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577880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剂学 第十八章制剂新技术(第3节微型包囊技术).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微型包囊技术,2023/7/30,药剂学,2,一、概述,微型包囊技术(Microencapsulation)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把固态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成微小囊状物的技术,简称微囊化;所得到的产品称为微型胶囊(microcapsule),简称微囊。若使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为微球(Microsphere)。微球和微囊的粒径属微米级,而粒径小到纳米级的分别称纳米囊(nanocapsule)和纳米球(nanosphere),它们都作为药物的载体应用的新型给药系统(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2、。,2023/7/30,药剂学,3,药物微囊化的应用特点,(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4)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5)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6)控制药物释放速率(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8)将活细胞、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质包囊不引 起活性损失或变性,2023/7/30,药剂学,4,二、囊心物与囊材,(一)囊心物微囊的囊心物(core material)即是被包囊的特定物质,它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除主药外,可以包括提高微囊化质量而加入的附加剂,如稳定剂等。应注意囊心物与囊材的比例要适当,如果囊心物过少,将可能生成许多无

3、囊心物的空囊。,2023/7/30,药剂学,5,(二)囊材,对囊材的一般要求是: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性;有适宜的释药速率;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理作用 及含量测定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能完全包封 囊心物;具有一定的粘度、渗透性等;常用的囊材可分为天然的、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2023/7/30,药剂学,6,1.天然高分子材料,(1)明胶明胶是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由18种氨基酸交联而形成的直链聚合物。因制备时的水解方法不同,可分为A型和B型(但两者的成囊性无明显差别,溶液粘度均在0.20.75 cPas之间):酸法明胶(A型):等电点为79,10g/L溶液25的 pH为3.86

4、.0碱法明胶(B型):等电点为4.75,10g/L溶液25的 pH为5.07.4,稳定而不易长菌。作为微材时的用量为20100g/L。加入1020甘油或丙二醇可改善明胶囊壁的弹性。加入低粘度乙基纤维素可减少膜壁的细孔。,2023/7/30,药剂学,7,(2)阿拉伯胶,系由糖苷酸及阿拉伯胶的钾、钙、镁盐所组成,一般常与明胶等量配合使用,也可与白蛋白配合作复合囊材。作为囊材时的用量为20100g/L。,2023/7/30,药剂学,8,(3)海藻酸盐,系多糖类化合物,海藻酸钠可溶于不同温度的水中,不溶于乙醇、乙醚及其它有机溶剂;可与甲壳素或聚赖氨酸合用作复合材料。因海藻酸钙不溶于水,故海藻酸钠可用加

5、入CaCl2而固化成囊。Sodium alginate(海藻酸钠),2023/7/30,药剂学,9,(4)壳聚糖(chitosan),壳聚糖是甲壳素(chitin)脱乙酰化后制得的一种天然聚阳离子型多糖,可溶于酸性水溶液,无毒、无抗原性,在体内能被溶菌酶等酶解,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成膜性,在体内可溶胀成水凝胶。,2023/7/30,药剂学,10,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作囊材的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多系纤维素衍生物,其特点是成盐后溶解度增大、毒性小、粘度大、。(1)羧甲基纤维素盐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常与明胶配合作复合囊材,在酸性下不溶。CMC-Na遇水溶胀,体积可增大10倍,水溶液粘度大

6、,有抗盐能力和一定的热稳定性。,2023/7/30,药剂学,11,(2)醋酸纤维酞酸酯,醋酸纤维酞酸酯(cellulose acetate phrhalate,CAP),肠溶材料,略有醋酸味;不溶于酸性水溶液、乙醇中,但可溶于pH6的水溶液;用作囊材时可单独使用,用量一般在30g/L左右,也可与明胶配合使用。,2023/7/30,药剂学,12,(3)乙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EC)的化学稳定性高,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不溶于水、甘油、丙二醇,可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但EC遇强酸易水解,故对强酸性药物不适用。,2023/7/30,药剂学,13,(4)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MC)在水中溶胀成澄清

7、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在无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不溶。用作囊材的用量为1030g/L,亦可与明胶、CMC-Na、聚维酮(PVP)等配合作复合囊材。,2023/7/30,药剂学,14,(5)羟丙甲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HPMC)于冷水中能溶胀成澄清或微浑浊的胶体溶液,pH值4.08.0,在无水乙醇、乙醚或丙酮中几乎不溶。,2023/7/30,药剂学,15,3.合成高分子材料,作囊材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有生物不降解和生物可降解的两大类。生物不降解且不受pH影响的囊材有聚酰胺等。生物不降解但可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的囊材有聚丙烯酸树脂类等。生物可降解的材料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聚碳酸酯、聚氨基酸、聚乳酸

8、、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己内酯与丙交酯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烷酯类等。,2023/7/30,药剂学,16,聚酯类生物可降解材料,聚酯类是迄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的合成高分子,它们基本上都是羟基酸或其内酯的聚合物。常用的羟基酸是乳酸(1actic acid)和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由乳酸缩合得到的聚酯称聚乳酸,用PLA表示;由羟基乙酸缩合得的聚酯称聚羟基乙酸,用PGA表示;由乳酸与羟基乙酸缩合而成的聚酯,用PLGA表示,亦可用PLG表示。有的聚酯类(如PLGA)已被FDA批准作为注射用微球、微囊以及组织埋植剂的载体材料。,2023/7/30,药剂学,17,三、微囊化的方法,物理化

9、学法物理机械法化学法,2023/7/30,药剂学,18,(一)物理化学法,本法是在液相中进行的,在一定条件下,囊材(包裹着囊心物)形成一个新相从液相中析出,故又称为:相分离法。本法的微囊化步骤大体可分为四步:囊心物的分散、囊材的加入、囊材的凝聚沉积、囊材的固化。,2023/7/30,药剂学,19,相分离法中的微囊化步骤示意图 a囊心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 b加入囊材 c囊材的凝聚沉积 d囊材的固化,2023/7/30,药剂学,20,1.单凝聚法,它是在高分子囊材(如明胶)的溶液中,加入强亲水性的凝聚剂,以降低囊材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也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微囊化方法。,物理化学法(即相分离法)又可

10、再分为: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改 变温度法和液中干燥法。,2023/7/30,药剂学,21,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明胶分子水合膜中的水被凝聚剂夺走,因而明胶在该体系中的溶解度急剧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凝聚成微囊,最后从溶液中析出。,凝聚剂:强亲水性电解质硫酸钠,2023/7/30,药剂学,22,影响成囊的因素,浓度过低不能胶凝,增加明胶浓度可加速胶凝;温度高过不能胶凝,降低温度可加速胶凝。,交联剂的影响:,必须加入交联剂,才能得到不可逆的微囊。交联固化是通过胺醛缩合反应使明胶分子互相交联起来;使用甲醛作交联剂的最佳pH范围是89。交联剂不足则微囊易粘连,交联过度,所得明胶微囊脆性

11、太大。,明胶溶液浓度与温度的影响:,2023/7/30,药剂学,23,交联固化反应式(胺醛缩合反应),若药物不宜在碱性环境,可改用戊二醛代替甲醛,在中性介质中使明胶交联:,2023/7/30,药剂学,24,其他影响成囊的因素,凝聚剂种类的影响 用电解质作凝聚剂时,阴离子对胶凝起主要作用,强弱次序为:枸橼酸酒石酸硫酸醋酸氯化物硝酸溴化物碘化物,2023/7/30,药剂学,25,药物吸附明胶的量,药物一般多带正电荷而具有一定电位,加入明胶后,因为药物又吸附了带正电的明胶,使药物的电位值增大。有关研究发现:凡电位的增加值较大者(990mV),均能制得明胶微囊;而电位的增加值较小者(08mV),往往就

12、无法包裹成囊。,2023/7/30,药剂学,26,增塑剂的影响,在单凝聚法制备明胶微囊时加入山梨醇、聚乙二醇、丙二醇或甘油等增塑剂,可减少微囊聚集与粘连、降低囊壁厚度,制得的微囊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不粘连、分散性好,且加入的增塑剂量同释药tl/2之间呈负相关。,2023/7/30,药剂学,27,2.复凝聚法,系指使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包裹囊心物凝聚成囊的方法。基本原理是:,将溶液pH值调至明胶的等电点以下(如pH 4.04.5)使之带正电,而阿拉伯胶仍带负电,由于电荷互相吸引交联形成正、负离子的络合物,溶解度降低而凝聚成囊。,2023/7/30,药剂学,28

13、,复凝聚法的工艺流程,2023/7/30,药剂学,29,3.溶剂非溶剂法,是在囊材溶液中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溶剂(非溶剂),引起相分离,而将药物包裹成囊的方法。常用囊材的溶剂非溶剂的组合见表18-5。药物可以是固体或液体,但必须在溶剂和非溶剂中均不溶解,也不起反应。疏水囊材(如EC)应该用有机溶剂溶解之,如药物是疏水的,则可与囊材共同溶解于该有机溶剂;如药物是亲水的,应将药物混悬或乳化在囊材溶液中。再加入争夺有机溶剂的非溶剂,使疏水囊材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过滤,除去有机溶剂即得微囊。,2023/7/30,药剂学,30,2023/7/30,药剂学,31,4.改变温度法,无需加凝聚剂,而

14、通过控制温度成囊。乙基纤维素(EC)作囊材时,可先在高温溶解,后降温成囊。如需改善粘连,可使用聚异丁烯(PIB)作分散剂。用PIB(平均分子量Mav3.8l05)与EC、环己烷组成的三元系统,在80溶解成均匀溶液,缓慢冷至45,再迅速冷至25,EC可凝聚成囊。,5.液中干燥法,从乳状液中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以制备微囊的方法称为液中干燥法,亦称乳化溶剂挥发法。,2023/7/30,药剂学,32,(二)物理机械法,喷雾干燥法(spray drying)该法是先将囊心物分散在囊材的溶液中,再将此混合物喷入惰性热气流中使液滴收缩成球形,干燥,即可得微囊,可用于固态或液态药物的微囊化。,2023/7/

15、30,药剂学,33,2.喷雾冻凝法(spray congealing),该法是将囊心物分散于熔融的囊材中,再喷于冷气流中凝聚而成囊的方法。常用的囊材有蜡类、脂肪酸和脂肪醇等,它们均是在室温为固体,而在较高温度能熔融的囊材。,利用离心力使囊心物高速穿过囊材的液态膜,再进入固化浴固化制备微囊的方法称为多孔离心法。,3.多孔离心法,2023/7/30,药剂学,34,3.空气悬浮法(fluidized bed coating),亦称流化床包衣法,系利用垂直强气流使囊心物悬浮在包衣室中,囊材溶液通过喷嘴射撒于囊心物表面,使囊心物悬浮的热气流将溶剂挥干,囊心物表面便形成囊材薄膜而得微囊。,2023/7/3

16、0,药剂学,35,(三)化学法,利用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通过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产生囊膜而制成微囊,这种微囊化的方法称为化学法。本法的特点是不加凝聚剂,常先制成W/O型乳状液,再利用化学反应或用射线辐照交联。化学法主要分为界面缩聚法和辐射化学法两种。,2023/7/30,药剂学,36,1.界面缩聚法(interface polycondensation),在分散相(水相)与连续相(有机相)的界面上发生单体的缩聚反应而聚合形成微囊,故亦称为界面聚合法。,2023/7/30,药剂学,37,2.辐射化学法(chemical radiation),利用60Co产生射线的能量,使聚合物(明胶或PVA)发

17、生交联固化,形成微囊。该法工艺简单,但一般仅适用于水溶性药物,并需有辐射条件。,工艺流程:,2023/7/30,药剂学,38,四、影响微囊粒径大小的因素,1.囊心物大小的影响,通常如果要求微囊的粒径约为l0m时,囊心物粒径应达到l2m;要求微囊的粒径约为50m时,囊心物粒径应在6m以下。,2.囊材用量的影响,囊心药物粒子愈小,其表面积愈大,要制成囊壁厚度相同的微囊,则所需囊材愈多。故而,在囊心粒径相同的条件下,囊材用量愈多,所制得的微囊粒径愈大。,2023/7/30,药剂学,39,3.制备方法的影响,制备方法影响微囊的粒径,相分离法制成微囊粒径可小到2m,而用空气悬浮法制成微囊粒径一般大于35

18、m。,4.制备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时,制得微囊的收率、大小及其粒度分布均有所不同。例如,在40、45、50、55和60用单凝聚法制备明胶微囊时,后二者粒径较小(小于2.0m的占大多数),前三者粒径较大,(大于5.5m的微囊分别占34.7、33.0和65.0),2023/7/30,药剂学,40,5.制备时搅拌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高速搅拌,微囊粒径小,低速搅拌粒径大。但搅拌速率不宜太高,因为过高的搅拌速率,会使微囊碰撞、合并而粒径变大,并产生大量气泡、降低微囊的产量和质量(如造成微囊的变形等)。,2023/7/30,药剂学,41,6.附加剂浓度的影响,例如,采用界面缩聚法(搅拌速率

19、一致),分别加入浓度为低浓度(0.5)或高浓度(5)的Span 85时,前者制得的微囊小于100m,而后者制得的微囊小于20m。,2023/7/30,药剂学,42,五、在灭菌和放置过程中影响微囊形态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 微囊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往往形态发生变化,如粘连、变形等,囊膜也可能因溶蚀而变薄或破裂。2.附加剂的影响 在微囊注射液中加不同附加剂,可以改善囊膜的稳定性。,2023/7/30,药剂学,43,1.药物透过囊壁扩散而释放,当囊壁较厚时,药物的释放可分为4个阶段:初期的突释(burst effect):来自微囊外表面药物;慢速释放:来自囊内的药物透过囊壁扩散;较快速的稳态扩散释放:

20、来自囊内的药物饱和溶液,维持时间最长:较缓慢的后期释放,来自的残留不饱和的药物溶液。,六、微囊中药物的释放机制,微囊中药物释放的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2023/7/30,药剂学,44,2.药物随囊壁的溶解而释放,囊壁的溶解属于物理化学过程,其速率主要取决于囊材的性质、体液的体积、组成、pH值以及温度等。除囊壁溶解外,应注意囊壁因外力、摩擦等而引起的裂缝和破裂,也会加速药物释放。,2023/7/30,药剂学,45,3.药物随囊壁的消化降解而释放,这是在酶作用下的生化过程。当微囊进入体内后,囊壁可受胃蛋白酶或其它酶的消化降解成为体内的代谢产物,其第一阶段可以仅表现为囊壁材料分子量变小,而微囊的外形无变化,囊材仍保持不溶性,进一步的降解使囊材开始溶解,微囊的外形也开始变化。这两个阶段都可以提高药物释放的速率。,2023/7/30,药剂学,46,七、微囊质量的评定,1.微囊的形态与粒径 2.微囊的载药量与包封率 3.微囊药物的释放速率,微囊的包封率(entrapment rate),2023/7/30,药剂学,47,微囊的载药量:微囊中所含药物的重量百分率称为载药量(drug-loading rat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