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396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的舞步》PPT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单元 民族的舞步,本单元所选音乐以民族舞蹈为主题,旨在通过欣赏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体验我国不同的民族歌舞,了解祖国多民族文化和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伟大的祖国。,活 动,1.秧歌舞,流传于东北地区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秧歌。最早的歌词,表现了东北人民苦难的生活,通过歌声人们表过了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控诉。建国后,曾被多次填写新的歌词,成为东北人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民歌。这首歌曲,就是由编者重新填词而成的。歌曲旋律简洁,节奏活泼,附点八分音符的运用,增强了节奏的动感。,打起鼓来敲起锣,扭丰收秧歌唱起歌。男女老少喜洋洋,歌唱幸福新生活。,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

2、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秧歌舞,欣 赏,1.阿细跳月,这首民乐合奏是我国著名民乐指挥家和作曲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彝族传统的舞蹈阿细跳月的音乐创编的同名民乐合奏曲。乐曲吸收了传统“跳月”的民族音调,描绘了月夜欢舞的炽热场面。,阿细跳月,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弥勒、路南、泸西、丘北、宜良等县。阿细人所跳的

3、三弦舞,分青年舞和老年舞。跳青年舞时,在悦耳的口哨声引导下,吹起清脆的黄竹笛,男子弹拨起大三弦,女子则双臂左右摆动,按节拍击掌,同时,换脚跳三步,空中蹬三脚,舞蹈始终保持跳跃状态,由六拍组合成的这种“三步弦”,是阿细人在“火把节”时所特有的自娱性舞蹈。由于多在月光下起舞,后又被人们称为阿细跳月。,阿细跳月,阿细跳月的起源,阿细跳月,源远流长。远古时代,人类不知道怎样用火,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有一天雷电击中了枯木而引起一场大火,很多野兽被烧死,人们吃了,感到味道鲜美。从此才会用火烧肉充饥,烧起火来取暖。但在那风吹雨淋又没有房屋栖身的原始生活中,要保存住一点火种,确实非常困难。暴雨一来,火种被浇灭

4、了。没有火了,人们就得挨冻,吃生肉喝冷水,给生活带来不少的困难。有一天,人们在山上狩猎时,又冷又饿,实在支持不住了,便纷纷靠在树上休息。有个名叫“木邓”的小伙子,却骑在一根朽木上面,边休息,边拾起一根细木棍儿,使劲地向朽木上钻。钻着钻着突然从朽木中钻,出火来了。火的再度出现,使人们欣喜若狂。大家拾柴架火,熊熊的火焰,照得大地通红,烤得人体冒烟。于是围着篝火,边烤边跳。这就是阿细跳月的最初起源。人们称之为“木邓比”,意为“跳篝火”。,至于阿细人为何在“三步弦”中始终要保持跳跃的舞姿,还有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阿细地区的人们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奴隶生活。每到播种季节,为了抢时间为奴隶主尽快烧荒、播种,人们等不到烧荒火星的熄灭,就赤着双脚在滚烫的田野上开始翻地、劳作。为使双脚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烧,便两脚一边不停地跳跃一边进行劳作。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甩摆、击掌,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阿细跳月文艺表演,走向世界的阿细跳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