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5044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化期末考试说明》PPT课件.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化期末考试说明,方式:闭卷笔试范围:物化下册里课堂讲授的内容题型:单选(15题,30分),填空(5题,20分),简答(4题,28分),计算(2题,22分),物化下册重点,第八章,1.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2.掌握离子独立移动定律3.掌握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电迁移率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进行计算4.理解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的意义,第九章,1.电池的书面表示方法,正确写出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2.掌握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的方法3.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和氢标准电极的作用4.掌握热力学与电化学之间的联系,第十章,1.分解电压2.极化现象,超电势3.

2、金属防腐的办法,第十一章,1.宏观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反应速率的表达法,什么是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和速率常数)2.掌握简单级数反应(如一级二级和零级)的特点,不但会从实验数据利用各种方法判断反应级数,还要能熟练的利用速率方程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等。3.掌握三种典型的复杂反应(对峙平行和连续)以及链反应的特点4.熟练的运用Arrhenius公式计算活化能,第十二章,1.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模型和优缺点。2.溶液反应的特点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原盐效应。3.光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化学反应的区别,掌握量子产率的计算。4.了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第十三章,1.表面张力和表面

3、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2.明确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3.润湿过程的三大类,接触角与润湿方程。4.理解什么叫表面活性剂,了解它在表面上的定向排列和降低吉布斯自由能的情况。5.气固表面吸附本质,Langmuir方程和BET方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第十四章,1.胶体分散系统的大概分类,憎液溶胶的结构。2.憎液溶胶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方面的特点。,13.8 固体表面的吸附,固体表面的特点,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一样,受力也是不均匀的,所以固体表面也有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固体表面的特点是:,1固体表面分子(原子)移动困难,只能靠吸附来降低表面能,2固体表面

4、是不均匀的,不同类型的原子的化学行为、吸附热、催化活性和表面态能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3固体表面层的组成与体相内部组成不同,固体表面的特点,固体的表面结构,吸附等温线,当气体或蒸汽在固体表面被吸附时,固体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分子筛、活性炭等。,为了测定固体的比表面,常用的吸附质有:氮气、水蒸气、苯或环己烷的蒸汽等。,吸附量的表示,吸附量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2)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物质的量,(1)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体积,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STP),吸附量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系统,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是温

5、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1)T=常数,q=f(p),称为吸附等温式,(2)p=常数,q=f(T),称为吸附等压式,(3)q=常数,p=f(T),称为吸附等量式,吸附等温线,吸附等温线,样品脱附后,设定一个温度,如253 K,控制吸附质不同压力,根据石英弹簧的伸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吸附量,就可以画出一根253 K的吸附等温线,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方法,改变吸附恒温浴的温度,可以测出一组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氨在炭上的吸附等温线,从吸附等温线画出等压线和等量线,吸附等温线的类型,从吸附等温线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孔分布以及吸附剂与吸

6、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信息。,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如下5种类型:(图中p/ps称为比压,ps是吸附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压,p为吸附质的压力),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在2.5 nm 以下微孔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属于这种类型。,例如78 K时 N2 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及水和苯蒸汽在分子筛上的吸附。,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常称为S型等温线。吸附剂孔径大小不一,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在比压接近1时,发生毛细管凝聚现象。,吸附等温线的类型,()这种类型较少见。当吸附剂和吸附质相互作用很弱时会出现这种等温线。,如 352 K 时,Br2在硅胶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多孔吸附剂发生多分子

7、层吸附时会有这种等温线。在比压较高时,有毛细凝聚现象。,例如在323 K时,苯在氧化铁凝胶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发生多分子层吸附,有毛细凝聚现象。,例如373 K时,水汽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属于这种类型。,Langmuir吸附等温式,Langmuir吸附等温式描述了吸附量与被吸附蒸汽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他在推导该公式的过程引入了两个重要假设:,(1)吸附是单分子层的,(2)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被吸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设:表面覆盖度q=V/Vm,Vm为吸满单分子层的体积,则空白表面为(1-q),V为吸附体积,Langmuir吸附等温式,达到平衡时,吸附与脱附速率相等。,吸附速

8、率为,脱附速率为,令:,这公式称为 Langmuir吸附等温式,式中a 称为吸附平衡常数(或吸附系数),它的大小代表了固体表面吸附气体能力的强弱程度。,以q 对p 作图,得:,Langmuir等温式的示意图,1.当p很小,或吸附很弱,ap1,q=ap,q 与 p成线性关系。,2.当p很大或吸附很强时,ap1,q=1,q 与 p无关,吸附已铺满单分子层。,3.当压力适中,q pm,m介于0与1之间。,m为吸附剂质量,重排后可得:,这是Langmuir吸附公式的又一表示形式。用实验数据,以p/Vp作图得一直线,从斜率和截距求出吸附系数a和铺满单分子层的气体体积Vm。,将q=V/Vm代入Langmu

9、ir吸附公式,Vm是一个重要参数。从吸附质分子截面积Am,可计算吸附剂的总表面积S和比表面A。,吸附系数随温度和吸附热的变化关系为,Q为吸附热,取号惯例为放热吸附热为正值,吸热吸附热为负值。,当吸附热为负值时,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对于一个吸附质分子吸附时解离成两个粒子的吸附,达吸附平衡时,或,在压力很小时,如果,表示吸附时发生了解离,BET多层吸附公式,由Brunauer-Emmett-Teller三人提出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简称BET公式。,他们接受了Langmuir理论中关于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观点,但他们认为吸附是多分子层的。当然第一层吸附与第二层吸附不同,因为相互作用的对象不同,因而吸附热

10、也不同,第二层及以后各层的吸附热接近与凝聚热。,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导出了BET吸附二常数公式。,BET多层吸附公式,式中两个常数为c和Vm,c是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Vm为铺满单分子层所需气体的体积。p和V分别为吸附时的压力和体积,ps是实验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汽压。,BET公式主要应用于测定固体催化剂的比表面,BET多层吸附公式,为了使用方便,将二常数公式改写为:,用实验数据 对 作图,得一条直线。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计算两个常数值c和Vm,从Vm可以计算吸附剂的比表面:,Am是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要换算到标准状态(STP)。,BET多层吸附公式,二常数公式较常用,比压一般控制在0.050.35

11、之间。,比压太低,建立不起多分子层物理吸附;,比压过高,容易发生毛细凝聚,使结果偏高。,如果吸附层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吸附剂孔道内,至多只能吸附n层,则BET公式修正为三常数公式:,若n=1,为单分子层吸附,上式可以简化为 Langmuir公式。,若n=,(p/ps)0,上式可转化为二常数公式,三常数公式一般适用于比压在0.350.60之间的吸附。,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1.吸附力是由固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van der Waals引力产生的,一般比较弱。,2.吸附热较小,接近于气体的液化热,一般在几个 kJ/mol以下。,3.吸附无

12、选择性,任何固体可以吸附任何气体,当 然吸附量会有所不同。,4.吸附稳定性不高,吸附与解吸速率都很快,5.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的,但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的,6.吸附不需要活化能,吸附速率并不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总之:物理吸附仅仅是一种物理作用,没有电子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与破坏,也没有原子重排等,吸附现象的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1.吸附力是由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力,一般较强。,2.吸附热较高,接近于化学反应热,一般在42kJ/mol以上。,3.吸附有选择性,固体表面的活性位只吸附与之可发生反应的气体分子,如酸位吸附碱性分子,反之亦然。,吸附现象的

13、本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具有如下特点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4.吸附很稳定,一旦吸附,就不易解吸。,5.吸附是单分子层的。,6.吸附需要活化能,温度升高,吸附和解吸速率加快。,总之:化学吸附相当与吸附剂表面分子与吸附质分子发生了化学反应,在红外、紫外-可见光谱中会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带。,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可以相伴发生,所以常需要同时考虑两种吸附在整个吸附过程中的作用,有时温度可以改变吸附力的性质,H2在Ni粉上的吸附等压线,金属表面示意图,固体表面上的原子或离子与内部不同,它们还有空余的成键能力或存在着剩余的价力,可以与吸附物分子形成化学键。由于化学吸附的本质是形成了化学键,因而吸附是单分子层的。,离子型晶体的表面示意图,氢分子经过渡状态从物理吸附 转变为化学吸附的示意图,本章作业,复习题:14,19习题:1,18备注:下周三(12月26日)交本章作业,下 周五发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