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5733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幽州台歌》PPT课件.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 幽 州 台 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选自陈伯玉集。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失意人生,狭路相逢,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故事开始于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故事的主人公大有作为,然遇人不淑以及直言不讳,惹来诸多猜忌之音:,首先在谏言期间,不受重视,深陷囹圄;其次在参谋期间,自告奋勇,饱受株连;幸而在忧愤之

2、间,奋笔疾书,得有佳诗;在走投无路,报国无门后,陈子昂忧愤万分,悲从心出,终于站在幽州登楼台前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幽州台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著名诗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悲愤之情

3、。,朗读指导,内容解析:,前两句五字三顿,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六字四顿,音节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喟然长叹的情景。,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登幽州台歌注解,1.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2.怆然悲伤的样子。3.涕眼泪。-4.前向前看。5.念想到。,文本解读,“前不见古人”前面看不见像燕昭王那样贤明的国君;“后不见来者”后面遇不到能礼贤下士的好大臣;“念天地之悠悠”感叹的是宇宙的无垠和人生的短促;“独怆然而涕下”我独自忧伤,任泪水沾满我的衣襟;,诗的前两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遥想战国时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纳士,而今物是人非,徒增苍凉之感。,登幽州台歌鉴赏,诗歌的后两句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后两句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交融在一起,诗人寂寞地站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感慨天地悠悠,叹息知音难求。,登幽州台歌鉴赏,内容解析:,教学总结,一、登幽州台歌的丰厚内涵,二、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1、孤独的慨叹,2、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3、怀才不遇的哀伤,1、沉郁悲壮,2、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