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产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的产生》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1:身体发展指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不断增强。2:心理的发展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的发展,它是人们对于客观对象以及各种对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二是意向及态度的发展,它是个体或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对客观事物追求或倾向关系的一种反映。,3: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指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 4:人的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身体的发展和健康状况会影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同样身体的发展也会受到认识,意向和性格等心理过程的影响。,二:个体心理发展
2、的动力,概念:个体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环境与教育等外部因素提出的要求引起个体新的需要,这种新的需要与个体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产生的外部矛盾,这就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具体到学校教育来说,学校和教师提出的各种合理的新要求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内发论和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荀子、洛克、华生等 内发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孟子、弗洛伊德 等两者都片面强调人的发展过程中单方面的因素的作用,三: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人的发展不是本能的“自我完善
3、”,而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 先天因素:包含遗传和非遗传因素 后天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作用,遗传素质又叫遗传,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比如机体结构,形态等1:遗传素质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一个没有正常遗传素质的孩子,将来一定没有正常人意义上的发展一个有正常遗传素质的孩子,将来未必就发展得很好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生理成熟,就是指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正式遗传素质成熟程度的表现
4、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为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条件和限制,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他认为,人的发展发展基因决定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些列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之前形成某项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同卵双生姐妹的比较实验 选定同卵双生姐妹二人做登梯训练。对姐妹甲从出生后第46周开始训练,每天做10分钟登梯练习,经过6周之后,同姐妹乙做比较,甲用了26秒完成,乙则用了45秒。从52周开始对姐妹乙也做登梯训练,两周后再次测验,乙就赶上了甲的水平,3:遗传素质的差异为个别差异提供最初条件和可能性,每个人的身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4:遗传素质
5、具有可塑性良好的环境,教育及个体的主观努力,能使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发展潜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5: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在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素质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遗传决定论,桑代克,他认为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斯坦莱-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 容易产生血统论和宿命论的观点,(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的一切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二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就是为围绕着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6、的自然界。对人的身体还是心理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水平固定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个体发展的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性质,2:环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不能自由选择不能摆脱的客观存在。要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应该帮助青少年和儿童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人类潜能开发专家葛兰-道门教授“每个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具有像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潜能,聪明和愚笨都是环境的产物”,3:在社会环境中对孩子影响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 孩子在家庭
7、中度过的时间有三分之一多,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会超过社会儿童期心理的最主要关系是亲情关系,美国儿童教育专家艾伦-温纳概括出有利于培养天才儿童的家庭环境:(1)天才儿童往往是长子长女,或者是独生子女。(2)天才儿童生长在活泼有趣,充满刺激的环境中。(3)天才儿童都受到父母的精心培养,家中的一切资源都集中用到发展孩子的才能上,父母有大量的时间用于激励和教育孩子的才能上,或者聘请好教师以确保还在得到高水平的教育(4)天才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工作很勤奋,责任心很强的人。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总是做好家务,锻炼身体,积极消遣,从不懒散度日。(5)父母给还在较多的自由,鼓励还在自强自立
8、,他们激励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按个人的意愿无从事创造,甚至允许孩子去冒险。他们有权威,能对还在提出高标准,但他们并不专制,能容忍孩子的差错。,一位在重点中学教育处工的老师旷课生主要产生于以下几种家庭:(1)父母在外地经商或者是单亲家庭,孩子长期托管于爷爷奶奶处,得到了“过分宽容”的教育。(2)父母是有钱人,孩子得到“过分宽裕”的金钱,让孩子过早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3)父母是当官的,个别官员的不良习气对还在潜移默化,让还在懂得了什么叫做不劳而获以及当官的种种特权。(4)父母没有文化,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生活环境。,父母要做到“十多十少”。,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多一些读书声
9、,少一些麻将声;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一点零用钱;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些打击指责;多一些与老师交流,少一些与赌友交流;,多一些与还在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多一些让孩子做家务的时间,少一些父母代劳;多一些观光旅游,少一些电视电脑;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少一些物质环境的建设;多一些心灵美的引导,少一点外表美的诱导。,“环境决定论”的说法,古代的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是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环境的作用 不是万能的,不能决定个人的发展,对个人的影响是有限的,(三)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
10、响,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教育过程的一个根本的特点 体主观能动性并非就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卡尔门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最总观察和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没有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四)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教育对个
11、体发展的促进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指的就是教育把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主要表现(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专业意识和角色意识。,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美国,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个体的谋生功能对教育的需要变得越来越强烈,对教育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尽快的适应环境、教授学生何以为生的本领,要求教育必须教人学会
12、生存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成“人”的教育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成“才”的教育,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概念:是指教育可以满足学生个体的超越性需要,使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获得满足而感到自由,充实和快乐。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建立在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基础之上的,是教育谋生功能的必然发展。,理想的教育正具备这三种功能,第一:教育的智慧功能。第二:教育的自由功能。第三,教育的幸福功能。,(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即主要的并且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即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原因:1:学校教育具有
13、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统一。学校教育的目的比较稳定。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第一是计划性。第二是组织性。第三是协作性。第四是全面性。教学目的、课程、方法、教师队伍,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教育培养目标的选择。对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首先,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其次,学校教育设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专门课程。第三,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学校教育专门性最突出的体现。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各级各类学校都是从不同层面上为人的一生的发展打基础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尤其表现在基础教
14、育、普通教育和通识教育中。,(三)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不是万能的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六)教育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选用适当的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关健时期或关健方面的优势,及时地或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把握住共同特征,同时注意其可变性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和互补性-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尊重和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不意味着被动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和固有特点。苏联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