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2232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4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诗的规范化》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新诗走向规范化,结出硕果,一,新诗的历史使命:规范化。,郭沫若的女神是一种没有确定的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就连郭沫若本人此后再也没有写出女神这样的神功之作。它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彻底破坏的精神冲决了传统旧诗词的形式。当时:需要可供学习,足资范例的新诗作品,确立新的艺术形式和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规范化”的道路。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所担负的,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命。,郭沫若:“诗只是一种自然流露”“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闻提出:诗是一种选择的艺术,“选择是创造艺术程序中最紧要的一层手续,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其实没有选择便没有艺术,因为那样便无以鉴别美丑

2、了。”,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程中,闻是第一个注意到新诗诗美品格的人,因为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新诗的现实性、战斗性的品格。早期:强调到现实生活中去发现“诗”如今:“自然的不是美的。”因此,要提炼,选择出“美”来。,三,新月派的诗歌理论,1,“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新月派认为,“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是新诗发展的绝大危险。他们的使命便是要结束这种“混乱”。感伤主义与伪浪漫主义:即女神不加节制的直抒胸臆。,为达到节制感情的目的:,(1)闻一多作诗经验是:在初得某种感触,感情正烈时并不作诗。要等到感触已过,历时数日,甚至数月之后,记得只是最根本最主要的情绪轮廓,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象的轮廓,

3、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如其著名的诗篇口供,抒发的是诗人在五四运动以后,内心感情的矛盾,但没有赤裸裸倾泻情感,而是幻化为具体的客观形象。“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苍蝇在垃圾桶里爬”。,(2),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尝试了“新诗戏剧化、小说化”;把戏剧中的对话与独白引入诗中,诗中“我”不再是诗人自己,而是戏剧化的人物。通过一定戏剧化的情节,表现人物的独特命运与感情。,2,提倡新诗的格律化,以“和谐”、“均齐”为新诗的审美特征,“三美”:音乐美节奏;听觉方面:音尺、平仄、韵脚 绘画美词藻;强调诗画相通的传统。建筑美 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视觉方面:节的匀称,句的均齐;,四,代表

4、诗人,1,闻一多:前期新月派“领导文学潮流”的代表诗人。格律诗理论的建树者 创作:红烛1923、9 死水1928、1,闻一多(1899、111946、7),原名家骅,又名多,号友山,湖北浠水人,家世殷实望族,富有藏书,传说为文天祥之后裔。1921年秋考取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数学差,与梁实秋同窗。1922年赴美留学,先学画,后习诗 1925年回国,先后在北京艺专,上海,南京,武汉,1932年 回清华教授古典文学。抗战时,在云南曾挂牌治印,补贴家用,闻一多一生中著述文字很多,已发表者有百余万言,未刊稿二百万字。文学创作并不多,面世的有红烛(1923)死水(1928)二十多首译诗,十余篇散文、杂感

5、 新月曾预告他的小说履历片,始终未见。有限的作品尽成佳作。,创作特色:,1,偏重于表现艺术美的追求,被认为是“极端的唯美主义者”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美好理想的追求,色彩,生活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彩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色彩是艺术的象征,由热爱色彩进而热爱生命的价值。,剑匣 精心雕镂一个华美精贵的剑匣,以比喻对美的苦心追求。等大功告成,甘愿用剑匣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李白之死以月亮象征美,歌颂李白下水救月以身殉美。,2,爱美与爱国紧紧相连。,忆菊“秋

6、风啊!习习的秋风啊!我要赞美我的祖国底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爱国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红线。,直接表现这一主题的诗有二类:,一是 在国外创作,表现思念祖国的游子之情。多收于红烛 二是 回国之后,由失望而致愤慨的情绪,理想与现实冲突之后的愤慨 死水爱之切,恨之深。,3,“三美”理论的实践。,选择词藻使文字色彩浓烈,以丑写美。死水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死水闻一多,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

7、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一九二五年四月,洗衣歌:结构均衡、对称,音节整齐。,年去年来(lai)一滴思乡的泪(lei)半夜三更(geng)一盏洗衣的灯(deng)下贱不下贱(jian)你们不要管(guan)看那里不净(jing)那里不平(ping)问支那人(ren)问支那人(ren)徐志摩:“闻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一个人。我想这五、六年来我的几个写诗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2、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生于富商之家,1910年,入杭

8、州一中学习,与郁达夫同学。中学毕业后,遵父命与张幼仪女士结婚 1918年 赴美留学,学习银行学 1919年 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硕士 1920年 因仰慕罗素,追到英国,入剑桥,1922年 追求林徽音,而与张幼仪离婚,10月回国,1924年 泰戈尔访华,担任翻译,遭鲁讽刺;肖伯纳访华,鲁接待。追求陆小曼而闹得满城风雨。与陆结婚后,迁居上海。在光华大学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另北京大学国辅佐校务。1931 机坠身亡。,有朋友挽之云:“温柔诚挚乃朋友中朋友,纯洁天真是诗人中诗人。”堪称的论。梁启超:“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这是一个令徐志摩叹服的评语。,文学创作:

9、,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2),徐志摩的诗,绝大部分是关于爱情与人生的玄想,情诗是徐志摩全部诗作的精华部分。表达爱情的体验,贯穿徐志摩整个创作。云游的肉感:“别拧我,疼,”,我等候你,焦渴:“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我要你的火焰似的笑,要你灵活的腰身,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爱的圣洁:“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qi)的白莲,她入梦境了 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xing),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

10、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gao),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用文字记录真实的心绪,用心灵诉说淡淡的情怀。”“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冰心,雨 巷 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11、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支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i)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她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道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

12、诗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位娇美的姑娘,也许是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也许是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这条小巷。,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默默地走近”,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

13、又在彷徨中等待着,追求着,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雨巷是一篇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戴望舒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朦胧一些,设法将真事隐去。,雨巷虽也有象征派的感觉,但它不带有某些象征派的神秘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挚的感情做骨子,有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断 章 卞之琳,1935

14、,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却是着重在相对上”。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