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8805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6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工具书检索》PPT课件.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科工具书检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要掌握的学科知识;另一类是要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有关知识的信息。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检 索工 具 书利用工具书检索信息,第一章 检 索,一.检索的概念,1.检索:就是查找符合特定需要的信息的过程。2.文献检索:将众多的文献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储存起来,并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二.文献检索的对象,事实检索数据检索书目检索,事实检索以事实为检索对象,查找有关个别性的知识或信息。,文字类词语类语句类器物类史事类时间类地理类人物类机构类10.典制、约章类,数据检索以数据为检索对象,从文献中查找所需的的数据

2、资料,1.统计数据2.调查数据3.实验数据4.标准数据,书目检索以文献资料为检索对象,围绕特定研究课题进行检索,1.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现有成果2.收集有关课题的原始资料3.收集与课题相关学科成果的文献,第二章 工具书,一.工具书的概念,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刊。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百科全书、词典、年鉴、手册、指南、索引等工具书。,二、工具书的特点,1.注重知识的诠释性;2.注重内容的完整性;3.注重资料的参考性;4.注重编排的易检性;

3、5.注重目的的查考性。,三.工具书的作用,1、解决疑难问题 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我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术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2、指引读书门径 我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时,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利用百科全书类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3、提供参考资料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

4、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查检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了解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径,从而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询到所需的宝贵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

5、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并对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话:“解决疑难问题,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四.工具书的结构,除普通图书的各要素外,工具书通常由以下六部分构成:1.序、跋(前言)2.凡例(排检方法、著录规则、注意事项等)3.目录 4.正文 5.辅助索引;6.附录,五.工具书的类型,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综述、手册、名录表谱、图录,目录。目录是记录书刊名称、作者、出版处、出版年月等情况,并按一定次序编排而成的工具书。目录中著录书籍的如全国新书目、中国丛书综录等,著录刊名的如全国中文期刊联合

6、目录等。有的目录还对所收书籍的内容进行简要评介,称为“提要”,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目录也有卡片形式的,如实行计算机管理前各大图书馆都设有卡片目录。索引。索引是将书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句、人名、地名、篇名、书名和主题等)分别摘录,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起来,并注明出处的工具书。索引又叫通检、引得等。索引按其取材来源可分为书籍索引和报刊索引。前者如十三经索引、后者如全国报刊索引等。文摘。文摘是简要摘录论文的主要论点,并汇编在一起供研究者检阅选取的书刊。它有期刊、书籍、卡片等形式。目前科技方面的较多,属于语言文学的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出版发行的文艺理论资料卡片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或简称四库提要。由清代颙瑢、纪昀等编纂。该书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修,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稿完成。经过修改、补充,于乾隆五十四年定稿,由武英殿刻版。乾隆六十年,浙江地方官府又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武英殿刻本翻刻。自此方得广泛流传。,全书200卷。著录图书3401种,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该书著录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学、史学、文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万多种,为我国收书最多的目录,而且写有内容提要和评论,为学者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

8、、经济、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部翔实的书目。,四库将各种书籍别为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各部下再分若干类,类下细分为属。每大类与小类前面均有小序,子目后面有按语,简要说明此类著作的源流以及划分类、目的理由。群经及小学之书入于经部。经部下分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十类,其中的礼类、小学类又各细分为六属和三属。纪事之书或考辨史体、评论史事等专书入于史部。史部分正史、编年、记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十五类,其中诏令奏议、传记、地理、职官、政书、目录类各细分所属,共二十六属。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者入于子部,子部分为儒

9、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其中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小说家又细分为二十四属。集部收诗文词曲、散篇零什等书,分楚词、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其中别类、词曲各有细分共十一属。,总目具有如下功能:(一)了解书名来历。不少古籍书名寓意深刻,不易顾名思义。总目往往多加解释,妙语解颐。(二)了解古籍内容。每书解题文字,言简意赅,颇中肯綮(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三)了解作者身世。每书解题均备列著者名、字、号、籍贯、生平事迹等。各类人名大辞典中难以查找的著者人名,总目往往而有,并多所补正。(四)了解

10、学术源流。总目每部(类)之前均有总(类)序,详述学术演变过程,如数家珍。每书解题亦多涉及源流问题。(五)了解版本。每书之下多注明“永乐大典本”、“通行本”等等。(六)了解流传情况。一般认为,总目正式著录者,多有传本;总目打入“存目”者,传本少见;总目未收之书(戏剧、章回小说等于例不收者除外),传本罕见。,因此,总目作为一部较有系统的、内容比较充实的书目工具书,作为文史工作者或中华文化爱好者,面对这样一个卷帙浩繁的文化载体,掌握查阅和检索的方法,无疑有着重要的工具性价值。,卷首 圣論表文職名凡例卷一 经部一易类一卷二 经部二易类二卷三 经部三易类三卷四 经部四易类四卷五 经部五易类五卷六 经部六

11、易类六卷七 经部七易类存目一卷八 经部八易类存目二卷九 经部九易类存目三卷一 经部一易类存目四卷一一 经部一一书类一卷二一 经部二一书类二卷二二 经部二二书类存目一卷一四 经部一四书类存目二卷一五 经部一五诗类一卷二八 经部一六诗类二卷一七 经部一七诗类存目一卷一八 经部一八诗类存目二卷一九 经部一九禮类一周禮卷二 经部二禮类二仪禮卷二一 经部二一禮类三禮记卷二二 经部二二禮类四三禮总义通禮杂礼书卷二三 经部二三禮类存目周禮仪禮卷二四 经部二四禮类存目二禮记卷二五 经部二五禮类存目三禮总义通礼雜礼书卷二六 经部二六春秋类一卷二七 经部二七春秋类二卷二八 经部二八春秋类三卷二九 经部二九春秋类四

12、卷三 经部三春秋类存目一卷二二 经部三一春秋领序目二卷三二 经部三二孝经类孝经类存目卷三三 经部三三五经总义类卷三四 经部三四五经总义类存目卷三五 经部三五四书类一卷三六 经部三六四书类二卷三七 经部三七四书类存目卷三八 经部三八乐类卷三九 经部三九乐类存目卷四 经部四小学类一训诂卷四一 经部四一小学类二字书卷四二 经部四二小学类三韻书卷四三 经部四三小学类存目一训诂字书 卷四四 经部四四小学类存目二韻书卷四五 史部一正史类一卷四六 史部二正史类二正史类存目卷四七 史部三编年类卷四八 史部四编年类存目卷四九 史部五纪事本末类纪事本 末类存目卷五 史部六别史类别史类存目卷五一 史部七雜史类卷五二

13、 史部八雜史类存目一卷五三 史部九雜史类存目二卷五四 史部一雜史类存目三卷五五 史部一一诏令奏議类诏令奏議卷五六 史部二诏令奏議类存目诏命奏議卷五七 史部二二传记类一圣贤名人总録上卷五八 史部一四传记类一一总録下雜録卷五九 史部一五传记类存目一圣贤名人上卷六 史部一六传记类存目二名人下卷六一 史部一七传记类存目三总録上卷六二 史部一八传记类存目四总録中卷六三 史部一九传记类存目五总録下卷八四 史部二传记类存目六雜録别録卷六五 史部二一史钞类史钞类存目卷六六 史部二二载记类载记类存目卷六七 史部二三时令类时令类存目卷六八 史部二四地理类一总志都会郡系卷六九 史部二五地理类二可渠旁防卷七 史部二六

14、地理类三山川古蹟杂记卷七一 史部二七地理类四遊记外纪卷七二 史部二八地理类存目一总志卷七三 史部二九地理类存目二都会郡系卷七四 史部三地理类存目三都会郡系下卷七五 史部三一地理类存目四河渠边防卷七六 史部三二地理类存目五山川卷七七 史部三三地理类存目六古蹟雜记卷七八 史部三四地理类存目七遊记外纪卷七九 史部三五职官类官制官箴卷八 史部三六职官类存目官制官箴卷八一 史部三七政书类一通制卷八二 史部三八政书类二典礼邦计车政法命考工卷八三 史部三九政书类存目一通制,四库七阁,清朝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文献整理活动。这部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其主要历史影响除学术成就外,当数“四库七阁”

15、的建立。该书因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只手抄了七部,分别建阁贮之,这就是被称作“内廷四阁”或“北四阁”的北京大内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文津阁和盛京(今沈阳)故宫之文溯阁;以及被称作“江南三阁”的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之文澜阁。四库七阁因书而建,四库全书因阁而得以保存。从书成阁立至今二百余年间,书与七阁历尽沧桑,伴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频繁战乱而饱受摧残,最短的存世仅六、七十余年,目前只有文渊、文津、文溯、文澜四阁尚屹立人间。,文渊阁,文渊阁位于文华殿的北面,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建成,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

16、地六承之”,意在防火。紫禁城宫殿中用以贮藏图书的主要地方就是文渊阁,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经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四库全书缮写7部,共建7座楼阁贮存。其中以宫中的文渊阁最为壮观。文渊阁的四库全书于1948年年底被国民党政府运往台湾,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文津阁在热河行宫(今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建筑也全仿宁波范氏天一阁,而其地则处于青山秀水之间,风景宜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文津阁修建完毕,第二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即送藏于其中,其间除了纪昀等参加校对

17、的官员学者和乾隆皇帝曾经翻阅过之外,深藏阁中,世人莫得见之。1915年,文津阁本四库全书由国民政府内务部运归北京,藏于古物保存所,后拨交新成立的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保存,遂至于今天,成为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据国家图书馆的有关史料记载,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于1915年由内务部运抵北平,暂时藏于古物保存所;是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前清奏案,咨行内务部,将其拨归京师图书馆。次年夏天,复将原来的书架交来,计经、史、子、集四部:共103架,6144函,36300册。外有分架图4函,4册;殿本四库全书提要20函,124册。经史子集卷帙,以四种颜色将其分别开来。经部为绿色,史部为红色,子

18、部为蓝色,集部为灰色。每册卷首盖有“文津阁宝”,末页盖有“避暑山庄”、“太上皇帝之宝”小篆朱文方印各一颗。史部的八旗通志成於嘉庆初年,后再补入,故里面仅有“嘉庆御览之宝”一方。全书与通行印本的四库全书目录微有不同,大概因为抄写较晚,所以有修订改易之处。经影印出版后,使世人得窥其神秘面目。,文溯阁在辽宁沈阳的故宫内。辽宁一带原为满清的发祥之地,所以要在这里修建文溯阁,并送藏四库全书一部。计经部20架,960函;史部30架,1584函;子部22架,1584函;集部28架,2016函;36000册。经部总11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史部总目5函,30册;考证3函,18册。又藏圣祖康熙皇帝御定

19、古今图书集成全部,计12架,576函。民国时期,文溯阁四库全书也辗转流徙,几经危殆。1914年运京,存馀保和殿。1925年,奉天教育人士拟办图书馆,呈请北京国民政府当局索回此书。内阁讨论后,决定同意东北地方政府的请求。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落入日本人手中。事后,日方曾假藉所谓国立图书馆的名义代为封存。1922年,清室曾以经济困难,欲将文溯阁书卖给日本人,价已议定为120万元。消息传出,国人群起反对,其事遂寝。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为日本侵略者占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也被日本侵略者封存。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文四阁本四库全书才又回到人民手中。文化大革命期间

20、,中国北方地区因为与前苏联的关系日益紧张,所以中央下令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从沈阳调出,运至甘肃兰州市附近的榆中县的战备书库,并一直存放至今。,文源阁在圆明园内。圆明园原为世宗宪皇帝雍正的藩邸。赐园之名为圣祖仁皇帝康熙御书。圆中的水木明瑟之北稍西即为文源阁,上下各六楹,阁西为柳浪闻莺。文源阁的匾额及阁内汲古观澜匾额都是乾隆皇帝御书。文源阁前为玲珑峰,上面刊有乾隆御制文源阁诗。阁东的亭内有石碣,上刊御制文源阁记。以上文源阁外观仅有的记载。文源阁本四库全书自乾隆四十八年(1783)抄毕送藏后,历时仅七十余年,即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大肆抢掠之后,举火焚烧了这座举世闻名

21、的万园之园,文源阁本四库全书也随圆明园一同化为灰烬。今天,西山残照犹如昔日,万园之园圆明园,已化为历时的陈迹。文源阁所在的遗址,已不可找寻。万幸的是,文源阁东边亭内刻着乾隆皇帝御制文源阁记的石碣,尚且保留在世间。,文宗阁和文汇阁镇江金山的文宗阁原藏四库全书经部947函,5402册;史部1625函,9463册;子部1583函,9084册;集部2042函,12398册。总目录计22函,127册;简明目录2函,8册。文宗阁本四库全书,先残于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中的英兵之手。等太平天国的势力发展到江浙一带,江浙三阁四库全书遂无一幸免。咸丰二三年间,太平军即将到达扬州,当地绅士曾呈请运使刘良驹筹备费用,将四

22、库全书移避于深山之中,但刘良驹坚不肯应。等太平军点燃的大火烧到阁下时,阁门还被牢牢锁住,竟不能夺出一册。镇江文汇阁在金山之上,负责看管的二个僧人听说太平军将要到达,赶紧督促僧众将寺中的佛教移运到五峰下院。但典守四库全书的是扬州的绅士;僧人没有及时通知他们,结果被全部烧掉。后来,莫友芝曾经受曾国藩之托去寻访四库全书,结构一无所获。文宗阁、文汇阁两阁四库全书就这样化为灰烬。,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的运气稍好一些。咸丰年间,太平军席卷东南。咸丰十年,太平军第一次进入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尚未遭劫;到了第二年(1861)太平军再次进入杭州,浙江省的大小官员奔散逃命,无人顾及四库全书的命运。此时,文澜阁已经倾圮

23、,藏于其中的四库全书也大量散逸。幸亏当地乡绅丁申和丁丙兄弟以收拾残编为己任,偷偷收拾残书,得到8140册,仅有原书的大约四分之一。等1864年太平军退走之后,丁氏兄弟又不惜花重金从民间收买,又买得一部分。但文澜阁一直没有修复。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谭钟麟、布政使德馨倡议修复文澜阁。新阁在旧阁原址上重建。而散佚之书,丁氏兄弟继续搜购,其中包括了震泽人徐葵之在上海所收集的549册,一共达到8689册。同治五年至十年,又陆续收购到了371册,同治十三年复得2册,一共有906册。这其中除了古今图书集成残本673册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实际上仅为8389册。为使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成为完璧,丁氏兄弟将

24、家中藏书全部贡献出来,依类编目,招集抄手抄写。又从天一阁、抱经楼、振绮堂、寿松堂等著名藏书楼中借抄诸书,历时七年,先后得书3396种,寻求而没有能够得到的仅有九十多种。光绪八年(1882),丁氏兄弟设抄书局于杭州东城讲舍,开始补钞,至光绪十四年(1888)为止,先后配钞残编与补钞全帙者,约共23000馀册,合乱后所收残编,一共为34000馀册。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又补钞了38种(册数未详)。至是,历经劫难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基本恢复了旧观。1914年,钱恂任浙江图书馆馆长,就丁氏兄弟钞补所未全者,更为补钞残阙,历时8年之久,得书216种。1923年,张宗祥任浙江教育厅长,又组织人力开始补钞

25、。到1926年,得书217种,共2046册。当时还补钞了丁氏钞本的缺简52种,577页;重钞丁氏钞本讹脱书13种,41册;重校丁氏钞本213种,5660卷,2251册。合计补钞、重钞、重校,合计430种,10157卷,4297册。至是,文澜阁本四库全书才渐复其原。,字词典(Dictionary),字词典是汇集各种语言中的字词及短语,分别给予拼写、发音和词义解释等项信息,并按字顺组织起来方便读者随时查检特定词语信息的语言工具书。这类工具书包括语言词典,传记词典、地名词典及各个学科的知识词典。如果有下列问题,诸如:词的起源、派生、用法、同义词与反义词、方言、俚语、缩写字、短语和的生僻字等问题,可直

26、接找这类工具书。,字典、词典。,中国的语言文字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使用年代最久的一种文字。字典、词典,古时称为字书。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以讲字形为主的字典。首创部首排检法。最早的词典:尔雅,它是历先秦汉代的跨代集体著作,以讲字义为主。现存最早而完整的韵书是广韵,是讲字音为主的,在宋代已被读书人作为通用字典使用。以上三种是古代最重要的字书。后来的各种字典、词典都是由这三种发展演变而来,以后又先后出现了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现在我们使用的工具书最简便的有新华字典,较完备的有现代汉语词典。这两种工具书我们一定要熟练地使用。,辞书释义,辞书是字典和词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

27、汉字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词”和“辞”在表示言辞(言词)、文辞(文词)时,语义是相通的。“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词”的基本意思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辞”则是指言辞、文辞。,以收录语文性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写作“词典”。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词典,多写作“辞典”。以收“词”为主的是“词典”,以收“语”为主的是“辞典”。,词典的种类,规模:大、中、小之分。释词方法:描写型词典、规范型词典。收词时限:历时性词典、共时性词典。载体形式: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尔雅,由秦汉之间的学者递相增益而成。中国最早的以训释词义为

28、主要内容的训诂书,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词典。在中国辞书发展史形成了特有的“尔雅系统的字书”(又称“群雅”)。,说文解字,东汉中期著名学者许慎编纂。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辩识声读的字书。也是1800年来唯一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字书发展史上形成了特有的“说文系统的字书”。收篆文单字9353个,“重文”1163个,解说133441字。所收文字,按形体构造归并为540个部首。人们认为“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解字,尤不读也。”,说文,重点在字形的分析,以文(独体)为主;解字,重点在字义的解释,以字(合体)为主。小篆是全书的说解对象,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肯定字的性质和类型,说明文字义、

29、形、音三种要素和三者的密切关系。说解次序就是对每个字先说解其意义,次说形体,后说读音。全书以“六书”为书例,统全书文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字学大典,而且也是一部“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语)的百科全书。其价值主要有:(一)奠定了汉语文字学的基础;(二)开创了以部首编纂字典的体例;(三)规范统一了汉文字;(四)是释读古文字资料的桥梁和钥匙;(五)是探求古代汉语音韵、词汇的宝库;(六)是纪录历史文化知识的典藏。,许慎(58?-147?),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

30、人。字叔重。师从东汉名儒贾逵,通籀篆古文。作说文解字,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贡献极大。另著五经异义等,已散佚。据后汉书称,“时人为之语:五经无双许叔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436页,康熙字典,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明确以“字典”命名的字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总结时期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古代字书。,新华字典,汉字的形体和读音比较规范、准确,释义和例句简明易懂。全面而及时地体现国家现行的语文政策。,现代汉语词典,内容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基本范围。全面推行“规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字词意义的梳理和辨析,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实现了学术性和通俗性的较好统一。,汉语大字典,以“字”为中心,形

31、、音、义兼顾,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反映其演变和发展。收词标准:“汉语一般词汇”。编纂方针:古今皆收,源流并重。特点:着重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全面阐述。,辞源,辞源的编纂开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1948年出版辞源简编。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辞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这是我国现代第一部较大规模的语文辞书。全国解放后,1958年开始修订工作,根据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将辞源修订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修订稿第一册于1964年由

32、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分四册陆续出版,至1979年9月出齐。辞源单字用部首排列。同部首的按笔画数多少为序,少的在前,多的在后。同笔画数的按起笔笔形,丨丿为序,依次排列。每个单字下的复词按字数多少为序,字数少的排在前,字数多的排在后。字数相同的,以第字的笔画数多少为序。笔画相同的,以第字起笔笔形丿为序。书末附四角号码索引。,辞海,辞海刊印于1936年。是按部首排列,以字带词,而词又是以字数、笔画为序的。使用方法与辞源基本相同。这种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的编写体例,具有它自己的特色。辞海出版后,对当时的中国文化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起过应有的作用。1957年秋,毛泽东同志倡议重新修订旧版辞海,

33、并把任务支给上海,由原主编舒新城着手筹备,历经甘多年,其间三易主编。1960年舒新城逝世后,由陈望道任主编;1977年陈望道逝世,由夏征农任主编,终于1979年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辞海三卷本,在全国各地公开发行。辞海全书选收单字14872个,选收词目91760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辞海按部首查字法查字,对旧辞海的部首作了调整,书前列有部首调整情况表供查阅,书后还附有汉语拼音索引供查阅。附录中还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计量单位表、基本常数表、天文数据表、国际原子量表(1975

34、年)、元素周期表、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国际音标表、汉语拼音方案等。,辞源(修订本)的性质、特点,性质:主要供查考古代词语典故和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的大型辞书,即专门的古汉语词典。特点:在收词上,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在释义上,结合书证,重在溯源。,辞海的性质、特点,性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辞书。特点:在选收词语上,以解决一般人在学习、工作中质疑问难的需要为主,并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在释文内容上,以介绍基本的知识为主,并注意材料与观点的统一。,义项比较“艺”,辞源1.种植。2.才能。3.准则,限度。4.区分。,辞海1.才能;技艺。2.艺

35、术。3.种植。4.标准;准则。5.犹言“文”。,词义比较“艺术”,辞源:泛指各种技术技能。后汉书伏湛传注:“艺谓书、术、射、御;术谓医、方、卜、筮。”,辞海: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理想的完备的工具书。它收集专门术语、重要名词、分列条目、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说明,提供定义、原理、方法、历史及现状、统计、书目等方面的资料。是一种重要的知识密集型工具书。概述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的著作。历史上科学文

36、化成就的总结性著述。知识总汇之书。,百科全书的特点,1.概述性。百科全书是百科知识的总汇,它用最准确、最精练的语言概述了人类各个知识领域或某个知识领域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提供了各种事物的基本知识、历史和现状。2.完备性。百科全书从内容到形式,集各类型工具书之大成,被称为“百科全书之王”。从内容上看,百科全书广泛收集各个知识领域的名词术语,包括人名、物名、地名、事件、国家民族、党派团体、学说理论,并附有地图、插图、图表、参考书目、各种缩写和用语等,兼具各类工具书的寻检、查阅功能。从形式上看,百科全书的编纂体例和检索系统也最为完备。它利用大、中、小条目、概观性文章及丰富的插图,较好地满

37、足了读者的查考、浏览和阅读需要;利用目录、索引和见系统,进一步强化了检索功能;利用再版、连续修订制和补卷制等,保证了知识材料的新颖性。3.权威性。百科全书的编纂情况,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代的文化科学水平,或者说,百科全书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国家把出版百科全书作为文化科学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提高百科全书的编纂质量。百科全书的权威性体现在编者、撰稿人和出版者三个方面。编者要有学术声望,撰稿人必须有学术专长,出版者要有为人称道的出版史。已经出版的百科全书都有“编辑委员会”、“编辑部”及“撰稿人”名单,条目也均有署名,从名单和署名中,即可

38、看出百科全书的权威性。,百科全书这种工具书不是始创于中国,它的编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我们应该了解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和传播作出这重大贡献的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斯珀西波斯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编纂过概述各种学问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被认为是百科全书的先驱者。亚里士多德还是最早对科学进行分类的人,他的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百科全书编纂有较大的影响,人们称为“百科全书之父”。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编纂了现存第一部自然科学百科全书自然史。1559年,德国学者斯卡里兹编纂了百科全书,或神与世俗学科知识,第一次正式使用“百科全书”这个名称。1728年,英国学者、百科全书编纂家钱伯斯编纂了百科全书,或艺术与科

39、学综合大辞典。该书影响较大,钱伯斯因而被称为“现代百科全书之父”。1751年,法国哲学家狄德罗主编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大辞典。该书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工作,此后百科全书广为编纂和传播。,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1978年开始编纂,1993年出齐。全书74卷(正文73卷,总索引1卷),总条目77859条,总字数1.2亿多。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和领域。对有关中国的内容作了比较充分、权威的反映;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内容所占比重较大。,著名三大英语百科全书A、B、C:EA美国百科全书(The

40、Encyclopaedia Americana,1829)EB新不列颠百科全书(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1768)EC科里尔百科全书(Colliers Encyclopaedia,1949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改造和深化。重要条目移译英文版原书“百科详编”的大条目。全书20卷,条目81600个。侧重西方文化、科技成就和当代知识。,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文版两卷本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是与英文版同步发行的最新版本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被称为“21世纪人类必备的案头工具书”。全书共收条目近万条,计900万字,并配有200多张图片、图表和地图,涉及古今中外各个

41、知识领域,但侧重西方文化、科技成就等各种知识的介绍,对中国读者了解与认识西方有较好的帮助。,百科全书的类型和重要著作,1.收录范围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专科性百科全书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2.读者对象 成人学术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成人普及性百科全书环华百科全书、中华常识百科全书青少年通俗性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3.地区范围世界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国家性百科全书简明中国百科全书、中华文化百科全书地方性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4.规模大小大型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小型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家庭育儿百科

42、全书,类书,概念:类书是采辑古籍中的片段或整篇资料,按类别或韵目加以编排,以供寻检、征引古代文献之用的工具书。特点:类书的内容,是直接抄录各类典籍中的原始资料而加以陈列。就抄录资料的方式说,一般是片段摘抄,也有的是整段、整篇、甚至整部书抄录。资料的原始出处,一般都加以注明。功用:系统收集参考资料。查考语词和典故出处。校勘考证古籍,辑录古籍佚文。,结构,1.中国古代类书采用的分类体系,从总体上说,是一个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区分为“天、地、人、事、物”的模式。这一分类体系,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哲学观念。唐代类书艺文类聚的分类体系:天:天部 岁时部地:地

43、部 州部 郡部 山部 水部人:符命部 帝王部 后妃部 储宫部 人部事:礼部 乐部 职官部 封爵部 治政部 刑法部 杂文部 武部物:军器部 居处部 产业部 衣冠部 仪饰部 服饰部 舟车部 食物部 杂器物部 巧艺部 方术部 内典部 灵异部 火部药香草部 宝玉部 百谷部 布帛部 果部 木部 鸟部 兽部 鳞介部 虫豸(zhi去声)部 祥瑞部 灾异部 2.按韵目编排的类书-所谓按韵目编排,简单地说就是“以韵统字,以字隶事”。最早采用按韵目编排方法的类书是唐代颜真卿的韵海镜源,此书已亡佚。明代编成的永乐大典是按韵目编排的类书的代表作。,永乐大典 国家图书馆四件镇馆之宝之一敦煌遗书、四库全书、赵城金藏、永乐

44、大典,永乐大典收藏表,永乐大典,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计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成祖朱棣赐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永乐大典正文为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全书举凡天文、地理、

45、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永乐大典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永乐十九年(1427年),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之运到北京,藏在宫城内的文楼。大典原稿则存放在南京文渊阁,明代中期毁于火灾。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某日,皇宫内起火,三大殿被烧毁,危及文楼。对永乐大典“殊宝爱之”

46、的嘉靖皇帝一夜之间连颁三道谕旨抢救永乐大典。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谕命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当时经考试录用的誊录人员百余人,严格按照永乐正本的册式行款摹写,每人每天誊抄三页。每册注明重录总校官、分校官、写书官等衔名,以示负责。前后6年方完成。正本移放文渊阁,后下落不明,成为历史悬案,学界多认为是毁于明清之际的战火。而副本先是存放在皇史,到清朝雍正年间移入翰林院。乾隆年间修纂四库全书时,借用永乐大典收辑古籍,发现丢失了1000余册。光绪元年(1875年)清理永乐大典,发现仅存5000余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只剩下800余册。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毗邻

47、东交民巷的翰林院化为战场,藏书四散毁损,侵略者肆意抢掠破坏,永乐大典几近丧失殆尽,有数百册散落到世界各地。,“中国大型类书,明永乐元年(1403)成祖命解缓等编,次年成书,名文献大成。成祖嫌内容简略,又派姚广孝、解缀等重修,于永乐六年(1408)完成,改称今名。全书22937卷(内目录、凡例60卷),分装11095册,约3.7亿字。参加编校、抄写的学者、书手近3000人,大典采辑宋、元前古籍七、八千种,按韵目分列单字,依单字辑入各项文史记载。全书收罗宏富,元以前佚文秘籍多赖以保存,对辑俟或校勘古籍有重要价值。清修四库全书时即从中辑出500多种书。永乐大典原来只抄正本一部,未刻印,后又摹写副本一

48、部。正本约毁于明亡之际,副本在清咸丰时也渐散失,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所余卷怯大部焚毁。现存世的约800卷。已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卷“永乐大典”条的释文,百科全书与类书、辞典的区别与联系首先,从收录内容看,它们都以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而著称。类书是包罗万象,“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辞典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各种事物范畴;百科全书是百科知识的总汇,囊括了人类一切知识领域。但类书只是原始资料的汇编,既不加解释,也不作完整、系统的论述,“述而不作”,而且偏重文史资料的汇编;辞典从小处着手,贵在有词必解,而且对各种词目只作简要的解释,不作系统深入的阐述;而百科全书则从大处着

49、手,贵在总揽各学科的主要知识,对每个条目作尽可能详细、完整、系统的论述,“述而后作”。因此,可以说百科全书是类书的再创作,是辞典的深入和发展。其次,从材料的编排看,大体都包括按类和按字顺编排两种方式。类书主要按类编排,也有按字顺(音韵)编排的;辞典主要按字顺编排,也有按类编排的;百科全书主要按字顺编排,但也经历过分科分卷编排的阶段。总的说来,百科全书和辞典基本上是按字顺编排,类书则大都是按类编排。而且类书的立类主要是以伦理为原则,以事物形态为依据,百科全书的立类则以科学分类为基础。再次,从功能用途看,大体都能提供各个学科、各种事物的知识。但类书主要供人们查考和征引资料,辞典主要供人们查考以释疑

50、解惑,百科全书则供人们查考、阅读以获取知识。总之,类书和辞典查考性强些,百科全书则可读性和查考性都比较强。,年鉴(Yearbooks/Annuals and Almanacs),年鉴是一种全面记述事业的年度发展,系统汇集年度重要时事文献信息,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的资料工具书。一般由重要文献、概况、专题论述、大事记、统计资料和附录几部分组成。其中专题论述是年鉴的主体,或刊载专为年鉴撰写的综合性文章,或刊载原始文献,叙述一年中出现的重要事件和新知识、新成果。Yearbook不收录回溯性资料;而Almanacs有回溯性资料。,年鉴起源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学东渐”的热潮,外国年鉴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