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447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税收理论实务》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税收理论与实务(2),主编:司训练 2002.12,课程体系(1),税收理论:税收基础知识税收效应理论税收归宿理论税制建设理论最优课税理论,课程体系(2),。税收实务:中国税收发展状况税收管理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关税企业所得说/个人所得税外商企业所得税其他税,课程体系(3),税收管理专题1.中国税收发展状况2.中国税法3.税收征收管理4.逃税与避税5.税费改革,案例研究流转税案例所得税案例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出口骗税案例营业税案例个人所得税案例企业所得税案例增殖税案例会计评析企业所得税案例会计评析,税收基础知识,第一章:税收概论第二章:税收职能第三章:税收原则第四章:税收负担第五章:税收来源第

2、六章:税制结构第七章:税负转嫁与归宿第八章:国际税收(研究生),第五章:税收来源,第一节:税收价值构成(难点)第二节:税收所有制构成(重点)第三节:税收部门构成 税收来源:税收收入的来源构成;研究目标:主要考察税收收入的价值构成、所有制构成、部门构成;把握税收收入变化的规律,预测税收收入发展趋势;制定正确的税收收入政策。,一、税收社会价值构成 1、税收社会价值概念:制税收收入来自社会产品价值中的那部分价值。2、构成:=C+V+M C: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部分,非新创造价值,不能作为税收来源;如折旧基金即不能作为消费基金,也不能作为积累基金的来源。,第一节:税收价值构成,劳动力价值 V:

3、新创造价值终归劳动者个人占有部分;工资或劳动的收入:一部分来源于V,一部分来源于M,因此不能与V划等号 剩余产品价值M:劳动者新创造价值终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对个人征税的价值来源是M。3、税收分配的价值源泉:剩余产品价值M部分。二、增加税收收入的根本途径:增加M,M大部分来源于新技术或新产品,故,增加技术创新就可以增大M,增大Taxes.,第二节:税收所有制构成,一、概念:税收的所有制构成是指各种经济成分提供的税收收人占整个税收收入的比重。对税收所有制构成进行分析,也就是分析各类企业在收入分配上与税收的联系、变化趋势以及税收对各类企业应当采取的政策。二、税收所有制构成决定因素1、国家

4、对不同经济成分实行的税收政策 如建国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现在 对不同企业不同税收政策-税收结构不同构成,2、不同经济成分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税收收入的所有制构成。一种经济成分经济发展水平高,它所生产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重就会增加,这种经济成分提供的税收也相应增加,反之则下降。从长期来看,税收的所有制构成主要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3、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制约税收的所有制构成。表现不同所有制经济所提供的税收收入的数量和比重上。,三、建国以来经济成分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1、19491958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存在民族资本主义、全民所有制()、集体()、私营和个体()等五种经济成分。2

5、、19581978年:所有制构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国家税收,来自公有制经济税收(1953年,573)-(1957年,963);3、1978年到现在:国有经济(),民营、外商经济(),一、概念:1.税收的部门构成:是从国民经济部门构成的角度分析税收收入的来源构成;2.国民经济结构含义:指传统意义上的国民经济结构,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指现代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分类,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3.研究意义:明确各经济部门以及不同的经济部门结构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指明增加税收收入的途径。,第三节:税收部门构成,二、税收部门构成决定因素 1

6、、各部门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制约因素;生产力高剩余产品M高Tax高所占比重大 2、商品价格体系:税收价格实现交易价值转移价值转入部门贡献大;3、国家产业政策:鼓励产业低税负水平来自该产业税收小 三、我国工业部类情况:1、农业 基础产业-税收收入基础-来自农业直接税和间接税对税收影响具有季节性;,2、工业是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起决定作用 1990年工业税(53%)-2002工业税()产制环节征收,销售时实现 3、商业部门:4、交通运输业:5、建筑业:四、产业结构构成:1、第一产业:逐步缩小 2、第二产业:稳定,份额大 3、第三产业:税源增长点,思考题,1、简述税收价值的主要来源。2、简述税收价值构

7、成的所有制结构。3、什么是税收价值的部门结构?,第一节:税制结构的类型(难点)第二节:税制结构划分理论(研究生)第三节:税种结构(重点)第四节:税制结构(简单部分),第六章 税制结构,概念,税制结构是指实行复合税制的国家,在按一定标志进行税收分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税收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或是指由主体税特征所决定的税制结构类型(各税种在税制体系中有主次之分);三大税制结构: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主和财产税为主等三大类;税制结构特点:各国在税种设置、税收分布格局上存在较大差异,其税制结构类型和税制结构模式各具特点。,第一节:税制结构的类型,一、区别:1、税制体系总体类型(税制类型):分为单一税制和复

8、合税制 2、税制结构类型:在税制类型复合税制条件下,可按不同标准分类。二、税制类型(一)单一税制:在一个税收主权范围,课征一种税作为政府税收唯一来源。主张多,分四类。1、单一土地税论:18世纪初,重农学派布阿吉尔贝尔首创;19世纪,美国亨利.乔治倡导。,观点:只有土地生产剩余产品,税收应课征于土地而不能转嫁,否则,最终要由土地负担;亨利土地价值税论:应对土地经济租金征收100%税收,可支付国家全部费用而有余,可消除不平等和贫困,促进要素发展。2、单一消费税:17世纪英国人霍布斯(1588-1677)主张:单一消费税,可反映人民受自国家利益;19世纪中叶,普费菲,德国人 主张:以个人支出为课征标

9、准,普及与人,且符合税收平等原则。,3、单一财产税:由计拉丹、门尼埃等法国人提出 主张:课征该税,可刺激资本的产生或用于生产 其一:以资本为课征标准,仅以不动产为限(美国人主张);其二:以一切有形资本为课征对象(法国人主张)。4、单一所得税:19世纪德国人斯伯利提出 主张:单一所得税制。所得税成为现代所得税的核心 总结:只进行理论探讨,无一实施;其弊端由:收入少弹性小,范围窄,不普遍,枯竭税源,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各国都是性的复合税制,(二)复合税制 1.概念:由多种税组成的税制 含义:指在一个可税主权范围内,同时可征两种以上的税;是比较科学的税收制度;作用:在税制系统内部税种之间,有相互协调

10、、相辅相成作用;就财政收入而言,税源广、伸缩性大、弹性充分;就税收政策而言,可平均社会财富、稳定国民经济;就税收负担而言,既公平合理,又普遍。,2.分类: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不同阶段,复合税的主体税不同。按存续性划分:经常税、临时税;按可征对象划分:对人税、对物税、对事或对行为税;按税收实质:实物税、货币税和劳役税;按可征目的:一般税、特定税等;按税收负担方式:直接税、间接税,西方普遍接受的税收分类。,3.发展,简单的直接税:农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税收以土地收益税为核心,以市场税和入市税为辅助税种;特点为对赋税能力大的贵族予以免税或特权,又以间接税转嫁到人民。由简单的直接税发展到间接

11、税:农工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提高;税收对货物及交易等可征消费税、关税;特点为大力推广间接税,取代直接税;目的有利于将税收转嫁到消费者、有利于充实国库。由间接税制发展到直接税制: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形成两种现代税制系统模式:其一:以英美日为代表的、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其二:以法德意为代表的、以营业税、增值税等间接税为主体税的税制。,4.如何发挥复合税制的优势:慎重选择税种:从财政收入、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上考虑每种税的可行性;考虑税种之间的关系,达到既不影响政府收入,又不增加人民负担的目的。慎重选择税源:选择原则:不能侵及税本;适宜税源者:所得和收益,所得是最适宜税源,因为这既不侵蚀

12、资本,又不影响消费。慎重选择税率:目的促进公平,视不同税种 古老的直接税:定额税率;商品税:比例税率;所得税:累进税率。,第二节 税制结构划分理论,此节在研究生讲稿中,一、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分析研究税收负担 1.直接税:表面上的纳税义务,事实上的负税者;2.间接税:表面上的纳税义务,事实上转嫁他人;二、按征税对象不同分类分析研究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1.流转税 2.所得税 3.资源税 4.财产税 5.行为税三、按收入形态不同分类分析研究税收的形式变化 1.实物税 2.货币税,第三节 税种分类,四、按计量标准不同分类分析研究税收的征税依据 1.从价税2.从量税五、按税收管理权和使用权不同分类分析研

13、究税收 的管理权限 1.中央税 2.地方税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六、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分类分析研究税收与价格的联系 1.价内税2.价外税,一、税制结构模式 1.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1)以一般性商品税为主体增值税(2)以选择性商品税为主体消费税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1)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发达国家(个人收入高)(2)以企业所得税为主体公有制较发达国家(3)以社会保险税为主体福利国家(欧洲)3.流转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的税制结构(过渡)例:我国是模式1向模式3转轨过程 流转税为主体 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 所得税为主体,第四节 税制结构,二、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1)税制结构

14、发展分析(2)税制结构比较分析,所得税为主体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关税比重小,公有制 税收主要来自国有企业,流转税私有制 税收来自私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流转税为主体 企业所得税为主体 关税比重大,自然经济条件下 直接税为主体(经济条件决定以土地和人作为课税对象)商品经济条件下 间接税为主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以流转额为课程对象)现代经济条件下 直接税代替间接税(以财产和收入为课税对象),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制度因素(1)财产制度,(2)经济运行制度 3.政策因素 税收的政策目标 4.管理因素三、税制结构目标模式选择(一)我国税制特点:1.与发达国家比,(1)以流转税为主体(2)所得税的纳税主体主

15、要为企业(3)尚未建立社会保险税制度,2.与发展中国家比(二)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制结构目标模式选择 1.主体税选择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目标模式(1)符合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客观实际 流转税:征收面广、税源稳定、收入可靠、计算间便,对经济结构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所得税:收入公平分配,征收面窄,稳定性差,但对收入分 配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两个主体可发挥各自的优势,互补缺陷,计划经济 生产流通国家安排,偏重于 流转税(增加财政收入)市场经济 生产流通市场竞争,偏重于 所得税(分配公平合理),(2)税制结构模式发展的必然进程 直接税 间接税 直接税(人头税)流转税 所得税 我

16、国经济 还不发达,经济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因而需要流转税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合理化,所得税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2.税种结构合理配置流(1)流转税(2)所得税结构:企业所得税为主,个人所得税为辅,并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比重,(3)其他辅助税收设计:补充主体税 如:资源税调节级差性收入;财产税调节企 业、个人收入;行为税限制某些特定行为。,思考题,第七章:税负转嫁与归宿,第一节:税负转嫁第二节:税负归宿第三节:税负转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难点)第四节: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研重点)第五节: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研究生),第一节 税负转嫁,一、定义 税负转嫁

17、是纳税人以各种途径和方式将税款由他人 负担的过程。(流转税和财产税可通过价格转嫁,所得 税和行为税一般不能转嫁)最初纳税人-最终纳税乘担人(可能经过多次转移)二、税负转嫁类型:以据转嫁程度分类 1、全部转嫁:纳税人通过税负转移程序,把税负转移给赋税人;2、部分转嫁:纳税人通过税负转移程序,把部分税负转移给赋税人。,三、税负转嫁的方式 1.前转:税负由生产者转嫁给消费者或生产者转嫁给批 发商,批发商转嫁给消费者称为前转。过程:生产者 批发商 零售商 消费者 手段:提高产品(商品)销价 2.后转:生产者将税负转嫁给要素出售者 过程:生产者 供应商和劳动者 手段:压低原材料(商品)购价和劳动力价格

18、3.税负资本化:在特定的商品交易中,由买主在以后年度支付的税款,转由卖主承担并从商品成交价中扣除的转嫁方式。过程:卖主 买主 手段:压低商品购价,税负资本化与后转的异同点:四、税收转嫁的影响因素理论 税负能否转嫁、转嫁的程度取决于税种、定价方式、价格弹性、征税范围、反应期限等因素。,1、税种形式:税负转嫁首先取决于税种形式 1)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包括所得税和财产税;简单 所得税:个人所得-不能转嫁 企业所得-由于T商品P-T转嫁给消费者企业所得-由于T工人工资-T转嫁给职工 财产税:对财产所得和交易所征的税 财产T-租金等-将T转移给使用者;财产交易T-财产P-将T转移给财产买方。2)间接

19、税-税负可全部或部分转嫁,主要为流转税;,2、定价方式:1)市场定价:T影响P产生T转嫁-转嫁大小取决于E;2)计划定价:税收难于通过价格变动转嫁。3、供求弹性:E决定流转税转嫁多少;需求弹性铜税收转嫁呈反向运动。ES大,T 由消费者负担;ES小,T由生产者负担Ed大,T 由生产者负担;Ed小,T由消费者负担EdEs,T更多的由生产者负担;否则,由消费者负担。,、征税范围(F)从需求:F大消费者选替代余地小T易转嫁从供给:F大生产者选替代余地小T不易转嫁、反应期限:税负转嫁取决于供需方反应速度)即期看:初期难于反应由双方均衡承担)短期看:消费改变易生产者改变难T由生产者承担;)长期看:均会对T反应T取决于供求弹性,五、税收转嫁理论()西方理论,六、税收转嫁理论()中国理论,第二节税负归宿,一、税制归宿概念 1、定义:2、分类:3、两种分析方法:二、局部均衡分析三、一般均衡分析,一、税制归宿概念 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和税收转嫁的最终结果。二、分类:1、依据税收的实际负担,分为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 1)法定归宿:法律上明确规定哪些人负有纳税义务。2)经济归宿:实际中承担税负的人 税收导致的纳税人是基资源配置或收入分配的变化。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差异,说明税负的转嫁程度。三、两种分析方法:1、局部均衡分析:分析单一税的效应 2、一般均衡分析:分析综合税的效应,第八章 国际税收(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