有两个留在原校,剩下的都“高升”到县中学或另谋职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偏远地区农村教师严重缺失。正式教师的脱产进修、产假、病假和事假形成的教学岗位的空档以及单位的借调、教师的拔高使用、纳新渠道不畅、内退办理滞后等等都造成教师的短缺。普九教育的客观需要

9、和中小学教育的迅猛发展,需要补充大量的教师,也就是需要扩大教师队伍。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的严重匮乏,举一个数据来说,全国有800万乡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师短缺可想而知。,农村教学条件差于城市,教师层次良莠不齐、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教学设备。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大部分农村学校只开设文化课,音乐、美术、体育等课,课表上虽安排这些课,但只是一种摆设,并没真正开设过,因为这些科目需要比较专业化教师,而且他们也没精力来开设这么多的课程。复式班的存在。好几个年级的学生坐在一起学习,这在农村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分

10、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为这个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很差。而这两方面因素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解决西部农村孩子公平教育迫在眉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柳斌认为目前西部教育遇到的困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西部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资源比较匮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保优秀毕业生能“下得去、留得住”;二是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覆盖范围太窄。针对以上困境柳斌建议:一、要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首要解决的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如果待遇和地位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的话,其他很多办法都只能够是治标之举,就是一些辅助性的做法。”柳斌谈到了国家近几年在提高西部教师工资待遇上做的努力:“这次新修订的义

11、务教育法,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各个方面的意见以后,坚持写上了教师的工资应该不低于或者略高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这重要的一条。”二、在解决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偏低方面,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提高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标准的步伐。,3、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从显性到隐性,90年代末开始的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极大地增加了适龄青年的入学机会。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0年代初的3%、1998年的7%,跨跃式地在2001年达到15%、在2005年达到21%。而按照“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定的目标,是2010年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下限!人们关注的重点是教育机会扩大是否改善了教育公平状况,城乡差距是扩大

12、了还是改善了,新增长的教育机会在不同阶层之间是如何分配的。现有的研究显示,就高校学生总量的构成而言,农村学生的比例无疑是在上升。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资料,“扩招前的1998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40万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37;而扩招后的2004年,农村青年入大学人数为230万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51。在短短的6年中,不但农村青年入学增加了4倍多,而且还第一次超过城市青年的入学人数”。,然而,许多研究显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正在从显性的总量不均衡,转为更为深层的、隐性的教育差距。它体现为城乡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分布,从而揭示了高等教育公平的深层图景。调查显示,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新增的农村学生主要分布在非重点的地方普通院校。例如河北科技大学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从1998年的547%,增加为2001年的608%,增加了6个百分点。据2003年对唐山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学院三所位于唐山的高校在校生调查,校生中农村学生比例达59.5%,2003级学生的这一比例则达到63.6%;有29%的农村学生来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另一个等级民办高等学校,学生主要来自中小城市和城镇,家庭背景既非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高阶层,也非农民,而是工人、公务员、个体工商户等中低阶层。而在高等教育的最高等级研究型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则在明确地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