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90633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简约本》PPT课件.ppt(1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美学原理,2,第一章 美 学,第一节 审美现象 一、审美现象1.美无处不在旧石器时代,南方元谋人,北方的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石器工具的装饰。,3,旧石器时代: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画 法国的拉斯科洞画 中国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 新疆的阿勒泰岩画,4,审美活动的变化。“环肥燕瘦”当代的审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审美领域空前广泛。,5,二、审美现象与审美体验1.什么是审美现象?审美现象是指一切有关人类审美活动所呈现的现象。广义地讲,任何与人类审美活动关联的现象,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审美现象;狭义地讲,审美现象是指人类生活对美的欣赏、发现和创造等一切活动而呈现的现象。丰富多彩的审美现象基础之上建立

2、了美学。,6,2.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三大型式:“当它们以客观标准而存在时,多被名为真、善、美;当对应于理解方式存在时,其对应的心理功能多名以知、意、情;当以生存方式存在时,则多名以认知、实践、审美。”,7,自然领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领域。包括人类自身。社会领域的审美活动是人类审美现象最复杂、最集中的表现。艺术领域的审美,是美学研究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对象。,8,3.审美现象的三个构成因素审美主体:发现和创作“美”的人。这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几乎决定了审美现象的价值。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审美对象(即审美客体):一个供审美主体观照的感性形式对象。“审丑”的特殊现象。,9,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

3、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1)“静观”的关系。人以一种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对象,主体通过“静观”让对象形式凸现。,10,(2)“对话”的关系。主、客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存在着一种辩证的互动,审美就在这个互动的动态关系中得到实现。(3)审美主客体进入物、我两忘的“存在”状态即审美主体忘情投入审美活动时,主体、客体的疏离消失了,进入了审美的“无我之境”。这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11,4.审美现象对于人类的意义(1)人类从审美活动中获得了审美体验。(2)审美体验,是指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得到心灵感悟和愉悦,这个感悟和愉悦以特殊的感性积淀方式,积累于人类的历史中,从而成为促进人类不断进行审美活动的根

4、本动力。,12,(3)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就是自由的体验”。与科学、伦理的领域的体验不同,审美体验是基于理性消泯于感性的一种特别的心理体验,理性遁于感性享受之中,人类获得了心灵自由的愉快和狂喜。(4)因此,审美体验是审美现象的内在目的和动因;没有审美体验,就不可能有审美现象的存在。,13,第二节 美学学科的形成,一、美学之父 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首先提出了“美学”(拉丁文 Aesthetica)范畴以及理论框架,被尊称为“美学之父”。1.西方如何使“美”成为“学”?(1)美学独立的历史不长。审美现象源远流长。,14,(2)张法:“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

5、类的统一定义。西方文化对于事物本质的追求形成美学的最重要的支撑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认为事物的本质应能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柏拉图大希庇阿斯中首先提出“美”的本质问题,奠定了其“哲学美学的创立者”地位。,15,探求各具体艺术门类的统一性,即艺术之成为艺术的核心原则是什么。艺术在早期与技术、科学混淆在一起。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等艺术才开始独立。黑格尔、丹纳的艺术哲学,把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定位为艺术,甚至美学被称为艺术哲学。,16,本于对于“知、情、意”的清晰划分,这根源于古希腊时代就非常发达的逻辑学。古希腊人对人的心理作了知、情、意的归类划分。知研究“真”,逻辑学。

6、意研究“善”,伦理学。情研究“美”,美学。,17,2.美学之父鲍姆加登和美学学科的建立 西方哲学的“认识论”阶段。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人类怎样获得知识和能力。莱布尼兹、沃尔夫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分两种:理性能力、感觉能力。理性能力是主要的,它所构成的逻辑学是一切知识的前提。感觉能力是混乱的心理能力,并不重要。,18,鲍姆加登认为人的感性能力是重要的,修整了沃尔夫思想体系中藐视或忽略人类感性的偏差,强调艺术及诗的存在合理性和价值。首先提出了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弥补了一个空白。即关于理性有逻辑学、意志有伦理学,而感性没有相应的学科的空白。为艺术寻找到了在人类认识能力与知识结构中的位置。,19,理性逻辑学

7、 意志伦理学 感性美学 1735年,鲍姆加登发表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第一次使用“Aesthetica”这个概念。1750年,他正式出版了美学第一卷,关于感性认识的理论。“感性学”。,20,感性学的特点与研究对象 美、艺术。感性学是“作为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对以美的方式思维过的东西所作的共相的理论考察”,研究对象是美、艺术。,21,美学的目的与关于“美”的观念“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感性认识的完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谐调一致的意思;另一方

8、面,是指意象的明晰生动。”“一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愈丰富,愈具体,也就愈明晰,因而也就愈完善,愈美。”,22,于是,有了美学,沿袭至今。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艺术与诗的地位。并且,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研究人的感性能力与知识的“审美经验”依然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3,二、美学学科的历史定位1.美学在中国与美学在西方(1)中国只有审美思想,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美学,美学是外来学科。(2)鲍姆加登的美学是西方古代美学以本体论为核心和近代美学以认识论为核心的分野。,24,近代西方美学的发展的三种范式:从美的本质到所有具体的审美现象,以现象-本质为结构的美学,元命题是“什么是美”。从美的本质转向美感的本质,以审

9、美主体-审美客体关系为基本结构的美学,元命题是“什么是美的”。,25,从美本质到各种艺术具体的美的形式,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的美学,元命题是“美即艺术”。2.西方美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希腊到16世纪,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16世纪到19世纪末,以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为高峰20世纪“语言学阶段”,26,本体论阶段(从古希腊到16世纪)美学的思想主流是追究美的本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弩斯、普罗提诺、奥古斯汀等。柏拉图的“理念说”。美即理念。“理念”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本体。宇宙分为三层:理念 现实世界对理念的模仿 艺术世界对现实世界的模仿,27,亚里斯多德 与老师柏拉图的观点

10、相反,提出“实体论”。美在于物体形式,艺术源于现实世界又高于现实世界。诗学指出悲剧对人类灵魂有“净化”作用。,28,本体论美学思想特征:把美、真、善结合起来思考,追求超验的美的本质。认识论阶段(16世纪到19世纪末)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德国古典美学三大流派。,29,英国经验主义。肯定感觉对人的认识的作用,对感觉做了细致的研究。洛克美属于感官经验中的复杂观念,肯定了人的认识能力和想象力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艾迪生审美快感与想象力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夏夫兹伯里“内在感官”说,审美是人的内在感官的天然能力,审美快感是一种不关涉利害的快感。,30,哈奇生、博克深入探讨审美趣味和想象力与审美的关系

11、。大陆理性主义。坚持理性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代表人物法国的笛卡尔、布瓦洛,德国的莱布尼兹,鲍姆加登。促成了美学学科的诞生,对美学的贡献最大。虽轻视感性,但把审美现象与真理、人类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运用逻辑方法,把美的研究上升到独立学科的层次。,31,德国古典主义美学本体论美学的最高峰。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席勒。康德审美判断,批判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美来联结自然与自由。无目的的目的性。美是道德的象征。审美具有共通感。,32,崇高使人感动,优美则使人迷恋。崇高必定总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着意打扮和装饰的。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学即艺术

12、哲学。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从自我异化分离到自我复归原位的展现,艺术是复归自我的第一个阶段,即通过感性实现自我认识的阶段。,33,19世纪末的“语言学阶段”之前,美学理性思辨比较突出,纠缠于探索人的审美能力。转向人的活动方式,即人的能力通过什么活动方式转现出来,这样就能准确分析人的审美能力。,34,英美语言哲学流派维特根斯坦。解构了美的概念,认为“美”是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如果存在“美”,也仅仅是人们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情感态度的表达,或者是一种纯艺术活动的习俗。,35,大陆哲学流派尼采,海德格尔。法国的结构主义。尼采,非理性。人类的知识和道德都是虚假的表象,世界的真相是理性无法把握的“强力意

13、志”,但艺术可以把握,艺术是生命的形而上学。,36,20世纪60年代之后,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福柯、德里达、詹姆逊、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等。放弃了形而上学的意义,重视社会文化结构中意义的消解。不是解释语言,而是分析语言的机制。具有文化批判色彩。,37,张法:“与世界各文化有美无学的美学形态取得了共同的言说形态西方美学因有美的本质而诞生有因失去美的本质而解构和转向,而认同所有非西方文化关于美的言说。”,38,2.中国美学形成的三个阶段(1)接受西方美学之前的有美无学阶段。从先秦到近现代。独特的审美范畴“气韵、形神、中和、意境”。中国古典美学与西方美学思想比较的两个特征:美与真、善

14、诗中联为一体。审美范畴是非逻辑的,一种轻灵和感悟的特色。“欲辩已忘言”。,39,(2)清代末年,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王国维境界说 蔡元培美育,美育代替宗教。梁启超情感教育,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20世纪20年代后,西方美学成风尚。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谈美文艺心理学。吕澄、陈望道、李安宅、宗白华、蔡仪等,对中国美学学科建设影响很大。,40,(3)20世纪50年代至今,分前、后期。前期从50年代一直到80年代末,中国美学思想和学科的完善,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两次美学大讨论,李泽厚、高尔泰、王朝闻等。50年代至1964年的“美学大讨论”。这次大讨论是中国20世纪乃至整个中国美学

15、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这次大讨论普及了美学使美学在中国成了一门显学。,41,第二个时期的“美学热”即在十年“文革”结束之后到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美学大开国门,是再次大规模地洗礼于“欧风美雨”的时期。80年代李泽厚主持的“美学译丛”。经过两次美学大讨论,真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实践论美学。,42,后期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西方当代美学思想被同步引进中国,中国美学跟着西方美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本体论、认识论到当代西方美学。80年代末,叶朗的现代美学体系标志中国当代美学转型,审美活动成为整个美学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朱立元、周宪等。,43,三、美学体系叶朗现代美学体系。现代

16、美学体系的理论构架应该包括八大分支:审美形态学、审美艺术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审美设计学、审美发生学、审美哲学。,44,李泽厚美学四讲。美学体系是开放的。正三角形:,45,比较合理的美学学科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哲学美学美是什么。历史美学对美学思想史和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的探索,包括审美意识或审美趣味的流变史、艺术风格史、美学史。科学美学基础美学和实用美学。,46,基础美学: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分析美学。实用美学:分门别类的美学。文艺美学 建筑美学 社会美学 教育美学 装饰美学(园林、服装、美容)科技-生产美学,47,第三节 美学的对象与性质,一、美学研究对象 1.关于美学研究对象

17、的五种基本看法: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是本体的,形而上的。艺术形而下的,美的艺术。例如黑格尔认为美即艺术的哲学。审美关系主体与客体,艺术与现实,内容与形式,形式之间。,48,审美心理学 美感经验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美即直觉,即表现。2.美学研究对象艺术 审美关系 审美对象 审美心理学 美感经验审美意识 审美范畴 美学思想(审美观念方面),49,3.艺术?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第二,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行为。第三,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的抓住其本质特征。第四,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8、。,50,4.审美关系?人和客观世界构成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精神关系又包含了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对于一个客观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它,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精神关系。人与客观现实发生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美学应当对它进行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美学的出发点。这会使得美学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51,二、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美学学科 美的本质即哲学美学 美感 审美活动 审美领域与审美形态 中国传统审美范畴 艺术与审美 美育,52,三、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美学研究方法:1.19世纪末,西方试验心理学兴起,对美学研究影响颇大。德国心理学家、美学

19、家费希纳美学入门(1876),“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美学。“自上而下”19世纪中叶以前。“自下而上”19世纪中叶以后。,53,“自上而下”即哲学思辨方法。传统的研究方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把审美现象作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做哲学分析。,54,“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又称经验描述法,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者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者侧重于主体内在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的外在和表面,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于审美对象进行实证考察。2.具体研究方法,55,社会学方法。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探讨美的起源、本质和特征等。把审美现象同

20、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习俗风气等联系起来考察,从中探讨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的变迁等问题。理论代表人,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学家丹纳(泰纳),他将审美现象放在社会的三大要素下加以考察,认为人和审美现象都必然会受到种族、时代和环境的制约。他写了艺术哲学一本书,对此详加探讨,很有说服力。,56,心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自近代以来,心理学的日益发达基础之上的。他强调把审美作为心理过程来观察和分析,把研究的重心从传统的审美本质,转到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审美经验上。心理学本身就有不少流派,美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方法、格式塔心理美学方法、实验心理学美学方法等。当然,我们要注意,审美过程并非完全是一

21、个单纯的心理过程和现象,它还是一种精神现象。,57,现象学方法。是现代西方现象学哲学提出来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主张排除一切先入之见,向着“事象本身”逼近。这一方方法被认为是解决“自上而下”的方法与“自下而上”的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一方法,代表人法国的胡塞尔提出过“三步还原法”,即所谓的现象还原、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现象学方法在后来的波兰美学家英加登、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等人那里得到了发扬。,58,语言学方法。3.美学研究方法的真正出路在于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运用。这一根本方法,可以细化为两个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59,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人文学科。20世纪5

22、0年代,美国实验派美学家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美学走向科学的可能性。,60,第二章 美,第一节 真、善、美及其关系在人类文明即所有的知识与经验,分为三大范畴:真 善 美,61,真:自然界的真理、规律。人类的本能的追求之一。发明创造。借此超越自我的狭小时空,不断延伸着自己的认识与活动的领域边界,对抗灾难、突破局限例如飞行、潜水,超越自我,甚至对抗死亡。科学是真的最典型的代表。,62,善:一种道德律令,符合社会功利目的,也就是符合人类物种的利益。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社会的需要,人类相互需要的基础上,利于更好的繁衍,采用指令语言,价值世界。例如宗教。科学家信奉宗教。例如牛顿。爱因斯坦。,63,美

23、:自由的、完整的、立体的、有机的愉悦的体验。庄子的逍遥游,审美的看世界。关于人生之美,爱情,爱中获得永恒,梁祝。,64,真、善、美的关系:为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所历史地规定了的。例如真与假的关系。真,是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美作为人改造世界的能动创造的生活表现,就其历史的发生和起源来看,以对于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就其作为历史的成果、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看,与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65,真未必美。真无所谓善恶,运用的目的、方式导致善、恶。美未必真。在实践上符合于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这是对于善的最初步、最粗浅的解释。美以善为前提,并且

24、归根到底应符合和服从于善。善未必美,但往往给予、增助美。美未必善。善未必真。,66,美需要真、善提供理由和条件。美包含与体现着生的快乐。美居于核心地位。真的美一定是善的,三者是统一的,统一于真的美(既真且善),而不能统一于真或者善。真、善是人类逃避死亡的方法,美是人类逃避死亡的意义?,67,第二节 美的本质,前言一、如何才能给出关于美的完美定义?乔治桑塔耶纳:美为什么出现、什么时候出现、怎样出现;一件东西具备什么条件才是美的;天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能感觉美;审美对象的构造与我们的感情兴奋之间有什么关系。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68,二、张法从三个方面总结了美的本质是一个假命题。1.“美是什么”不

25、可实证,形而上学。2.“美”是形容词,不是事物的属性。(维特根斯坦)3.“美是什么”是个哲学问题。,69,本节内容:1、西方美本质观2、中国美本质观3、美是人的本质感性形式的对象化,70,一、西方美学观,一、主观派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柏拉图 床的理式 美的理式 木匠造的床 美的事物 画家画的床 美的艺术品 第一次把“什么是美的(具体事物的美)”与“什么是美(美的本质)”的问题分裂,寻找美的普遍性。客观唯心主义。,71,2.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美是主观的”人们判断事物,无不凭其心理状态,无不以经想像所渲染过的东西当作事物本身。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是主观的观点。斯宾诺莎说:

26、“如果神经从呈现于眼前的对象所接受的运动使我们舒适,我们就说引起这种运动的对象是美的;而那些引起相反的运动的对象,我们便说是丑的。”,72,主张“必然性的认识”就是自由。,73,3、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他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学以及政治领域都有重要影响。人类理智论政治论。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即他所谓的观念)。,74,4.夏夫兹伯里(1673-1713)美在于人的“内在感官”。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

27、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论特征(1711),75,人与世界最纯洁的和谐只有通过美的媒介才能达到。人天生就上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主观的审美能力,不是视、听、嗅、触、味等感觉能力,而是一种心理的、理性的能力,相对于外感官而言,它是“内在的感官”。,76,“内在感官”是人类一切高尚能力的起源,其特征是一种无利害关系,夏夫兹博里以此来说明人的本性中就有一种超越利害之上美德和情感。,77,艾迪生(爱笛生)(16721719)人的“教养”和“审美态度(想象)”是审美主体的必要条件。想象的快感(1712)想象力的运用是“纯洁的”,人的在此时的兴趣是感受而且只在感受,它是一种无利

28、害的知觉。美感就是:我们被打动了,但我们不知道是怎样被打动的,我们看到任何和谐的事物,立即就会赞同它是一个美的对象。,78,哈奇生(16941747)鉴赏力一种特殊的感觉能力。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它们是天生的,审美趣味与内在感官是同一的。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1725)。外感官提供的是“简单观念”,而“内在感官”产生的是“复杂观念”,美作为一种认识,属于复杂观念。前者产生的是感官生理快感,后者才伴随着审美快感。美感是先天的。它们产生的观念和快感并无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79,美分为本原的美(绝对美)和比较的美(相对美)两种。,80,5、休谟(1711-1776)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休谟既

29、承认审美趣味的多样性、差异性,又肯定审美趣味的一致性、普遍性。他虽然承认趣味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对性,却没有走向相对主义,而是要努力确立趣味的普遍原则和标准,借以协调趣味的差异,提高人的鉴赏力。美不是事物的属性,而是外物的某种形状在人心中产生的效果;它仅仅存在于静观的心灵中,每个心灵感受着不同的美。,81,6.康德(17241804)“美只能是主观的”趣味判断与利害无关,与概念无关,不是产生在利害欲望快感基础之上的逻辑判断。趣味判断以情感为内容,不同于单纯的快感,因为快感产生于欲望的满足;趣味判断不同于逻辑判断,是一种情感判断。审美快感是一种完全不计利害的自由的快感。,82,极具价值的三个方面

30、:审美判断与功利、逻辑无关。纯形式。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自由的活动才引起人的快感,这种情感是判断美与不美的关键。快与不快的情感具有普遍有效的性质,审美判断是人人具备的“共通感”。,83,纯粹理性批判知性实践理性批判理性判断力批判 审美(趣味),84,康德美学的出发点就是要建立一座桥梁,一座知性与理性之间的桥梁。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三种:认识机能、愉快与不愉快的情感和欲求的机能。这三种心理机能又分别对应表现为人的三种能力:知性、理性和判断力。桥梁有两端,即连接和靠近知性(自然)的一端与连接和靠近理性(自由)的一端。,85,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合乎人类的目的性,二律背反)“纯

31、粹美”和“依存美”(亦称“附庸美”)的区别,认为纯粹是自由的美,只在于形式,排斥一切利害关系,但不是理想美。理想美是“审美的快感与理智的快感二者结合”的一种美,即“依存美”。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并与人的理性观念密切相关,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重要命题。,86,7.黑格尔(17701831)三大部门:一是逻辑学,二是自然哲学,三是精神哲学。他把美学、历史、宗教、法律都归入了精神哲学。绝对精神(即理念)在艺术中以直观形式认识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认识自己,在哲学中以概念形式认识自己。最大功绩就是将辩证法全面地运用到美学中去,但他的辩证法仅限于精神辩证法,而不是自然辩证法。,87,研究

32、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是什么”。美是“人的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显现于现象,成为具体的统一体,才能有美。美学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学原理,二是艺术发展史,三是艺术种类。真正的美是艺术美。艺术只是绝对理念发展的低级阶段。所以,黑格尔断言:艺术最终要消亡,被宗教、哲学取代。,88,绝对理念的本质是真,美是绝对理念的显现,美从属于真。对美的把握就是对真的认识。所以黑格尔从不谈论美感而只说对美的认识,美在黑格尔那里成为认识真的一个阶段。小男孩(审美主体)抛石头到河水里,水面的圆圈(感性显现的形式)。,89,6.20世纪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美不是物理的事实

33、,它不属于事物,而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量。直觉即艺术。心里有了直觉品(直觉到的形象)就等于“表现”了艺术。人人都有直觉,人人都是艺术家。在艺术家与一般人相比只是在直觉的量上不同。,90,直觉的成功表现即是美。直觉的功用在于给无形式的情感赋予形式,使情感成为意象而“对象化”。这种“心灵的综合活动”有成功与失败之分,美只是指成功的表现,不成功的表现则是丑。美感就是成功的表现引起的一种快感。美在主观,影响巨大。,91,二、客观派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毕达哥拉斯学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

34、5世纪被迫解散,其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西方数学界一般把“勾股定理”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92,以数学研究方式提出了西方第一个正式的美学命题:美是数的和谐,从而将美与事物形式属性紧密相连。宇宙的最基本元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的一切现象。美是这个数的量化的物质对象的和谐形式,美在于和谐。,93,黄金分割率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1-0.

35、618)/0.618=0.618 例如五角星/正五边形。,94,2、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事物的“一般”不能脱离事物的“特殊”而存在。摹仿说。美存在于事物的本身之中,主要被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所决定,依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形式与比例,美的事物要体现出“整一性”。悲剧是希腊文艺中的最高形式,因为它的结构比史诗更严密。,95,形式上的有机整体其实就是内容上内在发展规律的反映。整体是部分的组合,组合所应根据的原则就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谐的概念是建立在有机整体的概念上的:各部分的安排见出大小比例和秩序,形成融贯的整体,才能见出和谐。例如音乐,即他所认为“最富于摹

36、仿性的艺术”。,96,3.英国的荷迦兹(1679-1764)英国画家、艺术理论家、美学家。著有美的分析。现实生活是美和艺术的源头,批评艺术一味师法古典作品的学院式方法。六条基本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都参加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强调表现自然的美,“交叉的蛇形线”是最美的命题。,97,4.狄德罗(17131784)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 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关系。“美”是一个存在物的名词,它标记着存在物一种共有的性质,这个共有的性质就是“关系”。“美在关系”就意味着美在事物的客观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美的根源。就哲学观点来说,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

37、知觉的,就是美的。“美”是随关系而开始、增长、变化、衰落、消灭的。,98,三种关系:(1)孤立地就一种事物本身而言,它的结构关系。实在的美。(2)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相对的美。(3)事物与人的关系。与我有关的美。艺术真实必须符合艺术家的理想,符合他所虚构的关系。而在艺术美的现实和理想两个方面,狄德罗更重视理想。情境说。私生子一家之主,99,5.博克(17291797年)英国政治家、美学家,经验主义美学集大成者。美学著作有关于崇高和美的观念的根源的哲学探讨。其美学观点,以经验主义感觉论、情欲论为基础,认为美源于人的自我保全本能和相互交往本能。首先美不在比例;其次美不是合适;美不是圆满。比例

38、、合适、圆满等等都是关系性概念,伯克否定它们的目的是要把美确立为对象的某些性质。,100,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美大半是物体的一种性质,通过感官的中介,在人心上机械地起作用。美的外形很有灵效地引起某种程度的爱。,101,美的性质,通过感官来接受的性质,有:第一,比较小;第二,光滑;第三,各部分见出变化;第四,这些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熔成一片;第五,形体娇弱;第六,颜色纯净、鲜明,但不强烈刺眼;第七,如果有刺眼颜色,也要配上其他颜色,使它在变化中得到冲淡。这些就是美所依存的特质。,102,6.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年7月1889年10月)批判了黑格尔的“美是

39、理念”说的唯心主义实质,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创造性地应用于美学,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重要命题。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103,“美是生活”就是“美是人”命题的翻版。客观派的缺陷就是比较机械和呆板,但促进了审美活动对审美客体的具体形式分析。,104,中国美本质观,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美的本质的观点有哪些特征?(杨辛、甘霖)结合善的功利目的思考美的本质结合艺术思考美的本质结合现实思考美的本质,105,二、中国美本质观,中国古代美学思想1.国语楚语上 楚灵王说:“台美夫!”伍

40、举批评说:“臣不知其美也。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今君为此台,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美无害,以善为前提。,106,2.老子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美与恶相互转化,107,3.孟子尽心下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

41、之中,四之下也。”,108,4.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又是。”(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109,孔子注意到美善的区别的。论语中有这样两段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人。”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美与善的差异,110,5.荀子 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

42、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美在于形式和社会实践,111,6.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美产生的基础,112,7.庄子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美感的个体差异,113,儒家以人的性质、天资、才能、道德、人格为美孔子说“道斯为美”;里仁为美;尊五美。论语泰伯:“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孟子说“充实之为美”;荀子说“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114,道家 自然 无为

43、 无形 无言 无声 无味庄子有一篇德充符,描写了不少形体畸形而道德完满的“至人”、“神人”。(申徒嘉、子产)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115,美是人的本质感性形式的对象化,当代中国美的本质的三大派观点:主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 客观派:以蔡仪为代表 主客观统一派:以朱光潜为代表,116,主观派:吕荧讲:“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

44、反映,是一种观念。”,117,高尔泰的观点:美是自由的象征。淮南子一段话:“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刍豢,衣之以绮绣,不能乐也。”,118,客观派:蔡仪一贯坚持美是典型,美在物自身的观点。他认为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一般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美只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不依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没有人也存在着美(如自然美)。美感就只能是美的反映。,119,主客观统一派:朱光潜为了说明他主客观统一的观点,还引了苏东坡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他认为:“说琴声就在指头上

45、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说琴声就在琴上的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说要有琴声,就既要有琴(客观条件),又要有弹琴的手指(主观条件),总而言之,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120,美是人的本质感性形式的对象化。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是人类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人的劳动与社会性。这种劳动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121,2.“劳动创造了美”。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

46、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就是说,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把人类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即“内在固有的尺度”与具体事物的客观属性,即“任何物种的尺度“结合起来,把人的本质力量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122,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感性形式的对象化.4.艺术本质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首先强调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123,5.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

47、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当审美主体处在异化的状况下无法欣赏美的东西,审美依赖主体的条件、心境。,124,6.人的本质决定了人对自由的追求与需要,是人的生生不息的解放自我、回归自我、整体地与自己所存在的世界和谐统一的过程。7.马斯洛对关于人类的5个层次的需要的补充:生理需求,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求。如衣食住。安全需求,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125,社交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尊重需求,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自我实现需求,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补充了人类的两个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心理学的支持),126,结论:美的本质就是以感性形式使人的自由本质得以在审美对象上呈现,也即是用感性形式使人在对这个形式的观照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本质对象化这个形式。审美的需要是人自由本质的感性形式的对象化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