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7499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学检查》PPT课件.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细胞学检验技术,病理学 活体组织检验 细胞病理学 脱落细胞学检验 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验,一、应用范围(一)诊断某些良性病变 如宫颈涂片,诊断滴虫阴道炎;淋巴结穿刺诊断慢性淋巴结炎等。(二)适用于阴道脱落细胞学检验 可判断女性雌激素水平,了解卵巢功能状态和确定卵巢排卵时间。(三)用于肿瘤治疗后的随诊观察 判断肿瘤切除或放疗后的疗效以及有无复发和转移等。(四)发现癌前病变 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干预癌变过程。(五)用于诊断癌 适于防癌普查,二、细胞学检验的优点与不足(一)优点 1方法简单易学,容易掌握。2设备简单、容易推广,费用低。3安全,患者痛苦少或无痛苦,可反复取材检验,无不良反应 4制

2、片技术简捷,报告快速,出报告时间短。5癌细胞检出率较高,如技术条件好,采集细胞方法正确,某些肿瘤阳性率可达8090。尤其对某些无明显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如隐性肺癌,能够得到早期诊断。6可以对某些器官局部(如宫颈)进行多位点的脱落细胞学检查,(二)不足 1取材不准,涂片过厚过薄,影响诊断结果 2对黏膜表面的脱落细胞和体腔抽出液中的脱落细胞,难以分辨其微细结构。3标本采集的是散在细胞成分,不能全面观察病变组织的结构层次,因此不利于对肿瘤做组织学分型。,4.无法确定肿瘤位置和深度5.脱落细胞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三、注意事项,1.正确采集标本2.保证制片质量3.认真阅片4.努力学习,善于总结5.加强和

3、临床联系6.应用推广新技术,第二节 标本的采集和制片,一、标本采集(一)标本采集原则及时、正确、清洁、防止并发症,(二)标本采集方法直接采集法摩擦法液体抽吸法液体标本的采集灌洗法,二、涂 片,(一)涂片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要轻巧,避免人为损伤脱落细胞。2厚薄要适宜。涂片太厚,细胞容易重叠,不利于镜检;涂片太薄,片中细胞数量太少,容易漏诊。3涂片应均匀。细胞成分应涂布在玻片的三分之二范围内,以利于观察和摄影,余13留作贴标签。4同一标本至少一次涂两张涂片,要做好标记,刻写编码,防止错号与漏诊的发生。,(二)涂片操作方法1推片法 通常把标本低度离心或自然沉淀后推片。方法是两手各持一张玻片,甲玻片前

4、部涂有样品,然后将样品处与另一手上玻片之间形成40度左右夹角,将载玻片上的细胞标本匀速推动,做成细胞涂片。注意:因癌细胞体积较大,常位于细胞涂膜的尾部,因此推片时不要将尾部推出玻片外2涂抹法 为细胞学标本最常用的方法,常用棉签棒、针头或吸管将标本均匀涂抹于玻片上,应注意:涂片动作应轻柔利索,沿一个方向,一次涂抹而成。一般有往复涂抹法和转圈涂抹法。3拉片法 常把小滴状标本,置于两张载玻片之间,稍加压力反向拉开,即成两张厚薄均匀的涂片。选拉片法制片可适用于痰、胸腹腔积液和穿刺细胞标本。4喷射法 适用于液体标本。方法是在距离玻片23 cm的高度处,用配有细针头的注射器将标本均匀、反复地喷射在玻片上。

5、此法适用于各种吸取液体标本的制作。5印片法 此法为活体组织检查的辅助方法。方法是将小块新鲜的病变组织在玻片的不同部位,印按34次后拿开,三、固定 固定(fixation)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或细菌性腐败,保持细胞内蛋白质、糖等成分易于着色。(一)常用固定液 195乙醇固定液 为最常用的固定液,适合大规模防癌普查时使用,但渗透性较差。2乙醚乙醇固定液 此固定液渗透性强,固定效果好,适于一般细胞学染色,如巴氏染色和HE染色。3三氯甲烷乙醇固定液 又称卡诺(carnoy)固定液,穿透力强,固定效果好。由于试剂价格较贵,配置麻烦,一般只用于核酸染色、糖原染色和黏蛋白染色等特殊

6、染色。4甲醇 固定效果好,结构清晰,常用于瑞氏、MGG或免疫组化染色的自然干燥涂片的预固定。,(二)固定方法1带湿固定法 即涂片尚未干燥时即进行固定的方法,适用于痰、宫颈刮片及食管拉网涂片的固定,不适用于太稀薄的标本浸入法:可将涂片直接浸入容器的固定液中浸泡1030 min多数标本用此法固定。滴加法:或把涂片平放在染色架或桌面上,把固定液滴加在涂片上盖满涂片膜,此法可防止细胞脱落。常用于需做瑞氏或MGG染色的胸腹腔积液、尿及穿刺细胞涂片。2干燥固定法 待涂片自然干燥,再滴加或浸入固定液进行固定。,(三)注意事项1固定液要根据染色要求,选用合适的固定液 如巴氏或HE染色,应选用95乙醇固定,进行

7、MGG染色可选甲醇固定液,而瑞氏染色则以自然干燥固定为宜。2防止交叉污染,保持固定液浓度 当乙醇固定液浓度低于90时,要及时更新固定液。3液体标本涂片后,应将其在空气中放置片刻,待涂膜周边稍干而中央尚未干时再浸人固定液固定(潮干固定),如等全部细胞干燥后再固定,染色后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结构模糊不清,此称为人为退变,将严重影响诊断结果。4标本固定时间因涂片多少与固定液不同而异,一般固定不少于15 min。固定时间一到要及时染色。穿透力强的固定液固定后不可过夜染色。,四、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利用一种或多种染料,使细胞着色,显示不同颜色,以便细胞形态结构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细胞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

8、E和巴氏染色。一般染色后即可镜检。对阳性或认为有保存价值的涂片需要加盖玻片进行封固保存。,(一)巴氏染色(Papaniculaou,Pap)染色法 巴氏染色主要有苏木素、橘黄G、伊红、亮绿、俾氏麦棕等七种染料。其中苏木素染胞核,其他染料与胞质中不同化学成分结合染胞质。特点是对细胞具有多种染色效果,色彩丰富而鲜艳,细胞核结构清晰,胞质透明性好,颗粒分明,由于染色效果好,是细胞病理学染色常用的主要方法,本法多用于观察女性雌激素对阴道上皮的影响,其不足是操作程序复杂。,【染液配制】1.Harris苏木素染液的配制 配制方法同组织染色 2.橘黄G染液的配制 橘黄G 0.5g,溶于5 mL蒸馏水,加无水

9、乙醇95ml,加磷钨酸0.015g。3.EA-36染液的配制 材料0.5亮绿45ml,0.5伊红Y水溶液45ml,0.45俾士麦棕水溶液10ml,磷钨酸0.2g,碳酸锂饱和液1滴(先配制原液)。方 法(1)亮绿液 亮绿0.5g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无水乙醇至100ml。(2)俾士麦棕液 俾士麦棕0.5g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无水乙醇至100ml(3)伊红Y液 伊红YO.5g溶于5ml蒸馏水中,再加无水乙醇至100ml。临用前,将亮绿液45ml,伊红Y液45ml,俾士麦棕液10ml混合后,再加入磷钨酸0.2g,饱和碳酸锂水溶液1滴共同组成EA-36染液,【染色步骤】1固定涂片 1530 mi

10、n。2.渐进脱水 将已固定涂片依次进入80、70、50乙醇液各1 min,水洗。3染细胞核 置涂片入Harris苏木素液5 min。4分色 浸入05盐酸乙醇分化液数秒钟后,流水冲洗。5渐进脱水 涂片依次经70、80、90乙醇液内各脱水1 min。6染细胞质(1)浸入橘黄G染12 min,进95乙醇液I、各1 min。(2)用EA一36染色5 min,进95乙醇液I、各1 min。7脱水透明 无水乙醇I、,二甲苯I、。8封片中性树胶封固。,【染色结果】1.上皮细胞核呈深蓝色、核仁红色,胞质颜色随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不同而异,可呈橘黄、粉红或蓝绿色。2红细胞鲜红色。3白细胞胞质呈淡蓝色,核呈深蓝黑色

11、。4黏液淡蓝色。,应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二)瑞氏(Wright)染色法,染液配制1.瑞氏染料 1g 甲醇(AR)500ml 或 600ml 先称干燥瑞氏染料放置乳钵内,用乳棒轻轻 敲碎染料成粉末,再行研磨至听不到 研芝麻声 即呈细粉末,加少许甘油或甲醇溶解研磨,使染料在乳缸内显“一面镜”光泽,而无染料粉粒沉着,再加较多量甲醇研磨呈一面镜光亮,静置片刻,将上层液体倒入 清洁储存瓶内(最好用甲醇空瓶),再加甲醇研磨,重复数次,直至乳钵内染料及甲醇用完为止,摇匀,密封瓶口,存室温暗处,储存愈久,则染料溶解、分解就越好,一般储存 3 个月以上为佳。2.缓冲液:(pH6.46.8,弱酸性):1%K

12、H2PO4 30ml 1%Na2HPO 20ml H2O(新鲜)加至 100ml 置室温黑暗处,瓶口密封,防止霉菌污染,如有污染则应报废,染色方法(1)涂片干透后固定,否则细胞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2)滴加瑞氏染液染1分钟,使标本被其中甲醛所固定(3)加等量PH6.4的磷酸盐缓冲液(或等量超纯水)轻轻晃动 玻片,均匀静置5分钟(4)水洗、吸干、镜检,结果: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染成紫蓝色,粘液染成粉红色或淡蓝色。应用:用于血液、骨髓、胸腹水细胞学及鉴别淋巴瘤的诊断。不用于痰和宫颈细胞学涂片。,(三)迈-格-吉染色法:(May-Grunwald-Giemsa,MGG)MGG由May-Grunw

13、ald染料和Giemsa染料组成。前者化学名为曙红亚甲基蓝,对胞质着色较好;后者对胞核着色较好。因此MGG染色,可兼两者的优点,常用于细胞涂片染色。用于:细胞涂片、细菌、真菌和胆固醇染色,染液配制 1.I液的配制:迈格染料 lg甲醇 100ml在研钵内用少量纯甲醇将染料充分研磨成均匀一致的悬液,倒人烧瓶中,加入其余的甲醇后置入37温箱4-6小时,每隔半小时研磨半小时,然后放入深棕色瓶内,在室温下保存,2周后使用。临用前取上液40ml,加纯甲醇20ml混合用作工作液。2.液的配制:姬氏染粉 0.6g甘油 50ml甲醇100ml将姬氏染粉溶于甘油内,在研钵内研磨3-4小时,使之磨匀,加入纯甲醇后搅

14、拌均匀,放入深棕色瓶内,室温下保存,2周后即可使用。3.磷酸缓冲液配制:1磷酸氢二钠20ml,l磷酸二氢钠30ml,加蒸馏水至1000ml,调整pH 6.4-6.8(用蒸馏水代替缓冲液,效果亦佳)。,2染色步骤(1)自然干燥的细胞涂片(预先滴加甲醇固定更好)水平置于 染色架上。(2)将I液(用缓冲液或蒸馏水5-10倍稀释)滴盖涂片上,lO-30 分钟。(3)倒弃涂片上的I液,自来水漂洗干净。(4)立即滴盖液(用缓冲液或蒸馏水5-10倍稀释)在涂片上染 色10-30分钟。(5)倒弃涂片上的液,自来水漂洗干净。(6)趁湿加盖片或待干后镜检。染色结果:MGG染色将细胞核染成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染成蓝

15、紫色。,MGG染色特点 染色方法简单,且兼有瑞氏、姬氏两种染色的优点,并且涂片可保存十多年而不退色。MGG染色对胞质胞核染色效果均较好,结构清晰,所染细胞亦比HE染色的细胞大;同时对细菌、霉菌及胆固醇结晶的显示也很清楚。因此适用于淋巴造血系统的细胞标本、胸腹水、穿刺标本等。尤其对鉴别恶性淋巴瘤的类型,MGG染色更有帮助。,(四)苏木素-伊红染色不宜用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第三节 常用细胞学检查方法,一、食管、胃脱落细胞学检查(一)食管脱落细胞学【标本采集】主要方法有食管拉网和食管镜刷。,(1)拉网方法:以做3次为宜。拉网网囊前端:第一次吞咽到达部位距切牙15cm;第二次到达部位距切牙25 cm;第

16、三次到达部位距切牙40 cm。每次网囊的上半部和下半部都要分别涂片,并做好标记。根据每次涂片上下端片检查的阳性结果,就可以确定出肿瘤的部位(网囊近端宜重点涂片,以提高阳性检测率)。(2)禁忌证:食管静脉曲张、食管溃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制片:涂4-6张,用乙醚乙醇固定30min,染色。,(二)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标本采集:冲洗法摩擦法胃镜直视下细胞收集,细胞学检查包括痰脱落细胞学检验法(简称痰检)、支气管镜刷取或冲洗法、经胸腔细针穿刺法等。其中痰液检验法阳性检出率甚高,是确诊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最为简单、且无痛苦能及早查出早期肺癌。除肺癌外,支气管、肺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肺内其他恶性肿瘤

17、或其他良性病变的诊断也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二、支气管、肺脱落细胞学检查,【标本采集】1自然咳痰法 2Saccomanno法 3超声波喷雾吸入引痰法 适用于不能自然咳痰的患者。方法 要求患者晨起空腹,排尽鼻腔、口腔和咽喉的分泌物。引痰时,患者应张口深吸气,由鼻孔出气。吸人雾化剂1015 min,随时将痰咳人玻璃皿内。,三、泌尿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泌尿道脱落细胞主要为来自肾、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的脱落细胞。在男性还有前列腺及精囊腺等处的上皮细胞。尿液脱落细胞检验主要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对良性病变亦有辅助诊断作用。,【标本采集】1尿液标本要新鲜 2防止污染标本瓶必须清洁,3尿量充足【采集方法

18、】1自然排尿 一般晨取中段清洁尿。怀疑有尿道肿瘤者,要收集前段初始尿;怀疑有膀胱肿瘤者,要收集末段排空尿。膀胱按摩能增加尿液中的脱落细胞成分。2导尿管导尿 本法多用于怀疑患有肾盂或输尿管肿瘤的患者。自然排尿尿液内细胞太少不能明确诊断或难以确定肿瘤发生部位时,可在膀胱镜下做输尿管导尿。3膀胱冲洗 4细胞刷片 在膀胱镜直视下,对可疑病灶刷取细胞成分,其准确率高,四、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外阴、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通过对女性生殖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对生殖道肿瘤早期防治有着重要意义。【标本采集】1子宫颈刮片法 在宫颈外口刮片采集宫颈黏膜脱落细胞是诊断宫颈癌的重要方法。首先要以棉

19、棒拭净宫颈口的分泌物,然后用木制小脚刮板在宫颈外口做360。旋转拭刮,将所得成分涂片、固定。亦可在糜烂等可疑病变部位直接涂片。本法应用广泛,临床多应用于宫颈癌检查。2阴道后穹隆吸取法 用带橡皮球的吸管在后穹隆吸取液体成分,将吸取物喷在玻璃片上,向一个方向轻轻涂抹,及时固定。此法癌细胞较少而炎性细胞较多,且伴有不同程度变性,故涂片不宜太厚。女性检测内分泌水平时,取材最佳部位在阴道侧壁的上1/3处涂片,其次是阴道后穹隆部位;未婚女性宜在小阴唇内侧壁取材。,【注意事项】1采集标本必须避免接触宫颈。近期内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均不能应用对阴道上皮有影响的药物;如炎症明显,则不能用于评价激素水平。2涂片厚薄

20、要均匀,涂片上细胞不能少于300个。3一般多用巴氏染色,亦可用邵氏染色。,五、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浆膜腔积液是胸腔、腹腔及心室腔中存在过多液体,其脱落细胞学检验主要用以寻找有无肿瘤细胞。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验不但能鉴别积液中的良恶性细胞,而且还可根据脱落细胞的形态推测肿瘤的原发病灶,其临床诊断阳性检出率可达7090,很少有假阳性,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标本采集】标本送检量一般以100200ml为宜,积液抽出后首先要观察颜色、性状并予以记载。因积液在离体后其中各种细胞会很快自溶破坏,严重影响诊断结果,故抽出的积液必须立即送检,一般不得超过0.5l h。,【标本保存】如穿刺积液不能立即送检测,

21、需做如下处理。1在标本内加入约为标本总量1/101/20的40%甲醛溶液 固定。2加与标本等体积的50乙醇充分混合。3置46冰箱保存,但不能超过4 h。4如积液内如含有较多纤维蛋白原,抽出后容易凝固,影响细胞学检查,可在抽取标本中加入枸橼酸钠溶液,混匀后送检。,【制片步骤】1倒掉标本瓶上部液体,取出2040 ml底部沉淀物,分置入24个离心管,用离心机以3 000 r/min离心1015 min。2取出离心管,倒掉上清液,将沉淀物吸至玻片上,用吸管在与玻片平行方向轻轻擦涂,使沉淀物在玻片上均匀分布、厚度适宜,待稍干后固定、染色。制片46张。【固定与染色】涂片制好后,平放待水分蒸干,至标本片尾部

22、或边缘开始变干,晃动玻片无液体流动时浸入95乙醇固定1015 min,然后染色。可选择巴氏染色或HE染色。,第四节 涂片的识别,一、涂片中的背景成分 涂片中除脱落细胞以外的物质统称为背景成分,对细胞学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常见的背景成分有两类。(一)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成分 在涂片内,常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巨噬细胞及多核巨噬细胞等。这些细胞均称为背景细胞,在涂片的鉴别诊断方面有较大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如在背景成分中出现较多的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组织碎片,首先应该考虑恶性肿瘤,其次是结核性病变。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白细胞,则一般多为炎性病变。(二)其他物质 涂片中,有时可以见到大小

23、不等深蓝色颗粒或团块状的苏木素沉淀,浅紫红色条状、片状或云雾团块状的黏液,以及棉花纤维等污染物质。,二、炎症时的脱落细胞 在脱落细胞学中可将炎症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炎症具有不同的脱落细胞形态特点及背景成分,现分述如下。1.急性炎症 脱落细胞以变性、坏死为主,上皮细胞明显肿胀退变。背景成分中有较多坏死组织碎片、纤维蛋白以及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且吞噬活跃 2.慢性炎症 主要以细胞的增生、再生及化生为主,涂片中变性、坏死的细胞成分减少,可见较多成团的增生的上皮细胞,其核稍有增大,核仁明显,胞质呈嗜碱性。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有时可见较多的巨噬细胞。3

24、.亚急性炎症 涂片中除有退变的上皮细胞和坏死组织碎屑,还有增生的上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4.肉芽肿性炎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在脱落细胞学检验中最常见的肉芽肿性炎是结核病,其涂片中可见到构成结核结节的各种成分,如上皮细胞、Langhan。巨细胞、干酪样坏死物质及淋巴细胞等。但要明确诊断,还必须检见病原体(需特殊染色)。,三、核异质 核异质是指脱落细胞的核发生异常改变,但胞质分化尚正常。核异质表现为核的大小、形态异常,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匀,核膜增厚,核边界不整齐等,可出现双核与多核。核异质细胞形态上介于良性细胞和恶性细胞之间,所以又称间变细胞,相当于病理组织学上的不典型增生。核异质

25、细胞常按细胞异型的大小,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核异质细胞。(一)轻度核异质细胞 细胞核轻度增大,约较正常大半倍,轻度或中度畸形,可见双核或多核,核染色较深,但核染色质颗粒细致、均匀,偶见个别细胞呈粗颗粒状,一般多见于鳞状上皮的表层和中层细胞。由于常在慢性炎症时出现,又称炎症性核异质细胞。多数轻度核异质细胞在外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二)中度核异质细胞 形态特征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三)重度核异细胞 细胞核体积增大,比正常约大12倍,有中度以上的畸形,染色质颗粒较粗,核染色更深。由于形态上很接近于癌细胞,而且也可能发展为癌,所以又称癌前核异质。重度核异质细胞常见于底层细胞和部分中层细胞。当发现核异

26、质细胞时,一定要认真检查有无癌细胞以免漏诊。临床可根据核异质程度,建议活检,或治疗后随访、定期复查确诊。,四、肿瘤细胞形态,病理细胞学检验主要是通过观察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大小而做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恶性肿瘤根据分化程度又分高分化、低分化和未分化三种类型。由于细胞学检验往往是单个散在的细胞出现在涂片中,因此,掌握良性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是提高细胞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1核的异型性 是诊断恶性肿瘤细胞的依据。(1)核体积增大除未分化癌的小细胞类型外,恶性肿瘤细胞核酸代谢旺盛,核多出现体积明显增大,一般为正常细胞的15倍,个别可达10倍之多。(2)核质比增大核

27、质比例增大是恶性肿瘤细胞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且分化越低,核质比增大越明显。(3)核大小不等核大小不等,极性消失,癌细胞聚集成堆。(4)核畸形恶性肿瘤细胞核可呈方形、长形、三角形、蝌蚪形、梭形,有时核膜凹陷呈分叶或折叠状。但是分化高的腺癌细胞可无明显核畸形。(5)核染色加深 癌细胞核的染色质增多、粗糙,常聚集在核膜下,使核膜增厚,核染色加深。(6)核仁明显癌细胞生长快,故核仁明显增多,体积变大。(7)多核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核分裂旺盛易形成多核瘤巨细胞。(8)裸核 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快易发生退变,胞质溶解,形成裸核。(9)异常核分裂有时涂片内可见到异常核分裂像,如不对称分裂、三极分裂、四极分裂、多极分

28、裂和不规则分裂等。,2胞质的异型性 胞质可反映细胞的分化倾向,并决定细胞的大小和形态。恶性肿瘤细胞的胞质一般有以下特征。(1)细胞分化越差,胞质愈少。(2)胞质多少不等,致使恶性肿瘤细胞形状不一、大小不等(即多形性),如鳞癌细胞可出现圆形、梭形、蝌蚪形等,腺癌细胞可出现大空泡状细胞或印戒细胞(3)胞质嗜碱性增强 由于恶性肿瘤细胞胞质中核蛋白体增多,故胞质嗜碱性增强,略呈蓝色即红中带蓝、深染。(4)胞质内有时可见吞噬的异物,如血细胞、细胞碎片等。偶见一个肿瘤细胞膜含有另一个肿瘤细胞,称为“封入细胞”。3癌细胞团 癌是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癌有成巢排列的形态特征。但是,癌细胞的黏聚力明显低于正常

29、细胞故易成团脱落。成团脱落的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排列紊乱,极性消失;由于细胞核增大,有时可见癌细胞的核相互挤压而形成镶嵌状结构。因此,癌细胞团较散在分布于涂片中的癌细胞更具有诊断价值。4涂片中的背景特点 恶性肿瘤易发生出血坏死,故涂片背景中常常可见到较多的红细胞、坏死组织、纤维素和吞噬细胞等。在这种背景中较易找到癌细胞,此背景被称为“阳性背景”。在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中,此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依据之一。,(二)常见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1鳞癌起源于鳞状上皮,亦可起源于发生鳞状化生的柱状上皮。鳞癌细胞具有核大小不一,核畸形明显,核染色质增多、增粗,核质比例失调等形态特征。鳞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不同

30、,又司分为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1)高分化鳞癌细胞在涂片中相当于表层的癌细胞,体积较大,胞质较丰富。常单个散在分布,数个成团时,细胞扁平、边界清楚。多数癌细胞胞质有角化,染色鲜红(巴氏染色为橘红色),无角化胞质染暗红色或绿色。癌细胞核染色质粗,深染如煤块状或墨水滴状。核仁多不明显。癌细胞形态多样,呈巨大的圆形、不规则纤维形、长梭形、蝌蚪形。癌细胞的多形性、角化和癌珠形成是高分化鳞癌的标志。(2)低分化鳞癌细胞在涂片中多见,相当于中层和底层的癌细胞,体积较高分化者小,无角化。细胞多以单个或成团出现,以小圆形细胞为主,亦可呈多边形、星形,胞质少,嗜碱性。核大于正常基底层细胞12倍,大小不一,偶

31、有畸形,核膜增厚,核仁明显,有时见到巨大核仁。,2.腺癌 起源于腺上皮和柱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腺癌细胞有分化黏液的功能,根据腺癌细胞的大小,细胞内黏液的多少以及排列方式,又可分为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两种类型。(1)高分化腺癌癌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有黏液空泡。核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颗粒粗、染色深,核仁巨大。癌细胞单个或成排脱落,常形成不规则腺样结构。(2)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小,胞质少,嗜酸性,黏液空泡较少见。癌细胞多成团,互相重叠,胞质分界不清,融合呈桑椹样结构。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染色质粗糙,核膜明显。3未分化癌 较难确定癌细胞组织发生,是分化程度极差、恶性程度最高的癌。又分大

32、细胞未分化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两型。(1)大细胞未分化癌癌细胞体积较大,呈不规则圆形、卵圆形或长形。胞质量中等,嗜碱性。在涂片中常聚集成团,也可散在分布。核大小不一,畸形明显。染色质增多、粗糙,染色很深,有时可见大核仁。(2)小细胞未分化癌癌细胞很小,为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似裸核。核大小不一,呈圆形、。小细胞未分化癌应与淋巴细胞鉴别,因淋巴细胞退化时,细胞亦可增大并有畸形。,细胞学检验关键与核心的问题是正确区分良性肿瘤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核异质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同。核异质细胞不是恶性肿瘤细胞,只是细胞核发生了异常改变,但胞质尚属正常的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核增大、大小不一,核

33、染色质增多、增粗,核畸形,核质比例失调等。核异质细胞相当于病理组织学上的不典型增生,所以又称间变细胞。核异质细胞包括真正的核异质细胞、部分形态异型性比较明显的炎症变性上皮细胞和数量少、形态又不够典型的癌细胞,因此,当发现核异质细胞时,要抓住鉴别诊断的基本要点,认真区分炎性核异质细胞和癌前核异质细胞,认真检查有无癌细胞,定期复查或进行活检以防漏诊、误诊。,第五节 细胞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一、严格管理 病理细胞检验要建立完善系统的管理程度,严格管理,从标本接收、编号、记录、涂片、固定、染色、镜检、报告、归档等技术流程入手,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程序。二、规范操作 细胞学检验必须严格执行

34、技术操作规程。做到正确采集标本、涂片,防止涂片过厚或过薄。保证及时固定,染色透明清晰、层次分明,无染色过深或过浅现象,避免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发生。在固定染色的过程中要防止细胞污染,定期过滤、更新固定液和染色液。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技术差错。,三、坚持复查制度阳性病例和可疑病例要多人会诊,反复观察,尽量减少误诊。如遇以下问题必须复查:1涂片中发现可疑细胞,难下诊断;2涂片中坏死细胞过多或细胞成分太少;3细胞学检查诊断与临床诊断明显不符;4按细胞学诊断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恶化;5诊断明确,但病情突然明显恶化;6怀疑技术工作中有差错时,如编号错误、涂片被污染、细胞自溶、染色过深或过浅等。四、建立室内和室间质控联系,课后习题:1.细胞学检查的优缺点 2.细胞学制片方法有哪些?3.细胞学的常用染色有哪些?通常会用于哪些部位的细胞染色。4.简述巴氏染色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