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596506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森克人格理论》PPT课件.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艾森克人格理论,生平事略,汉斯.艾森克(Eysenck.Hans 1916-1997)英国心理学家。以其人格理论和行为疗法而闻名。1916年艾森克出生于德国柏林,并在那里求学。他的父母都是演员,父亲长于喜剧表演,母亲则是默片演员。在他 2 岁时,父母离婚,他由祖母抚养长大。在他18岁时,由于拒绝加入纳粹组织而无法进入柏林大学就读,因此离开德国去国外求学。他先到法国迪荣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之后去伦敦大学,他本来打算学习物理和天文学,但是由于他没有经过必须的培训,因此他面临一个选择:要么花一年时间接受基础训练,要么选择另一个他未曾听闻的专业心理学。最后他选择了心理学。1934年,由于政治原因(反对

2、希特勒统治)离开德国,赴法国第戎和英国埃克塞特学习,1935年在伦敦大学开始涉足心理学课程。1938年,艾森克获文学士学位,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相继在莫兹利医院和伦敦大这精神病研究所工作。在该所初创时期,艾森克筹建了心理学系,成为伦敦大学的一名教授和莫兹利与贝思莱母罗亚尔医院的一名心理学家。之后,他作为英国的一名教授,承担了开创临床心理学的任务,由他创建的心理学系是第一个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机构,并用于发展行为治疗的方法。1997年病逝于英国伦敦。,Hans J.Eysenck(1916-1997),艾森克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格理论、测量、智力、社会态度和政治、行为发生以行为治疗。艾森克

3、认为,人是一个生物有机体,其活动同等地受制于生物因素(遗传、生理、内分泌腺)和社会因素(历史、经济、相互作用),这观一点决定了他的思想及其研究方向。他认为,只强调生物因素或只强调社会因素都会阻碍科学的发展。他关于人是进化的产物,人仍然保留着几百万年前早期生命形成发展过程中痕迹的观点,遭到了那些倾向于社会因素的社会科学家的反对,但艾森克却认为这是恰当地理解人的基础。艾森克在心理学、生物学、遗传学和其他一些专业刊物发表过近600篇科学文章,并出版了36本书。其传记自传:心理学史由H.B.吉布森编辑出版。主要著作:人格的维度(1947)、人的人格结构(1953)、焦虑与歇斯底里的动力学(1957)、

4、变态心理学手册(1960)、弗洛伊德学说的实验研究(1973)、人格测量(1976)、智力的模式(1982)等。,理论观点,人性观人格界定人格结构人格成因,一、人性观,艾森克对人性的三种看法:1、艾森克认为人类有自我意识,可以主观报告自己的态度、需要、动机、价值观,这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能力。因此,研究动物只能从生活记录(L数据)与客观测量数据(T数据)来收集,而研究人类还可以得到第三类数据Q数据。2、艾森克重视遗传对人格的重要影响。艾森克不是遗传决定论者,却认为特质的全部变异有约3/4来自遗传,只有1/4与环境有关。3、艾森克认为个体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人格理论应该重视个体独特的特质构成。总体

5、来看,艾森克认为人类基本上是生物性的个体。人们生来就是具备了一些先存的特性或特质,对于环境中的刺激,会表现出一些特定的反应。每个人的生物性结构与其他人不同,因此其所具有的特质,也会呈现出个别差异。艾森克认为这些特质可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配合社会要求而有某些程度上的改变,所以人们的行为乃是其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是生物性因素占了比较强的优势地位。,二、人格界定,艾森克认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慧和体质等,一个相当稳定而有持续性的组织,它决定了对于环境独特的适应。性格是指他在意愿行为方面比较长期而稳定的形态;气质是指他在情感行为方面比较持续而稳定的形态;智力是指他在认知行为方面持续

6、而稳定的形态;体质是指他在身体形态和神经及内分泌比较长期而稳定的情况。艾森克强调稳定的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元,这些特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类型。,三、人格结构,(一)确定人格构成因素的标准 艾森克认为单从因素分析中得到的人格结构,如果没有证明其存在的生物学基础,那将是毫无意义。因此,他提出了确定人格因素的四条标准。1、必须有证明因素存在的心理测量学证据。这一标准要求这一因素不是主观臆断而是经得起检验,是可信的、可被验证的、可以重复的。2、该因素必须具有遗传性,并符合既有的遗传模式。要排除个体习得特征的影响,发现构成人格结构的基础、普遍元素。3、该结构必须符合理论构想。艾森克运用演绎而非归纳的推演方

7、式,即从一个理论着手,然后搜集与该理论逻辑相吻合的资料。没有逻辑作为支撑的因素结构,是没有解释力的。4、它必须具有社会性关联。换言之,从因素分析技术提出的因素必须能够解释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现象,比如吸毒、精神病、犯罪、创造性等。,(二)人格层次模型,艾森克把人格放在一个层级组织里,建立了人格层次模型。他依据各个特质对行为影响的范围大小彼此不同而将人格分为几个层次,即类型层次、特质层次、习惯反应层次和特定反应层次。1、类型层次 它会影响到一个人所有各方面的行为,使之和其他的人在各方面都有明显差别。如外向型人在思想、兴趣、生活方式、社交行为、情绪反应及人生观等都呈现出其具有的独特风格。2、特质层次

8、其影响范围也很大,但往往只涉及某一方面。如“谦虚”的人常常不爱表现自己,不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人群中不争取显著位置,不肯做领导者,也很少批评别人,这些都偏向于社会性为。3、习惯反应层次 其涵盖的范围将会更小一些,常常只涉及和某方面有关的行为。如“守时”的人,对于和时间有关的事情会特别注意,也比较挑剔不守时的行为。4、特定反应层次 往往之和某一个情境的某一种行为有关。,(以外向为例)人格层次模式,(三)人格维度模型,1、外向-内向维度 在外向-内向维度上,可以确定内、外向人格特征的差异。典型外向型人格:开朗的、冲动的和非抑制的,有广泛的社交接触并经常参加群体活动;喜欢社交、喜欢集会、有许多朋友

9、,需要与人交谈,并不喜欢一个人读书学习。内向型人格:安静、退缩、内省的,不喜欢交往而喜欢读书;自我保守,除了亲密朋友外,与人的距离较远。2、神经质-稳定性维度 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是情绪易变的、过度反应的。个体在情绪上倾向于过度反应,并且体验到一种情绪后,不易恢复常态。得分高的人有时被视为情绪不稳定或情绪化的人,他们对小的挫折和问题情绪反应很强,且要经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容易兴奋、生气和抑郁。而得分低的人表现出情绪的稳定性,他们更少出现情绪失控,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3、精神质-超我机能维度 精神质又称倔强,讲究实际。不是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如果某人表现出

10、明显的程度,则易发展成为行为异常。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挑衅、做一些稀奇的事且不顾危险的。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冲动的、不考虑他人的,并且通常是不关心正义和他人福利的。”该类人正是那些应该接受某种审判或心理治疗的人。,艾森克人格维度模型,四、人格成因,(一)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1、抑制理论、唤醒理论与内外向性 2、自主神经系统与神经质 3、荷尔蒙和精神质 4、遗传作用的研究证据 人格三维度的普遍存在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 双生子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二)社会化过程,研究方法,一、研

11、究取向 艾森克认为人格研究的趋向是:首先,从理论上确定人格的维度;其次,对这些人格维度进行测量;最后,为这些人格维度提供行为与生理实验结果支持。艾森克非常强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二、效标分析 艾森克在研究其人格理论时主要采用“效标分析”的方法。效标分析是一种借助因素分析来证明理论假设的方法。例如,经过对神经质维度的测试,他得出结论是:神经质是一种人格因素,它也跟智力一样可以被有效可靠的测量。三、问卷式测量法 艾森克编制了两种测试人内-外向维度的问卷:毛德斯里人格量表(MPI)、艾森克人格量表(EPI).在EPI中,可以测量出外向与内向人的具体差异。四、其它方法 除问卷法外还有其它的、更客

12、观的方法探知内外向在脑与中央神经系统上的差异。如著名的柠檬汁实验。,理论运用,一、异常人格产生的原因 艾森克同时采用遗传和学习的观点,主张一个心理不健康者所表现的症状或不良适应的情况,是和他的人格特质及神经系统功能有密切关系的。艾森克认为一个精神官能症患者的病症,乃是他的神经系统和其某些产生恐惧反应的经验所共同形成的。换句话说,当事人的遗传和生理因素的人格特质是其不良适应的先存因素。艾森克在异常行为的病理分析方面,是以其人格类型理论为出发点,在行为处理方面,是以学习论为基础,崇尚行为治疗的原理。他认为个人激发水平应有其遗传和生理背景,但外在事物是否具有威胁或伤害性仍然是后天习得的。凡是习得的行为反应形式,都可以经再学习而予以消除,或是经由重新学习建立一套良好的适应方式加以代替,这就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念。二、异常人格的治疗方法(1)暴露疗法(2)系统脱敏法(3)示范疗法,理论评价,一、理论贡献(一)理论启发性强(二)理论具有可验证性并强调精确性(三)理论的简约性强(四)理论的解释性强(五)促进了行为治疗技术的发展(六)推动了心理学多领域的发展二、理论缺陷(一)忽略了外在环境差异对人格的巨大影响(二)理论过分简单化,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