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 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3691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 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 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 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 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 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 实验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实验一玫瑰线的绘制一、实验背景数学方程的图形千变万化,形状各异。极坐标方程为P=OCOS。或0=sin。的图像以形似玫瑰而被称为玫瑰线,他们是由以原点为公共点的玫瑰花瓣组成。用极坐标绘图命令p。Iaro可以实现快速绘图。几何图形表现出完美的对称性。二、实验内容将玫瑰线的极坐标方程转换为参数方程,用直角坐标系下的彗星绘制命令cometO绘动态图形。观察玫瑰线的产生过程。分析玫瑰线方程中参数n,与玫瑰线图形中花瓣数量的关系。三、实验目的熟悉matlab命令窗口和图形窗口、掌握极坐标绘图命令及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的方法,了解多叶玫瑰线生成的动态过程。四、实验原理三叶玫瑰线的熟悉表达式以极坐标形式给出

2、p=cos36,夕E0,2由于动态绘图命令需要曲线上点的X坐标和y坐标,需要将极坐标数据转换为直角坐标数据。转换公式为X=rcos。,y=rsin,9,2r以P代替公式中的r,便可以计算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离散点数据。五、实验步骤1,分析给出的三叶玫瑰线的数学表达式;2,将极坐标形成的数学表达式转换成参数方程;3,在MATLAB中运行相应程序:打开MATLAB,新建一个M文件;用polar(theta,r)函数绘制极坐标图,调整n的值,观察n值对玫瑰线叶数的关系;用ConIet(X,y)函数对玫瑰线进行动态输出,观察玫瑰线绘制过程。六、实验程序Untitled.mx1 %动态绘图(参数方程)2 n=inputCn=三,):3 theta=0:0.001:2*pi;4 r=cos(n*theta):5 x=r.*cos(theta);6 y=r.*sin(theta);7 polar(theta,r)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极坐标绘图结果:2,动态绘图结果:结论:1,玫瑰线的叶长即r。2,n决定叶子数量:当n为奇数时,叶子数为n;当n为偶数时,叶子数为2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