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施工方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减排施工方案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节能减排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13实施原则和目的.14实施方法.25节能减排措施.25.1 环境保护措施.35.1.1 扬尘控制.35.1.2 噪音与振动控制.35.1.3 光污染控制.35.1.4 水污染控制.45.1.5 土壤保护.45.1.6 建筑垃圾控制.45.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5.2.1 节材措施.55.2.2 结构材料.55.2.3 周转材料.5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5.3.1 提高用水效率.65.3.2 非传统水源利用.65.3.3 用水安全.65.4 节能与能源利用.65.4.1 节能措施.65.4.2 机械设备与机具.75.4.3 生产、生活及办
2、公临时设施.75.4.4 施工用电及照明.75.5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75.5.1 临时用地保护.75.5.2 施工总平面布置.86施工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推广应用.8节能减排实施方案1编制依据1、某工区项目合同文件、设计图纸;2、本标段现场调查资料;3、国家现行有关节能环保基本法规,以及青岛市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4、满足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4的要求;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2工程概况某一期工
3、程土建一标Ol工区主要工程内容:某一期土建一标01工区包括一站一区间,其中包括:某站某区间、某站,线路总长513.5mo某站为明挖车站,车站全长236.5m,车站标准段宽20.7m,有效站台长118m,总建筑面12149.5m2,车站主体结构为双层双柱三跨框架结构,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2组风亭。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18.9m,基坑上部为土层,下部为强微风化花岗岩;土层部分采用机械开挖,岩层部分采用爆破开挖;土层部分基坑支护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外旋喷止水+内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为609钢管支撑),岩层部分采用锚喷支护。某站某区间全长277m,采用钻爆暗挖法施工,区间线路下穿路,并
4、下穿既有人防及多栋居民楼。区间设置施工竖井一座(后期兼做活塞风井),竖井内净尺寸5m8m,深度32.5m,横通道长50.8m,采用拱形直墙断面,复合式衬砌。区间正洞主要开挖工法为:单洞单线断面采用台阶法施工,单洞双线断面采用三台阶法、CD法施工,单洞三线断面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接某站为四线联拱断面,采用明挖法施工。3实施原则和目的根据公司文件精神,为大力推进公司的节能减排工作,提升项目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节能环保、降本增效目标,建立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以降低能耗、促进环保、增加效益为核心,坚持效益为本、节约优先的原则;坚持技术为本、管理优先的原则,以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实现项目部及公司利润、效益最大化。4实施方法(1)健全组织体系:项目部应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节能减排的指导工作,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节能减排工作。项目经理是节能减排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负总责。(2)建立节能减排考核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以利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3)建立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公示制度:在施工现场的展示区设立节能减排公示牌,公布节能减排主要责任人、工作目标及指标、主要措施。5节能减排措施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
6、、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同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高能效设备,推行应用示范工程。本工程节能减排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5.1 环境保护措施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
7、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处均设置洗车槽。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L5m,不扩散到场区外。3、结构施工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采取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洒水降尘,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挡、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5、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
8、扬尘控制计划。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挡等措施。6、在场界四周隔挡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o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规定。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5
9、.1.1 水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的要求。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4、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5.1.2 土壤保护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2、沉淀池、泥浆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
10、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3、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4、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5.1.3 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o对于碎石类、土石
11、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o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5.1.4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5.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措施1.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2、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
12、,责任落实。3、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4、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5、优化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结构材料1.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结构工程初衬施工时使用散装水泥。2、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3、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周转材料1.选
13、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2、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3、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如有条件,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4、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5、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提高用水效率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
14、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非传统水源利用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话可以收集雨水养护。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
15、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4、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10%o5.3.1 用水安全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5.4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措施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
16、,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机械设备与机具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
17、收利用,节约油量。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4、严禁生活区个人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设立项目部餐厅,所有员工集中就餐。施工用电及照明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
18、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o5.5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临时用地指标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o临时用地保护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
19、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5.5.1 施工总平面布置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
20、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4、施工现场围墙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6施工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的推广应用1、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施工技术的创新。2、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建筑防水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