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5727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魏中锋菏泽市动物防疫监督所,菏泽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简介,菏泽市动物防疫监督所成立于1949年,隶属菏泽市畜牧局,编制28人,其中高级兽医师5人,兽医师11人,硕士研究生4人。市所动物疫病实验室面积200平方米,具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九十多台,已能够开展血清学、细菌学、病理及寄生虫学等常规实验。市所是我市唯一的市级疫苗供应单位,现有低温冷库12立方米,恒温冷库24立方米,其他冷藏设备10余台套,常年供应新城疫、猪瘟等疫(菌)苗50余个品种。,一、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一)症状变异、病型增多 1、经典型猪瘟 由猪瘟强毒株引起,各龄猪都易感,急性发热性出血性败血症,传播快,近

2、年报道此型大流行、大爆发较少。,2、温和型猪瘟 由弱毒猪瘟病毒株引起症状轻、病情缓和、病变不典型、皮肤无出血点、发病率和致死率较低,临床上病程拖很长时间也不死猪。经常易误认为是无名高热、仔猪副伤寒、弓形体病等其它疾病,但经实验室确诊,大多是猪瘟,目前此型为主要流行型。,3、神经型猪瘟 以神经症状为特征。嗜眠磨牙,全力痉挛,体躯强拘,运动障碍,有的感觉过敏,触动不停转圈,或四肢不停划动,有的后肢瘫痪,7-30龄仔猪多发。,4、流产型猪瘟 也是目前各地区和猪场多发和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型,妊娠母猪感染猪瘟弱毒株后,母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但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于胎儿,引起死胎、早产或产出弱小仔猪,数天

3、后死亡。,(二)免疫猪群,仍发猪瘟,猪瘟免疫接种对预防猪瘟有重要作用。但近年很多猪场经过猪瘟兔化弱毒苗加大剂量多次免疫之后,甚至有些打预防针不久也有零星发生猪瘟。过去一些猪瘟主发、常发区和猪场免疫母猪所产的仔猪在1月龄以内很少发病,而近年多发于乳猪,生后3天就发病,呈急性败血型,窝窝死猪。,(三)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过去一致认为猪瘟传播是水平传播,患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饲料、饮水及外界环境,易感健康猪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感染。近年研究证明猪瘟通过垂直连锁传染,成年母猪感染后呈隐性经过,能长期带毒与排毒,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死亡。,二、免疫失败与亚临床感染的原因,(一)免疫程序的影响

4、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户一般采用种猪集中统一免疫、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和超前免疫3种免疫程序。,第一种,种公猪、种母猪1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猪瘟疫苗;仔猪21-25日龄左右进行首次免疫,每头仔猪接种2-3头份;50-60日龄左右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4头份的免疫接种程序。这种免疫程序可以简化管理,生产上容易操作实施。但是对怀孕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会有不良影响。有资料表明,母猪配种和妊娠期免疫,会引起胎盘感染或导致仔猪首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体过高)。同时,很难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同时这种方法

5、很难保证仔猪首免时间合理。,第二种,即“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的方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在生产上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如果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比较大,那么,其抗体水平将比常规剂量接种时高,其仔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可能会受到血液中母源抗体的干扰,也会导致免疫失败。在采用这种免疫程序时,最好还是先测定仔猪断奶时的母源抗体效价,再确定免疫的时间和剂量。多数学者认为,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大剂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可供参考的免疫剂量为种猪4-5头份;仔猪2-3头份:仔猪母源抗体效价在1:32以上时,以4头份疫苗剂量的免疫效果最佳。,第三种,即“超前免疫”的方

6、法,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因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初生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极少,不足以干扰弱毒疫苗与免疫细胞的接触。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并且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乳猪无残余毒力,十分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施,如母猪分娩过程可能拖长或者母猪晚上产仔,仔猪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释后保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生产中最好不要提倡“超前免疫”。,(二)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因此,在给仔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

7、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最好做法是免疫接种前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保证空怀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彻底淘汰。,(三)种猪与仔猪的带毒和排毒,有资料报道,母猪在妊娠30天前、1050天,2097天,30-100接种疫苗后均可引起胎盘感染,即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因胎盘感染不死的仔猪往往成为亚临床感染者,可能长期带毒、排毒。这些猪常具有免疫耐性,对

8、猪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很低,易发生温和型猪瘟。也有资料显示,母猪带毒则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差,并能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从而引起温和型猪瘟。,(四)疫苗效价的影响,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过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的疫苗就达不到规定效价。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五)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传染病是引起畜禽免疫力抑制的主要原因,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会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

9、巴器官,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生产中,当发生其它传染病时,最好不要进行猪瘟免疫。,(六)药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三、应采取的对策,(一)要切实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免疫应答能力较差。因此,应保证饲喂饲粮的

10、数量和质量;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检疫措施;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二)要严格控制疫苗的质量,1、疫苗本身的质量 疫苗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免疫的效果。国家定点专业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疫苗一般质量可靠,但是我国目前核定的猪瘟免疫量为每头份150个兔体反应单位,而国外的核定标准为每头份400个兔体反应单位。因此,在我国每头猪1头份的猪瘟免疫量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我国养猪场都有猪瘟不同程度流行的情况下,更难保证猪瘟的免疫效果。,2、疫苗的运输和贮存,目前

11、普遍使用的猪瘟疫苗不能在常温下保存,必须在低温下保存。猪瘟疫苗在-15条件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08 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6个月;825 有效期仅为10天。因此,应在运输、贮存设备完善的单位购买疫苗。严禁反复冻融疫苗,以免造成效价降低或影响真空度。,齐鲁猪瘟活疫苗(兔源)脾淋苗,免疫原性好,仅收获有定型热反应的家兔的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每头份疫苗含毒量等于或超过450个兔体反应量(是部颁标准的3倍)。免疫接种后4天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保护期为1年6月 过敏源极低,不易产生过敏反应 含有淋巴细胞因子,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3、正确使用疫苗,稀释后的疫苗效价下降速度很快,气温在15-3

12、0时,3小时可能失效。因此,预防注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前稀释液应置于48冰箱内预冷,稀释后的疫苗同样放于有冰块的保温箱内,并在1-2小时内用完。,严禁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针头,用碘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后必须用棉球擦干。严禁用大号针头注射和打飞针,以免造成疫苗灭活或注射量无保证。猪瘟病毒在猪体内具有优势株选择现象,往往是强毒增殖而疫苗毒不增殖,防疫工作变成了带毒传播,引起注射猪瘟疫苗后猪瘟暴发。,(三)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做过猪瘟免疫的母猪,其新生仔猪可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在仔猪3-5日龄时,其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为1:64-1:128,具有坚强的免疫力;20-25日龄时抗体中和效价在1:32

13、以上,保护率为75,能耐受猪瘟强毒攻击:30日龄,抗体中和效价降到1:16以下,无保护力;60日龄时,仔猪血清中已无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应在25-30日龄首免,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或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60-70日龄二免,每头猪细胞苗4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在猪瘟发病较多或受威胁的场户,可在此基础上增加仔猪超前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细胞苗2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母猪在产后20-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细胞苗5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四)规范使用药物,某些药物如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和磺胺类、病毒唑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14、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五)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玉米霉变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六)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喘气病等都能破坏免疫器官,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照免疫程序加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七)淘汰亚临床感染猪,猪瘟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母源抗体

15、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的监测上。根据产仔季节,在防疫高峰期后1个月内,随机采取免疫猪血清做抗体监测,计算总保护率。如总保护率在50以下,显示免疫无效。同时根据抗体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亚临床感染。,造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猪带毒,即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引起潜伏性感染。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传染母猪,也可传播给仔猪。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无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这种猪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

16、带毒种猪群。这样会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猪场除进行猪瘟抗体的定期检测之外,还要进行种猪的带毒检测以使种猪群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膀 胱 粘 膜 出 血,喉 头 粘 膜 出 血,淋巴结肿大呈大理石样变,脾脏出血性梗死,肾表面出血,心外膜出血,脾脏梗死,是最有诊断意义的病理,肾脏贫血,有大的出血斑,猪的全身变紫出血,结肠纽扣状溃疡,这是典型猪瘟,会厌软骨出血点和出血斑,这是猪瘟的典型病变,急性型 胸部皮肤有出血点,急性型 淋巴结大理石样变,急性型 肝所属淋巴结病变,耳皮新旧交替出血斑点,肾淤血肾乳头充血,急性型膀胱粘膜有大面积出血,急性型 心外膜出血,繁殖障碍母猪产子头部水肿,急性型脑膜出血,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