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72813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7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80中学:潘海燕,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真实的丑陋与美丽。闫冬 报告文学是一栋久置在人心中的钟楼。无论积淀了多少世俗的灰尘,也会有警醒之人,用他们强有力的文字,敲醒人沉睡的灵魂,凿开这世间的混沌。留给社会,留给人类,一方澄澈的天空。袁翌斐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要有鞭笞丑陋的勇气,怜悯弱者的善心,坚持真理的决心。李雅秋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作家真正的才华是表露在对血汗的思索对肮脏的痛斥对民族的警醒之上,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浮逸虚无夸大无病呻吟的不倦追求。刘司寰 学了报告文学,我懂得了什么叫用事实说话,以真情动人 秦川 报告文学是“经世致用”的,优秀的报告文学家不仅要有一

2、个思想者的头脑,更要有一颗对的起自己对的起民族的良心。张钿,中国作家陈桂棣和吴春桃以一部中国农民调查荣获2004年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大奖,并获得5万欧元的奖金。,由包括中国、日本等11个不同语言文化圈的记者和作家组成的评审团认为,陈桂棣和吴春桃合著的中国农民调查一书,首次概括性地调查了西方人几乎一无所知的中国近9亿农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向读者揭示了中国农村大部份人口所遭受的欺压、专制、腐败、暴力、漫无法制,以及不公平的税赋等问题。该书反映了中国推行的工业化其实是以牺牲贫困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评委会赞扬作者以极大的勇气,不顾个人承担的巨大风险、耗费多年时间撰写了这部真实反映中国农民这个被

3、遗忘群体的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一个危险的文学体裁,“在自由被压抑而暴政肆虐的国土上”,在“文学方面流行着多情善感的晦涩风格”的时候,“报告文学就是要揭露劳动和生活方式的真相”。在许多时候,揭露,对于主流社会来说是一种威胁”。报告文学的批判性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困难不在于对它作理论上的阐释,而在于批判性在特定语境中的运作。而优秀的作家却在实现自我的过程当中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或者说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唐山大地震?!,1976 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23秒)(近30万,16万,70万)十年后,1986年,钱刚唐山大地震29年后,2005年,张庆洲唐山警示录之后不久,

4、官方有关大灾难的数字及材料解密从一年到一天的跨越 政治透明度有多少,唐山警世录 七.二八大地震漏报始末 张庆洲,大毁灭前的最后一个黄昏唐山地震监测网发现了什么有光就有阴影1967年,地震地质科学家聚焦唐山旱地的龙不再年轻,依然做着年轻的梦国家地震局隐私一瞥主管华北震情的官员如是说省地震局在一九七六两道深深的辙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唐山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扫描唐山悲剧能否不再重演后记附录 唐山大地震预测时间表谁剥夺了我们的知情权?,1报告文学和现世的关系,季凯同学代表发言:2003-2007年报告文学年选所涉及的重大题材分类统计。优秀的报告文学是现世的一面镜子。,受众角度 从受众需要出发采编

5、,统计并分析近四年的报告文学所涉及的人物的身份阶层(许博岩代表发言)报告文学为“谁”服务?,受众角度 从受众需要出发采编,为公众服务社会众生百态和公众人物、普通市民生命历程的苦难与喜悦凡是受众关注的,作家就以满足受众需求为荣,给予极大关注和投入精力去采编、评判。震撼受众的思想,触动受众的灵魂。,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平实地述说,就能算作优秀的报告文学吗?,王选的选择 王选的成功经历包身工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火中的凤凰 郑振铎抢救文物西行路上左公柳 左公柳与三北防护林,真实的选材,深刻的思考,王选的选择 王选的成功经历 中国企业和研究所的未来发展趋势包身工 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包身工制度产生的根源及其罪

6、恶火中的凤凰 郑振铎抢救文物 率先展现了“文革”给知识分子带来的时代烙印和心灵伤痕,呼唤对人的价值、科学、知识的尊重。西行路上左公柳 左公柳与三北防护林 对生态的隐忧,对短视行为的鞭挞,对民族振兴的热盼。,深度引导,注意事物规律性关联,将重大新闻事件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各种事物的互动中加以报道,探究新闻事件的深层含义、背后原因及潜在问题。深度报道不仅揭露丑闻、追踪疑点,更注重系统调查研究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赵心怡小组发言:沉沦的国土,不要让国土沉沦!赵心怡 看完沉沦的国土,我感触很深。全书不过寥寥九篇文章,却让我读完十分震撼。文章语言优美而不夸张,内容充实紧凑。我想,大概他写出的每一

7、篇文章,都要经过大量的采访和亲身经历,再加上原本知识面的开阔,以及他最珍贵的感情。全书一直在说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以及世界的生态破坏问题。其实我们大部分人还尚未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包括我,但当我读完了徐刚的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早已处在大自然的边缘,如果我们稍加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第一篇文章:伐木者,醒来!这是我看后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中国的文化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而中国的文化与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不难想象,那时的山是郁郁葱葱的,繁茂而盛大,但你绝对想象不到的是现在的山,那山怪,树奇,水秀的武夷山,那郁郁葱葱的外衣已经被愚蠢无知的伐木者剥的支离破碎。九曲溪潺潺的流水声早已成为过去。,

8、所有的人,全部都在砍树。你或许觉得难以置信,不光是当地的农民,甚至是许多共产党员,政府官员,都在砍树!当然并不是他们在砍,而是他们只是一批又一批的人砍。我一向十分痛恨中国官员的腐败问题,但好像这问题从未彻底根除过。为什么啊?难道高官厚禄真的比你的子孙后代,国家的未来更加重要吗?如此毫不克制,无穷无尽的砍树,恐怕你的子孙后代还没出世,你就被淹没在沙丘下了。钱?权利?呸!我倒要看看到时是钱能救你还是权利能救你!他们难道不会接的罪恶吗?这样无止尽地砍树,就是在无止尽的扼杀自己的后代!当中国的未来出世时,他们看到的是绵延不绝的沙漠,没有希望。他们一定会愤怒地咒骂,咒骂他们的祖先怎么能如此大把大把地糟蹋

9、土地?!如果能告诉他们,你们的祖先是为了金钱,他们又会怎样唾弃你们?这些无知的盗伐者和官员,醒来吧!中国就要毁在你们这些亡国奴手的中!,何止是武夷山,全国那么多座山,被这样凌辱的恐怕早已数不胜数。而那些保护着这些山的人们,在那么多那么多盗伐者面前,那数量少得可怜。面对如此情景,你怎么能不担忧?中国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一直很严重。那绵延千里的三北防护林,真的能抵挡住来势汹汹的沙丘吗?难道防护林就不会被砍吗?真是,中国的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寻找能砍伐的树木。但可怕的事实告诉我们,沙漠正以惊人的速度攻击着我们的城市,甚至包括北京也已在沙漠魔爪的势力范围中。你能不怕吗?当人们呼吸却只觉得喉咙干涩,满口沙土

10、味时,那将是怎样凄凉的一个场面?,第二、三篇文章:沉沦的国土与倾听大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是因为战争被敌人攻陷,而是毁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15亿人口,就960万平方千米,这地很大吗?很富余吗?没有的!我们的地太少太少然而似乎绝大部分人还未意识到。中国要用地的地方太多太多,然而现在买地似乎很容易。从以前的“一支笔”到现在的好多只笔,你大笔一挥,我就圈出了一大块地。本来就那么多地,而你一挥笔甩出的土地甚至比这块地要多出三四倍!你要怎么给地啊?还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喜欢夸大其词?,还有,中国的金农,炼金可以不要命!既然已经“豁达”到了如此程度,那么不光自己的命可以不要,别人的命我也就顾不得

11、了。真是,如此残酷自私的心理,像巫婆的脸一般可憎!,第四篇文章:中国风沙线作者一路走过河西走廊,这文章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其实,真的是很危险。还记得抬着棺材进新疆的左宗棠吗?还记得他艰难种下的左公柳吗?那一棵棵红柳,留下的已为数不多你难以想象现在住在中国风沙线的人们,正顶着猛烈的西风,冒着被沙土覆盖的危险,牵一头小毛驴,踽踽进入戈壁深处,种下一棵棵为了守护国家的树,撑起一片所谓的三北防护林。但我总觉得,这林子久不了的。如果中国的官员继续腐败下去,如果中国的法律还是这样的纸老虎,哼,这三北防护林,会被那些蛀虫一样丧心病狂的伐木者们砍伐殆尽。过不了多久,不仅那些闻名的左公柳会不见

12、,那曾经宏大而坚定的三北防护林,也会消失!,其实,不仅仅是中国有着问题。许多发达国家的生态问题也很严重。现在,全世界都在呼唤着保护环境。我只希望,这些听似伟大而坚定的口号能真正付诸于行动。徐刚,读完了他的这本书,我却丝毫不觉得这是我头脑中认定的报告文学。我总觉得,报告文学,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而徐刚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觉得铿锵有力。难以想象,那位头发花白稀疏的慈祥老人,会有如此严厉的一支笔和一颗如此鲜活与生生不息的灵魂。很有趣,他的文章多用感叹号,甚至一段话中全是感叹号。显而易见,他的文章中有他的思想与愤怒。他不像一位笔者,倒像个忧心忡忡的老人。面对如此泛滥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他无能为

13、力。旅途中,他甚至几次下不了笔。因为,他听到的事实,太让人心痛,颤抖的笔尖,落不到纸上,只能通过不住的颤抖,来平息心中的痛苦与愤怒。颤抖着的,不仅仅是笔尖,更是他的心,和千千万万个有识之士的心。可以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犀利的批判与清晰的无奈。他是痛苦的,因为他无法力挽狂澜,救救这濒临灭亡的国土,我要说,一篇报告文学,显然不仅限于列列数字,说说事实,他也需要感情。感性与理性并重,才是真正优秀的报告文学。徐刚,他是典范。生态报告文学,需要亲身经历,需要你亲眼目睹现实的惨状!那样文章才能有感情。生态报告文学,不仅仅需要列数字,说事实,更要让读者从数字和事实中间还原事实的本质,了解事实的严重性,从

14、而达到真正认识并了解,并开始投身于保护环境的斗争队伍中这样的效果。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你有感情,只要你的感情能打动人,我相信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流离失所,所以我相信只要国民还仅存一丝良知,他们就会改过。这就是一片真正的生态报告文学,应达到的目的。我相信,会做到的!,另外,我们组的其他同学还读了一位女作家梅洁的作品西部的倾诉,这部书是一部描写西部人民生活的报告文学,尤其描写西部女性的生活。就在那贫瘠的黄土地上,生存着贫困、绝望的西部女性。“同在蓝天下,同是花季年华的西部农村女性却日复一日地咀嚼着贫困。她们渴望上学,然而贫困却剥夺了她们上学的权利;她们憧憬未来,然而前路却一片迷惘。”就是这

15、样的处境,使她们无奈地卷入了“贫困得不到教育愚昧更加贫困”的怪圈。因为没有接受教育,她们的目光是非常茫然的,多生孩子少种树,为了生计去挖那快要灭绝的甘草。于是,人口越来越多,愚昧的思想便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了下去。,于是,打破怪圈的“教育问题”便在无数人的努力下进行着。西部女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关键。文中,芨芨滩牧区小学的创办很让人感动。这首先要感谢一位藏族中年女干部。是她把她的权责和爱心结合起来,支持着民族教育,体谅着依然艰难的天祝人民。同是一名女性,她意识到了,并为西部的女同胞们寻找着未来。这就是西部大开发带给西部女性的春天的讯号!西部的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问题。西部发展问题的本质,就是教

16、育问题。改善西部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尤其是西部女童的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关注西部,关注西部人民,关注西部教育,应是我们全社会的焦点。谢谢大家!,小细节,大思想,通过周密的调查形成精致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深刻的现象和事实。没有夸夸其谈,没有刻意造作,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和娓娓道来的手法挖掘事实真相。,独特的表达,用眼光捕捉感动,用心灵体会感动,用文字准确表达感动。作品都是“真正的故事”,他们让戏剧效果和情节自然展开,懂得冲突和解决叙事中的角色,甚至,他们会在叙事中注入他们的强烈情感。好的报告文学作品给人以震惊或愉悦,这种震惊或愉悦是特定时代、特定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历史的折光。现实事件不会直接进入

17、作品,而是经过作者思维的过滤、催化和创造的过程,新闻事实特定的立场或情趣,通过巧妙的形式悄悄流进或撞击受众的心田,才可能有力地影响受众的深层心理。文学性和创造性,给受众以热切的精神象征,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激活事象的鲜明性,超出司空见惯的模式而使受众进入深思的过程。受众在事实和想象的观照中,发挥心智探求,得到一种隽永回味、寻思领悟的认识。,我眼中的优秀的报告文学家,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袁洁聪 报告文学屹立不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创作家用充满理性的语言浇醒了那些还睡着的人们,用厚重的事实提醒并警告那些做着违背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的人。夏衍是这样的,他为了了解包身

18、工的生活,不顾危险扮作工人进到工厂,受了三个多月的折磨,可他觉得值得,他最终写成了轰动社会的包身工,让受难者铭记惨痛的教训,让暴行者遭受社会的抨击与唾弃,这是历史的责任感,是为真理与正义奉献的精神;徐迟是这样的,为了写文化战士郑振铎,写攀登数学颠峰的陈景润,写擎起地质火炬的李四光,写保护敦煌文化的常书鸿他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在那个人人歌颂毛主席的时代,他在精神的王国里跋涉,心里又不知承受着多大的压力,说是压力,更不如称之为孤独“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这是思想者的孤独,是文学家的清醒,他呈现和揭示的是我们人类的终极记忆。,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熔化

19、世上的黑暗!,徐刚是这样的,为了让人们意识到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二十余年他拖着两条病腿奔走于塞外沙原,致力于生态报告文学的创作,其中的各种遭遇与良苦用心不言而喻,这是时代的责任感,是独行者的坚持;举报黑砖窑的“土记者”卢书平也是这样的,哪儿有新闻就到哪儿去采访,长途跋涉,风雨无阻,直至家里一贫如洗,妻儿不告而别他的努力是为了完成自己新闻宣传的梦想,但是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他曾经绝望,曾经没有方向,但他一心想的依然是新闻事业,后来虽是误入山西洪洞黑砖窑,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他那样勇敢的逃出来,又勇敢的举报、揭发黑砖窑,撰写报告文学我向中央举报黑砖窑,使这个罪恶的黑暗的团伙,终于暴露在阳光之

20、下,终于得到法律的制裁。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报告文学家们肩负着不可抹去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勇敢地喊出了时代最雄厚有力的声音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李爱璇 这个世界需要什么?需要的不光是才学,“才学”只是一种附属品,而人最本真的品质那份来自心底的深沉的爱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如果仅仅关注于自己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他永远都是井底之蛙,看到的永远只是井口那么大的一方天空。相比之下,这些优秀的报告文学家们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自由、健康、安逸的生活,为的是还社会以真实,还人性以良知!用忧国忧民的心去批判、去鞭笞社会的丑陋,用充满敬佩的心去赞美人性的美丽。遗憾的是

21、,在这个时代,他们这样的人还是太少太少了!,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更多的是,那些所谓的“文学家”们整日高枕无忧、动动笔杆子就功成名就,而很少去关注那些被认为是无价值的小人物的悲喜命运。他们可以高谈阔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可从不面对真实的生活一种微小得难以看见的呼吸;他们的耳朵只听得到交响乐悠扬的旋律,而自动过滤苦难中的人们微弱的呼救但却是痛彻心扉的呼喊。是真的听不到吗,是真的看不见吗?都不是,也许他们有自己的那一套生活法则,他们觉得写老百姓的东西不如官样文章来得容易!真正优秀的报告文学家,要对得起这个名字,对得起从事的职业,对得起笔下的文字,对得起社会、对得起良心!他们呼喊出真实的声音,唤醒沉睡

22、的爱心,把真正的世界展示给我们。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无论是谁,都会是最优秀的!最后,我还要说:“这个世界最需要的不是才学,更不是钱,而是爱!”,向最高尚的真理致敬,刘司寰 报告文学是我在这学期才刚刚接触的一种文学体裁,以前甚至没有怎么听说。在我看来,报告本也只无非是对新闻加工表现的一种方式,相比于散文的文采飘逸,小说的剧情跌宕,报告文学实在是非常不出采。而报告文学与我们这一代的巨大代沟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繁华之中的青春少年,追求文学的初衷便是建立在我们对文学头顶上璀璨夺目的光环的垂涎之心上的,而散文小说恰恰是最唾手可得的承载说白了也就是报告文学无法表达我们的华丽过人既然即便我们

23、是戴上作家的名号也无法让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为了一顶破帽而孜孜不倦呢?但是当我真正涉猎报告文学之后,我才对文学有了一点真正的认识:我甚至对某些作家某些作品有了可耻之心比如像几年前读的郭XX的那本天亮说晚安,现在想起来不但语言华丽不实,还总是塑造一些不伦不类的蛊惑人心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读完夏衍的包身工以及世界工厂的“黑工之路”,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位作家的职责与品格。是的,报告文学作家要有一种对高尚的歌赞,对弱小的悲悯,对丑陋的鞭笞的自觉,报告文学承载的是对世界的警醒作用,是拒绝民族迷惘警示,保卫人性良知的药剂,它激励着一个社会的前进。,向最高尚的真理致敬,“报告文学凝结

24、的不仅仅是作者的血汗与智慧,还凝结一个人的良知。”是的,报告文学作家的品格是建立在对血汗的思索对肮脏的痛斥对民族的警醒之上,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浮逸虚无夸大无病呻吟的不倦追求。看看卢书平、夏衍、徐迟、黄宗英、陈祖芬、江浩、何建民、陈桂棣、徐刚、钱刚、张庆洲、张纯如、李春雷、徐耕志、梅洁这些作家哪一个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实地取材,哪一部作品不是在死神刀锋的银光照耀下艰难完成。这些作品表达的已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新闻素材,它们凝结的是作者对民族、对人民的爱,是一种博爱。以此想来我曾经追求的那些文学,尽是什么“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尽是什么兴衰之叹,尽是什么对于自我生活的感慨,不仅千篇一律,而且而

25、如今想来,报告文学才真正体现出了文学的最高品质,什么是大我什么,是小我,只有在这里才让我们摒弃那些私薄的东西,才让我们向最高尚的真理致敬。,何来“真情”?何谓“实感”?,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并熟悉了一些优秀的报告文学家。无论是“诗情奔涌,文势流荡,境界高远,辞采富丽”的徐迟、徐刚、夏衍、梅洁这样的名作家,还是像“卢书平”这样质朴无华的“土记者”,他们都能够拨动、震撼我们的心,为什么呢?我们常说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真情实感”这四个字看似老生常谈,但我认为这却是报告文学打动我们的最重要的元素。何来“真情”?何谓“实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作文爆破法”、“一盆土法”、“六定式”、“作文宝典”可谓是华

26、山论剑,欲各显神通,殊不知写好文章靠的却是一颗与社会悲欢同搏动的心灵和体验各种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勇气,靠的是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拥有洞察社会的能力,有深度的思想,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有层次的表达出来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写文章的好手,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最后借鲁迅在故乡的那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来结束我们报告文学这个单元的学习。这个单元学完了,而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这条路恰恰是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未来要走而且该走的路,而且是唯一一条能生生不息的路。,严肃文学是窄门,马太福音第七章: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导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导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是少的。圣经的窄门,一道只有经过探索才能找到的门。这座门是引导永生之门。为何是永生的,是因为它选择的是一种与众不同,其中也是暗含“物以稀为贵”之意,同时也含有人要走出自己的路,而勿随波逐流,卷进别人行走轨迹的漩涡之中。当世道被污浊之流浸淫着,当众人被麻木地引领到社会黑暗的沟壑,请有志之人、有识之士振臂高呼、挺身探索通往真理潮流之门,以引导众人顺着永生的轨迹前行。虽然有一天当窄门变成宽门后,这道门将会衍变成通往灭亡之门,但这是人类前进的规律,也是唯一的途径。只要不断地寻求窄门,通往永生之门就将永远敞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