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4834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货币制度》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朝货币制度,学习内容,一银两制度二自铸银元三从制钱到铜元四影响,一 银两制度,银两是清朝的主要货币,在当时大到国家的财政经济各项开支,小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以至于腐败的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各种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无不以银两来计价,外国银元,外国银元流入始于明代,清朝开海禁后外贸迅速发展。主要有两种: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银元。,(一)实银两 实银两是交易时接受的现银,实银两,1.实银的种类名称重量2.实银的成色3.实银的称量,种类,由于清朝时全国各地衡至不统一,因此同是所谓两,种类却很多。总起来说,可分位官平和市平两大类。,名称,清朝作为货币流通的银锭,形式不一。大体有以下四种:

2、一是元宝,也称宝银,因形似马蹄,故亦称马蹄银,大元宝约重五十两。二是中锭,约重十两,多形似秤锤,也有马蹄形的称小元宝。三是镙子,亦称小锭、小镙,重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一般作馒头形,也有别种形式的。四是福珠,又称滴珠、粒银,形如珠粒,重量不等多在一两以下,成色,成色是指含银的多少,从理论上讲,实银的成色是以纯银成色1000|1000作为标准,但实际上流通的宝银达不到这个标准,因而就按纯银的成色加以折算,即按其成色核定含银多少。全国统一的、公认的标准有:纯银、足银、纹银、标准银,称量,银两按重量计值,属称量货币。实银的重量标准是“平”。全国主要的平有“库平、关平、漕平、市平4种。库平是政府征税的标

3、准,关平是海关使用的平,漕平是征收漕银折色使用的平,市平是各地市场使用的平。,(二)虚银两 虚银是实虚的价值符号,是用于计算的单位在账务处理上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有影响的虚银有:上海的九八规元,天津的行化银,汉口洋例等。,(三)银两制度的落后性 银两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很多缺陷。其落后性表现在:形状和重量不合用,名称和种类过于复杂,成色高低不齐,平法大小不一,铸造分散,铸造分散,流通极为不便。,二 自铸银元,原因第一批银元演变,原因:一方面,由于银两制度的落后性,造成流通不便;另一方面经咸丰、同治 至光绪初年,外国银元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 危害甚大,1887(光绪十三年)清廷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省设厂试铸银元。1889年开始铸造第一批银元,三 从制钱到铜元,(一)制钱的落后性 1 统治者对制钱贬值(轻重,减色)。由此对人民实行超经济剥削 2 分散铸造的政策,各地各自为政。私铸的现象无法杜绝,导致制钱纷繁杂乱 3 各省各地划地为界,导致制钱流通有很大局限性,(二)自制铜元 199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李鸿章于6月开始试铸铜元 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将铜元的铸造权收归中央 1911年,清朝被推翻。铜元陷入紊乱局面,影响,以下是一些清朝货币的图片,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