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3482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4 大小:19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学设计.docx(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教学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

2、,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第三幅:碑刻是刻在石

3、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一一(学生齐答:运用)这

4、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二、指导看图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2、第二行左图(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3)教师总评3第三行左图(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

5、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4、左上图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5、右下图(1)教师简介(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K长江之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

6、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 .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L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3 .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纠正字音。(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荡涤:洗涤。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4 .各自轻声试读课文。5 .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6 .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三、指导写字:灌、溉:左窄右宽,

7、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过程:一、精读训练1.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一一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 .精读第1节:(1)自由读,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

8、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6)齐读第1节,指导背

9、诵第1节。6 .精读第2节。(1)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指导朗读第一句: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

10、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指导朗读第2节,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1 .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 .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 .练习朗读、背诵。板书设计:1、长江之歌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2、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11、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激趣导题今天,我们学习一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三、初读指导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美妙绝伦硕大无朋收敛涨溢赤朱丹彤热带风情悄然无声笑颜2、交流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朋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2)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

12、,“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四、再度课文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1)学生试读。(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3)多种形式朗读。

13、五、写字指导六、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2、读一读,再抄写4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二、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

14、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三、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

15、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研读:a、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

16、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3、读夕阳”在海面上蹦跳”的句子。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d、指导朗读。4、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小组合作研究: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

17、,好在哪里?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D、激情赏读。5、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6、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7、指导背诵第三段。四、学习第5节1、自由轻读。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五、总结全文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六、作业

18、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综合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板书设计:像孩童2、三亚落日真有诗意像灯笼像跳水员3、烟台的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2、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19、3、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2、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3、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3)理解词语。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5、分清段落层次。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2、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

20、海上景观。)四、写字指导1、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2、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抄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教学过程:一、复习: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

21、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三、精读课文1、冬天的海(1)同学们,烟台冬天的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大家默读,等会儿交流自己的感受。(2)凝重壮观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感受到了烟台冬天的海是壮观和凝重的。那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呢?再读课文。凝重: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小结:海洋给人的印象是蔚蓝色的,可烟台冬天的海竟然是深褐色的,这色彩浓重而又罕见颜色,给读者留下了凝重的印象。那么,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壮观的印象呢?出示: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大家读读这个

22、句子,注意泛红的词语,谈谈你的感受。小结:“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写了海浪的“形”,尤其是这个“扑”字,给人力量猛、速度快的感觉;而“雷鸣般的轰响”是写海浪发出的声音。这样形声结合,给我们描绘出了烟台冬天的海那壮观的气势。你能读出这种壮观吗?(3)、这一小节除了写冬天的海景,还写了人们来观看海景。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默读课文思考。小结:人们之所以冒着狂风巨浪来到海边,是因为被这壮观的景象所吸引,被自然的伟大力量所折服。出示:冬天的海景(凝重壮观)人人景合一的写法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再写烟台冬天的海时,作者先写了海景的特点,凝重、壮观,后写了人们欣赏海景,这样人景合一,让文章内容更加充

23、实。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在习作中效仿。(4)、后面写春天夏天秋天的海也是同样的描写方法。大家可以留心一下:同学们默读3至5小节,烟台不同季节的海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2、春天的海(1)出示: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读一读这个句子,你从中能感受什么?(2)春天的海给人以轻盈活泼的印象,这里把海浪比作一个顽皮的孩子,既生动乂贴切。尤其是这个“扑”字,给人的感觉不是凶猛猛烈,而是天真烂漫,顽皮可爱。同学们读一读,能读出轻盈、活泼的感觉吗?(3)文中描写春天

24、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同桌讨论一下。出示:春天的海景(活泼轻盈)人(充满希望)小结:春天的海不仅是活泼轻盈的,而且春天还是播种的季节,让人们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3夏天的海(1)出示: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谁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读一读这个句子,夏天的海是怎样的呢?夏天的海给人以平静而美丽的感觉。烟台夏天的海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联系上文找一找原因。(2)出示: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拦、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北面临海的烟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5、因此夏天的海会这样平静而美丽。(3)出示: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谁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我们一起来欣赏夏天的海,大家边想象边读,读出它的平静和美丽。(4)出示: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和堤岸的呢喃细语。此时的人们纷纷来到海边,享受着这平静而又美丽的夏天的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5)出示:夏天的海景(平静美丽)人(享受美好的生活)同学们,正是因为烟台夏天的海,如此平静而美丽,给人们提供了这样好的环境,所以人们才能悠闲的来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26、。你们看,人景之间是有紧密关系的。4、秋天的海(1)秋天的海是怎样的呢?秋天的人们乂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来讨论一下。(2)出示:秋天的海景(高远、湛蓝)人(忙碌充实)秋天的海是高远的湛蓝的,渔民出海打鱼、货轮起锚远航,人们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秋天的人们是忙碌充实的。5、理解最后一节在最后一个小节,作者这样写到一一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使一座壮丽的舞台。世世代代的烟台人在这里上演着威武雄壮的活剧。教师朗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大家可以联系上文来思考0小结:烟台的海和烟台人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就像前面作者描写的那样,海和人,两者之间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烟台的海不仅景色迷人,是一幅美

27、丽的画卷,而且是烟台人的人生舞台,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咱们再读读这一小节,体会一下其中内含着的意思。四、写法小结1、同学们,这片课文采用了人景结合的写法,不仅向我们描绘了烟台的海的迷人景观,而且描写了人们的活动,揭示了海和人的密切联系。这样写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而且景中有人,使得文章更有生机。这种写法值得大家在写景类的习作中效仿。2、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在描写烟台四季的海景时,作者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是把冬天的海放在了前面,这是为什么呢?小结:因为冬天的海独具特色,它的凝重和壮观是烟台四季海景中最有特点的,是由于烟台北面临海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因此作者把它放在了首

28、要的位置上,这样也和开头讲的“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这句话相呼应。五、布置作业1、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2、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3、烟台的海海人冬凝重不畏严寒春活泼勤劳播种夏宁静人海相依秋高远充实忙碌“画”“背景”“舞台”“活剧”4、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

29、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山河壮丽,有许许多多迷人的胜地,今天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到浙江的金华双龙洞去游玩,好吗?2 .介绍叶圣陶;文章选自小记十篇。3 .听课文朗读录音。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识与理解词语。浙江呈现臀部稍微蜿蜒源头(注意提醒:“浙呈稍”是翘舌音。)4 .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着重纠正读音。出示思考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双龙洞?(游览)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一洞口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给课文分段。(六段)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30、。用教师口述学生齐答的办法学完这一段。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作者游览的时间是在(四月十四日);游览地点是(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四、作业。1 .抄写词语。2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了解外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一、检查复习。1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游览的顺序)2 .作者分别写了哪几个地方的景物?板书:(路上一洞口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二、导入新课。1 .哪几小节

31、是写作者在途中看到的景物。2 .指名读课文23节,思考: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3 .逐题讲解,讨论:提问:沿途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山花树水)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色?山盘曲而上花多有精神看到这种画面,作者心中的情绪怎样?(兴奋、愉快)指导用兴奋的语调读课文,特别要读好第二节最后一句。水宽窄流连声音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随着山势)小结:在满山树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艳中夹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并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幅画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美)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与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溪流与双龙洞的关系。)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途中美丽的景色。三、学习课文第三段。接着我们

32、来到双龙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1 .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哪几句分别写了洞口和外洞的情景?洞口与外洞分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反映这个特点?2 .逐一思考并讨论:洞口(板书宽)外洞(板书大)四、学习课文第四段。1 .从外洞到内洞的唯一通道是什么?(孔隙)2 .指名读第四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分层:四层)孔隙有什么特点?3 .读后讨论: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孔隙的?第一层发现孔隙第一句第二层孔隙大小24第三层进出孔隙5第四层经过感受6-10孔隙有什么特点?(窄)课文是怎样写这个特点?“孔隙”指很小的洞。裂缝说明“窄小”。“小船”这个“小”字突出“窄小”。进洞方法正因为窄小才

33、采用的。第四层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贴)“贴”能不能换“躺”?为什么?(“贴”说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还有“挤压、稍微、准会”是写什么?(感受)孔隙如此“窄小”,进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见,所以作者感到怎样?(好奇)4 .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四层。5 .指导背诵。五、学习第五段。进了内洞,作者看到内洞有什么特点?1 .指名读第五段,思考。2 .提问:内洞有什么特点,找出有关词语。暗(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提着汽油灯只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奇(各种各样的石钟乳石笋,还有双龙)深(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里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点?(奇)课文怎样写内洞的奇?(洞顶的双龙、石钟乳和石笋)作者

34、为什么写双龙?(点出了双龙的由来)石钟乳和石笋有什么特点?(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变化多端”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无穷。)3 .小结。六、学习第六段。最后讲乘船出洞。作者为什么略写出洞呢?(重复)七、总结全文。1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见闻,生动地描绘了洞中奇丽的景色。通过记叙表达了作者是怎样的思想感情?(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2 .研究写作方法:课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明线)课文中还有一条暗线是什么?请找出来,读一读。(板书:泉水)(从深黑的石洞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

35、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小结:这两条线索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八、作业。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2 .造句。无论都时而时而时而板书设计:3 、记金华的双龙洞山路美宽大洞口外洞孔隙险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内洞奇出洞练习一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5、学写毛笔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教学过程:

36、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3、教学第三部分: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师生评议,师小结。二、教学第二题:1、诵读词语:自由认

37、读。同桌讨论词语的意思。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2、积累:练习背诵。集体练读、练背。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读这段话,指出出处一一烟台的海。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2、练习: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师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38、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2、指导。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3、评议小结。二、学写毛笔字1、审题2、观察范字3、讲解要点:“园”“团”都是立长方形,临写时“”要写在米字格的中间,“口”要摆得平正、稳重,稍向右上取势。4、练习“园”“团”5、反馈5、卢沟桥烽火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多音字“爪”“咽”“处”的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

39、“逐步”、“万籁俱寂”造句。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4、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忤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1、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2、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难点: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指名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3、教师总结学生课前对“九一八事变”了解的情况,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

40、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M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

41、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第6-8自然段):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1、交流自学心得,进行“友情提醒”。伪左窄右宽。妄:“女”中的“一”最长。2、学生练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会圈画重点词句,帮助了解和感知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圈画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教学难点: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关键词语,帮助读书感悟。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文章的主

42、要内容。2、汇报圈画出的描写时间的词句,理清学习思路。,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一一“第二天凌晨”一一“当天晚上”一一“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卢沟桥的

43、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第二段:(I)默读第二段,讨论:历史上“卢沟桥事变”又被称为“七七事变”,那天(2)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3)按“1937年7月7日深夜”一“第二天凌晨”一一“当天晚上”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敌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狼狈举、冒出示:“震耳欲聋”、“吼叫”、“疯狂”。指名读,体会出日寇的残暴。问:面对着如此

44、残暴的敌人,我军“同仇敌恂”“冒着炮火”,你仿佛感受到我守军怎样的气概呢?(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之举、英雄之气)指名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呢?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当天晚上敌军我军抱头鼠窜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填空:()的日寇侵略者()的中国守军指导朗读。(4)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听录音,加深印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三、继续精读课文。1、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我军将士同仇敌忖,奋起反击,侵略者遭到可耻

45、的惨败。自由读.。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惰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4、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序幕”在本问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引导学生联系所看的抗日影片或图书来理解)四、指导复述。1、明确复述要求: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第二要内容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像的内容;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3、同桌对说。全班交流,评议。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花)那样白。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五、拓展延伸。1、卢沟桥烽火让我们了解了历史,了解了“卢沟桥事变”。课后,你可以再收集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史实、小故事,然后把它们编辑成一份小报,给你周围人看看,让他们也更多地了解“卢沟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