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5030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193 大小:4.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羊病寄生虫病》PPT课件.ppt(1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牛羊寄生虫病,肝片吸虫捻转血矛线虫莫氏绦虫羊鼻蝇牛羊螨病:疥螨、痒螨牛焦虫病:泰勒氏虫、巴贝斯虫附红细胞体病,畜牧兽医在线,中国畜牧兽医行业网,、,http:/,http:/,http:/,http:/,http:/,、,、,http:/、数字畜牧猪病远程诊断,饲料远程配方,健康鸡嗉囊黏膜壁细菌分布状况,腹泻病鸡嗉囊黏膜脱落状况,腹泻病鸡鸡嗉囊黏膜壁细菌分布状况,肝片吸虫病(肝蛭病),病原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诊断预防治疗,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肝片吸虫病,我国分布最广泛(31个省市),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中间宿主是本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往往导致羔羊和犊牛的急性死亡。尤其幼畜和绵羊常导致大批死亡

2、。虫体颜色:红棕 灰白,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一、病原,长椭圆形,金黄色一端有一不明显的卵盖,二、生活史,中间宿主:椎实螺 成虫产卵虫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附着于水生植物上形成囊蚴。牛羊吞食囊蚴在小肠内囊壁破裂,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生活史,(1)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肝胆管内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途径。(2)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寄生,成虫所产的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羊黑疫),三、流行病学,中间宿主:锥实螺终末宿主:牛羊地理分布

3、:锥实螺在我国分布广,低洼、沼泽地,地方性流行发病季节:幼虫(夏秋);成虫(冬春)囊蚴抵抗力:夏秋季在水中存活5个月,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芹等茎叶。,四、致病作用,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起寄生性出血性肝炎,肝实质梗塞成虫:吸食血液、胆汁、细胞,致营养障碍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五、症 状,急性型:幼虫的移行引起,多见于夏秋季,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幼虫集中侵入可以引起腹膜炎和创伤性肝炎可出现突然倒地,食欲下降,消瘦、可视粘膜苍白黄染,严重者几天内死亡。,慢性型:成虫引起,发生于冬春。虫体已经寄居于胆管。消瘦,贫血,被毛粗乱

4、无光,眼睑、颌下、胸下水肿,食欲下降,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病程1-2月因恶病质而死水肿:下颌触之有波动感,软面团,无热无痛。成虫在绵羊体内可存活11年,牛体内存活期短,为912个月,在人体内的寿命可长达12年。,寄生肝片吸虫明显消瘦的牛,肝片吸虫侵入肝致出血性变化,肝切面,因其寄生于胆管,可引起胆管增生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六、诊 断,粪便检查法:水洗沉淀法剖检:肝胆管内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在春夏放牧后,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慢性消瘦、贫血、水肿、消化紊乱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可初步怀疑本病。,七、预 防,1.预防性驱虫:每年两次2.消灭中间宿主:药物灭螺、土埋灭螺、暴晒灭螺、生物灭螺3.防止畜

5、禽吃到囊蚴 在地势高燥处放牧 轮牧4.粪便发酵处理,八、治 疗,(1)五氯柳胺:对成虫有高效驱虫效果,且在宿主内残留时间短。(2)碘醚柳胺:对成虫和6-12周龄童虫都有效。(3)硫双二氯酚:本药有较强的下泻作用,对体质衰弱和原有腹泻的病畜禁用。(4)丙硫咪唑(抗蠕敏):广谱抗虫药,驱除片形吸虫成虫有良效。有一定致畸作用,对怀孕母畜慎用。(5)肝蛭净、蛭得净:对成虫幼虫有效。,捻转血矛线虫,90%以上的羊发病。寄生于真胃,偶见小肠。虫体口囊内有一矛状小齿,加上雌虫白色生殖器官与红色肠管捻转为麻花状,所以称之、。,羊捻转胃虫病,一、病原形态,头端细,具不发达口囊(内有角质矛状小齿),虫体前部两侧有

6、一对颈乳突,缺叶冠。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曾现淡红色,病原特征,雌虫27-30mm,雌虫新鲜时红白相间,雌虫白色生殖器官与红色肠管捻转为麻花状,阴门开口于虫体中部。,病原特征,虫卵特征性不大,要鉴定需要培养为三期幼虫,三期幼虫口囊大,肠细胞有16个以上。,二、生活史,雌虫产卵-一期幼虫-二期幼虫-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当牛羊等反刍动物吃草或饮水时而感染-在瘤胃内脱鞘-幼虫进入真胃-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成虫。,三、流行病学,1、第三期幼虫生活习性 不采食:靠体内贮存能量生存 向光性:夜晚不工作,喜弱光 背地性:离开地面,爬到叶上 对水依赖性:爬到叶面必须有水存在 生活场所:阴暗、潮湿、腐殖质多地方,季

7、节性:夏秋时间:早晨、傍晚、阴天、雨后地点: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雨后沉积水易感染羊对捻转血矛线虫再次感染有自愈现象,2、发病规律,四、致病作用,虫体常以前端刺入胃黏膜,引起损伤,造成真胃的炎症和出血虫体分泌的毒素干扰宿主造血功能影响胃液的分泌和消化吸收,五、症 状,血液的丧失:吸血、失血急性性的以肥羔羊突然死亡为特征。1、贫血 30ml/2000/天可视黏膜苍白,血红蛋白降低,下颚间隙水肿2、消化不良:便秘、下痢交替出现被毛粗乱无光,身体消瘦,放牧时离群,六、诊 断,根据临床症状:无特异症状,检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培养粪便检查三期幼虫,七、预 防,驱虫:春秋两季驱虫,据实际情况定药物预防:

8、硫化二苯胺,混在食盐中自由甜食科学放牧:轮牧、分群饲养、不饮地表水,八、治疗,左旋咪唑丙硫咪唑噻嘧啶伊维菌素,莫氏绦虫病,牛羊莫尼茨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寄生于牛羊小肠内引起的疾病。渐进性消瘦,生长缓慢,腹泻为特征,一、病原,莫尼茨绦虫:扁平带状,白色或米黄色,虫体长1-6m,宽16mm,全部节片宽度大于长度。头有四个圆形吸盘。,虫 卵,有多种形状,圆形、三角形或四角形,直径为,内有一个六钩蚴和梨形器。,中间宿主,地螨可生存18个月以上,每代地螨有9-12个月的传播期,二、生活史,地螨吞食莫尼茨绦虫虫卵而感染,在地螨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这一过程在26-28 度时为111-113天。含有似囊尾蚴的

9、地螨随草被牛羊吞食,地螨被消化液分解,似囊尾蚴用吸盘吸附在肠壁上寄生。40d左右发育成成虫。,三、流行病学,1.分布:全球分布,我国东北、西北内蒙牧区流行广泛,华北、华东、西南各地经常发生。2.易感动物:1.57月龄的羔羊、犊牛3.季节性:与地螨的活动有关,北方6-10月,南方4-5月。地螨分布广泛地螨早晚活动,此时放牧牛羊易感染。,地螨白天躲在深的草皮下或腐殖质中,在黄昏或黎明开始爬出,寻找食物,此时放牧牛羊就易吃到带螨的牧草。地点:阴暗、潮湿、腐殖质多的地方时间:早晨、傍晚、阴天、雨后,四、致病性,机械作用:大量虫体致肠阻塞、套叠 毒素作用:引起炎性反应,促进羊快疫 吸取营养:体虚、贫血,

10、五、症 状,轻度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感染:1.消化不良、下痢、粪中有节片、腹痛、2.神经症状:口吐白沫、抽搐、回旋运动3.虫体大量聚集时:肠阻塞、肠套叠、肠扭转、肠破裂,六、诊 断,查粪便中有绦虫孕卵节片而确诊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不正圆形、三角形、四角形、内含梨形器,七、预 防,1.羔羊犊牛在春季放牧后30-35天进行成熟前驱虫,1015天重复一次。2.成年羊:每年23次驱虫3.科学放牧:时间、地点4.消灭中间宿主:改造牧场,种植三叶草5.注意驱虫后的粪便处理,八、治 疗,抗蠕敏灭绦灵吡喹酮硫双二氯酚,羊鼻蝇虫病是由羊鼻蝇的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腔窦内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绵羊,山羊

11、也感染。寄生于鼻腔内的幼虫能引起鼻腔、额窦粘连发炎,患羊鼻流粘液,有时粘液中带血,慢性病呼吸障碍,打喷嚏,该病导致羊逐渐消瘦,严重的衰竭死亡。,羊鼻蝇蛆,在寄生部位粘膜发炎、肿胀,如被细菌感染引起化脓,流出浆液性和脓性鼻涕,粘于鼻孔周围,干涸后成硬痂。病羊呼吸困难,打喷嚏,摇头,还出现旋转等神经症状,类似脑包虫。,羊鼻蝇的雌蝇在鼻孔附近产幼虫,钻入鼻腔、鼻窦和腭窦,经3期幼虫阶段发育后成熟,移向鼻孔。因三期幼虫的移动刺激,引起羊只打喷嚏,随之排出、落地变成蛹,12个月后为蝇。,生活史,症 状,成虫侵袭羊群产幼虫时,羊群骚动,惊慌不安,表现为摇头、喷鼻、低头或以鼻孔抵于地面,或以头部藏伸在其它羊

12、只腹下或腿间,严重扰乱羊只的采食/休息。,引起鼻粘膜肿胀和发炎,病羊开始分泌浆液性鼻液,因而呈现呼吸不畅的现象,病羊打喷嚏,甩鼻子,磨牙,摇头 幼虫偶尔也会侵入脑腔损伤脑膜,引发神经症状,患羊会表现为运动失调,经常发生旋转运动,或发生痉挛、麻痹等症状,预 防,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随时消灭圈周围的鼻蝇成虫,在成蝇肆虐季节可用1%敌敌畏软膏涂擦于羊鼻孔周围杀死幼虫。,治 疗,(1)2%来苏儿液冲洗鼻腔,用喷雾器向鼻孔内喷洒。(2)秋季用5%敌百虫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用0.05克,可以杀死幼虫。(3)每千克体重60毫克碘醚柳胺,配成悬浮液一次口服。(4)选在早晨凉爽无风天气,把铁锹或其它铁器烧热,把敌

13、敌畏泼在铁板上,冒出浓烟,使羊在舍内吸1015分钟烟雾后迅速放出即可。,棘球蚴,脑多头蚴,硬 蜱,虫体背腹扁平,呈长椭圆形,大小5-6mm3-5mm,雌虫吸饱血后,体积可以增大几倍至几十倍,大小由芝麻到蓖麻子大。,一、病原,壁虱,草爬子,狗豆子种类多分布广泛体表吸血寄生虫吸血,分泌毒素,贫血消瘦,麻痹传播疾病:焦虫病、森林脑炎、莱姆病,圣基茨岛上受蜱侵染的牛,变 态,变态:昆虫从虫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都有形态上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变态。a.完全变态:卵以后经幼虫、蛹、成虫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上都彼此有区别。b.不完全变态:这类变态无蛹期,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上与生活习性上都相似,只

14、是大小不同,生殖器官成熟程度不同。,二、发育史,属不完全变态,经虫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雌雄蜱在畜体上交配后,雌蜱落地爬到缝隙土块下产卵,经一个月孵化出幼虫,爬到畜体上吸血,吸饱血后落地或仍留在宿主身上蜕皮为若虫,若虫吸饱血后落地或仍在宿主体上蜕皮为成蜱。2次蜕皮,3次吸血,根据发育方式和采食方式不同,分为三类:一宿主蜱:幼虫、若虫、成虫都在同一宿主身上进行,只是成虫吸饱血后才落地产卵。二宿主蜱:幼虫和若虫在同一宿主身上吸血,若虫吸血后落地蜕化为成虫,成虫再爬到另一宿主身上吸血。三宿主蜱:有些蜱,幼虫、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分别更换三个宿主。,三宿主蜱的发育类型,三、流行病学,1.季节性:

15、春季开始活动,一般白天活动,6-9月份为高峰期,一般3年完成1代2.越冬场所:一般在自然界,四、危害,1.直接危害:吸血导致贫血,皮肤炎症,干扰正常采食休息 唾液中的神经毒素可以导致运动性传导纤维的障碍,引起肌肉麻痹,可以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称为蜱瘫痪,常见牛面部神经麻痹。2.间接危害:传播多种疾病,吸血莱姆病有“第二艾滋病”之称。有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神经系统异常,急、慢性关节炎等。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繁衍及周而复始的循环是以硬蜱等节肢动物为媒介,在脊椎动物宿主间长期辗转相传实现的,人感染莱姆病只是在其进入自然疫源地时偶然被波及。,

16、五、防 制,1.消灭畜体上蜱2.消灭畜舍蜱:墙缝、地板缝、老鼠洞。喷洒药物,溴氰菊酯,石灰粉,敌百虫等。3.消灭自然界蜱:轮牧:时间大于一年。通过隔离将其饿死。消灭啮齿动物:蜱的主要宿主。天敌:寄生蜂 寄生蜂用针一般的产卵管把卵产在蜱体内,利用蜱体内的蛋白质等养大幼虫,再杀死蜱。,1.消灭畜体上蜱 动物体捉蜱:氯仿、乙醚、凡士林、煤油麻 痹。用镊子轻轻垂直拔除,杀死,消毒 药物灭蜱(粉剂、溶液):干粉灭蜱:冬春,选用粉剂,纱布袋撒布,3 马拉硫磷,5西维因等,每隔10天处理一 次,防入眼鼻。溶液灭蜱:温暖季节2敌百虫、0.2辛硫磷 等向动物体喷洒,每隔2-3周一次。伊维菌素:皮下注射,每隔14

17、天注射一次。,蜱虱侵袭乳房,蜱虱侵袭,螨的种类极多,已经记载的有3万余种,估计有50万种以上,水陆空到处都有他的踪迹。是由疥螨和痒螨寄生在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螨病又叫疥癣、疥虫病、疥疮等,具有高度传染性,往往在短期内可引起畜群严重感染,危害十分严重。,螨 病,各种家畜和人都有各自特异性病原,偶尔可以交叉感染。其中,猪疥螨、绵羊痒螨对牧业有很大的危害性。特征:剧痒,患部皮肤渗出、脱毛、老化、形成痂皮以及逐渐向外蔓延,一、疥螨,身上有刚毛、小刺,疥 螨,寄生于皮肤内层,以上皮细胞,淋巴液,细胞液为食。特异性不强。,大小,疥螨在皮肤内挖掘隧道,痒 螨,皮肤表层,多见于毛长部位,刺吸组织液、

18、淋巴液,炎性渗出液,特异性强。,大小:,疥螨,二、生活史,1.螨一生寄生在动物体上,世代相继,如果它离开了动物体,生命将受到威胁。2.虫卵,幼虫,若虫,成虫,平均15-21天完成一个发育周期。即2、3周繁育一代。3.疥螨寄生于皮肤的深层挖掘隧道4.痒螨寄生于皮肤的表面,三、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疥螨:牛、山羊、猪痒螨:绵羊、兔、牛2.感染来源、途径:患病动物、物品接触传染3.流行季节:秋末、冬季和早春为高发期,炎夏为休眠期,4、发病诱因:饲养管理不当:畜舍潮湿、密度大、皮肤卫生差阳光照射畜体不足,牲畜绒毛增生,被毛增厚,皮肤温度增高,加之冬季畜舍拥挤、阴暗,这些最适合螨的发育和繁殖。螨在炎热

19、季节可以阳光照射死亡,但藏在暗(耳壳、股内侧、颌下等处)的螨得以存活。阴暗潮湿、圈舍拥挤以及长年舍饲可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和流行时间。,四、症 状,本病以剧痒、皮炎及结痂和脱毛为特征,病畜逐渐消瘦。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大批死亡。,剧痒:乱蹭,温暖、阴天、运动后加剧皮炎:虫体、毒素刺激皮肤发炎,形成结节,然后转为水泡,继而脓疮,由于蹭痒导致大面积毛、污垢、渗出液混杂在一起,形成结痂。消瘦:剧痒所致休息不好,消耗增加,螨病的特征,牛疥螨:始于面部、尾根,颈背短毛处逐渐蔓延全身。牛痒螨:始于颈肩严重时波及全身绵羊痒螨:多发于背毛浓密处的背臀然后 波及全身,脱毛明显绵羊疥螨:较少见,多局限于头部,嘴唇周围、口

20、角、耳根、鼻孔等,病变如干涸的石灰,有“石灰头”之称。,兔痒螨: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干涸结痂,耳重下垂。起初耳根红肿,随后外耳道炎,如纸卷样,塞满耳道内,摇头频繁。兔疥螨:头部、脚爪部,猪疥螨病变(丘疹、水泡),病变多在头颈部,牛疥螨病变(出血、炎症),炎症,出血,可波及全身,兔痒螨病,兔疥螨病,多在头部和脚爪部,三、螨病诊断,1.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夏季少发,秋末冬季,初春多发。2.确诊需进行病原检查刀片消毒,健康与患病交界处,垂直刮取至轻微出血为止,皮屑加甘油水,显微镜下观察。放在黑色背景下,在太阳底下晒,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皮屑在动,3.鉴别诊断,湿疹:是一种常见

21、的过敏性皮肤病,痒觉不剧烈,且不受环境、温度影响,无传染性,皮屑内无虫体。秃毛癣:秃毛癣患部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明显,其上覆盖的浅黄色干痂易于剥落;痒觉不明显。真菌引起虱和毛虱:所致的症状有时与螨病相似,但皮肤炎症,落屑及形成痂皮程度较轻;容易发现虱及虱卵;病料中亦找不到螨。,四、防 治,(一)预防措施1.定期药浴。2.经常检查畜群有无发痒、掉毛现象,及时发 现,隔离饲养并治疗。3.畜群不得过于密集,宽敞、干燥、通风4.注意消毒和清洁卫生,用具保持清洁,不被 螨污染每2周至少1次。5.外地购买畜群需要隔离观察,1.定期药浴适用于牛羊,尤其牧区。2.绵羊在剪毛后12周进行药浴3.山羊在抓绒后药浴

22、4.药浴前34小时停牧,羊休息喝足水,无伤口5.晴朗无风天气,若浴后下雨要重复药浴,药浴注意问题,6.时间:1分钟,头部露出水面,需要把头部压入药液中23次7.自然晾干,不可马上渡水8.严重疥癣病羊应在第一次药浴后7-10天进行第二次药浴,(二)治疗措施局部涂擦:2敌百虫溶液,0102杀虫脒溶液,01溴氰菊酯水溶液。全身用药: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2颈部皮下注射,碘硝酚每千克体重10。,用药注意(1)将患部被毛剪掉,清洗患部。(2)重复用药,5-7日后重复一次,牛原虫病,原虫寄生于动物的造血系统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类疾病,巴贝斯焦虫病,环形泰勒焦虫病,双芽巴贝斯焦虫牛巴贝斯焦虫,焦虫病发生在牛身上,

23、称牛焦虫病,由不同形态的焦虫借助于不同种类的蜱,通过吸血传播进入畜体,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吸食血液传播疾病,一、巴贝斯焦虫病,它是一种急性发作的季节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南方.寄生于动物的红细胞内。可感染马、牛、羊、猪、犬、人,有较强宿主特异性。特征: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1.双芽巴贝斯焦虫 2.牛巴贝斯焦虫,病 原,1.双芽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虫体形态有椭圆形和梨籽形等,但以双梨形多见,双梨形虫体具有以下特点a.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b.双梨形虫体以尖端连成锐角c.每个虫体有两块染色质块,两岁以内的牛感染率高,但症状不明显,易耐过。成年牛感染率低,但发病后病情严重

24、,死亡率高。,病 原,2.牛巴贝斯焦虫:寄生于红细胞内,比前一种小,特征:a.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b.双梨形虫以尖端连成钝角c.每个虫体有一块染色质块,17个月龄犊牛多发,8个月龄以上的牛发病较少,成年牛多呈带虫者。,生活史,巴贝斯焦虫在微小牛蜱体内发育、繁殖,待虫体发育到感染阶段时,带虫蜱再叮咬健康牛时即被感染。,感染阶段的蜱进入红细胞中以后大量增殖,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虫体再去侵染新的红细胞。,流行病学,1.焦虫病流行因素:病原体、硬蜱、易感动物2.巴贝斯焦虫病传播媒介:微小牛蜱3.焦虫有较严格的宿主选择性,放牧牛易发,舍饲牛少发。4.季节性:春夏秋多发,高峰在5-9月。,发病机理,虫体

25、在繁殖中破坏大量的红细胞,引起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毒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发生水肿和出血,引起发热、胃肠功能减弱,排泄能力下降后期由于红细胞的大量破坏,组织缺氧,引起组织器官技能障碍,肝肾功能紊乱,体内毒性物质聚集引起酸中毒。,症 状,1.体温升高,可达40-41.5度,稽留热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粪呈黄棕色,机体迅速消瘦3.贫血,黄疸4.血红蛋白尿,重症时如不治疗可引起死亡,死亡率可达5080%,诊 断,1.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情况特别是有蜱存在的地方,病牛有高热、贫血、血尿就可怀疑本病。死后剖检牛脾脏肿大时,则更可疑。2.检查虫体:体温升高后1-2天,采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液染

26、色镜检,检出虫体确定。,防治措施,1.搞好灭蜱 消灭畜体上蜱:动物体捉蜱、药物灭蜱 消灭畜舍蜱:墙缝、地板缝、老鼠洞 消灭自然界蜱:轮牧、啮齿动物2.加强检疫发现患畜及时隔离(蜱、血液)3.咪唑苯脲有预防保护作用,治 疗,1.贝尼尔(三氮脒,血虫净)肌肉注射2.锥黄素:静脉注射3.对症治疗:强心/补液/健胃/输血/预防继发感染,二、环形泰勒焦虫病,此病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病,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以高热,贫血,出血,消瘦和体表淋巴结肿胀为特征,使养牛业遭到严重损失。,寄生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红细胞,病原特征,寄生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所

27、形成的多核虫体为裂殖体或石榴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肾形。可用肝、脾、淋巴结病料涂片染色镜检,病原特征,寄生于红细胞内的配子体有环形、椭圆形、逗点形、杆形、十字形等,但以环形多见。,环形泰勒虫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虫体配子体,发育史,蜱吸食病牛的血液后,焦虫在其体内增殖,感染泰勒虫的蜱吸食牛的血液时,泰勒虫进入牛的体内,先在单核吞噬细胞内增殖形成大量石榴体,其内含有大量后代,然后泰勒虫转至红细胞内不再繁殖,等待蜱来吸食血液。,流行病学,1.感染来源:患病动物、带虫者、带虫蜱2.传播媒介:残缘璃眼蜱3.季节动态:5-8月,6-7月高峰期4.年龄动态:1-3岁牛发病多,犊牛和成牛多为带虫者,带虫免疫不稳定5

28、.多发于舍饲牛,症 状,1.潜伏期后体温升高,40-42度,稽留热2.体表淋巴结肿大,并有疼痛感3.当虫体进入红细胞后病情加重,呼吸心跳加快,心音亢进,有杂音4.眼角糜烂、流泪、粪干而黑、有时带粘液和血,后期拉稀,迅速消瘦5.贫血,但无血红蛋白尿,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皱胃粘膜肿胀、充血,有大头针大至黄豆大,暗红色或黄白色的结节。结节部上皮细胞坏死后形成糜烂或溃疡。溃疡中央凹下呈暗红色或褐红色,周围粘膜充血、出血,构成细窄的暗红色带。皱胃的上述变化具有诊断意义。,潜伏期后体温升高,40-42度,稽留热,肩前及股前淋巴结肿大,并有疼痛感,诊 断,1.根据流行病学及症状作出初步判断2

29、.病原检查:涂片染色镜检血液涂片检查血液型虫体耳静脉取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见红细胞内虫体,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石榴体,治 疗,1.贝尼尔:每千克体重7毫克,配成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2.焦虫散3.磷酸伯胺喹啉:每千克体重075毫克,每日口服1次,连服3天。,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如能早期应用比较有效的杀虫药,再配合对症治疗,特别是输血疗法以及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防治措施,1、药物预防:贝尼尔2、灭蜱、科学放牧:3、疫苗注射:环形泰勒虫苗4、加强检疫,接种后20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一年以上,附红细胞体,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多种动物共患

30、的急性血液寄生虫病,病 原,附红细胞体呈球形、逗点状、卵圆形、月芽形等多种形态,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时,使红细胞变形为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姬氏染色时,染成淡天蓝色,瑞氏染色时虫体呈兰黑色。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50%60%。,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吸血昆虫、污染的针头、器械通过血液传播,胎盘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夏秋多发。,症状,高热、贫血、黄疸为主要临床特征,腹下出血,指压不褪色 皮肤苍白黄染,耳皮肤发绀 膀胱及棕红色尿液 内脏浆膜黄染,附红细胞体患猪耳廓坏死,附红体患猪尿液呈红茶色,患猪紫红色出血斑,腹下及四肢内侧有紫红色出斑,怀孕母猪流产、外阴水肿,附红细胞体 胃粘膜弥漫性

31、黄染,病猪耳部皮肤毛孔渗出性出血,肝脏有局灶性的坏死灶,猪附红细胞体 肺浆膜黄染,喉头粘膜和气管外膜黄染,皮下黄染,胃浆膜弥漫性黄染,心冠脂肪黄染,患病死亡猪的膀胱及棕红色尿液,诊断,根据贫血、黄疸、体温升高等症状,结合镜检即可确诊。镜检时,在患猪耳静脉采血(不用酒精棉球擦拭,以防红细胞变形),滴于载玻片上,抹片后用瑞氏染色法染色,然后用高倍镜检查,可看到红细胞呈星芒状或锯齿状.,治 疗,贝尼尔:土霉素、金霉素阿散酸盐酸咪唑苯脲,在病情严重时,可同时结合对症治疗。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或内服硫酸亚铁用维生素C,维生素K3,止血敏等止血;用大黄等健胃,本病病原体生活史不十分明确,但本病5-11月

32、份多发,国内外普遍认为吸血昆虫在本病传播中起主要作用,故对本病的预防应综合治理,如保持圈舍卫生,扑灭媒介昆虫。此外,可进行药物预防,方法如下:对氨基苯胂酸5毫升吨饲料,饲喂。土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给分娩前母猪肌内注射,可预防母猪发病;50毫克千克体重,给1日龄仔猪注射。,预 防,口蹄疫,乳房乳头皮肤有时出现水疱、烂斑,粘膜病 口腔粘膜发生糜烂或溃疡,食道中成纵行的小糜烂,布氏杆菌,布氏杆菌,肺结核,以长期顽固的干咳为特点,咳嗽在清晨明显,食欲正常,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表现呼吸困难。胸部听诊可听到磨擦音。,无数个结节形如珍珠附着在浆膜面上,放线菌病,舌体增粗变硬,称为木舌症,巴氏杆菌,颈下方出现水肿,鼻流带血泡沫,巴氏杆菌病 肺与胸膜粘连,肺组织肝样变切面呈红色,或灰黄色、灰白色,气喘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