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26753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B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DB13(J)/T138202x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2094202x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cationoframmingextrusioncompactionpileincollapsibleloessregions(征求意见稿)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rammingextrusioncompactionpileincollapsibleloessregionsDB13(J)T138-20

2、2x主编单位: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2X年X月X日202X北京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oframmingextrusioncompactionpileincollapsibleloessregionsDB13(J)T138-2022X中国速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石家庄市红旗印刷厂印刷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XXX字数:XXX千字2012年6月第一版2012年6月第一次印刷印数:2000册定价:22.00元统书号:155160XXX河北省住房

3、和城乡建设厅文件冀建质(2022)351号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的通知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华北石油管理局:根据关于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复审结果的通知(冀建节科(2021)2号)要求,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修订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技术规程,经组织审查,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B13(J)f138-202X,现予以发布,自202X年X月X日起施行。本规程由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由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前言本规程是根据原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发布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复审结果的通知

4、(冀建节科(2021)2号)要求,由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完成的。夯扩挤密桩因具有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能很好的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积极稳妥地推广夯扩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稳的应用,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以多年的工程实践和应用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夯扩挤密桩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多次修改的基础上,修订完成了本规程,作为我省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验收的依据。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了勘察工作内容;对各类建筑的地基处理深度做了调整,增加了大厚度湿陷黄土地基上建筑物地基处理深度及外放的规定。本规

5、程由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执行过程中,请各有关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地址:石家庄市槐安西路555号,邮政编码:050027,电话:0311-66723269,邮箱:hbjkjsb),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中冀建勘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冀建勘集团(海南)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中佳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韩立君聂庆科李华伟刘利平吴立春人:商卫东杨广庆刘晶晶张鹏田鹏程刘宏丽刘晓刘冉冉孙运青王厚星周文龙乔永立张旺峰王伟杨海朋

6、李晨雁殷青芳郭军张西坤审查人员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基本规定54勘察74.1 一般规定74.2 勘察要求85设计125.1 一般规定125.2 桩的选型与布置145.3 承载力计算165.4 变形计算175.5 褥垫层196施工216.1 施工准备216.2 材料226.3 试桩236.4 成孔施工246.5 夯扩施工256.6 施工质量控制267检测与验收277.1 施工监理277.2 质量检验287.3 工程验收31附录A夯实水泥土标准强度试验要点32附录B夯扩挤密桩施工记录表33附录C桩体的压实系数和桩间土的挤密系数试验要点34附录D桩体土干密度检验表3

7、5本规程用词说明36引用标准名录37条文说明38Contents1 Generalrule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22.2 Symbol33 Basicregulations54 Reconnaissance74.1 Generalprovisions74.2 Surveyrequirements85 Design125.1 Generalprovisions125.2 Typeselectionandlayoutofpiles145.3 Calculationofbearingcapacity165.4 Deformationcomputation175.5

8、Themattresslayer196 Beintheprocessofconstruction216.1 Preliminaryworkforconstruction216.2 Material226.3 lestpile236.4 Theholeconstruction246.5 1.ampexpansionconstruction256.6 Controlofconstructionquality267 Testingandacceptance277.1 Constructionsupervision277.2 Qualityinspection287.3 Acceptanceofwor

9、k31AppendixAKeyPointsforthestandardstrengthtestofcompactedcementsoil32Appendix B Constructionrecordtableoframmedandexpandedcompactedpile33Appendix C Testpointsofcompactioncoefficientofsoilbetweenpiles.34Appendix D Soildrydensitytesttableofpilebody35Worddescriptionofthisprocedure36Referencestandarddi

10、rectory37Articledescription381总则.o.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应用夯扩挤密桩时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环境保护政策,遵循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等原则,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铁路、公路、机场、市政等工程的夯扩挤密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1.0.3执行或应用本规程时,应根据场地条件、工程特点、建筑结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精心设计、精心施工。1.0.4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夯扩挤密桩法处理地基时,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11、定。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夯扩挤密桩法Rammingextrusioncompactionpilemethod一种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先用细长锤夯击或沉管法成小直径孔至预定深度后,然后自下而上边填料边用重锤夯实,扩径形成密实桩体和挤密的桩间土,由夯扩挤密桩体和挤密的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法。2.1.2 复合地基Compositefoundation,Compositesubgrade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周围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地基。2.1.3 湿陷性黄土Collapsibleloess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

12、土。2.1.4 湿陷性黄土地基Collapsibleloessfoundation含有湿陷性黄土的建筑物地基,基底下湿陷性黄土层下限深度小于20m定为一般湿陷性黄土地基,大于等于20m定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2.1.5 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collapsibleunderoverburden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2.1.6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loessnoncollapsibleunderoverburdenpressure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2.1.7 褥垫层Cushion建(构)筑物基础底面

13、与复合地基之间铺设的一层起到应力传递和调整荷载分配作用的柔性材料。2.1.8 压实系数Compactionfactor人工控制土或桩体的干密度与其最大干密度的比值。2.1.9 挤密系数Compactioncoefficient采用挤密桩处理后,桩间土的干密度与其最大干密度的比值。2.1.10 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subsoildefonation为保证建(构)筑物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而确定的沉降控制值。2.2 符号Esp桩土复合段压缩模量;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U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PQ基底附加压力值;UP桩的周长;S桩间距;S复合地基总沉降量;d成孔直径;D桩体直径;Ae平均

14、压实系数;Pdinax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6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加一桩间土经成桩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TJdmin土的最小挤密系数;PdO夯扩挤密后,三个桩孔之间形心点部位土的干密度;asp桩土复合段平均附加应力系数;sp桩土复合段的厚度;H一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如一第i层土的附加应力系数;忧、s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P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在基础底面下Z深度处土的附加压力值;Pd在基础底面下Z深度处土的自重压力值;X可松性系数;VVop土的最优含水量();W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含水量()。3基本规定3.0.1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夯扩挤密桩设计和地基处理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拟建工程场

15、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地貌单元、地层分层、湿陷性黄土等级和分布范围、湿陷类型、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自重湿陷系数、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各层土的含水量、塑性指数和有机质含量等;2拟建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图、基础剖面图等基础设计资料;3建筑场地的环境情况,调查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3.0.2拟建建筑物分类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的规定分为甲、乙、丙、丁四类。3.03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基础埋深等工程要求,确定地基处理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3.0.4应结合工程情况了解本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对于有特

16、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他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3.0.5夯扩挤密桩可处理地基的深度宜为5m18m,处理深度超过18m时,宜通过试验确定成桩适宜性。3.0.6夯扩挤密桩处理黄土湿陷性不得使用盐渍土、膨胀土、冻土、有机质等不良土料和粗颗粒的透水性(如砂、石)材料作为填料。当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素土;当同时有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或水泥土。3.0.7当地基土的含水率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该方法。3.0.8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应作变形验算的建(构)筑物,经地基处理后,在施工和使用阶

17、段应进行沉降观测,直到沉降达到稳定为止。3.0.9根据本规程处理后的地基,尚应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的规定,采取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防止或减少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3.0.10地基处理施工应进行质量检验,质量检验应分为自检和验收检验。检验结果应作为地基基础分项或分部工程验收资料的组成部分。4勘察4.1 一般规定4.1.1 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设计和施工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的规定要求外,还应结合夯扩挤密桩处理方案,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查明工程场地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2查明

18、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3查明湿陷性黄土的厚度;4查明场地湿陷类型、地基的湿陷等级及平面分布;5提供自重湿陷系数、湿陷系数等参数;6查明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化趋势;7查明碎石土、砾、卵石等硬夹层的厚度及埋深;8查明地下水及河、沟、湖、库、雨水等地面水的汇聚与排泄,评估地下水上升、侧向水渗入和地面水汇聚、排泄、下渗对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工程建议。4.1.2 勘探点使用完毕后,应及时用原土分层夯实回填,且密实度不应小于该场地天然黄土的密度。4.1.3 黄土工程性质评价,宜采用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成果相结合的方法。4.1.4 对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变化趋势不利的地段,应从初步勘察阶段开始进行

19、地下水位动态的长期观测O4.2 勘察要求4.2.1 初步勘察阶段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初步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湿陷下限及其在不同区段内的差异;2初步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与埋深、场地及周边范围内地表水汇集和排泄情况,分析地下水与地表自然水体(系)的联系特点,预估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幅度和升降可能性;3查明场地内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4结合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地基基础方案和地质环境防治做出分析建议,提出岩土设计参数初步取值意见,对地基采用夯扩挤密桩处理的适宜性提出初步建议。4.2.2 详细勘察

20、阶段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详细查明各建筑地段的地层结构、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湿陷下限;2查明各建筑地段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析湿陷起始压力、强度与变形指标沿深度的变化特点;3查明碎石土、砾、卵石等硬夹层的厚度及埋深,评价其对夯扩挤密桩成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4根据地下水类型、埋深,结合上部结构物特性和周边环境条件,分析地基浸水湿陷的可能性和程度;5预估夯扩挤密桩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无硬夹层、地下障碍、地下洞穴、地下管线、电缆等)和成桩工艺对周围土体、邻近建筑、工程设施和环境的影响;6评定桩间土承载力,预估夯扩挤密桩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7评定桩间土、桩身、复合地

21、基、桩端以下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压缩性,任务需要时估算复合地基的沉降量;8对需验算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工程,提供桩间土、桩身的抗剪强度。4.23详细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点应沿建筑轮廓或基础中心位置布设;建筑群勘探点间距宜按表423确定:表4.23勘探点间距要求场地类型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间距(m)甲类建筑物乙类建筑物丙类建筑物丁类建筑物简单场地304040-50508080100中等攵杂场地20-30304040505080品杂场地102020yo304040502单体建筑勘探点数量,甲类、乙类建筑不宜少于5个,丙类建筑不应少于3个,丁类建筑不应少于2个,杆塔式构筑物不应少于1个;3勘探点

22、深度应大于地基压缩层厚度且满足评价湿陷等级的深度需要,且应穿透湿陷性土层,并应满足夯扩挤密桩验算沉降的要求;4采取不扰动土样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不应少于全部勘探点的2/3,且取样勘探点不宜少于全部勘探点的1/2。取土勘探点中,应有足够数量的探井,其数量应为取土勘探点总数的1/31/2,并不宜少于3个;5探井的深度宜穿透湿陷性黄土层。4.2.4 湿陷性土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1湿陷性土钻进应采用干钻方式,并严禁向孔内注水;2采取I级土试样的钻孔应使用螺旋(纹)钻头回转钻进;3采取I、1【级土试样的钻孔应根据地层情况控制钻进速度和旋转速度,应按一米三钻控制回次进尺;4宜使用薄壁取土器进行清孔;当采用螺

23、旋钻头清孔时,宜采取不施压或少加压慢速钻进。4.2.5 湿陷性土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 I、II级土试样宜在探井、探槽中刻取;2探井、探槽中取样,竖向间距宜为1m,土样直径不宜小于120mm;3在钻孔中采取I、II级土试样时,应使用黄土薄壁取土器采取压入法取样;当压入法取样困难时,可采用一次击入法取样;4采用无内衬取土器取土时,应确保内壁干净平滑,并可在内壁均匀涂上润滑油;采取结构松散的土样时,应采用有内衬取土器,内衬应平整光滑,端部不得上翘或翻卷,并应与取土器内壁紧贴;5清孔时,应慢速低压连续压入或一次击入,清孔深度不应超过取样管长度,并不得采用小钻头钻进,大钻头清孔;6取样时应先将取土器轻

24、轻吊放至孔底,然后匀速连续快速压入或一次击入,中途不得停顿,在压入过程中,钻杆应保持垂直、不摇摆,压入或击入深度宜保证土样超过盛土段50mm;7卸土时不得敲击取土器;土试样取出后,应检查试样质量,当试样受压、破裂或变形扰动时,应废弃并重新取样。4.2.6 评价湿陷性用的不扰动土样应为I级土样,且必须保持其天然的结构、密度和湿度。钻孔取样的土工试验数据宜在与探井取样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土层的密度、湿陷性和力学指标宜以探井取样土工试验为准。5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的面积,应大于基础或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可采用整片或局部处

25、理地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采用整片处理。2当采用局部处理时,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不应小于基底宽度的0.25倍,且不应小于0.50m;3当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且不应小于2m。确有困难时,按处理土层厚度的1/2计算外放宽度,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大于4.0m时,可取4.0m,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大于5.0m时,可取5.0m;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大于6.0m时,可取6.0m。5.1.2 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深度,应根据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况、建筑物类别和设计要求等综合因素确定,宜将桩端选在较好的持力层上。5.

26、1.3 甲类建筑地基的湿陷变形和压缩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底面以下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大于湿陷起始压力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2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一般湿陷性黄土地基,应将基础底面以下湿陷性黄土层全部处理。5.1.4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底面以下具自重湿陷性的黄土层应全部处理,且应将附加压力与上覆土饱和自重压力之和大于湿陷起始压力的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层一并处理;2地下水位无上升可能,或上升对建筑物不

27、产生有害影响,且按本条第1款规定计算的地基处理厚度大于25m时,处理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25m,且应在原防水措施基础上提高等级或采取加强措施。5.1.5 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地基压缩层深度的2/3,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应小于100kPa;2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湿陷性土层深度的2/3,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150mm;3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底面以下具自湿陷性的黄土层应全部处理,且应将附加压力与上覆土饱和自重压力之和大于湿陷起始压力的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层的2/3一

28、并处理;处理厚度大于20mHt,可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20m,并应在原防水措施基础上提高等级或采取加强措施。5.1.6 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应符合表5.1.6的规定。当按剩余湿陷量计算的地基处理厚度较大,采用表5.1.6中的最小处理厚度时,应在原防水措施基础上提高等级或采取加强措施。表5.1.6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建筑层数等级I级II级In级N级总高度小于6.0m且长高比小于2.5的单层建筑可不处理地基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处理厚度2LOm处理厚度去2.5m,对地基浸水可能性小的建筑不宜小于2.0m处理厚度二35m,对地基浸水可能性小的建筑不宜小于3.0m

29、自重湿陷性场地:处理厚度22.0m其他单层建筑、多层建筑处理厚度2LOm,且下部未处理解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不宜小于100kPa非自重湿陷性场地:处理厚度、2.0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不宜小于100-OkPa处理厚度23.0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按剌余湿陷量计算的处理厚度大于7.0m时,处理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7.0m处理厚度N1.0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海陷量不应大于200mmo按剩余湿陷量计算的处理厚度大于8.0m时,处理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8.0m自重湿陷性场地:处理厚度22.5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

30、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i按剩余湿陷员计算的厚度大于6.0m时,处理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6.()In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分4.0m,且下部未处埋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o按剩余湿陷量计算的处理厚度大于10.0m时,处理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0.0m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25.0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按剩余湿陷量计算的处理厚度大于12.0m时,处理厚度口J适力当小,但不应小于12.0m5.1.7 在新近堆积黄土场地上,乙类、丙类建筑的地基处理厚度小于新近堆积黄土层厚度时,应按本规程第5.3.2条的规定

31、验算下卧层的承载力,并应按本规程第5.4.5条的规定计算地基的压缩变形。5.2 桩的选型与布置5.2.1 夯扩挤密桩的成孔和成桩应分别完成,成孔直径d宜为30OnIm450mm,桩体直径。宜为40Omm800mm,并可根据所选用的成孔和成桩设备或施工工艺确定。5.2.2 采用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时,不宜采用预钻孔;当挤密处理深度超过12m,挤密成孔确有困难时,可预钻孔,预钻孔径不宜大于0.5。5.2.3 桩孔内的填料,应根据工程要求或处理地基的目的确定,宜用素土、灰土或水泥土。5.2.4 对消除湿陷性的夯扩挤密桩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可按下式估算:S=0.95D(5.2.4

32、)V7ZcPdmax-PdO式中:S桩间距(m)D桩体直径(m);Pdniax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gcn);对一地基处理前土的平均干密度(g/cm3);疝一桩间土经成桩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对甲类建筑物不宜小于0.93;对乙、丙类建筑物不应小于0.90。5.2.5 甲、乙、丙类建筑物桩间距不宜超过表525的规定。表5.25各类建筑物桩孔中心距离序号建筑物类别桩间距1甲W2.0O2乙2,5D3丙2,5D表中:。为成桩直径.5.2.6 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平均压实系数4.控制。当桩孔内用素土、灰土或水泥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时,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值,均不应小于0.96。5.2.7 夯扩挤密后,桩孔之

33、间土的夯实质量宜用土的最小挤密系数物min控制。对甲、乙类建筑土的最小挤密系数dmin不宜小于088,对丙类建筑土的最小挤密系数7dmi11不宜小于0.84。桩孔之间土的最小挤密系数机Nn可按下式计算:0dmax式中:dmin土的最小挤密系数;Pdo夯扩挤密后,三个桩孔之间形心点部位士的干密度(gcm3)o53承载力计算1.1.1 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1.1.2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夯扩挤密桩处理地基有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要求时,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和复

34、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海计算。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夯扩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5倍,且不宜大于300kPa;对夯扩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且不宜大于250kPa;对夯扩素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1.5倍,且不宜大于200kPao1.1.3 当桩端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1.1.4 采用夯扩挤密桩法处理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宽度

35、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1.1.5 对桩身材料为水泥土的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尚应进行桩身强度验算。5.4 变形计算5.4.1 按地基变形设计或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规定应作变形验算且需进行地基处理的建(构)筑物,应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5.4.2 建筑物的复合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5.4.3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必须大于复合土层的厚度,并应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有关规定。5.4.4 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36、50007中的有关规定执行。5.4.5 进行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当荷载R)不大于复合地基承载力时,复合地基总沉降量S按照下式计算:S=武攀%普(Ziai-Z泊%)(5.4.5)4=11+Jii式中:S复合地基总沉降量;Po基底附加压力值;asp桩土复合段平均附加应力系数;sp桩土复合段的厚度;Esp桩土复合段压缩模量的当量值;方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的基础地面以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按照实际应力的范围取值;m加固区的分层数;总的分层数;Z第i层土的厚度;6第i层土的附加应力系数;我、R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37、,无地区经验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表5.3.5要求执行。5.4.6 桩土复合段压缩模量计算按照复合模量法计算:瓜P=与及(5.4.6)式中:ESP桩土复合段的压缩模量(MPa);ES桩间土的压缩模量(MPa),可通过现场试验或室内试验取值;IA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A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kPa).5.4.7 地基压缩层的深度计算:1对条形基础,可取其宽度的3倍,对独立基础,可取其宽度的2倍。如小于5m,可取5m,也可按下式估算:PZ=O20CZ(5.4.7)式中:PZ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在基础底面下Z深度处土的附加压力值(kPa);PCZ在基础底面下Z深度

38、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2在z深度处以下,如有高压缩性土,可计算至pz=0.10PB深度为止;3对筏形和宽度大于IOm的基础,可取其基础宽度的0.80倍1.20倍,基础宽度大者取小值,反之取大值。5.5 褥垫层5.5.1 在桩顶与基础之间应设置褥垫层,褥垫层厚度宜取150mm-300mm,褥垫层材料应选用灰土、水泥土等。5.5.2 褥垫层材料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20mm,使用时应过不大于20mm的筛。所用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垃圾等杂物。5.5.3 褥垫层铺设厚度要均匀,允许偏差20mm5.5.4 褥垫层应宽出基础轮廓线IoOmm200mm。5.5.5 褥垫层

39、夯填度应不大于0.90。6施工6.1 施工准备6.1.1 夯扩挤密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当场地较复杂时尚应做必要的补充勘察;2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图及夯扩挤密桩设计图;3建筑物场地和邻近区域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及障碍物等的调查资料。6.1.2 夯扩挤密桩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I影响施工的管线及障碍已经清除;2施工用水、用电有保证,道路畅通,施工场地平整;3建(构)筑物的坐标、标高的控制桩已设定。6.1.3 夯扩挤密桩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平面图:标明桩位、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的位置

40、;2确定成孔和成桩机械、配套设备以及合理施工工艺的有关资料;3施工作业计划、管理人员及劳动力组织计划;4机械设备、备件、工具、材料供应计划;5夯扩挤密桩施工时,对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雨、防台风、爆破作业、文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按有关规定执行;6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季节性施工的技术措施。6.1.4 施工时应根据设备的数量、类型和现场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选用最佳流水作业线。6.1.5 正式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试桩资料,做工程的试验性施工,以调整设计、施工参数。6.1.6 工程施工前,应测定桩体土、桩间土的最大干密度PdmaX和最优含水率WOP、可松性系数上。6.2 材料6

41、.2.1 所用土料宜采用黏性土、粉土,土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不得含有冻土和膨胀土,当含有碎石时,其粒径不宜大于20mm,使用时应过不大于20mm的筛。所用土料中不得夹有破、瓦和石块。6.2.2 灰土中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石灰应为新鲜的消石灰,质量等级不低于In级,石灰在掺混前应过筛,筛孔不大于IOmm。灰土拌合后宜于当日用于成桩。6.2.3 对水泥土的强度无要求时,水泥与土的体积比可采用1:51:8,对水泥土的强度有要求时,可通过配比试验确定水泥土的配比。水泥土混合料拌合后,宜在2h内用于成桩。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32.5MPa的硅酸盐类水泥,进场水泥应具有出

42、厂质量合格证,并按有关规定见证取样试验。夯实水泥土强度标准值宜取28d龄期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夯实水泥土标准强度试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6.2.4 素土、灰土和水泥土中,混合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卬p2%的范围内。6.2.5 孔内填料质量、配比、搅拌均匀性应符合设计标准,料场应设专人负责配料。当使用配料机搅拌时,搅拌时间不应少于60s,当使用装载机拌合时,拌合次数不少于6次,当人工拌合时,次数不少于3次。6.2.6 消石灰或水泥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做好防潮、防雨、防冻措施,防止原材料淋湿、结块或冻结。6.3 试桩6.3.1 在确定设计方案前,宜按建筑物安全等级和场地的复杂程度

43、,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地段进行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1试验数量不宜少于三组,每组桩数:三角形布桩时不少于7根,矩形布桩时不应少于9根:2在桩间土开挖探井,分层检测桩体压实系数,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相邻桩形心处桩间土湿陷性及常规物理力学指标。取样间距不应大于1.0m;3应分段检测桩径。6.3.2 试桩应检验夯扩挤密桩成桩的可能性、可靠性和适宜性,为工程桩选型提供依据。6.3.3 桩应检验夯扩挤密桩消除湿陷性的处理效果。6.3.4 如果对复合地基承载力有要求时,应验证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3.5 试桩应验证桩径、桩长、桩间距等设计参数,确定布桩形式的合

44、理性。6.3.6 试桩应确定适宜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1柱锤夯击成孔应确定设备型号、柱锤直径、锤重量等;2沉管成孔应确定柴油锤型号或振动锤型号、管及管靴直径、桩间形式等;3夯扩用锤直径、锤重量、吊高、每次填料量及夯击次数。6.3.7 试桩应确定适宜的检测方法及需达到的标准,为施工检测提供依据。6.4 成孔施工6.4.1 成孔方法可采用柱锤冲击法、沉管法等不排土法成孔,成孔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基处理目的、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其成孔直径和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1柱锤冲击成孔宜采用直径30Omm400mm,长度3m4m、重量20kN40kN的柱锤进行施工,柱锤宜径不宜小于0.8542沉管法成孔采用的

45、钢管直径宜为(止20)mm,但其管靴直径不宜小于设计成孔直径乩6.4.2 起重机具可用起重机、步履式夯扩桩机或其他专用机具设备。6.4.3 场地应平整,设备应在场地内安全移动。成孔机械应保持垂直、稳定,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孔深的L5%o成孔中心偏差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并不宜超过桩距设计值的5%o6.4.4 桩顶设计标高以上的预留覆盖上层厚度宜符合下列要求:1沉管(锤击、振动)成孔,宜为0.5m1.0m;2柱锤冲击成孔,宜为LOm1.5m。6.4.5 成孔时,地基土宜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6.4.6 成孔施工顺序,当整片处理时,宜从外向内

46、(或中间)间隔1孔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取分段施工;当局部处理时,宜先施工外圈桩,然后逐排向内施工。6.4.7 桩锤必须有保护装置,防止出现撮锤、吊柱锤的钢丝绳折断等异常情况,可以利用保护装置钩锤,保证施工安全。6.5 夯扩施工6.5.1 夯击前应检查成孔直径、孔深、垂直度,孔内的虚土和积水情况等,并对孔底夯击至设计标高。检查有无空洞等异常情况,对不符合成孔质量标准的应重新进行施工。6.5.2 夯扩成桩采用柱锤完成,柱锤直径宜为30Omm400mm,长度宜为3m4m,重量20kN40kN06.5.3 用标准料斗或运料车将拌合好的填料分层填入桩孔夯实成桩。每次填料量宜为0.06m30.12m3,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