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5392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翼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能量的控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能量的控制二、实验器材:自制教具:“能量的控制”创新实验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组成。输入模块:2节5号电池及相应电池盒、3节五号电池及相应电池盒、手摇发电机等。控制模块:自制水位监测装置、自制风力控制装置、自制振动报警装置、自制调光装置、自制温控装置、单刀开关等。输出模块:小灯泡、LED灯、蜂鸣器等。三、实验改进要点:1 .改进原有教材中的调光装置和温控装置,缩短模型组装时间,便于学生操作,提高实验教学效率。2 .自制的系列化能量控制装置,解决了教材中实验模型单一化问题,

2、能够有效增加实验的探究性,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兴趣。四、实验原理:1.调光装置:输入模块可以为电池或手摇发电机,控制模块为调光装置,输出模块为小灯泡。当输入模块提供电能时,通过滑动控制模块中的导线,调节电流通过铅笔芯的电流大小,从而实现控制输出模块中灯泡的亮暗。3 .温控装置:输入模块可以为电池,控制模块为温控装置,输出模块为灯泡或蜂鸣器。当输入模块提供电能时,通过加热控制模块中的金属螺丝,利用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从而实现电路闭合,控制输出模块中的灯泡或者蜂鸣器工作。4 .水位监测装置:输入模块可以为电池,控制模块为水位监测装置,输出模块为发光二极管。当输入模块提供电能时,通过改变控制模块中水槽的

3、水位,利用水能导电的原理,在不同水位接通不同的金属触点,使输出模块中相应位置的LED灯亮起来,从而达到水位监测的目的。5 .风力控制装置:输入模块可以为电池,控制模块为风力控制装置、输出模块为发光二极管。当输入模块提供电能时,通过改变吹风机的风力,利用风有力量的原理,使控制模块中风力检测装置旋转到一定高度,同时带动金属弹片接通电路,从而点亮输出模块中的LED灯,实现风力控制。6 .振动报警装置:输入模块可以为电池,控制模块为振动报警装置,输出模块为灯泡或蜂鸣器。当输入模块提供电能时,如果发生振动,则控制模块中的高灵敏度弹簧与金属螺杆之间不断发生碰撞,电路不断开合,从而实现输出模块中的灯泡不断闪

4、烁或蜂鸣器发声。五、实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理解能量控制装置概念;并且能说出某些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实验方法组装实验模型,并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科学态度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实验发现。STSE目标:能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课一共包括三个活动。活动1寻找能量控制装置,是为探究控制能量装置工作原理打下认知基础。活动2探究常见能量控制装置是怎样工作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探究方法来认知其工作原理。活动3设计自控装置,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知识点来看,本课主要包含两个知识点

5、即:能量控制装置概念和一些能量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七、实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形成问题(一)掌握方法,实验探究(三)讨论交流,形成知识(四)联系生活、拓展设计(一)情境导入,形成问题本环节不是实验教学研究重点,因此不做过多阐述。(二)掌握方法,实验探究1.运用图片,合理猜想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首先出示几幅图,让学生简单思考灯为什么可以调节亮度?水位高低如何控制?人们通过什么装置可以实现对风力检测?2 .出示模型,掌握方法学生在简单思考后,教师引入了综合模块化的教具,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自主选择能量输入模块以及能量控制模块(照片)在“玩”中获取知识。本环节分两步介绍实验方法,

6、即组装模型和实验操作。3 .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在掌握方法后,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同时填写实验报告单(见表1)为后面总结归纳形成知识打下坚实基础。表1实验报告单探究能量控制装置实验记录评价项目级我选择的实验能选择自己要研究的题目A、振动装置实验B、风力控制实验C、水位控制实验能动手操作实验装置观察到的现象能发现实验装置的实验现象得到的实验结论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发现,形成初步科学事实。说明:评比结果分为优、良、一般,用表示。优仝良一般众教学效果:本环节学生们探究兴趣浓厚,能够很轻松的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到实验现象,通过小组交流,掌握了初步的科学事实,为进一步形成科学知识,奠定了基础。(三)讨论交流、形成

7、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建构知识。在这一过程,采用四个科学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1.实验前后,实验装置有什么不同?即“比较”实验结果2 .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即“分析”的过程3 .实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即“归纳”的过程4 .推想生活中的装置内部构造可能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工作的?即类比“推理”过程这样,有效的问题链使教学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四)联系生活、拓展设计在最后的创新实践环节,教师运用了引课时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设计一套关于地震监测的能量控制装置。同时结合振动报警装置,让学生们利用三年级电学知识、五年级地震知

8、识和本节课能量控制的知识,完成地震监测装置的设计。八、实验效果评价:本课从实验模型、实验效果、实验评价全方位关注了2022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2.倡导探究式学习;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模型创新:这套模块化教具不但满足了孩子们探究欲望,弥补教材两个实验单一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不断拓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的满足全体学生不同需求,学生课下结合查阅资料,自己补充模块内容,形成模块化思维,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模块化实验模型学生操作更加简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二)实验效果:通过对实验模型的改进,学生的参与性更广,探究性更强。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三)实验评价:本节课在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采用评价量表与实验记录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星级评测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直观的了解自己达成了哪些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