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归元疗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脏腑归元疗法》PPT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脏 腑 归 元 疗 法(养瘦),“脏腑肌筋按摩与脏腑扶阳温灸疗法的 临床应用”,脏腑肌筋按摩疗法基 础 篇,一、基本概念脏腑肌筋按摩疗法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手法直接作用在人体躯干部位(以腹部为主),通过调和五脏六腑功能和排除病邪(瘀滞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穴位的邪气、瘀血、水湿、痰饮、宿食等)从而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方法,成为脏腑按摩的一个重要流派。二、历史传承脏腑肌筋按摩疗法并非家传独创,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的按摩技术的结晶,此法历史悠久,由清代宫廷御医传入民间,遂为某家传之宝,得以继承和发展,经代代口传心授,流传至今,俗称保定脏腑按摩。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2、,采用独特的按摩手法施治于人体的躯干部位,且以腹部为主,直接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和瘀滞在体内病邪,通过调和脏腑,祛除病邪,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对于内科、妇科等一些慢性疑难杂症具有显著疗效,堪称中医按摩疗法一支瑰丽的奇葩。,三、治病原理,脏腑肌筋按摩疗法认为从形成脏腑慢性疾病的因素和导致的结果看,不外乎是由于气血不足、气失调达、气血瘀滞、痰饮潴留、经脉受阻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经络不通、代谢失常,从而机体表面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因此要想改变疾病所产生的各种人体非正常表现,必须消除这些致病因素,恢复脏腑功能,保持经络畅通,才能达到机体重新回到健康的状态。脏腑肌筋按摩疗法就是紧紧围绕脏
3、腑慢性疾病的致病因素、脏腑功能和按摩手法的作用机理,明确了“活血化瘀”和“扶正祛邪”的总的治疗原则,瘀散血活,则气血畅通,正气旺盛,则邪自祛,从而使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身体恢复健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三、治病原理,1、健脾和胃,生化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补气血主要是强健脾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营养均靠脾胃所受纳和运化的水谷之精微供给。无论是七情内伤,还是饮食失宜、劳神过度,多伤及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气血生化无源,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减弱,正
4、气亏虚,无力抗邪。另外,脾胃的腐熟、运化功能失常,气血亏虚,还能导致瘀血、痰饮、水湿、宿食等致病因素的生成;脾胃在中焦,脾主升,胃主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功能失常,还可致使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输布失常,体内糟粕浊秽之物不易排出体外等问题。脾胃健运,化源充足,则气血旺盛,因此对于各种脏腑慢性疾病,从强健脾胃功能入手,生化气血,扶持正气,是治疗的重中之重,也是脏腑肌筋按摩疗法在治疗各种脏腑慢性疾病过程中始终贯穿的重要方法。,三、治病原理,2、疏肝利胆,调畅气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所以,气滞之病又以肝气郁滞为先。情志失调,或痰湿、食积、瘀血
5、等停聚于内,多宜伤肝,肝失条达,则影响气的流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从而引起某些脏腑,经络的功能障碍。故有“诸病皆可从肝治”之说,即五脏六腑,肝最为要,内伤杂病,肝病首当其冲,充分体现了肝在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肝主疏泄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其他脏腑无与比拟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因此要使人体内凝结的邪气和瘀血疏散,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必须保持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因此,在治疗脏腑慢性疾病过程中,要保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加强对肝的调理是非常重要的。,3、补肾填精,滋阴壮阳临床上有“五脏之病穷必及肾”之说,就是说脏腑功能失常导致的许多病证常与肾有关,许多脏腑慢性疾病治疗无效时,
6、往往求助于肾而会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肾脏是人的生命之本,主骨生髓,藏精主水,内蕴元阴元阳,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指出“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脏所藏之精来源于先天,充实于后天。肾中的精气要不断得到来源于水谷精微化生的五脏六腑之精气的补充才能充盛。同时,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物质给养的时候,肾脏又把所藏之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因此,脏腑的精气充盛,肾精的生成、贮藏和排泄才能正常。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肾阴肾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脏腑慢性疾病,多病程较长,缠绵不愈,日久必损耗五脏六腑之精气,导致阴阳失调,不但不能有足够的精气贮藏于肾,反而必累及于肾
7、,损耗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甚者阴阳亏虚,这就是所说的“久必及肾”。肾阴虚则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滋养、濡润作用减弱,肾阳虚则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推动、温煦作用减弱,进一步则会导致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功能的减弱,阴阳失调。可见,肾中精气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活动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恢复肾阴肾阳平衡,保持肾中精气旺盛,并使其能够促进其它各脏腑阴阳的平衡的恢复,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最终才能起到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三、治病原理,4、活血化瘀,畅通经脉如何改善和提高脏腑功能呢?“腐血不去,新血不生”、“痰湿不化,津液
8、不运”、“邪气不出,正气难存”,所以清除体内的各种致病因素,是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和治疗脏腑慢性疾病的关键所在。按摩疗法作为中医的外治疗法,不同于中医的药物疗法,中草药中含有的物质成分进入人体后,其自身能够直接起到散瘀话血、化痰利湿、生化气血、行气导滞、温热寒凉等功效,可以直接被机体利用,或者辅助脏腑器官行使功能,以及提高脏腑功能的作用。而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脏腑组织只能通过机械运动将能量传入其内转化成其他能量而起到散瘀活血、活动痰湿、消散郁气、疏通经脉,以及通过刺激经络穴位间接激发和调动脏腑功能的的作用。因此,只能通过按摩手法的作用将患病机体内的瘀血、痰湿、郁气等致病因素由原来的凝结、积聚、粘
9、滞变为消散活动,以便于随气血运行代谢到人体排泄器官,而排除体外,以达到驱除病邪的目的。随着脏腑组织器官中瘀滞的病邪被除,经脉无阻,则新的气血自然充溢其中,精气恢复,功能增强,机体自然就会逐渐恢复健康。可见,利用按摩疗法治疗疾病时,祛除病邪的过程和改善提高脏腑功能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是一个操作过程中达到的两种结果,病邪的不断祛除有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脏腑功能的增强又促进了病邪的祛除,最终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四、治疗方法,脏腑慢性疾病因其病因不同,且病史较长,发病缓慢,病理错综复杂,受损脏腑经络轻重不一,因此,在治疗上也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
10、则。下面简要谈谈在使用脏腑肌筋按摩疗法治疗脏腑慢性疾病过程中一般遵循的思路。,四、治疗方法,1、必须树立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和整体之间保持着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因此,治疗疾病必须着眼于全局,要从整体出发,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不但要注重病变的局部情况、病变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而且更要注重病变脏腑与其他脏腑的关系,把握整体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关系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邪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邪在机体脏腑之间所造成的连锁病理反应,通过整体作用于局部,从而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四、治疗方法,2、腹部
11、是脏腑按摩的重点治疗部位“腹为万病之机,治疗万病全在治疗腹部”,因此脏腑肌筋按摩疗法始终把对腹部治疗的作为治疗各种脏腑慢性疾病的重点。“六腑”中的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中的两焦均位于人体腹腔内,五脏中的脾、肝、肾三脏位于腹腔内。脏和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在生理相互联系,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脏腑同病。不但六腑的病变会在腹部体现,五脏发生病变,亦皆可从腹部反映出来。不同脏器的发生病变时,除其本身内发生气血瘀滞外,其周围的组织也会受到影响,并在腹腔内相应部位也会形成气血的瘀滞,就是中医所说的“积聚”或“癥瘕”。五脏生病时,在腹部的相应部位会产生气血的瘀滞,形成硬块或条索,实
12、际上这些相应部位就是五脏在腹部的“反射区”。如心病者,在腹部心口窝部位,常可触到肌肉板硬或硬块,按之患者有痛感或胸闷的感觉,另外,因小肠与心互为表里,心脏病变有时还会影响到小肠,导致小肠功能失调或发生病变,按小肠亦有痛感;肝病者,如肝气郁滞日久,形成气滞血瘀之证,在右胁肋下可触及硬块,按之刺痛,腹部右侧肌肉会板滞硬结;脾病者,在胃脘部或左季肋下会产生硬块或条索,若脾被湿邪所困,在胃脘部会积滞大量的液体等;肾病者,患者脐部周围及少腹部会触到按之刺痛的硬块;肺病者,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因大肠与肺相为表理,可见乙状结肠病变。因此,通过对腹部的脏腑器官和病灶按摩治疗,不但可以直接作用于脾胃,改善
13、和提高脾胃受纳、运化、升清、排泄的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废物排出,对局部起到治疗作用,而且能够消除其他患病脏腑在腹部形成的病灶,达到治疗患病脏腑的目的。,五、治疗步骤,1、首先要保障为人体内的病邪排出的门路畅通素问五藏别论篇说:“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这充分说明了饮食物在胃肠中必须更替运化而不能久留,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之说。人体脏腑功能的失调,各种致病因素的生成,必然都会直接或间接累及六腑,影响到六腑的传导功能,造成腑气不通,升降失调,传导失职,久而久之,胃肠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或功能减弱,排泄不畅,造成人体内的代谢废物
14、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同样通过按摩方法治疗散开的病邪也就不容易排出体外。人体就像一个仓库,如果仓库内旧的东西不被清理出去,新的东西就不能被运进来,因此为体内的病邪打开排出的方便之门,使病邪顺利排出去,应是治疗疾病过程中首先必须做的。人体代谢废物排出的最大出路莫过于二阴,尤其是大便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和食物残渣、代谢废物、污浊之气的排泄。因此,吴有性在瘟疫论中曾指出:“一窍通而诸窍皆通,大便通而百关尽通。”可见只要大便得通,就一通而全通,百症若失,所以,保持胃肠传导功能的正常,才能使人体生理及病理产物、致病因素等能顺利地排出体外。脏腑肌筋按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始终把大肠,特别是乙状
15、结肠部位作为通常的重点治疗部位,就是为了保障大便的畅通,以确保体内的废物能顺利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不给人体造成危害,也为新生气血的进入腾出了空间。,五、治疗步骤,2、通调腹部,以健脾和胃,生化气血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脾运化水谷的过程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饮食物,经小肠的泌别清浊作用,通过脾的作用使之化为水谷精微;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并将其转输至全身;三是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可见,中医学脾的功能实际上囊括了人体消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胃肠的功能。因此,胃肠功能失常,直接影响着脾将水谷化为精微、
16、吸收精微及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的盛衰。采用按摩手法直接作用腹腔内的胃肠等组织器官,可以充分对组织起到活血化瘀、疏通气血、清理肠道内滞留废物的效果,并使这些被分散和活动的废物排出体外,有效改善胃肠腔内和胃肠壁内,以及其周围组织的环境,提高生理功能,促进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使气血生化有源,代谢废物排泄有门。,五、治疗步骤,3、重点施治腹腔内的瘀血、痰饮、郁气等病邪积滞的部位前面提到五脏六腑患病日久,除自身内存在瘀滞的气血外,病邪也会充斥该器官的周围组织,影响器官周围的气血运行,造成局部的气滞血瘀,并且在腹部相应的一些部位也会出现积聚,形成腹部肌肉的板滞、腹内的硬块或者
17、条索类变化。因为这些部位是气血瘀滞,影响气血运行,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的重点部位,所以脏腑肌筋按摩疗法把对受损脏腑、脏腑周围组织、腹内的硬块或者条索作为按摩治疗疾病的重点。经过手法的作用,脏腑内和其他部位的病邪就会被疏散,并以大便和排气的方式排出体外。针对这些病邪存在的部位,治疗时常用按法(包括点法)、拨法和揉法,这些力度大、作用强的手法,并要求做到深透有力、持久柔和,充分发挥外治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体内被按摩散开的的瘀血、痰饮等有形废物先排出体外,然后邪气才能大量排出。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被清理排出和脏腑功能的逐渐恢复,患者的疾病就会开始明显出现好转。,五、治疗步骤,4、按摩四肢头颈经络穴位,清除
18、其内存邪气当脏腑患病时,随着其内病邪的不断积累增多,病气就会顺相关经络流注于人体四肢、头颈等部位,影响经脉的畅通和阻碍气血的运行,在这些部位便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表现,影响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对脏腑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治疗,当其内的病邪大部分被排出体外后,还需进一步对四肢、头颈等患病部位的经络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将流注于这些部位的病邪消散并使其顺经络进入腹内,以大便和排气的方式排出体外,以消除机体局部的病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综上所述,在脏腑肌筋按摩治疗原则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具体按摩操作过程,必将患者体内的病邪排出体外,使失调的脏腑重新恢复平衡,机体恢复健康。,六、按摩作用,1、强身健体 消
19、除疲劳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来自社会、工作、生活等不同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心理的强度不断地超越体力所承受的强度,情绪常处于一种持续紧张状态,在加上生活没有规律,造成体力透支,用心用脑过度,就会导致脏腑功能也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超负荷状态,久而久之,身体和精神上就会出现不适感觉的一种生理状态,最终形成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亚健康”状态。常出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心神不宁、腰背酸痛、头疼失眠等症状,但各种检查及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亚健康”并不健康,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度阶段,因为健康的平衡状态已被打破,只是量变还没有发展到质变的程度。“亚健康”就象一个毒瘤,暗
20、藏在人体内,不断地释放毒素,让身体危机四伏,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亚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脏腑肌筋按摩对于消除“亚健康”状态具有显著效果。对处于“亚健康”、工作紧张和身心疲惫的人群,经常接受脏腑按摩,可以有效起到调整脏腑器官生理功能,促进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体内垃圾”的排泄,从而保持人体精、气、神的旺盛,体能的快速恢复,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促使“亚健康”向健康状态的转变。,六、按摩作用,2、祛除病邪 防病治病腹部是人体上下联结的枢纽,也是许多经脉循行汇聚之处,更是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21、的营养,均靠腹部水谷之精微供给。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或饮食不节、劳逸损伤,都势必造成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气血津液运行代谢的失调,继而在腹腔内的组织器官中会生成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宿食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和生理代谢产物存在于腹腔内又阻碍了这些组织器官的气血运行,影响了脏腑的生理功能,遏制了正气,扶持了邪气,并成为病邪在体内存在所依附的载体,又成为形成疾病的因素,导致多种病证。日本学者吉益车洞曾说:“腹为有生之本,百病根于此,是以诊断必候其腹。”因此,不论五脏六脏、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五官九窍等处发生病变,均可以通过按摩脏腑来调理和治疗。脏腑肌筋按摩法正是通过运用特
22、殊的治疗手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体腔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和病灶,通过改善和提高脏腑生理功能,清除滞留在人体内有形和无形的病邪,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六、按摩作用,3、排毒靓肤 养颜美容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特别是对容颜的保养,但由于人体脏腑功能的紊乱,毒素的滞留以及内分泌的失调,机体的自然退化,必然会导致人体皮肤粗糙而失去润泽,褶皱而失去弹性,色素沉着而失去光泽,容颜变老。化妆品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排毒”药物和食品的运用对人体又有许多副作用。美容按摩以其标本兼治、安全舒适、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3、脏腑肌筋按摩就具有很好的排毒养颜、美容保健的功效。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肌肉的强健和皮毛的润泽与脾肺功能的盛衰有者直接的关联。通过按摩脏腑,可以调和脏腑,调节内分泌,清除体内疾病和毒素,生化气血,调畅气机,保障人体的气血津液的旺盛和运行代谢的畅通,从而实现对人体皮肤肌肉的营养和代谢的旺盛,有效清除滞留在表皮血管末梢周围细胞内的“废物”,拟制黑色素的形成沉着。在做脏腑肌筋按摩的同时,再辅以面部的美容按摩,改善皮肤、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呼吸,以及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面部的皮肤代谢能力,加速皮肤表层衰老细胞的脱落,进而达到淡化色斑,洁白润泽皮肤,减少或消除皱纹,恢复皮肤
24、弹性,延缓衰老,永葆青春的目的,从而实现内外兼治、保健美容的双重效果。,六、按摩作用,4、消脂减肥 健身美体肥胖是指人体中的脂肪含量超过人体合理的脂肪含量,从而外形出现一定程度的臃肿,体重超过按一定身高等因素确定的理想体重的一种人体特征。肥胖的形成是由于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一般所指的肥胖为单纯性肥胖,即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即可称为肥胖。肥胖不仅影响工作、生活、美观,而且对健康有一定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肥胖定为疾病,是目前继心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对人类健康威胁的第三大敌人。通常肥胖程度以肥胖度表示,其公式为:肥胖度为(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
25、)100%。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儿童标准体重(kg)=年龄 2+8。肥胖度大于10%为超体重,大于20%为肥胖症。通过按摩脏腑,对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体液代谢、糖代谢等都具有双向高速调整作用,可以减少皮下脂肪的积聚,加快脂肪的代谢和吸收,又可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营养的吸收,使多余的食物营养及时从肠道排出,有利于消除腹部脂肪。在进行调理脏腑功能的同时,再加以对脂肪堆积部位的局部按摩可以促进局部的脂肪代谢和分解,使一些多余的脂肪转化为热量而消耗掉,从而减少局部脂肪堆积。脏腑肌筋按摩从根源着手,内外兼调,标本兼顾,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
26、纯物理绿色瘦身美体方法。,七、手法特点,1、持久有力,深透柔和按摩疗法是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作用于人体,借以调动、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理顺由于不同病因所导致的各种病理状况,以恢复其生理功能额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手法作为按摩治病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即如何适当地应用手法,是决定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熟练的按摩手法必须做到持久、有力、柔和、深透,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强壮保健的作用。所谓“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使手法刺激足够积累到能产生良好的疗效。“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须有一定的力度,力度的大小、方向要根据治疗对象,施术的部位和病症的性质而决定,
27、决不能用蛮力,使患者不能忍受或出现意外损伤。“柔和”是指手法的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缓和,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才能使患者容易接受按摩疗法,也避免对软组织造成损伤。持久、有力、柔和是按摩治疗疾病的手段,“深透”才是手法作用的最终目的,只有“深透”的手法作用于体表,其产生的刺激和能量才能达致深层的筋脉骨肉,直至脏腑经络,才能调整其技能状态,使之气血和调,筋骨复旧,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可见手法运用的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想达到熟练的手法操作,术者必须经过长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做到由生到熟,由熟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七、手法特点,2、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疾病
28、的种类多种多样,致病因素也是千差万别,又有“同病不同症,同症不同病”之说。在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阴阳的转化、正邪的盛衰、虚实的变化在不断地发生着演化。因此,在正确诊断、明确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手法同时,要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而改变治疗手法和施治方阵,以取得最佳的按摩治疗效果。医者在临床上,必须时刻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要通过手对患者腹部的触摸来感受体会,对病症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行事。要在微妙之中见真功,不可拘泥于一些固定的治疗方法和手法,要在错综复杂的病变中驯熟捕捉信息,快速综合分析并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法,及时准确地辨证施术,才能做到手到病除。
29、,七、手法特点,3、全神贯注,形神合一脏腑肌筋按摩作为一种治疗脏腑疾病的按摩方法,除了一些常用的按摩操作手法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的治疗部位创建的一些特殊的治疗手法,医者想要使这些手法在治疗中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锻炼和临床实践,才能到手形和手法的标准和运用自如,并在临证时做到聚精会神,专一贯注,使手法的运用与自己的心情高度融合统一,才能够具备按摩操作的内在功力,这种内在的功力既包括手法本身所具有的力度、柔韧度、深透度、熟练度、操作中的技巧及感知病变症结的灵敏度,亦涵盖医者的精神信息与能量的有机结合产物。医者只有做到手法与心神完美的结合,融为一体,是手法的运用成为心神的内在体现,
30、才能最终达到在按摩治疗中的“形神合一”,也是按摩医师所追求的手心合一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手法虽具有的能力和信息传递给患者,深达与体内的脏腑,筋骨和病邪,并能通过经络系统传递到全身各处的组织器官,从而有效地改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调动机体的能量,化解和清除体内的病邪,强身健体,恢复健康。,七、手法特点,4、泻中有补,补中有泻由于疾病的症候变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个体,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本质,做到治病求本,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脏腑肌筋按摩以“调理气机,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31、作为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在对腹部脏腑进行按摩治疗时多采用“泻中有补,补中有泻”的治疗手法,把扶正和祛邪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治疗过程中,因为许多慢性疾病多是虚实相杂的病情,在对腹部进行按摩时,一方面作用于腹部的病灶,邪气,通过按摩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食导滞,逐引化痰的作用,可将这些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化解并排除体外,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脏腑气血的改善,激发和提高脏腑生理作用,使正气得到恢复,并可提高机体抗病和胜邪能力。要想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关健决定于手法的运用。手法作用的刺激量又决定了治疗的效果。按摩疗法补泻效果的实现主要与不同手法作用时间长短、力度大小、频率快慢、运动方向、施
32、治部位及手法的类型有关。一般同一个手法运用时间短为补,时间长为泻,力量大为泻,力量小为补;频率快为泻,频率慢为补。揉法、摩法等一般顺时针右转为补,逆时针左转为泻;推法一般顺经络而行为补,逆经络而行为泻。另外按法和点法的实际运用中,要以手下或指下产生得气感,力量深入到体内深部,是体内气机是否产生运动作为衡量手法发挥作用的标准。,八、诊断方法,1、望诊望腹部的形态、丰隆畸形、凹陷或扁平,来判断虚实或患病部位,一般丰隆者为实,凹陷者为虚,或高或凹的畸形部位可能是腹腔内部患病部位。望腹部皮肤色泽滋润或干燥,显明或晦暗,来判断患者的气血旺盛盈亏。2、闻诊听腹部发出的声音,患者腹部有时会发出“汩汩”的声音
33、,若声音夹杂水动音,则腹腔内淤滞之邪较深,正气虚;若发出的声音“啪啪”做响,而且响后会从肛门排除浊气,则说明正气盛,浊气浅。用手指扣击患者两胁肋和上腹部时,若发出“咚咚”的如敲鼓声,则说明病邪较盛;若发出如叩石之声,则说明脏腑功能较好。3、问诊询问患者腹部是否有疼痛部位,胀满,气逆,胸肋胀痛,胸腹憋闷,大便干结或溏稀,按压腹部时有无压痛感,压痛是刺痛还是胀痛,有无放射痛,疼痛感向哪个部位放射,按压腹部时有什么感受,是喜按还是拒按等等。4、按诊 让患者选择一种合适的诊断姿势,全身放松。医者选择合适的位置,平心静气,思想集中,右(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四指并拢,用四指指腹触摸按压患者身体
34、的诊断部位,面积小的部位可用食指或中指单指操作,触摸按压时,力量要由轻到重,由浅入深,医者要么细体会手指下的感觉,观察或聆听患者的反应。医者要感觉手指下患者皮肤的冷热、润燥,肌肉有无条索、硬结,体内有无硬块、水音、气音,患者是否有异常痛感、憋胀等及其它不良反应。对判断不准的部位可反复触摸或询问患者来断定。,九、主治疾病,1、常见内科病症:感冒、头痛、失眠、牙痛、呃逆、腹痛、腹胀、肋痛、痹症、痿证、泄泻、便秘、癃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肠神经功能症、肠道易激综合症、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心绞痛、冠心病、心肌炎、心脏神经功能症、肺心病、糖尿病、肝硬化、慢性
35、肝脏病、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肾炎、遗精、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一些慢性疑难杂症。2、常见妇科病症:闭经、痛经、月经不调、月经前后诸症、带下、盆腔炎、乳腺炎、更年期综合症等。,脏腑肌筋按摩常用手法,按摩疗法,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手法丰富,各具特色,但在众多的手法中,许多手法大同小异或名称上有差异。现将脏腑肌筋按摩常用手法介绍如下。,第一节 按 法,操作:用手指、掌的不同部位或肘部在所选用的部位或穴位上用力下按,力量由轻致重,由表及里,按而留之,持续施力。点法和压法都属于按法范畴,一般把以指端或屈指关节突起作为着力点,作用面积较小,压强大,刺激性较强的按法称为点法;把以肘或臂作为着力点的称
36、为压法;把用手指指腹或手掌作为着力点的手法称为按法。因此,按法大致分为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3种。1指按法:指按法分为单指按法和四指按法。单指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或指尖紧贴体表施治部位或穴位上,将力贯注于指端,逐渐加深施力,按而留之,称为单指按法,亦称为点法。单指按法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或穴位。四指按法:手的食、中、无名和小指四指并拢,指端并齐,四指指腹着力于施治部位,按而留之,称为四指按法。四指按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2掌按法:掌按法又分为全掌按法、掌根按法和侧掌按法。全掌按法:将力量集中至施力的手掌上,或双手相叠辅助用力,着力于施治部位,逐渐加大压力,按而留之。本按法适用于面积
37、较大的胸腹、腰背和下肢部。掌根按法:用手掌根着力于施治部位,逐渐加大压力,按而留之。本按法适用于腹部。掌侧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或小鱼际部位着力按于施治部位进行按压。本法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第一节 按 法,3肘按法:以前臂外侧或肘尖鹰嘴部着力按于施治部位,借助体重或全身力量,沉肩坠肘,缓缓施力,着力深沉,持续均匀,压而点之。临床操作中,可以通过肘部屈伸的角度来调整与施治部位的接触面积,以及作用压强的大小、刺激的强弱。肘压法便于用力,按压较重,所以适用于肌肉发达丰厚的部位和体型肥胖者,如腰背部、臀部、大腿后侧等;有时也用于胸腹部。要领:操作时,要根据被施治部位面积的大小、部位、病灶的深浅,肌肉
38、的厚薄及手法操作是否顺手选择合适的手法。根据临床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施力的大小及按压持续的时间长短,切忌用力过猛,同时要随时注意患者的反映,使每个手法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手法结束时,切忌突然撤力,医者手臂要缓缓放松,逐渐减力,使被挤压的肌肉随压力的减小,缓慢弹起,直至恢复原型,再离开患者皮肤。特别是掌按和肘按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突然撤力,轻者患者不适,重者患者感到痛苦不堪,甚则会发生医疗事故,医者要谨记。作用:温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消郁化滞,开通闭塞,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第二节 揉 法,操作:用手指或手掌吸定在施治部位,进行左右、前后的内旋或外旋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运动,称为揉法
39、。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臂揉法3种。1指揉法:指揉法又分为单指揉法和四指揉法。单指揉法: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着力按于施治部位进行旋转揉动。单指揉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或穴位。四指揉法:用食、中、无名及小指指端并齐,指腹着力按于施治部位进行旋转按揉。四指揉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施治部位。2掌揉法:掌揉法又分全掌揉法、掌根揉法和侧掌揉法。全掌揉法:用一手全掌着力按于施治部位,吸定皮肤,沉肩坠肘,做腕关节连动前臂或大臂的回旋动作。一手力度不够,另一手可重叠辅助用力。本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腹部和背部。掌根揉法:用手掌根着力按于施治部位,吸定皮肤,做回旋动作。本法适用于面积较小,且需要较大力度
40、施治的部位。侧掌揉法:用掌侧的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按于施治部位,吸定皮肤,做回旋动作。本法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3臂揉法:用上肢前臂的尺侧的肌群吸定施治部位,沉肩坠肘,用肩关节的旋转带动前臂旋转揉动,动作要由轻至重,均匀连续。臂揉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背部和腰部及下肢部。要领:操作部位要紧贴于患者皮肤,揉动皮下组织。施力的大小、频率快慢、旋转幅度大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动作要连续,着力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要均匀持续柔和。手法结束时,用力要逐渐减小,频率减慢,旋转幅度减小,最后停止操作。避免猛然用力及摩擦皮肤。作用:疏经活络,温经散寒,活血散瘀,软坚散结,理气松肌,消肿止痛,消积导滞,调和脏腑。,第
41、三节 推 法,操作: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根据接触部位的不同,推法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3种。1指推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或偏锋着力于施治部位,沉肩坠肘悬腕,将力贯注于着力指端,有节奏地直线向前推进。要推动皮下组织运动,不要光摩擦皮肤,防止损伤皮肤。指推法刺激量较轻,多用于小儿推拿。此法适用于头和胸部位。2掌推法:用手掌根部着力于施治部位,手掌紧帖体表,掌根着力,速度缓慢而均匀,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下肢等部位。3肘推法:屈肘,用肘尖部着力于施治部位,肘尖要紧贴体表,勿使滑动,用力要均匀,速度缓慢而均匀地向一定方向
42、直线推进。此法用力最重,刺激最强,适用于腰、背、臀以及下肢肌肉丰厚的部位。要领:在操作中,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推动皮下组织运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不可跳跃,要避免搓伤皮肤。要根据施治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推动方向。作用:通经活络,顺气通行,调和气血,舒筋理肌,解郁散滞。,第四节 拿 法,操作: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提拿于施治部位,进行一松一紧的拿捏。要做到重而不滞、活而有力地提拿,边提拿边或上或下或前或后移动,也可在一部位多拿捏几次。常用的有拿提法、抓拿法和拿揉法3种。1拿提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分置于肌肉或肌腱两侧,用力向上提起拿捏,然后使肌肉从手中滑脱,这
43、样一紧一松,一张一合,先捏拿后提起,反复操作。可沿肌肉的分布按一定顺序往返操作,也可在固定部位多拿几次,感到肌肉松软或皮肤发红为止。适用于背部、胸腹及四肢部肌肉丰厚的部位。2抓拿法:以单手或双手掌按贴于体表施治部位,先以掌根施压力,后屈曲指掌下叩,以掌根与指端合力将局部皮肉肌筋紧缩攥压,然后逐渐自掌内松脱滑出,如此反复操作。此法多适用于腰背胸腹及两肋皮肉松弛的部位。3拿揉法:拿揉法是拿法加以揉法的一种合手法。用拇指和四指相对合力将肌肉拿起,然后拇指和相对的四指进行施转揉动,再放松,沿肌群分布上下移动,反复操作。适用于腹壁和四肢肌肉。要领: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同的部位应选择不同的操作手法。保护庋肤
44、,避免破损;皮肤有溃烂渗出者禁用此法。作用: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解除痉挛,温通皮部,调和阴阳。,第五节 拨 法,操作:用指端或肘部按于施治部位,至肌腱部适当用力下压至病人有酸胀感时,再做与肌肉纤维或肌腱成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的手法,称为拨法。临床分为指拨法、掌指拨法和肘拨法。1指拨法:指拨法又分为单指拨法、四指拨法和跪指拨法。单指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的单指指腹按于肌筋施治部位,将力集中到着力的指端,做按而动之的拨动。此法适用于肌筋表浅及面积较小的部位或穴位。四指拨法:食、中、无名及小指四指指端并齐,用四指指腹按于施治部位,将力集中到着力的四指端按而拨动,也可四指向外用力挑而拨动。此法
45、是脏腑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多用于腹部和腰背部。2掌指拨法;左手按于右手拇指和大鱼际背侧,用拇指和大鱼际着力按于施治部位,进行按而拨动。3肘拨法:屈肘,用肘的鹰嘴部着力按于施治部位,通过肩关节的里外摆动,使按于施治部位的肘部做与肌肉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此法适用于肩部、脊椎两侧、臀部和下肢肌肉丰厚的部位。要领:操作中,施治部位要准确,操作部位要吸定皮肤,按而后拨,不能滑动,防止损伤皮肤,要做到使皮下肌肉或肌腱运动。防止挫伤皮肤和软组织。作用:疏理肌筋,松弛挛缩,行气活血,解除粘连,软坚散结,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第六节 搓 法,操作:用手掌或脚掌于施治部位体表着力,往返滚搓肌肉、肌腹等,称为搓法
46、。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分为手搓法、臂搓法和脚搓法三种。1手搓法:用手掌按于施治部位,沉肩坠肘,沿肌肉的分布自上而下或自下雨上,力量由轻至重,边滚搓边移动;如果单手力量不够,可两手掌重叠施力。此法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2臂搓法:用上肢前臂外侧按于施治部位,进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往返横搓。此法适用于腰背部和下肢部。3脚搓法:医者站立在床上,一只脚负重,一只脚着力于施治部位,进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往返滚搓,力量由小到大。此法作用力比手掌搓法要大,因此适用于身体肥胖和肌肉丰厚患者的背部及下肢部。要领:搓动时施力要深沉,不可搓伤皮肤。在用脚掌搓时,脚跟或脚掌要紧贴施治部位,不可跳动,力量要沉稳均匀。特别
47、注意,在支持体重的脚移动位置时,操作的脚要离开患者,不可一脚蹬在患者身体上,另一脚跳跃移动,因为这样全身的重量有可能落到操作的脚上,而压伤患者。作用:舒筋活血,理气通络,生热祛寒,松肌解痉,拨离粘连,调和气血。,第七节 击 法,操作:用拳、掌、掌侧(小鱼际部位)、指尖或木棒拍打叩击体表,称为击法。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分为拳击法、掌击法和棒击法。1拳击法:单手或双手空心握拳,在臂力的带动下,放松腕部,利用腕部摆动的惯性,有节奏地轻巧灵活地捶击。操作时,可手腕直伸,拳孔侧向,拳指朝下捶击,可单拳或双拳交替着力施术;也可以手腕略屈向内侧,拳孔向上,起落缓和,轻柔地向施治部位捶之。此法多用于肩部、腰背部
48、、臀部及下肢肌肉丰厚处。2掌侧击法:手指自然伸直,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或两掌相对合掌,两掌间留有空间,击打体表部位。击打要有节律,并根据施治部位的不同而决定击打力度的大小。此法适用于头部、肩颈、腰背及四肢部。3棒击法:用木棒或健身锤击打体表,击打要有节奏,用力要快速而短暂,在叩击体表时,不要有拖抽动作。此法主要用于腰背及下肢肌肉丰厚的部位。要领:要根据施治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操作手法,决定施力的大小和节奏的快慢。因击法有振动感,所以对怕振动的患者慎用。作用:祛风散寒,宣通气血,消除疲劳,镇静安神,通经活络,疏松腠理,调和营卫,活血止痛。,第八节 擦 法,操作:以手掌或大鱼际、小鱼际
49、着力于施治部位,触于皮表,循于肌肤,往返地推擦或摩擦,称为擦法。操作时要做到沉而不浮,滑而不滞,着力持续连惯,均匀而和缓,擦至局部皮肤微红,温热为度。根据操作部位的不同分为掌擦法、鱼际擦法和侧擦法3种。1掌擦法:以全手掌按于施治部位,以掌根为重点,着力向前后或左右往返直线来回擦拭。此法多用于背腰及下肢后侧部位。2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往返直线来回擦拭。作用部位较浅,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3侧擦法:用小鱼际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前后或左右往返直线擦试。此法多用于胸腹和腰背部位。要领:操作时要沉肩、屈肘、悬腕,将力集中于施术之掌指。要沿直线来回运动,不要倾斜。只触搓擦肌肤,不带动深层组
50、织。注意保护皮肤,也可以在施治部位涂一些润滑剂,以保护皮肤及促进疗效。作用:舒筋活络,消瘀退肿,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镇静安神。,第一节 胸腹部按摩技法,在对患者胸腹部按摩治疗时,患者取仰卧姿势(以下无专门叙述均指此姿势),松开腰带,暴露施治部位或隔一薄衣,也可以覆盖按摩巾,两臂自然放于体侧,双腿伸直,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医者位于患者右侧(以下无专门叙述均指此位置),采取站位或坐在凳子上(以下简称坐位),或背对患者侧身坐在床沿上进行操作。,脏腑肌筋按摩操作技法,一、打开魄门,【施治部位】左少腹髂窝处的乙状结肠。【操作手法】1、拨法:医者站位或坐位,右手四指或左手四指并齐指腹着力按于患者乙状结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