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64908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动力学》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八章 竞争动力学,8.1竞争:争胜和选择,8.1.1 竞争是一个发现过程产权的运用过程存在信息问题和理性不及问题;需要通过竞争机制来解决如下问题:A 构造性无知;B 有用知识的传播;C 纠错机制。竞争机制使财产使用的成本和收益内部化。构造性问题的解决(1)竞争使人们通功易事人们在交往中发现并试验新的知识:市场中产品和服务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从而使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者存在竞争。,购买者为了获取更为优惠的交易,也会投入交易成本搜寻知识。竞争的过程导致了新知识的产生。(2)交易成本:A 竞争过程,双方都投入了交易成本,但份额不同;B 交易成本的投入大小取决于:企业家精神;制度环境。C 买方的知

2、识搜寻对市场创新的重要性:思考男女服装市场产品的差别?(3)为什么反对垄断垄断打击了知识搜寻行动的动力。尽管如此,受到实际竞争和潜在竞争的挑战。垄断者不得不按照竞争规则行事。,8.1.1.2 信息的传播价格信号:(1)价格信号传递的信息足以使人们作出有限理性的决策;(2)试图了解价格信号背后的知识将提高交易成本。3、纠错机制:(1)信息悖论:信息成本的投入之前不可能被理性评估,这就必然使得竞争(投入信息成本)的过程存在错误。(2)成本的内在性使得错误的竞争者受到惩罚,从而使得错误被及时纠正。因此,竞争过程中的错误将被减少到市场参与者能够控制的程度。(3)竞争过程就是一个搜寻、验证和证实有用知识

3、的过程。竞争博弈中买卖双方利益是对立的。,8.1.2 竞争的功能,8.1.2.1 竞争的功能(1)减少无知;在产权得到保护的基础上,人们会投入信息搜寻成本进行竞争,以获取产权运用的收益。这种搜寻产生新的知识。私人竞争引发的知识搜寻活动范围广,方法多样,优于专家搜寻活动,从而产生更为广泛的知识。(2)扩散知识:通过价格信号迅速传播有用信息。案例:价格机制在解决石油危机中的作用。,(3)抑制错误:错误者将承受亏损,产权的排他性要求错误者自己承受这种亏损,从而使错误得以及时纠正。哈耶克;竞争是发现一类事实的过程,即只要不借助于竞争,这类事实就不会被任何人知晓,也绝不会得到利用。8.1.2.1 非竞争

4、原则达摩(1)达摩:不加思索的服从习俗、责任,养成宿命的接受现实的品德。(2)达摩主义导致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停滞,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宗教和神学领域依赖其达摩主义原则,保持其统治。然而,在世俗理性主义的冲击下,达摩主义不断受到了冲击。,8.1.2.3 交易成本的分配:查验品体验品(1)查验品的质量信息成本低买方承担:例如,日常品、食品、服装等产品质量可以从外部确认产品的质量。(2)体验品的质量信息成本高卖方承担:瘦身药品的广告;(3)降低体验品交易成本的方式:A 获取声誉;B 提供目录;免费样品;其他试验性尝试(4)交易成本的承担有时依赖于交易内部竞争的程度: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思考98前

5、后厦门酒店业和机票折扣率的不同。(5)新古典经济学对广告的批评态度显然是以完备知识和无交易成本为假设前提的,因此无法解释广告的存在。,8.1.2.4 中介降低信息成本的方式(1)中介人:拥有信息;由其承担信息成本能产生规模优势;受到声誉机制的约束。(2)授予特许权和创立品牌(3)企业家:减少信息成本 案例:小额贷款金融转移交易成本(风险评估成本、监督成本和强制执行成本)(4)分工日益复杂要求出现新的中介和中间人:信用卡;国际金融中介。,8.2 从卖方的角度看竞争,8.2.1 制度经济学语境下的竞争进一步的解读8.2.1.1 竞争手段(1)价格变化(2)产品创新(3)广告和品牌策略(4)建立销售

6、系统(5)对购买者给予融资(6)售后服务(7)寻求对竞争的政治性限制反对政治竞争的理由:经济竞争符合买方的利益,政治竞争通过减少买方的选择和有用知识的传播。,8.2.1.2 竞争市场的常态考虑到交易成本和竞争成本的问题,竞争市场的常态不是完全竞争而是:寡头竞争;体验品;关系性契约长期供求关系。8.2.1.3 考虑到竞争成本的问题,竞争市场存在市场小生境:价格相对无弹性,从而使卖方得以相对减少竞争的风险;(1)非价格竞争机制和政治干预手段都可以培养市场小生境。政治限制常常是卖方勾结政府对竞争通过外在制度施加限制,消费者(买方)的利益往往受损。(2)争胜者的竞争会挤压市场小生境;供应者对市场小生境

7、的不安全感会诱发创新行为。,8.2.2 竞争的成果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8.2.2.1 创新和企业家:创新是关于产权新组合之新知识的实际运用。冒险从事创新并将创新所需的资源和创意组合起来的个人和团队,是企业家。8.2.2.2 供应者的产品创新:突破性改进和适应性改进;创新的激励:先驱利润的获取;创新有赖于供应者的判断和标价,也有赖于购买者的选择。8.2.2.3 工艺创新:A 尝试新的生产工艺或找到更加便宜的投入要素;B 控制组织成本。过去二百年的历史表明:竞争极大推进了知识的演变和经济进步。,8.2.3 竞争过程中的知识发现A 分解观察:科学发现、发明和技术创新线性创新模型:技术性知识的科学发现经

8、应用性研究和开发形成发明经商业可行性研究形成技术创新反向工程也属于创新,其主要表现为原有技术的扩散技术创新包括突破性创新和适应性创新;影响知识创新的因素:制度;竞争和潜在买方(企业家)的反映案例: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B 全景观察:技术进步和组织进步竞争性经营者的存在及其互动会为其他供应者的成功竞争创造机会;例如,产业集群效应。竞争的经济效应取决于市场系统中所有要素的竞争性互动。,8.3 对经济竞争的各种限制,8.3.1 对竞争的各种私人限制:卡特尔:按照市场份额决定是否予以禁止。8.3.1.2 合并横向和纵向合并;(1)合并的调查是否限制竞争?(2)合并的效率抗辩合并虽然限制了竞争,但却是有效

9、率的。(就业问题;竞争力问题;合并的成本问题)8.3.1.3 共谋行为8.3.1.4 价格歧视行为:倾销,8.3.1.5 反竞争问题的解决:(1)全面禁止限制竞争行为竞争法和竞争执行机构的建立;A容易产生厂商利益导向;B面临知识问题;C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问题。(2)只禁止私人竞争行为(3)开放市场8.3.1.6 自然垄断,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并购案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分别是美国航空制造业的老大和老二,并分别位居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第1位和第3位。1996年底,波音公司用166亿美元兼并了麦道公司。在干线客机市场上,并购后的波音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商,而且是美国市场唯一的供应商,占美国国内市场

10、的份额几乎达百分之百。,美国政府不仅没有阻止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而且利用政府采购等措施促成了这一兼并活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民用干线飞机制造业是全球性寡占垄断行业,虽然波音公司在美国国内市场保持垄断,但在全球市场上受到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越来越强劲的挑战。面对空中客车公司的激烈竞争,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并购有利于维护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国地位。其次,尽管美国只有波音公司一家干线民用飞机制造企业,但由于存在来自势均力敌的欧洲空中客车的竞争,波音公司不可能在开放的美国和世界市场上形成绝对垄断地位。如果波音公司滥用市场地位提高价格,就相当于把市场拱手让给空中客车。,、对竞争的各种政治限制管制可以保护

11、供应商的市场小生境;管制的两种倾向:A 强化竞争中的知识创造能力:度量衡B 限制市场准入和缔约自由,防碍知识的创新。寻租问题:管制的政治家获取了管制的利润;被损害的消费者由于抵制的政治交易成本太高,而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3、关税的案例的说明:初衷:保护幼稚产业和民族产业;保护就业岗位。结果:产生卡特尔。4、结论:必须通过宪政制度将维护竞争规则提高更高的层面,案例分析,美国的硅铁合金工业仅仅由六个企业组成,市场结构十分集中。但是,美国国际贸易委会员却认为,美国硅铁合金市场是竞争性的,并且其价格对市场的反映是敏感的。1993年,基于这一错误的认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来自巴西、中国、哈萨克斯坦

12、、俄罗斯、乌克兰和委内瑞拉的硅铁合金的出口对美国产业造成了损害。商务部为此对来自这些国家的倾销出口征收了反倾销税。然而,正是这一反倾销措施,导致这一产业领域的限制竞争行为的发生。1996年,美国生产该金属的最大生产商被裁定企图在国内从事固定价格的行为。1999年8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撤销了上述的反倾销措施。,8.4 竞争系统,8.4.1 竞争经济的创益(1)灵活性:对变化了的环境作出适应性调整,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增长。(2)抑制经济权势:竞争的创造性破坏功能(3)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4)避免有意识的政治歧视,促进民主政治。(5)竞争带来的市场退出机制促进经济自由;

13、(6)冲突的分散化和匿名化使和平和安全得以维护;(7)更好的吸收外部冲突,使商业周期变得平稳,维护经济安全8.4.2 自主地、竞争地运用产权:宪法原则宪政必须确保维护产权和自由竞争的不容侵犯。,罗斯福和美国最高法院20世纪30年代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市场机制失灵,资本主义摇摇欲坠。一看这情形,新当选的民主党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抛弃了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锐意改革,推动国会通过众多政府调控经济(干预竞争)的立法,号称“新政”,开了美国政府干预国民经济的先河。资本家们不服,告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以政府干预损害私人权益为由宣布主要的新政立法违宪无效,致使新政改革危在旦夕。一气之下,富兰克林在1936年向国会提出改组最高法院的计划,采取掺沙子的办法想让国会通过法律,把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从9人增加到15人。当时他愤愤不平地对助手讲:决不能让千百万人的命运控制在“九个老家伙手中”。尽管富兰克林此时在民众中的威望如日中天,但国会在这个涉及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的根本问题上还是不敢轻举妄动接受和批准富兰克林的改组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