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80669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计划物理班》PPT课件.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7/30,国培计划物理班,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成长曹长德(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教授),2010年11月25日,2023/7/30,提 要,一、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二、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三、教师工作特点与反思成长,2023/7/30,一、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1.反思的内涵 反思,英文reflection。“反思”一词可以上溯到洛克,洛克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他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省”(即反思,)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在此过程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汉语中“反”有“类推”的意思: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反省”的意思:知不足,然后能

2、自反。礼记学礼。思:即思考、思索。由此可见“反”与“思”是近并列的关系。反思意指间接认识,不同于直接认识。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或反省是人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通过反省心灵的活动和活动方式,获得关于它们的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的观念等。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2023/7/30,2.教学反思(1)概念。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

3、,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2)反思类型与方法纵向反思(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横向反思(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

4、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体反思(总结法)。分为“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学年思”、阶段性反思。,2023/7/30,集体反思(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

5、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2023/7/30,3.反思性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该书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合理性的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反思性教学主体合理性。要求主体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坚持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行为。这种行为借助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角色扮演等再现反思性教学主体合理性。二是反思性教学目的合理性。教学主体要明确教学目的必然受制于教育目

6、的,反映社会成员在教育上的需要。教育目的转化为教学目的,使社会需要具体化为教学主体的需要。教学目的在教学计划中恰当定位,与教学客体、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协调一致。指导教学主体行动并转化为教学结果,从而实现自身的合理性。三是反思性教学的工具合理性,将教学工具分为理论工具和实践工具。,2023/7/30,(1)反思性教学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2

7、)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解决问题。得益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引入反思性教学。所谓行动研究,诚如卡尔(W.Carr)和凯米斯(S.Kemmis)所说“是社会实践者为提高自己的实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增进对实践及其得以进行的情境的理解而采取的自我反思探究的一种形式”,其模型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2023/7/30,二是“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两个学会即“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学会教学是要求教师的,而学会学习是针对学生的。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要善于向自己的经历(experiences)学习,不仅能吃一堑、长一智

8、,而且要经一事、长几智,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在这种意义上,反思性教学力图将“教学相长”与“名师出高徒”由观念变成现实,也就是让教师在教学中学习教学,先成“名师(学者型教师)”再带出高徒。因此在反思性教学的视界里,学会教学是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反思性教学工作者坚信: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可见,反思性教学不仅关心学生的发展,同时关心教师的发展。三是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是反思性教学的使命。肩负着这种使命的教师(反思型教师)有明显不同于经验性

9、教学(亦称常规性教学,即按照教材或上级的要求等按部就班进行的教学)的教师(经验型或常规型教师)的个性特征,他们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总是千方百计地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仅求“完成”教学任务的经验型教师,通常只想了解自己教学的结果,喜欢问“怎么样”。反思型教师不仅想知道自己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思考,总是问“为什么”。这种“追问(问为什么)”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地追求教学的更高层次的合理性。比较而言,同是执教10年的教师,经验型教师大多是将一年的教学程序重复了10遍,而反思型教师总是在批判前一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走完不断进步的10年。,返回,2023/7/

10、30,二、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1.坚持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所谓主体间性,是指特定人员发挥主体性与其他人员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在哲学上,当人与物相对而言时,任何正常人都可称为主体,因而主体间性又可解释为特定主体发挥主体性与其他主体保持理解关系的属性),由理解性、通融性和共识性组成。在本质上,主体间性由不同主体的主体性外化而成,是一种特殊的独立于特定个体主体的主体性。但它一旦为特定主体接受并纳入价值观系统,又对特定主体的主体性进行调节。欲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统一起来,教学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平等对话;其二,将心比心;(同理心)其三,消解“中心”。(消解“教师中

11、心”消解“学生中心”)。,2023/7/30,2.提高教学目的的合规律性水平,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性;(1)教学目的具体化。(2)“主观目的”,变成“正在完成过程中的目的”。(3)用教学手段与目的关系调节教学行为。,2023/7/30,3.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发展教学工具合理性。,(1)实证性与思辨性统一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步骤是:发现教学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假说(包括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收集有关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撰写反思日记、论文或实验报告等。(2)从学生生活世界出发的课程。按这样的要求制定的课程,有如下特征:一是相对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把课程与学生

12、的需要、自信心与能力等联系起来;二是注意学生过去的经验,彰显学生日常生活的意义;三是呈现出与生活世界有关的解释和工具性说明;四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将学生的认知和情意关系展现出来;五是能顾及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最大程度的展开。(3)三大类教学策略齐头并进。其一,立足“技术的”教学策略。其二,立足“解释的”教学策略。立足“解放的(教师、学生个性解放)”教学策略。,返回,返回,返回,2023/7/30,三、教师的任务与反思成长,1.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当代我们关于教师讨论的焦点就是教师专业化或者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

13、且是一个专业,即有一定的专业标准具有自己独特的、专门的从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是专业化加深的具体表现;教育学士、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的教师教育体制的形成,意味着教师教育的质量升级和专业化的规格提升。,2023/7/30,教师的源头:在中国“师”一词与军队有关,“师”是由“军队”引伸为“训练军队的官员”,即“师氏”。“大师”是更高级的军官。“官师合一”“学在官府”“私学”出现后,“师”这个词从此有了教师和军队两种含义。论语中有:“当仁不让于师”。“老师”一词也出现得很早,原是对年辈最高学者的称呼,比如:我国汉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一书里的“孟子荀

14、卿列传”中说:“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2023/7/30,教师职业发展的阶段:()知识型教师。人类最早的专职教师既是文化的传承者,还是文化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拥有者知识型教师。学高为师有知识(文化知识)就可以当教师。(2)技术型教师。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尔(La.Salle)在兰斯(Rheim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所师资培训学校,这是所有师范学校的源头。(3).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智慧型教师)教师不仅需要知识,会教育,还研究:如何教得更好?,2023/7/30,2.教、学对于教师的意义教学相长的原义,通过学习和教学这两条途径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肇始于教师职业产生

15、的初期,教师“以教为学,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最早见于商书,商书兑命曰解到:“学攴学半”。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2023/7/30,“学习”和“教学”是教师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师前进途中阔步向前的双腿,二者缺一不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关于教师的研究,大多隐含着这样一种理论假设:教师教育的任务可以由大学完成的。当发现这一假设难以成立以后,教师教育基地逐渐由大学向中小学延伸,完整的教师教育需要大学和中小及教师自身共同完成,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这是学习化社会

16、特征在教师身上的体现.为了胜任教育工作,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和声誉,职前的学习不可缺少,职后的专业发展尤其重要,这其中当然包括进修、培训,但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途径是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进行研修,通过研修,在自己特有的专业领地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师范教育从此成了教师教育的一部分,“教师教育”一词本身就包含着教师的终身成长。,2023/7/30,“教学相长”让我们看到:“教”对教师而言,并不是单纯的付出和奉献,而与教师的进修、培训、学习一样,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措施,是教师“学”的别名。,2023/7/30,3、研究(反思)对于教师的意义教师的第三任务,“传承文明”,

17、“教育学生”古往今天来被视为教师天经地义的职责,而“研究教育”是不在其列的,研究活动似乎与教师无关。如果把教仅仅视为传授或者奉献,教师将成为社会中传承文明和教育学生的“工具”,教师被誉为“红烛”,被比作“人梯”,而教师作为主体的“目的”意义却荡然无存,教师自身的发展完全被忽略了。毫无疑问这是不利于教师发展的,殊不知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休戚相关。教师的成长是学生成长的榜样,教师的创新是学生创新的前奏,教育的创新是社会创新的前提。创新型社会首要的是需要教育创新,需要教师创新;而教师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学会研究。,2023/7/30,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社

18、会发展的要求,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农业文明时代的教育以传承为主要特征,其对应的是知识型的教师(学高为师),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如同其社会生产方式一样,是培养统一的、“标准件型”的人才为目标,其对应的是技术型(经验型)的教师,教师如同工厂里工人一样,学生是被加工、被塑造的对象,教师是园丁或雕刻匠,学生是被栽培的花朵或被琢之玉。而在当今信息时代中,教育是以受教育者的潜力的开发和个性化发展为最高目标,教师与学生必须共同面对持续变化的社会,必须联手探索新知识、处理广博复杂的信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师生共同构成的学习型组织

19、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不停地学习,同时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教师必须是研究型的。,2023/7/30,在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借用自然物延长了自己的肢体,增强了自己的力量。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借助于机械动力从那些单调、重复、繁重和耗时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脑力劳动的比例大为增加,发展到后期脑力劳动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体脑结合成为主要的劳动方式。在正在进入的信息化社会里,办公自动化、电脑、机器人将逐渐代替人们重复而单调、复杂而枯燥的脑力劳动,甚至用计算机取代办公室文员,计算机辅助的设计系统取代技术专家

20、人工智能的普遍导入将造成这一趋势在整个技能链中得以扩散。人类以脑力劳动的层次将不断提高,重心最终将逐渐过渡到其最高形式创造性劳动上去。毫无疑问在未来的社会中创造性活动将成为人类主要劳动形式。,2023/7/30,创造又必须靠我们人类自身来完成,因此,创造性人才是当今最稀缺的资源,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必须依赖具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型教师。因为“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2023/7/30,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中小教师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

21、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必须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才能从一个否认个人的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把教师解放出来,进而解放学生,从而也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尊严。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叶澜教授认为“只有用创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义上懂得工作的意义和享受工作的欢乐”。,2023/7/30,4.教师如何研究,教师必须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必须成为研究者。从特征上而言,它要求当

22、代的教师不仅要会教育教学、会学习,还必须会研究,必须具备研究的特质,即成为研究性教师;从类型上而言,它要求当代教师必须由经验型、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化;在教师的职业活动的行为上,则表现为教、学、研三位一体。因此,这种发展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给教师增加了一个新的任务,而是教师特征的变化、类型的变化。研究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和条件,而且是教师发展专业的方向。,2023/7/30,第一,教师研究什么?教师的研究与理论工作的研究应该有所分工,有所侧重。教师的研究应围绕教学活动而展开,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其研究的对象。(1)学生研究学生群体的变化、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起点的确立。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

23、在变化,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每个孩子都是一把锁,需要我们去开启。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之间的差异与其说是水平上的,不如说是类型上的。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有名言: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2023/7/30,(2)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多样化与个性化;怎样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家呼吁:教育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出发,让学生乐学、好学。但是,大批学生却生长在厌学之

24、中。学习是一项滴水穿石的工程,仅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更需要毅力。(引导保障),2023/7/30,(3)教学管理(班级管理)与评价 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不仅利益高超的教学水平,还来自于课堂管理。没有管理能力的教师,难以成为优秀的教师;缺乏管理艺术的教学,不可能是优质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相对于教师而言,管理过程与教学过程并行不悖,如同一支歌,管理是乐曲,教学是歌词,管理就像一支歌中音乐伴奏一样不可缺少。,2023/7/30,(4)自身发展研究 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家长挑学校,挑教师。第一,特点-信念-目标 第二,规划(计划)_任务驱动_进展 第三,将学生研究教学研究与自

25、身成长结合起来。,2023/7/30,第二,教师如何做研究(过程与成果形式)从小处入手,小题大做,研究具体的问题(从实际出发,研究本地区、本校、本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自发研究到自觉研究。对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立项研究、合作研究。如四中的心理健康研究,学困生的研究都是很好的选题。,2023/7/30,学会做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法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二战时美国社会工作者约翰柯立尔和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等人提出来的。目的是:研究社会寻找课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服务社会

26、“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主要特点: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勒温提出的程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计划行动观察反思,2023/7/30,以案例、叙事、日志、反思录、论文等载体记录和呈现自己的成果。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记则空”。如果只思不记,每日天马行空,思维成果将无法积累,思维水平也难以提高,只能原地踏步,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了。虽然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但遇到什么思考什么,就如同猴子掰玉米,拿住了一个的同时却丢掉了另一个,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所以“思考”与“写记”的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才是有效的反思。

27、,2023/7/30,(1)教师写记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自觉”,并走向“专业自主”。(教师成长不能完全依赖外在的培训,必须自己拿起笔来)教师的专业自觉是指教师对专业自我的主动认知。教师写记必须建立在专业自觉的基础上,而其目标就是实现专业自主,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自主指教师不仅能依其专业知能来从事教学有关工作时,能自由做决定,不受他人控制,而且指独立于外在压力,订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且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和计划付诸实施。正是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理性反思和批判才有了合理性,人才不必祈求上天的启示或神圣的旨意,而由自身给出行动的理由;也是由于反思,人的主体地

28、位才得以确立,自己决定自己的自由意志才得到证明,从而才有将自己的意志实现出来、外化出来的主观条件。,2023/7/30,(2)教师写记可以提高教师的思维水平。写记可以使教师的无形思维有形化,使后继的思维可以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之上,从而不断增加教师思维的深度。人头脑中思考的内容往往具有简约性和跳跃性。一旦写出来就不一样了,就需要具有逻辑性和联贯性。有人说头脑中思维的内容是气体,无影无踪,飘浮不定,转眼即逝;当把思维内容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则变成了液体,液体虽然可见,但可变性很大,可随意分装在不同的容器之中,要方就方,要圆即圆,信度不高,即所谓的“口说无凭”。当把思维的内容写成文字,则变成了固体,具

29、有“看得见”、确定性、根据需要随时再现而不变质等特点。教师将教学感触、思考最多的内容有形化,成为教后记、教学心得、个案分析等等,并积累起来,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再好的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原本是对人的记忆而言的,其实在思维的发展中同样适用。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一个民族,只有有了文字以后,才能以此为载体准确地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明;同理,一个人也只有以文字为载体,才能积累自己的思维成果,理清自己思维的脉络,从而提高自己思维的逻辑性和同一性,使自己思维系统化。教师的发展是终身的,而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因此,坚持写记可以使零碎的思维系统化,

30、提高教师思维的缜密性。,2023/7/30,(3)教师写记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写记的过程既是对思维的记录,但又不是简单地将思维的内容拷贝出来,一旦要把所思所想写出来,人们自然就会对文稿进行一下设计或安排,就考虑遣词造句、前后关联、内在一致性等问题,这一过程又促发新一轮的对自己思维内容本身的审视,使教师超越自我,以第三者的视角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检查,这一过程不仅具有理性思维的性质,而且教师在写的过程中还会产生顿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乃至创造出新的成果。,2023/7/30,(4)教师写记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写记,其写作水平自然会稳步提高。较高的写作水平不仅是教师个人

31、思维水平、理论水平、文字水平的体现;对学生来说它还是一门潜在课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将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美国的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充其量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通过反思,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思维加工以后,才能 有效地除去原始经验中的无益的成份,提炼出原始经验中的精华并加以系统化 反思者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是原料,而自身的经历和素质是催化剂,反思就是一种思维的发酵的过程,而有形存在物的生成才是反思结果的真正体现。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坚持不懈进行写记,它对的教师素质的提高则是全面的,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思

32、维品质、教育理论水平、写作水平,还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增添文采和艺术性。,2023/7/30,由于中国教师的鼻祖孔子提倡“述而不作”,社会通常对教师的著述也不做要求,加上当代绝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养成写记的习惯,而写记又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特别是教师工作又如此繁忙,因此,要让教师拿起笔来记生动教例和思维历程,写自己的感受和理性思考并非易事。但是,从网上杂志、“博文”的与日俱增,我们作为社会模范的教师,决不应成为保守的模范!,2023/7/30,教师的研究意味着能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意味着将研究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意味着将研究作为汇总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意味着研究变成其基本的生活状态或方式。正如Bukingham所言:“教师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只有当教师把研究变成一种态度、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教、学、研才能真正融为一体;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简单重复别人的劳动,创造地游历自己的专业世界,体验专业生涯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返回,2023/7/30,谢谢!请批评指正!,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