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114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扬州慢》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虞美人,李 煜,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2.理解虞美人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3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作者,李煜工书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唐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的词大多表现伤今怀旧之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

2、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写作背景,虞美人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是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沦落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

3、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形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

4、吧?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如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想一想: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全词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为失去曾经拥有的帝王之尊,荣华富贵的生活的哀叹,对故国河山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小结,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

5、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姜夔,扬州慢,瘦西湖,五亭桥,“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驻兰桡。”这是古人对虹桥的赞美。,长堤春晓,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3.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

6、及“清冷”的意境。4.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周鄱阳人。曾试进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

7、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题 解,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词以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都比较长。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初霁()荠()麦 怆()然 自度()黍()离,j,j,chung,d,sh,字 词 正 音,于是,就,悲怆感伤,扬州慢 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

8、为有黍离之悲也。,满眼,驻军的号角,诗经悲叹宫室宗庙被毁的名篇,冬至,雨雪停止,云雾散,天放晴,悲凉,认为,创作,小序以洗练的语言,凄婉的音节,为读者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千岩老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词前的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

9、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左名都。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去扬州是繁华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鞍少驻初程”。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行的这段路歇歇吧!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给下文写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梳理词意,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黄昏时候,凄清的号角声随着凛冽的寒风飘过,回荡在荒凉的空城之上,令人不胜沉痛之感。,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角吹寒,都在空城,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唐代诗人杜牧用“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而今日却变

10、成“荠麦青青”,如此萧条冷落。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前一句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战乱的惨状,那屡遭兵火摧残的古树是战火地遗迹和见证,似乎在向人们控诉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移情的手法。,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为封建文人所称颂不已。如今要是杜郎再来,面对破败荒凉的扬州城,恐怕再也做不成“扬州梦”写不出“豆蔻词”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像唐代诗人杜牧那样才华横溢,如果今日重到扬州,一定会为之大吃一惊。因为昔日扬州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11、这个“惊”字暗联上片景物,带动下片抒情。,时值隆冬,芍药当然未抽蕊开花。但作者想象到“扬州芍药甲天下”,将来芍药盛开的时节,有谁来欣赏呢?这结局,宛如百感交集,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当年杜牧曾写过:“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反映了扬州二十四桥的热闹景象。而今呢?桥虽在,时已非,水波、冷月,寂然无声。这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小结内容,上阕:写词人路经扬州时的所见所闻。下阕:写词人在扬州时的心情和感慨。,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

12、呢?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明。,眼前:“空城”破败荒凉。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都写出昔日的扬州繁华热闹。“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对比,昔盛今衰的感伤,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虚写),(实写),2、请写出词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进行鉴

13、赏。,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促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引用前人

14、诗句也有多种方式:(1)可以借用原句或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 或数字;(2)可以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3)可以化用诗句或整首诗的意境。这首诗属于借用词语一类,包括“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全出自杜牧以扬州生活为主题的七言绝句。如今连杜牧如此出众才能仍“难赋深情”,表明:这景象确实使人有难言之痛。这样写,使词中意境又深了一层。,关于用典,表崇拜之情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15、二月初。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寄扬州韩绰判官,昔日扬州 淮左名都 对 虚 竹西佳处 比 写 春风十里(化用典故)今日扬州“空城”景 荠麦青青、废池 实 乔木、二十四桥 胡马 写 空城 无声冷月 窥江 寂寞红药 声清角吹寒 作者感受 杜郎俊赏,重到须惊(化用)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主 旨,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