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00630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氏奇穴分析》PPT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董氏奇穴,针灸科,目 录,01-20 图解21-25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26-27 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28-31 特色诊法32-43 治疗特色44-62 精华董氏奇穴特效配穴63-79 董氏72绝针80-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

2、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穴法特色,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

3、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3、命名朴素 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4、正经奇穴 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

4、门生不可不知。”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疗效之穴位)、董氏三十二解针(解毒、解晕、解痛有奇效)。杨师常说:“真正悟透了董氏奇穴之精神,常用奇穴二、三十个足矣。”,二、针法特色 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指挥针法内容有四: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其术简单,其理深奥,看似至简至易,实乃形神合一之上乘针法,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地激发人体内在潜能,集中定向冲击病灶,使诸多疑难杂症、顽症痼疾奇迹般速愈。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不论病有多重,只要有病,就必有其

5、治法。董公常云:“病非人身素有之物,能得亦能除,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知象则理在其中),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董公遇到疑难杂症,必凝神入定片刻,待心境澄明而迅即查明其显示穴位下针,往往针到病除,立见奇效。,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古法针灸,最重刺络放血。董公秉承数十代之祖传绝技,又广泛涉猎各家活血化瘀之文献,厚积薄发,独出机杼,将董氏刺血针法运用得出神入化,时人盛誉“董氏刺血针法独步世界专治大病”。杨师当年随侍董公身侧,尽得董氏刺血真传,又遍访中国刺血名医,使刺血针法从理论到实践有了进一步发挥。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络

6、病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症必瘀”、“难病必瘀”。凡病经数次针治,未见病情改善,这时董公认为必有瘀血阻滞气机,当在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活血、排毒利湿。杨师有云:“祛一分瘀血,存一分生机”。,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

7、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如肝虚、心弱、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肾病引起之腰痛等等),并非仅指所患何病,用于定位诊断,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即脏腑辨证),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有数个,若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效;若掌诊肾区形色反应异常,则当取中白、下白(属肾之神经)二穴。依法取穴,疗效稳定。,四、心法特色师公所著董氏奇穴之祖本,仅仅讲述了数百奇穴的分布及主治,诸多内

8、容尚未公开。杨师根据董公所传,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参悟,构筑了董氏奇穴完整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限于篇幅,仅取其理论精华之一二,为学者由此切入,触类旁通,便可准确把握董氏心法之脉络,诚如古云:天地玄机,藏之叶动风摇间耳。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董氏奇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全息通应的全景图,其最常用的九种全息对应关系,可以囊括当前出现的许多全息针灸疗法,临证应用,变化无穷。例如位于口唇边的水金、水通二穴,正当面部全息倒像之肺及气管所在处,其全息正像则为下焦之肾脏所在,故以“金”、“水

9、”命名,补气益肾作用极强,治疗久病肾不纳气之哮喘尤有特效。,2、同气相求杨师又称之为“体应”,是董氏奇穴在治疗方面最有针对性的发挥与创造。体应之要点为: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如治疗各种骨刺,常用削骨针(四花副穴及其下2.5寸之倒马针),必须贴骨扎针方有特效;又如某股骨头坏死患者,行置换术后,自觉大腿外侧体表有异常冷感2年,局部针刺2个月未愈,因其病位在皮部,证属血瘀,故在其同侧小腿心肺区,取其皮部之瘀络刺血,一次而愈。3、脏腑别通该理论内经未见,首见于医学入门,但其源流则不甚了了。杨师发前人所未发,认为由六经开阖枢理论推衍而来,并在肺与膀胱通、脾与小肠通、心与胆通、

10、肾与三焦通、肝与大肠通之后,又补充了心包与胃通。脏腑别通,实乃脏腑气化相通。此一原理在董氏奇穴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如重子、重仙在肺经上,主治膀胱经之背痛;中白、下白在三焦经上,补肾作用极佳;木穴在大肠经上,治肝火旺极具特效;火包穴在胃经上,透过胃与心包通,治心绞痛特效。,4、络病理论该理论源于内经,昌明于叶天士,董公又有更深入而精彩的发挥,其拿手绝活-刺血针法,即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入络,络主血。任何顽症痼疾由气滞、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过程,均以瘀血为机转。董公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气通血活,何患疾之不除?可以这样说,董氏独门刺血针法,使一些看似复杂

11、的疑难重症迎刃而解,涣然冰释。另外,董氏针灸心法中,对藏象理论、脾胃学说均有独到的发挥,他如一经治多经、一穴多穴用、互引互治、夹穴多治等,也为董氏奇穴的临床应用,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五、治疗特色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耳聋、带状疱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又如肾关穴治尿频;木穴治鹅掌风;妇科穴治不孕症;驷马穴治过敏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正脊穴及上三黄治各种骨刺;通关、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恶疮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聋

12、;侧三里、侧下三里治三叉神经痛均有特效,屡验不爽,不一而足。在患侧四花中穴、四花外穴附近若有瘀络,刺血对缓解肩关节疼痛极有效验。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式,形成一系列疑难专科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董氏先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疗经验,必须首先掌握。第二层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实践及理论体系切入,参透针道原理,把握一身阴阳规律,形成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整体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疗对策。可以说,董氏奇穴将中国传统针灸之精粹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学者须沉潜入微,真积力久,方可慧然独悟。,一、董氏奇穴之穴位分布董氏奇

13、穴系董师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学,内容计有七百四十余穴,分别散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虽不若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规律而简单,例如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小臂部称“三三部位,大臂部称“四四部位,足趾部称“五五部位”,足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也是十二个部位,并不难于找寻。同时,这些穴位的分布,在效用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比如肝门能治急性肝炎,位于小肠经上,腕骨能退黄亦在小肠经上,这是认识到小肠为分水之

14、官,能清利湿热的应用。又如心门与小海相近而治心脏病变,其门其正其角在大肠经上能治痔疮,解穴能治气血错乱与梁丘相近等等,便都足以说明董师对经络及脏象学说有深刻认识,才能创见这么多新穴。,此外董师对神经学说的应用,也有特别的发挥。神经解剖学知识指出,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的大小,与该部的功能繁简成正比,手是劳动器官,足是运动器官,功能都很复杂,它们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也就较人体其它部位为大,如此,在大脑皮层上与其相联系的神经元数量也就较多,其主要机能就较大,而有利于临床的应用,董氏奇穴大部分布于肘膝以下,就是此一原理的发挥。还有在手上脚上,拇指、拇趾的功能都比其它的指趾复杂,疗效当然

15、更为广泛,这也就是董师何以乐用大敦、隐白、太冲等穴并在拇指附近研创妇科、制污、止涎、五虎、灵骨等穴的原因。,二、董氏奇穴之命名董师虽然创见奇穴甚多,但从无一穴以自己姓名命名,他认为医学为救人之利器,为社会之所需,不应私秘而主张公开,编写奇穴之汇,亦无一丝名利之图,其伟大精神令人钦佩,反观时下偶有一见,尚未定论,恐或为别人所据,即迅速冠以某某合谷,某某血海、某某三阴交者,又岂可以道理计。至于那些剽窃别人创见将穴改名,企图偷天换日之人,则又岂能不觉愧耻。在董师感召之下,个人多年来虽亦发现数十奇穴,亦不敢冠以维杰某某穴,仍从恩师命名之法,命定穴名。董氏奇穴之命名有以部位命名者,如正筋、灵骨、正会、肩

16、中、侧三里、四花中、外穴等。有以效用命名者,这一类比例极大,又分以五行命名者如土水、木穴、水金、木火、木斗、木留等,以脏象命名者如明黄、天黄、肺心、心膝穴等。或径以主治所在直名者,如妇科、脾肿、眼黄、肝门、肠门等。也有以部位与效用结合命名者如手解、指肾等。还有以穴位之数字命名者如三重、三江、双河、七里、五岭等。了解了董氏奇穴命名的方法,不但对奇穴的位置易于控制,对于其应用更能掌握。,三、董氏奇穴之针法董氏奇穴施针手术简便,仅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期望之治效。不采用“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

17、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由于不拘泥于补泻,董师研创出另一套平补平泻的特殊针法,即“动气针法”与“倒马针法”。他认为人体有自然抗能,并有相对平衡点,所以常采用“交经巨刺”以远处穴道疏导配以动气针法,疗效惊人,尤其对于疼痛性病证,往往能立即止痛,例如三叉神经痛,董师针健侧侧三里、侧下三里两穴,并令患者咬牙或动颚,可立即止痛,坐骨神经痛,针健侧灵骨、大白两穴,并令患者腰腿活动,亦可立即止痛。虽说奇穴有奇用,但是动气针法的功效也是不可忽视的。动气针法不只限于奇穴有效,更适合于十四经穴,不但适用于止痛,用于内科,亦有著效。,动气针法具体操作如下:(一)先决定针刺穴道。(二)进针后有痠麻胀等感觉时

18、,即为得气现象,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已经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四)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病患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五)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例如治胸闷胸痛,针内关,然后令患者深呼吸,可立刻舒畅。动气针法简单实用,且在不明虚实症状前亦可使用,但必须能使病痛部位自由活动或易于按摩,因此必须在远隔穴位施针,依个人经验,仅就五输原络,俞募郄会等特定穴位,灵活运用即可,值得推广应用。,倒马针法系董师所创用之一种特殊针法。系利用两针

19、或三针并列之方式。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奇穴与十四经穴均可利用此一针法,此一针法亦常与动气针法结合使用,疗效显著。其体操作是:(一)先在某一穴位施针(如内关)。(二)然后取同经临近穴位再刺一针(如间使或大陵),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倒马针。(三)在倒马针的基础上可用补泻法,也可用动气针法与之配合,加强疗效。这种邻近两针同时并列的针法,较之散列的多针的效果,是来的较大而确实的,在内关取穴施针之效果如果等于一分,加取间使穴使成并列之倒马针,则其效果并不只是二分的增加,而可能是三分或五分,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互助合作,一鼓作气的强化作用。全身有很多的地方都可使用倒马针以增强疗效,如内庭、陷谷合用对肠胃病

20、有很大效用,针内关、间使治心脏病有特效,支沟、外关治胁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手三里、曲池治头晕、鼻炎、肩臂痛、腰膝痛,其它如合谷、三间倒马针,复溜、太溪倒马、申脉,金门之倒马等不胜枚举,可以推广使用。,四、治疗注重五行及脏象学说之应用董师在治疗方面极为重视五行之调和及脏象学之应用,其穴位以五行及脏象命名者,便有类似相关之治疗效用,例如水金穴就有金水相通之义,能治疗肺不肃降、肾不受纳之金水不通病变,诸如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干霍乱等皆有特效,又例如驷马中、上、下三穴能治疗肺病,中医理论肺主气,又主皮肤,因此本穴治疗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对于各类皮肤病效果亦佳,另外透过五行生克,

21、尚能治疗结膜炎(使火不克金),甲状腺肿(使金能制木)亦有卓效。天黄、明黄、其黄三穴能治疗肝硬化、肝炎,也能治眼昏、眼痛。通关、通山、通天能治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也能治膝盖痛,下肢浮种。通肾、通胃、通背能治疗肾脏炎,全身浮肿、四肢浮肿、也能治口干、喉痛。肾关为补肾要穴,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皆有显效,这些便都是透过脏象学说发挥应用的著例。另外透过五行学说及预防思想,这种治法可以运用的更灵活,例如治咳喘,遵古说:“发则治肺,平时治肾”在发作期常针水金配合尺泽、三士,平时则针下三皇等,此类治例真是多不胜举。,五、治疗重视脾胃学说董师对于李东垣之脾胃学说有深刻的研究,临床治疗对

22、于调理脾胃有很多发明,认为若能使脾胃升降失调导致正常,则许多病便能治愈。其治疗心肺两经之病多从胃经着手,例如常用之驷马上中下穴,及通关、通山、通天穴位置均与胃经有交迭关系(土水穴能治胃病,位于肺经,也是此一原理的反面应用),其治疗肾病多从脾经论治,认为崇土可以制水,所以通肾、通胃、通背三穴皆在脾经之上。对于脾肾两虚之病认为补肾不如补脾,先宜调后天,其乐用之下三皇(天皇副、人皇、地皇)名曰补肾,实亦皆在脾经路径上,这些就都反应了董师的创穴用针是其源有自,深合理论根据的。,六、治疗注重活血化瘀善用棱针点刺运用三棱针放血治病,可谓董师之拿手绝活。余从董师学习多年随侍老师之侧,常见董师应用三棱针治疗,

23、数年大病往往霍然而愈,剧烈疼痛亦可止于倾刻。其效果真是令人难以思议,董师刺络用穴之范围不受古书所限,除一般医师常用之肘窝、膝腘、侧额、舌下、十二井、十宣、耳背等部位,董氏善用爱用并有发明外,至于下臂、下腿、脚踝、脚背、肩峰等几乎无处不能放血,尤其是腰背部,董师更是以之灵活运用治疗全身病变。董师对于历代有关活血化瘀文献多所涉猎,对于内经“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有所堕坠,”“恶血留内”“寒气客则脉不通”等瘀血学说及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颇有认识。主张师“宛陈则除之”及“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运用棱针点刺广泛治疗多种病变,例如以委中治坐骨神经痛、腰痛、项强、下肢风湿痛,

24、痔疮;尺泽治胸闷、气喘、五十肩;足三里治胃病、肠胃炎;以太阳穴(相当于颔厌穴部位)治偏头痛、头晕、结膜炎,三金穴治膝痛;金林穴治大腿痛,精枝穴治小腿痛,双风穴治手脚麻,三江穴治妇科病,总枢治小儿高烧、呕吐等,所涉范围可谓内、外、妇、儿、伤科全部包括在内。董师之刺络针法最大特点在于取穴多半远离患处,正合乎古法正统之“泻络远针”,效果卓著而确实,反观时下点刺放血多取“阿是”或邻近穴位,效果未必突出,与董师相较,益见董师针术之离超。,七、治疗重视节气之配合时间治疗学虽是新近崛起的一门临床科学,但远在二千年前的中医古籍内经中,却早已有较多的篇幅论述时间治疗学的要则,并提出了一些因时施治的方法,例如在季

25、节治律方面曾说:“春刺荥,夏刺俞,秋刺合,冬刺井”,又说:“肝主春,心主夏,牌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董师深体内经之意在面对全身泛发性的疾病时,常在与主旺之脏腑有关经穴施针,春日针三皇,夏季针通关、通山,秋天针驷马,冬天针下三皇等,都在临床常见,对于病久体虚病患,又常配合季节针其母经有关穴位,以收补虚之功,临床治疗痹症,极为重视季节与症状之关连性,春日风胜多见行痹,冬日寒胜多见痛痹,夏秋湿令多见著痹,治疗或以肝为主,或以脾肾为主,各以该季当旺之脏为主,再结合其它有关脏腑治疗,收效至为宏速。此外亦常配合内经一日四时分刺法治疗多类疾病,例如治疗咳嗽,先针奇穴水金,再按内经“朝刺荥,午刺俞,夕刺合

26、,夜刺井”原则,加针鱼际、太洲或尺泽等穴,每次仅取二穴。用针少却效果显著。至于子午流注,董师虽未明言其重要,但却认为于下午3-5时(申时)点刺出血,对膀胱经之病变(例如于委中点刺治疗痔疮)可收平时之加倍效果,其实这就是于午流注之纳子法的应用,这就说明了董师对于时间治疗学亦有相当的认识。,八、活用十四经穴董师由于研究奇穴的突出,以致竟有些人对其在十四经穴的成就懵然不知,这的确是一件可借的事,殊不知董师因为对十四经穴的深入与扩大,才有数百奇穴的发明,而董师在十四经穴之应用方面,也有许多发前人所未发之处,例如以髀关治感冒,以伏兔治心悸、心脏病。犊鼻治唇生疮,公孙治腰痛、手麻,三阴交治腰痛、落枕,阴陵

27、泉治前头痛,腕骨治眼病,肩外俞治小腿痛,膏肓棱针点刺治膝痛,承扶治瘰疬,风市治肩痛、胁痛、半身不遂,陷谷治偏头痛、腹泻,风府点刺治呕吐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其着眼点重视辨证论治之掌握,因此临床效果甚高而其用功治学之精神尤令门生难忘,犹记当年随师学习之际,常见董师在临病之余,酷喜于自己之诊室内沉思,偶有一得即召学生人内,告知所思心得,并立刻施术于病人以求验证,总是期望能于最短期限以最少针穴治愈病人,董师此种无时无刻不在为病患设想之仁者风范,确是令人心仰手追,而自叹弗如。,董氏奇穴特效配穴,中风症(一)半身不遂(偏枯):1灵骨、大白特效。2九里倒马亦特效。3对侧重子、重仙,效亦佳。4肾关。5正会、后

28、会。(二)中风(昏迷不语):1正会、前会、后会、灵骨。(三)中风舌强不语:1商丘、正会。(四)四肢发抖(帕金森症):1肾关、复溜、明黄。2明黄、其黄、肾关。3正会、前会、木枝。,高血压:1五岭穴之(第四胸椎至第七胸椎两旁一寸半,膀胱经线上的厥阴俞至膈俞)火云至土泄,点刺放血。2委中青筋点刺出血。3四花中、外,点刺出血。4中白穴亦有效。,黄疸:1针上三黄。(三)糖尿病:1针涌泉、下三皇(针向内斜刺)。口渴加针通肾。(四)四肢浮肿:1针下三皇、通天。(五)风疹:1天皇至人皇线上及门金点上放血,再针驷马、九里。2耳背点刺出血特效,再针驷马、九里。(六)失眠。1针下三皇配镇静,效果极佳。,癫痫:1背部

29、第三椎旁开寸半之金吉、金陵(即肺俞、厥阴俞)点刺出血,经过一个疗程即愈。,皮肤敏感:1驷马穴特效。(廿五)牛皮癣:1驷马特效。2耳背刺血亦特效。(廿六)青春痘:1驷马特效。2耳背刺血亦特效。3背部刺血亦特效。,妇科病(一)子宫痛:1针妇科穴特效。2还巢可作配穴。(二)输卵管闭塞:1针妇科穴特效。2还巢、木妇可作配穴。(三)子宫瘤:1还巢,姐妹三。2重子至重仙直线上点刺,再针还巢。3妇科穴亦特效。(四)赤白带:1针还巢。2针妇科穴。3针姐妹三、木妇。4针通肾、通背、通胃亦效。,精华董氏奇穴特效配穴,1 正会穴治流鼻血尤具(卓效)。流鼻血 2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

30、风,半身不遂之 特效穴)。半身不遂 3 上瘤穴治疗脑瘤(特效)脑瘤 4 上瘤穴治疗脑癌(奇效)脑癌 5 灵骨穴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奇效)。肺癌、肺气肿、肺积水6 灵骨穴治疗半身不遂时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会穴(奇效)。半身不遂 7 耳圆穴治疗解酒醉(特效)解酒醉 8 灵骨穴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穴特效。经痛 9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 10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坐骨神经痛、骨刺,11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

31、、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心律不整 12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狭心症 13分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 14 正筋穴、正宗穴为治嵴椎痛、耳鸣之(速效)。嵴椎痛、耳鸣 15 正会、前会、后会、镇静四穴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之(特效穴)。也是治疗四肢颤抖(舞蹈症)之(特效穴)。神经衰弱、失眠、四肢颤抖(舞蹈症)16 正筋穴、正宗穴为治嵴椎痛、耳鸣之(速效)。嵴椎痛、耳鸣 17 大白治急性肺炎(特效)急性肺炎 18 大白穴以三稜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特效)。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 9019 侧间穴(肠炎特

32、效)肠炎 20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坐骨神经痛、骨刺,21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狭心症 22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心律不整 23 合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 24 三圣穴治疗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高血压、低血压过高症25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 26侧间穴以三稜针扎出血(有特效)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27 心脏麻痺(特效)、

33、眩晕(特效)、胸闷(特效)心脏麻痺、眩晕、胸闷 28 大白穴配灵骨穴治疗范围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奇效)。气滞血淤之症 29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为治疗四肢痿弱症之特效穴四肢痿弱症 30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半身不遂,31 治疗梅毒、淋病时需配分技上、下穴(奇效)。梅毒、淋病 32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心律不整 33 重子穴治小儿疾患以三稜针刺出血(特效)。小儿疾患34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狭心症 35 治疗妇女百病,本穴配妇科穴(奇效)。妇女

34、百病 36 小閒穴治疗肠炎(特效)疝气(特效)肠炎、疝气 37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 38 其门穴,其角穴、其正三穴为治疗痔疮、下腹部发炎症之(特效穴)。疗痔疮、下腹部发炎症 39 心脏麻痺(特效)、眩晕(特效)、胸闷(特效)心脏麻痺、眩晕、胸闷 40 内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41 三圣穴治疗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高血压、低血压过高症42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为治疗四肢痿弱症之特效穴 四肢痿弱症43小閒穴以三稜针扎出血(有特效)治气喘、支气管炎、小

35、儿肺炎 44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半身不遂 45 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坐骨神经痛、骨刺 46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狭心症 47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心律不整 48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 50心灵穴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对治疗心脏疾病疗效神速。配地宗穴为治疗心脏病之(特效穴)心脏病,51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

36、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半身不遂52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为治疗四肢痿弱症之特效穴四肢痿弱症 53 治疗妇女百病,本穴配妇科穴(奇效)。妇女百病 54 重仙穴治小儿疾患以三稜针刺出血(特效)。小儿疾患 55 心脏麻痺(特效)、眩晕(特效)、胸闷(特效)心脏麻痺、眩晕、胸闷 56 五形穴在临床上治疗腰肾疾病确具(卓效)。腰肾疾病 57 重子穴配重仙穴为治疗背痛、胸痛之(特效)穴。治疗背痛、胸痛 58五形穴治疗腰酸痛(特效)上肾孟炎(特效)腰酸痛、上肾孟炎 59 本穴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对治疗心脏疾病疗效神速。配地宗穴为治疗心脏病之(特效穴)心脏病 60 通关、通山、通天、通

37、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狭心症,61 地宗穴为急救要穴、效果不下于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急救时本穴配手解穴(奇效)急救 62 五形穴在临床上治疗腰肾疾病确具(卓效)。腰肾疾病 63 五形穴治疗腰酸痛(特效)上肾孟炎(特效)腰酸痛、上肾孟炎 64 正会、前会、后会、镇静四穴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之(特效穴)。也是治疗四肢颤抖(舞蹈症)之(特效穴)。神经衰弱、失眠、四肢颤抖(舞蹈症)65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 66 州圆、州崙、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

38、穴)。半身不遂 67 五花穴治疗失眠配镇静穴(特效)。可任取一至二穴应用。失眠 68 五花穴治疗足跟痛之(特效穴)。足跟痛 69 火包穴用于堕胎(特效)。堕胎 70 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心律不整,81 肩中穴配建中穴有清血作用,用以治疗胆固醇过高(效果甚佳)。治疗胆固醇过高 82 五花穴治疗足跟痛之(特效穴)。足跟痛 83 上曲穴、肩中穴、云白穴为治疗小儿麻痺之第一(特效穴)。小儿麻痺 84 五形穴在临床上治疗腰肾疾病确具(卓效)。腰肾疾病85 五形穴治疗腰酸痛(特效)上肾孟炎(特效)腰酸痛、上肾孟炎 86 肩中穴配建中穴治疗膝盖疾病(特效)。膝盖疾病

39、87 肩中穴治疗膝盖关节炎(特效)、膝盖扭伤(特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及殿部皮肤病有特效)、瘰疬(特效)膝盖关节炎、膝盖扭伤、皮肤病、瘰疬 88 正脑三穴治疗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咳嗽不止 89 镇静穴治疗失眠(特效)、心脏病引起之前额头痛(特效)。失眠、心脏病引起之前额头痛 90 五花穴治疗失眠配镇静穴(特效)。可任取一至二穴应用。失眠 91 肩中穴配三重穴治疗瘰疬(特效)瘰疬 92 五形穴治疗腰酸痛(特效)上肾孟炎(特效)腰酸痛、上肾孟炎 93五花穴治疗足跟痛之(特效穴)。足跟痛 94 总枢穴以三稜针点刺出血治肝霍乱(特效)。肝霍乱 95 五形穴在临床上治疗腰肾疾病确具(卓效)。腰肾疾病

40、,96 肝门穴治疗腿内侧痛(立除)腿内侧痛 97 中白穴治坐骨神经痛(奇效)、骨刺(奇效)坐骨神经痛、骨刺 98中白穴配下白穴为治岔气(特效)、闪腰岔气、骨刺、坐骨神经痛及耳疾之(特效穴)。99 五花穴治疗失眠配镇静穴(特效)。可任取一至二穴应用。失眠100 肝门穴治疗急性肝炎(特效)急性肝炎 101 建中穴配合肩中穴治疗膝盖关节炎、膝盖痛、肩痛、五十肩、清血、血管硬化症状(特效)。膝盖关节炎、膝盖痛、肩痛、五十肩、清血、102 下曲穴、建中穴、李白穴为治疗小儿麻痺之(第二特效穴)。小儿麻痺103 五花穴治疗失眠配镇静穴(特效)。可任取一至二穴应用。失眠104 下白穴治坐骨神经痛(奇效)、骨刺

41、(奇效)、岔气(特效)坐骨神经痛、骨刺、岔气105 驯马下穴治疗乳腺炎(特效)、各种皮肤病患(特效)、青春痘(特效)乳腺炎、各种皮肤病患、青春痘,106 十八星穴治疗呕吐反胃(特效)、心闷(特效)、头晕眩晕(特效)、项紧项痛(特效)、偏正头痛(特效)、小儿胀气(特效)、急性胃炎(特效)、感冒发热畏冷(特效)、颈椎骨骨刺(特效)呕吐反胃、头晕眩晕、项紧项痛、偏正头痛、小儿胀气、急性胃炎、感冒发热畏冷、颈椎骨骨刺107 治疗肝痛配肝穴,并兼治急性肝炎(特效)肝痛、急性肝炎108 五花穴治疗足跟痛之(特效穴)。足跟痛109 正嵴一穴、正嵴二穴、正嵴三穴为治疗嵴椎疾病之(特效)穴。尤其是腰椎骨疾病更有

42、(卓效)。如配合骨关穴、木关穴效果更为明显嵴椎疾病、腰椎骨疾病110 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为治疗睾丸疾病的特效 睾丸疾病111 正嵴一穴、正嵴二穴、正嵴三穴为治疗嵴椎疾病之(特效)穴。尤其是腰椎骨疾病更有(卓效)。如配合骨关穴、木关穴效果更为明显嵴椎疾病、腰椎骨疾病112 驯马下穴治疗乳腺炎(特效)、各种皮肤病患(特效)、青春痘(特效)乳腺炎、各种皮肤病患、青春痘113 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有很好的疗效)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115 驯马下穴治疗乳腺炎(特效)、各种皮肤病患(特效)、青春痘(特效)乳腺炎、各种皮肤病患、青春痘116 正嵴一穴、正嵴二穴、正嵴三穴为

43、治疗嵴椎疾病之(特效)穴。尤其是腰椎骨疾病更有(卓效)。如配合骨关穴、木关穴效果更为明显嵴椎疾病、腰椎骨疾病117 火灵穴治疗痔疮出血(特效)。痔疮出血118 治疗皮肤病配驰马穴(显效)。皮肤病119 治疗神经痛配中白穴(奇效)。神经痛120 十八星穴治疗呕吐反胃(特效)、心闷(特效)、头晕眩晕(特效)、项紧项痛(特效)、偏正头痛(特效)、小儿胀气(特效)、急性胃炎(特效)、感冒发热畏冷(特效)、颈椎骨骨刺(特效)呕吐反胃、头晕眩晕、项紧项痛、偏正头痛、小儿胀气、急性胃炎、感冒发热畏冷、颈椎骨骨刺121 浮间、外间通常两穴一起取用(效果佳)。疝气、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肠胀气122

44、后椎穴治疗支气管炎(特效)、老人夜间咳嗽(特效)支气管炎、老人夜间咳嗽123 火串穴配腕顺一、二穴治重听(特效)。重听124 可配合李白穴、云白穴,(功效倍增)。双手取穴不忌。尿道炎、膀胱炎125 后椎穴、首英穴、育英穴对老人夜间冷咳确卓效。老人夜间冷咳126 十八星穴治疗呕吐反胃(特效)、心闷(特效)、头晕眩晕(特效)、项紧项痛(特效)、偏正头痛(特效)、小儿胀气(特效)、急性胃炎(特效)、感冒发热畏冷(特效)、颈椎骨骨刺(特效)呕吐反胃、头晕眩晕、项紧项痛、偏正头痛、小儿胀气、急性胃炎、感冒发热畏冷、颈椎骨骨刺,127 正阳一、二、三穴配火灵、火集、火山等穴以三稜针点刺出血、治疗心脏扩 大

45、无力、痔疮、胸闷、胸痛(特效)。心脏扩大无力、痔疮、胸闷、胸痛128 后椎穴治疗支气管炎(特效)、老人夜间咳嗽(特效)支气管炎、老人夜 间咳嗽130 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临床应用上,可任取一二穴使用,以稜三针点刺出血,治胃肠胀气、脇痛(甚效)。双手取穴不忌。胃肠胀气、脇痛131 分白穴配上白穴治疗眼科诸疾(奇效)。眼科诸疾132 后椎穴、首英穴、育英穴对老人夜间冷咳确卓效。老人夜间冷咳133 手五金穴治疗手脚麻木(特效)手脚麻木134 十八星穴治疗呕吐反胃(特效)、心闷(特效)、头晕眩晕(特效)、项紧项痛(特效)、偏正头痛(特效)、小儿胀气(特效)、急性胃炎(特效)、感冒发热畏冷(特效)、

46、颈椎骨骨刺(特效)呕吐反胃、头晕眩晕、项紧项痛、偏正头痛、小儿胀气、急性胃炎、感冒发热畏冷、颈椎骨骨刺135 后椎穴、首英穴、育英穴对老人夜间冷咳确卓效。老人夜间冷咳136 后椎、首英、育英三穴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之(特效)。慢性支气管炎137 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临床应用上,可任取一二穴使用,以稜三针点刺出血,治胃肠胀气、脇痛(甚效)。双手取穴不忌。胃肠胀气、脇痛,138 金枝穴治疗肺结核(特效)肺结核139 木一穴、木二穴、木三穴在临床应用上,可任取一二穴使用,以稜三针点刺出血,治胃肠胀气、脇痛(甚效)。双手取穴不忌。胃肠胀气、脇痛140 手千金穴治疗手脚麻木(特效)手脚麻木141 金辅

47、穴治疗肺结核(特效)肺结核142 六快穴配马快水穴治尿道结石有(卓效)。尿道结石143 三肩穴对五十肩(手臂不举奇效)。五十肩144 十八星穴治疗呕吐反胃(特效)、心闷(特效)、头晕眩晕(特效)、项紧项痛(特效)、偏正头痛(特效)、小儿胀气(特效)、急性胃炎(特效)、感冒发热畏冷(特效)、颈椎骨骨刺(特效)呕吐反胃、头晕眩晕、项紧项痛、偏正头痛、小儿胀气、急性胃炎、感冒发热畏冷、颈椎骨骨刺145 天士穴、地士穴、人士三穴为治疗气喘之(特效穴)。气喘146 三肩穴对五十肩(手臂不举奇效)。五十肩147 门金穴配妇科穴为治疗妇女经痛、下腹部炎症之(特效穴)。妇女经痛、下腹部炎症148 门金穴配四花

48、上穴为治疗胃炎、肠炎之(特效穴)。胃炎、肠炎149 门金穴治疗月经前后抽痛阵痛(特效)月经前后抽痛阵痛,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董氏72绝针是董氏不传之秘.以下只是简单的描述.以后再发详细的.还有32解针.及董氏掌诊.1.外三關一穴:在外踝尖與膝盖外側高骨之直線上。外三關二穴与外踝尖連線之中點。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腮腺炎、肩臂痛、各種瘤、紅鼻子(特效)。青春痘、粉刺(效佳)。瘰?(特效)。以三稜針點刺出血效果卓著。2.外三关二穴 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联线之中点。3.外三關三穴 为外三關二穴與膝盖外側連線之中央點4.雙龍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脛骨

49、外側骨陷中。解剖位置:外側腓腹皮神經、肺支神經。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5.雙龍二穴 一穴下6分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頭炎,6.雙靈一穴: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之間,橫紋中央(四縫穴)內側二分半處。解剖位置:固有掌指側神經皮下淺枝、心臟神經、肺分支神經、腎分支神經。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雀壎梜z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7.雙靈二穴穴位:掌面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橫紋正中央偏外側二分半處。主治:肺癌、骨癌、心臟內膜炎、

50、腎炎水腫、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風、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兒瘠積、小兒消化不良、心臟擴大、狹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以三稜針淺刺、從針孔擠出少雀壎梜z明液特效。刺出黑血亦佳。8木靈穴穴位:掌面無名指第一節與第二節間之橫紋中央點偏外側二分半處。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枝、肝之神經。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兩?痛、膽囊炎、膽道蚵蟲症。痿症、半身不遂。以三稜針刺出黃白色液體、或刺出黑血均效。9.婦科五穴之一穴:手背大拇第一節外側,從掌指橫紋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計五穴。解剖位置:固有掌側指神經皮下淺枝、子宮神經、六俯神經。主治:子宮癌、于癌瘤、子宮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經不調、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