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27162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分类特征》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昆 虫 分 类特 征,2,一、目的与内容(一)目的 1.学习动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昆虫为代表;2.加深理解昆虫适应性。,3,(二)内容 1.观察昆虫各主要目 代表的形态特征。2.中国昆虫各目的检索。3.学习昆虫常见各目的识别特征。,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 昆虫主要目各3-5种代表的标本。(二)用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针、电脑、液晶投影仪、屏幕、记录本。,4,三、操作与观察(一)昆虫的主要特征 体部(体段):头、胸、腹;头部:复眼 1 对,单眼 0-3 个;触角 1 对;口器;胸部:足 3 对;翅 0-2;变态:许多种类,胚后发育;,5,6,1.昆虫的变态 主要类型:不完全

2、变态,完全变态;依据:生活史中有无蛹期;翅芽着生位置。,7,(1)不完全变态 生活史:3 阶段:卵、幼体、成虫;无蛹期;幼体:外生翅芽;幼、成体形态或多或少相似。类型:渐变态、半变态;依据:幼、成体相似程度 生活环境、方式、习性 形态上的相似、差异。,8,渐变态(图1,A),如:蝗虫幼体与成虫的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 与生活习性完全相同,形态上非常相似,故幼体又叫若虫(nymph),9,半变态(图2)蜻蜓目(水虿)幼体与成虫 生活环境、方式、不同:成虫:陆上空中 幼体:水生 故形态上差异较大,10,稚虫(naiad)水虿 适应水生的 临时性器官;下唇 特化 面罩,捕食 气管鳃:尾鳃 直肠鳃。,1

3、1,(2)完全变态(图1,B)生活史:4 阶段 卵、幼虫、蛹、成虫;蛹期:发育成熟的幼虫 不食、不动的阶段 羽化 具翅成虫;,12,幼体与成虫: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性完全不同,故形态截然不同;,13,幼体:幼虫(larvae)内生翅芽;幼虫多种名称:蝶蛾类:毛虫;蝇类:蛆;金龟子:蛴螬;如: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14,2.昆虫的翅 无翅亚纲:低等、原始无翅;有翅亚纲:高等;成虫 大多:2 对翅;少数:仅保留 1 对翅,另1对退化;少数:次生性无翅,15,次生性无翅 无翅型个体:长、短、无翅型;如:白蚁、蚂蚁、蚜虫、水黾等;无翅型类群 某些种类;寄生类群:蚤、虱等。,16,翅的常见类

4、型(图3)变化很大,类型很多;依据:质地,构造,功能;,17,(1)膜翅最基本形式 膜质,薄,透明,翅脉清晰;膜翅目(蜂类)、脉翅目(草蛉)直翅目(蝗虫)后翅;等。,18,(2)革翅 革质,比膜翅稍厚,有弹性,半透明,翅脉仍可见。如:直翅目(蝗虫)前翅;停息时覆盖、保护 后翅及腹部,故称:覆翅。,19,(3)鞘翅 角质,厚、硬;不透明,翅脉不可见。如:鞘翅目(甲虫)前翅:停息时覆盖、保护后翅及腹部。,20,(4)半鞘翅 基半部:厚,角、革质;端半部: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如:半翅目(蝽)前翅。,21,(5)鳞翅 膜质,密被鳞片;如:鳞翅目(蛾、蝶)(6)毛翅 膜质,密布长刚毛;如:毛翅目(

5、石蛾)。,22,(7)缨翅(图-3,H)膜质,狭长,边缘缨状刚毛;如:缨翅目(蓟马),23,(8)平衡棒(图3,F)后翅特化 细小棒状、勺状;作用:基部体壁丰富的 本体感受器 感知飞行方向。双翅目(蚊、虻、蝇),24,(9)拟平衡棒(图3,G)前翅特化 细小、扭曲棒状;作用:同平衡棒;捻翅目雄虫。,25,3.昆虫的触角(图4)构造:3节 柄、梗、鞭节;柄节、梗节:通常无特殊变化;鞭节:变化极大,26,鞭节:亚节:数量、形态构造 常有较大变化;类型:依据 鞭节形态构造,划分、命名。,27,(1)刚毛状触角(图4,A)鞭节短小、纤细、似刚毛;如:蜻蜓、豆娘、蝉等。(2)丝状触角(图4,B)鞭节各节

6、细长,无特殊变化;如:蝗虫等;一些种类中,细长如丝,如:螽蟖,蟋蟀等。,28,(3)念珠状触角(图4,C)鞭节各节圆球状、椭球形;白蚁。(4)杆(棒)状触角(图4,D&E)鞭节末端数节 逐渐稍稍膨大,似棒球杆状;如:蝶类。,29,(5)锤状(头状)触角(图4,F)鞭节末端数节 突然强烈膨大;如:露尾虫、郭公虫等。,30,(6)锯齿状触角(图4,G)鞭节各节端部 一侧短角状突出,整个触角呈锯条状;如:叩头虫、芫菁等。,31,(7)栉(梳)状触角(图4,H)鞭节各节端部 一侧长突起,整个触角呈栉状;如:甲虫、蛾类雌虫。,32,(8)羽(双栉)状触角(图4,I)鞭节各节端部两角 均有细长突起,整个触

7、角呈羽毛状;如:家蚕雄蛾。,33,(9)具芒(芒状)触角(图4,J)鞭节:仅 1 节,肥大;中部着生 一根芒状刚毛;如:蝇类。,34,(10)鳃状触角(图4,L&M)鞭节末端数节 一侧具片状突起,各片重叠似鳃片;如:金龟子。,35,(11)膝状触角(图4,N)柄、梗节之间 弯曲呈一角度;如:蚂蚁、蜜蜂。,36,(12)环毛状触角(图4,O)鞭节各节基部 着生一圈刚毛;如:摇蚊雄蚊。,37,4.昆虫的口器 食性分化 口器多样性 意义?咀嚼式口器 最原始、基本形式;其他类型 均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38,(1)咀嚼式口器 蝗虫等;特点 上颚特发达,固体食物;组成:五部分,40,41,(2)刺吸式口

8、器:各部分 细长针状,下唇 喙(包围、保护口针)穿刺、吮吸液态食物;蚊、蝉等。,43,(3)嚼吸式口器(图7):蜜蜂 上颚:发达,颚齿状,似咀嚼式上颚 咀嚼花粉;下颚、舌、下唇 延长、左右合抱 管状喙 吮吸花蜜。,44,(4)虹吸式口器(图8):蝶、蛾 口器大部分结构退化;下颚外颚叶 延长、左右合抱 管状喙,吮吸花蜜;不用时:盘卷发条状,置于头下方。,45,(5)舔吸式口器 蝇类。上、下颚退化;头壳、下唇 延长 基喙、喙;,46,基喙 前壁具槽,槽内藏上唇、舌,两者闭合为食物管;喙:末端有唇瓣;,47,液体食物:唇瓣 具许多伪气管;可吸取液体食物;固体食物 舌下唾液管 唾液 溶解 吸食。,48

9、,昆虫口器除上述常见类型外,还有多种形式 刮吸式(牛虻)锉吸式(蓟马)双刺式(瓢虫、草蛉、蚁蛉等幼虫),49,5.昆虫的头型 依据口器着生位置划分: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51,6.昆虫的胸足:共 6 节 基、转、股(腿)、胫、跗、前跗节;常见类型(图10),52,53,(1)步行足(图10,A)各节细长,无特殊变化;适于步行、疾走。如:蟑螂、步甲等;,54,(2)跳跃足(图10,B)股节长而粗壮,胫节亦长而多刺;适于跳跃。蝗虫、蟋蟀等后足。,55,(3)捕捉足 螳螂前足,有效挟持猎物;基节:长、大;股节:发达,腹面凹槽,两侧缘具刺;胫节:腹面亦凹槽状,两侧缘具刺;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10、56,(4)开(挖)掘足(D):蝼蛄前足 各节均粗短;粗壮有力,适应挖掘。胫节:扁平强大,端部 4 个发达的齿;跗节:3 节,小,胫节外侧齿状,57,(5)游泳足(图10,E)胫节、跗节 扁平,边缘具长毛;似桨,适于游泳;龙虱、松藻虫后足。,58,(6)抱握足(F):雄龙虱前足 跗节:5节;基部3节:宽,吸盘状,缘毛;多横列吸盘;端部 2节:很小,2 爪;功能:交配,抱握雌性,59,(7)携粉足:蜜蜂后足 各节具长毛;胫节:扁宽,背面凹陷,侧缘覆盖长毛 花粉筐(篮);跗节:5节;,60,第1 跗节(基跗节)膨大,数横列小型硬毛 花粉梳;功能:梳集粘附在 身体上的花粉,61,胫节、基跗节:相接处的缺口 压粉器,功能:挤压花粉梳 梳集的花粉 密实花粉球,存放在花粉筐中,便带回蜂巢。,62,(8)攀缘足:虱 胫节:末端具一突起,与胫节相对;胫节、跗节、爪 三者合抱 握持毛发、衣服纤维。,63,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