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8549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血祛瘀剂》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剂,概念 凡是以活血祛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癥等作用,主治瘀血证的方剂,称为活血祛瘀剂。适应证 瘀血证分类 泻热祛瘀、行气祛瘀、益气祛瘀、温经祛瘀、消癥祛瘀使用注意 1.辨明瘀血原因,适当配伍用药。,2.使用活血祛瘀剂:配理气药。配补血、益气扶正之品。配虫类通络之品。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3.剂型的选择:新瘀证急,多用汤剂;久瘀证缓、多用丸散成药。,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 桃仁 大黄 桂枝 炙甘草 芒硝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或妇人闭经、痛经,脉象沉实或涩。病机 瘀热互结,血蓄下焦。治法 泻热逐

2、瘀。,桃核承气汤,主证分析:,血蓄下焦少腹急结,经闭,痛经。血分瘀热烦渴,至夜发热。热扰心神谵语,如狂。鉴别证状小便自利。舌、脉舌红,脉沉实或涩。,(下焦蓄血证)血蓄下焦 瘀热互结,君 桃仁破血祛瘀 大黄下瘀泄热 臣 桂枝1、通行血脉,助桃仁破血祛瘀 2、防寒药遏邪凝瘀之弊;芒硝软坚泻热,助大黄攻逐瘀热佐使 炙甘草1、益气和中 2、缓诸药峻烈之性,以防逐瘀伤正。,直达病所,瘀热并治,特点1、制方:化瘀通腑法(活血祛瘀药配伍泻热攻下药)。2、桂枝的配伍作用:在大队寒药中配入少量桂枝,既助桃仁等活血之力,又可使全方凉而不遏。(桂枝:大黄=1:2)3、组成:由调胃承气汤减芒硝的量加桃仁、桂枝组成。,

3、运 用,辨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随证加减:妇科常合四物汤;兼气滞,加香附、乌药、枳实、青皮;跌打损伤所致,加当归、赤芍、红花、三七;血热火旺于上之吐、衄,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使用注意:表证未解,当先解表。孕妇禁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 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主治 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病机 胸中血瘀,气机郁滞。治法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血府逐瘀汤,主证分析:,瘀阻胸中清阳不升肝郁气滞 急

4、躁易怒肝胃不和 胃气上逆 呃逆、干呕 犯胃瘀久化热 瘀热 入暮潮热瘀阻生机 心失所养 心悸、失眠舌脉:舌黯红、脉涩。,兼肝郁气滞胸中血瘀,扰心 心烦,胸痛、头痛,君 桃仁活血祛瘀臣 当归、红花、赤芍、牛膝、川芎1、活血祛瘀 2、牛膝且能通血脉,引瘀血下行佐 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 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 枳壳行气宽中 一降 生地凉血清热养阴。合赤芍:除瘀热 合当归:滋养阴血,祛瘀不伤血使 甘草调和诸药,一升,开胸行气气行则血行,配伍特点,1.气血兼顾。2.活中寓养。3.升降同用。组成特点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运 用,辨证要点: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后

5、世用本方加减,可治多种血瘀气滞证。,随证加减,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棱、莪术;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胁下有痞块,加丹参、郁金、蟅虫、水蛭。使用注意:孕妇忌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组成 生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主治 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病机 气虚血瘀,脉络瘀阻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主证病机分析:气虚血瘀证。,中风之后经气大虚脉络瘀阻气虚不摄 小便失禁或频数,口角流涎,苔白,脉缓,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6、语言謇涩,下肢痿废。,方解君 生黄芪(重用)1、大补元气,补气行血 2、使瘀消而不伤正臣 当归尾活血兼养血,化瘀而不伤血佐 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 地龙行散走窜,通经活络,配伍特点,重用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使气旺血行治其本;祛瘀通络治其标。黄芪:行血药=5:1 气旺促血行,活血不伤正。,运 用,辨证要点: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随证加减:上肢加桑枝、桂枝;下肢加牛膝、杜仲;久病加水蛭、虻虫;语音不利,加菖蒲、郁金、远志;口眼歪斜,合牵正散;痰多,加半夏、天竺黄;偏寒,加附子;脾虚,加党参、白术。使用注意:阴虚阳亢、痰阻血瘀不宜使用。,使用方法,生黄芪宜先从小量(

7、30g)开始,然后逐渐加量至120g,见微效时,日服两剂,服五、六日后,改每日一剂。中风半身不遂者使用本方时,患者应神志清醒。久服缓治,疗效方显。愈后仍宜每隔三、五或七、八日一剂继服,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组成 柴胡 瓜蒌根 当归 红花 甘草 穿山甲 酒大黄 酒桃仁用法 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主治 跌打损伤。胁肋瘀肿,痛不可忍。病机 跌仆损伤,瘀留胁下治法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复元活血汤,主证分析: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瘀阻胸胁 气滞络阻 胸胁瘀肿,痛不可忍。,方解君酒制大黄(重用)荡涤留瘀败血,引瘀血下行。(酒制:助活血,添发散)柴胡(重用)疏肝行气,气行血

8、活。兼引药入肝经。大黄:一降 柴胡:一升 大黄得柴胡:使大黄不能直下,随柴胡出表入里,搜剔胁肋瘀血。,攻散胁下瘀滞,臣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 穿山甲破瘀通络,散结消肿佐 当归养血和血,祛瘀不伤血 天花粉清热润燥,入血分消瘀血。佐使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加酒煎服(酒:水=1:3),增强活血逐瘀之力。,配伍特点,升降同施,调畅气血;活中寓养,瘀去新生。,运 用,辨证要点:胁肋瘀肿疼痛。随证加减:瘀重痛剧,加三七或乳香、没药、元胡;气滞甚胀痛,加川芎、香附、郁金、青皮。使用注意:服药后应“以利为度”,“得利痛减”,则易方调理。,病案,苗X 女 28岁 患痛经病多年,经期先后不定,色暗有块,少腹疼痛

9、,喜温不喜按,面色憔悴,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弦细而涩。,温经汤(金匮要略),组成 吴茱萸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 生姜 甘草 半夏 麦冬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日久,月经提前或推后,或一月数行,或经停不至,或痛经,小腹冷痛,唇口干燥,傍晚发热,手心烦热。亦治女子久不受孕。病机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治法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温经汤,主证病机分析:,寒凝气滞少腹冷痛、久不受孕。寒凝血瘀痛经、唇口干燥。瘀阻生机阴血不足、虚热内生傍晚发 热,手心烦热虚寒失固瘀血阻滞 月经先期,或一月再行,崩中漏下。血不循经,冲任虚寒,月经后期经停不至,病机特点,寒、

10、瘀、虚、热错杂。,君 吴茱萸温经散寒止痛(暖冲任)桂枝温经散寒(十二经)臣 当归、白芍、川芎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阿胶滋阴养血,止血润燥 麦冬养阴清热(虚热)丹皮活血散瘀(瘀热)佐 人参、甘草益气健脾 半夏、生姜通降胃气以散结 有助于祛瘀调经使 甘草调和药性,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养阴润燥制吴、桂燥性,益气和胃,配伍特点:*温清消补并用,以温经补养为主。温中寓通(消),温中寓补,温中寓清。*大队温补药 少量寒凉药临 床 应 用辨证要点:月经不调,经血夹有瘀块,小腹冷 痛,时发烦热,舌暗红,脉细涩。,温而不燥刚柔相济,温养化瘀之剂,临证加减,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或桂枝易为肉桂;寒凝

11、气滞,加香附、乌药;漏下不止,血色暗淡,去丹皮,加炮姜、艾叶;气虚甚,加黄芪、白术;傍晚发热甚,加银柴胡、地骨皮。,注意事项,月经不调属实热或无瘀血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崩漏患者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短时出血增多的情况,此属正常现象。,生化汤(傅青主女科),组成 全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炙甘草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行,小腹冷痛,脉迟细或弦。病机 产后受寒,血虚寒凝,瘀阻胞宫。治法 化瘀生新,温经止痛。,生化汤,主证病机分析:产后(虚、瘀)感受寒邪,血虚寒凝 恶露不行瘀血阻滞 小腹冷痛,君 全当归(重用)养血活血,化瘀生新,温经散寒臣 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祛瘀佐 炮姜温经止痛 黄酒温通血脉 童便益阴化瘀,引血下行使 炙甘草调和药性,配伍特点:寓生新于化瘀之内 温、补、通三法并用,运 用辨证要点: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随证加减:恶露已行,腹微痛,可减桃仁;瘀滞较甚,痛剧,加黄蒲、五灵脂、元胡、益母草;冷痛甚,加肉桂;气滞明显,加木香、香附、乌药。使用注意:产后血热而有瘀滞,不宜使用本方。出血不止,甚则汗出气短神疲,不宜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