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3403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落花生》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落花生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落花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内容落花生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的启示”,每篇课文都包含着如何做人的哲理,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本篇精读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份内容,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景,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2、,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特点,并联想到身边的人,试着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 .学以致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把道理运用在生活中。.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建议1.阅读理解。在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从课文对话里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

3、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表达运用。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其实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可以借助身边的某一事物,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2)找找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3)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用“先写接着写最后写”的句式连起来说一句话。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4、、回顾导入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2 .教师提问:花生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尝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是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吧!(设计意图:再读课文,由上节课“种花生、收花生”的有关内容,直接过渡到本节课准备学习的主要内容。紧扣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突出议花生这一重点,从中落实训练点。开门见ft,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二、品读研析1.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师适时指导)3 .这两层分别

5、讲了什么内容?4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读的时候要求画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读完后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一)体会第一层意思。1.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PPT出示: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哪几种事物?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谁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父亲把花生和谁进行了比较?谁更可贵?2 .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谁来

6、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导学生读这段话,读到“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时提出问题)停,刚刚“爱慕”这个词你读得很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那么父亲有没有对这些鲜红嫩绿的果实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句子看出来的?父亲认为花生的什么最可贵?谁来读读原文?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做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PPT出示:花生、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3 .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读出花生的可贵。读完了父亲的话老师有几道题考考大家,请大家辨析下列说法的对错并说说理由。(PPT出示:(1)花生好,桃子、石榴、

7、苹果都不好。()(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从上面3个辨析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二)体会第二层意思。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那么父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1.齐读父亲的话。(PPT出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2 .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3 .孩子们明白父亲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PPT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8、处的人。)4 .请大家读一下“我”说的话。5 .其中“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6 .同学们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一说?其实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奉献、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社会有很多人的工作虽然看似平凡,但是都对社会很有用,他们都在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7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对,这也是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引读)“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稍停)我读错了吗?“记在我的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大家说得多好,请同学们把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读一读,注意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设计

9、意图: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从中感悟父亲设喻的用心,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体会借物喻人的方法。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什么是有用的人,体会人物的心理及文章所告诉我们的道理,突出文章表达的思想。)三、提炼升华1.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在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作“借物喻人”,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2.同学们,我们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不仅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谈话的艺术,这就是生活的教育。同学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10、,让我们记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设计意图:总结全文,突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学以致用,内化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四、迁移练笔(学生自主选择练笔)(PPT出示: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次地赞美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想法。2.学完了课文,或许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傲霜的梅花、勤劳的蜜蜂等,也联想到了一些人,他们也具有这些优秀的品质,试着写一段话。)(设计意图:小练笔充分地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

11、阅读与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练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借物喻人)课后反思: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资料。我执教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1.父亲笔下的苹果、桃子、石榴是怎样的?花生又是怎样的?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2.要求学生把重要的段落仔细品读,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12、,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把背诵重点句段用课件显示出来,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通过读、悟、议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肯定有帮忙。3.抓好课后选择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并让学生知道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透过比较、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一节课能否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预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了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从而让学生明白花生名字的来历。利用PPT图片让学生对花生、桃子、石榴、苹果的生长特点进行比较,这样更好的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篇文章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却很深刻,富有教强的教育好处。课上孩子们都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也能用心发言。只有个别孩子仍然思想开小差,不能控制自我,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