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67823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5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一体化》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的原因经济一体化各种类型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关税同盟理论和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的原因,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的原因,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的含义:广义经济一体化即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地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

2、扩张、相互制约与竞争的程度日益加深、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其实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或竞争的全球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的原因,狭义经济一体化,又称区域经济一体化或贸易集团化,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达成国际协议,共同采取减少歧视性或取消贸易壁垒的贸易政策,实行自由贸易,进而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并为此协调成员国之间的社会经济政策。,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从二战结束到现在,

3、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缓慢发展甚至停滞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并实现新的飞跃阶段。,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及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联合一致,抵御外部强大压力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直接原因。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和发展的需要。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经济技术基础。区域经济一体化自身所能带来的各种积极经济效应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米诺骨牌”效应。有利于维护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

4、提高国际地位和加强对外谈判力量。,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 大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一、按照组织性质和经济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优惠贸易安排(特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二、按参加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部门经济一体化全盘经济一体化三、按参加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经济一体化垂直经济一体化,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

5、本形式及其理论,经济一体化的理论 关税同盟理论静态效应:贸易效果:贸易创造效果:指成立关税同盟后,某成员国的一些国内生产的产品,被生产成本最低的成员国的出口产品所取代。结果,从世界角度看,高效率的生产取代了低效率的生产,获得了生产利益;从进口国的角度看,产品价格降低了,获得了消费利益。,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贸易转移效果:指成立关税同盟后,某成员国原先从低成本非成员国进口的某些产品,被生产成本较高的成员国的出口产品所取代。结果,从世界角度看,低效率的生产取代了高效率的生产,损失了生产利益。,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

6、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贸易扩大效果:指成立关税同盟后,关税取消使成员国商品的进口价格下降,导致进出口量增加。其他静态利益:减少行政开支。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走私。提高经济地位,增强谈判能力。,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动态效应:关税同盟成立后,成员国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转移,市场的扩大可以使成员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会加剧竞争,专业化分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使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了应付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必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刺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集团歧视性的对外政策会吸引外资大量流入以突破贸易

7、壁垒。市场的扩大、竞争的加剧和投资的增加,必然导致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从而推动技术进步。,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大市场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国内市场向统一大市场的延伸,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利益,从而实现技术利益。通过市场扩大,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利益的目的。大市场 竞争激化 大规模生产 生产成本和价格下降 大量消费 市场扩大,竞争进一步激化,从而使经济发展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

8、,即两国达成相互提供市场的协议,专业化分工生产一种或几种货物,使彼此的优势得以发挥,通过规模经济的实现,使生产成本下降,消费者获得利益。,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要达成协议性国际分工,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两个国家的资本劳动禀赋比率差别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同,协议性分工的对象商品在哪个国家都能进行生产。协议性分工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无论在哪个国家生产协议性分工的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没有很大差别。,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最终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9、发展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范例和模式,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适应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相互促进的。,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ASEAN),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欧盟(EU):欧盟一体化的主要进程: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这6个国家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决定于

10、1958年1月1日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7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签订协议,合三为一,简称欧共体。,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1992年底以前基本建成了欧洲内部统一大市场,在共同体范围内实现了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无国界的自由流动。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首脑会议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起生效,从此,欧共体称为欧洲联盟。1999年1月1日发行欧元,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目前已成为11

11、国法定货币。,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欧盟成立后的六次扩充:1973年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使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9个。1981年希腊加入,使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10个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使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12个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个中东欧国家入盟,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正式入盟。,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欧盟一体化的主要成果: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立内

12、部统一大市场。发行单一货币,建立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货币政策,协调财政政策。建立共同体一级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三方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自由贸易区拥有人口约3.6亿,面积2100多万平方公里,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约12万多亿美元,是典型的南北经济区域集团化模式。,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南北共存性特点。一国主导性特点。经济互补性特点。,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亚太经合组织(APEC):1989年11

13、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这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APEC的特点:开放性。灵活性。多层次性。渐近性。,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东盟(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目前东盟成员国有10个:文

14、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一、对区域集团内部成员国经济贸易的影响市场扩大,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了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导致市场竞争程度提高,经济效率随之提高。促进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技术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了区域内部贸易的迅速增长和就业的增加。有利于吸引外资。增强和提高了区域经济集团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谈判力量。,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二、对区域集团外部成员国经济贸易的影响积极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直接带

15、动了世界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各国尤其是区域内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在长期上为区域外国家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消极影响:对区域外国家的贸易份额下降。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不利。,第五节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中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态度顺应潮流,积极参与。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未雨绸缪,提高实力。,第五节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二、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2003年6月29日中央与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

16、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CEPA文本共二十三条,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三方面,总目标是贸易自由化。内地与澳门也于2003年10月17日签署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第五节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曼谷协定:我国于2001年5月正式加入曼谷协定,并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行曼谷协定税率。曼谷协定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区域性优惠贸易安排。中国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中国与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于2003年11月3日签订,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与外国政府签署的第一个双边优惠贸易安排,在我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

17、五节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议:2005年11月18日中国和智利政府在韩国釜山签署了中国大陆智利自由贸易协议,该协议是中国大陆与拉丁美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FTA,智利成为了第一个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拉美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新西兰政府在2008年4月7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协定涵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第五节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新加坡双方于2008年10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同时,双方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双边劳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