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传播学》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 育 传 播 学,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教育传播系统第三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第四章 教育传播信息第五章 教育传播符号第六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第七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第八章 教育传播中的学生第九章 教育传播环境第十章 教育传播效果,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 第二节 传播的类型 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 第四节 教育传播的演进 第五节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 绪 论,一、传播的含义 二、如何正确理解传播,第一节 传播的含义,“共 享”说,就是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有的过程。(亚历山大戈德,1959),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宣韦伯,1971),
2、传播乃是建立共同性,也就是设法共同享有一则消息、一个观念,或者一种态度。(徐佳士,1987),“影 响”说,某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霍夫兰,1953)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奥斯古德,1957)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香农-韦弗,1949),“反 应”说,一个有机体对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史蒂文斯,1966)一个来源透过对讯息的传达,能使接受者引起反应的过程。(理兹,1974),“互 动”说,互动,甚至在生物的层次上,也是一种传播;不然,共同行动就无法产生。(米德,1963)
3、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格伯纳,1967)在互动的情景中,有讯息价值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传播。(瓦茨罗维克,1967),“过 程”说,传播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是一系列的活动及运动永远向着一个特定的目标在行动。传播不是一个时间和空间所固定的静止的实体。传播是一个恒动的过程用以运送意义,传递社会价值,并分享经验。(希伯特,1974)大众传播是通过某种媒介向许多人传递信息、思想和观念的过程。(彼得、桑德曼,1976)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德弗勒、丹
4、尼斯,1989),传 播 的 概 念,“共享”说,“影响”说,“反应”说,“互动”说,“过程”说,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郭庆光),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不算传播 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 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 广义的传播包括机器传播、自然传播、动物传播和
5、人的传播,如何正确理解传播,传播,亲身传播,大众传播,性质划分,规模划分,手段划分,人内传播,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二、赖特的“四功能说”三、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功能概括 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五、南国农的传播功能界定,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文章,最早提出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1)环境监测(2)社会协调(3)文化传承,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二、赖特的“四功能说”赖特1959年发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文章,在继承拉斯韦尔的基础上,提出大众传播具有四项社会功能:(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4)提供娱乐,第
6、三节 传播的功能,三、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功能概括 施拉姆1982年出版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专著,认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施拉姆的贡献:明确提出了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认为大众传播通过经济信息的采集、提供和解释,能够开创经济行为。,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1948年发表大众传播、通俗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特别强调了大众传播的三种社会功能:(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3)大量提供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所产生的精神麻痹功能,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五、南国农
7、的传播功能界定(1)沟通(2)协调(3)教育(4)娱乐,第三节 传播的功能,一、教育传播的概念 二、人类传播的演进 三、教育传播的演进,第四节 教育传播的演进,一、教育传播的概念 所谓教育传播,即教育信息的传递或教育信息系统的运行。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南国农),第四节 教育传播的演进,第四节 教育传播的演进,第四节 教育传播的演进,一、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教育传播学的创立 三、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四、学习教育传播学的意义,第五节 教育传播学
8、,第五节 教育传播学,二、教育传播学的创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自国外引进了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1982年,宣伟伯在华南师大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主讲了部分传播学内容。1983年,华东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电教研究室译编英国菲利普希尔斯(P.Hills)著传播过程与教学。1985年,教育传播学正式列入国家教委“七五”教材建设规划。1988年,教育传播学在许多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第五节 教育传播学,三、教育传播学的性质,第五节 教育传播学,四、学习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1、为了促进教育科学的现代化 2、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为了克服教育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弊病 4、为了实现教育过程的现代化,第
9、五节 教育传播学,传播学诞生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传播媒介: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迅速,媒介影响力不断扩大 历史社会环境:世界范围的战争和革命,使大众传播在战争变革中的作用得到关心 理论基础:相关的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 直接原因:美国是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第五节 教育传播学,1、精神交往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提出和阐述了“精神交往”理论。主要观点:人类的总体活动一类是生产,一类是交往。其中,交往
10、是体现人类总体活动关系性的范畴。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以物为媒介的物质交往关系,也包括语言为媒介的精神交往关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运动推动了人类总体交往活动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传播观,2、人类交往系统(1)传播是人类精神交往和物质交往总体活动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精神或心理活动现象。(2)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关系密切。精神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生产关系结构制约着社会传播。(3)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精神生产与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观念道德、宗教法律、政治制度等等意识形态相联系,社会传播也是如此。,树立正确的传播观,3、辩证把握传播(1)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
11、适应。(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制约以外,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传播观,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科,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新兴科学。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fy)创立的。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中提出了系统论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学科的理论基础。关于一般系统论是在1945年分开发表的,该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讲授时得到学术界重视。1968年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确立了这门学科的地位,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系 统 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