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1588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杆泵采油》PPT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五、螺杆泵井施工作业,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1、原理,什么是螺杆泵?螺杆泵又叫渐进容积式泵(PCP),由定子和转子组成,两者的螺旋状配合形成多个连续的密封腔室,通过转子的旋转运动使密封腔室不断产生、运移和消失,实现对介质的举升。,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1 原理,单螺杆泵是由在工作状态下的不动的以橡胶为衬套并浇铸在钢体外套内形成的定子和进行行星转动的钢体转子构成。定转子内外曲面是一对能够满足啮合、能密封和密封腔室能推移的一对在空间内啮合的共扼曲面。定转子端面(横截面)齿形类

2、型主要有以下两种:以短幅外摆线的内等距线作为螺杆的原始齿形曲线,其共轭曲线作为衬套的齿形曲线。以短幅内摆线的外等距线作为衬套的原始齿形曲线,其共轭曲线作为螺杆的齿形曲线。如图所示的是不同头数比的螺杆泵定转子横截面图。其中1:2结构的单头螺杆泵是采油螺杆泵普遍采用的结构。,1:2结构 2:3结构 3:4结构 4:5结构,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2 结构特征,定转子型线方程,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3 运动特征,转子,定子,点啮合,线啮合,点啮合点速度,线啮合点速度,转子截面中心速 度,啮合点最大和最小滑动速度,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Sketch of surface driving PC

3、P oil production system,潜油螺杆泵采油系统 Sketch of ESPCP oil production system,4、螺杆泵举升方式分类,地下部分,螺杆泵,抽油杆,锚定工具,杆、管扶正器,驱动装置,专用井口,电 控 箱,地面部分,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组成,5,KGLB500-14为空心转子螺杆泵,每转排量500毫升,级数14;GLB(2:3)120-27为多头螺杆泵,定转子头数比为2:3,每转排量120毫升,级数27。,例如,6、螺杆泵型号标注,改进特征代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厂家自定,制造厂企业代号,用两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单泵或串联泵,单泵不写,串联“用,C,”,

4、泵的总级数,每转理论排量,ml/r,转子与定子头数比,单螺杆抽油泵,“螺”和“泵”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抽油杆传动,“杆”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空心转子,用“,K,”;等壁厚定子,用“D”,G,LB,(,),7、螺杆泵的特性参数,单螺杆泵(单头)基本结构尺寸,单螺杆泵(单头)主要特性参数,8、螺杆泵采油的主要特点,优 点,一次性投资低,安装维护方便,能耗低,适应性强,结构简单,结构简单,泵效高,恒载荷运转,稠油,含气,含砂井,不足,不适应供液不足的油井,烧泵,不适应超深和高温油井,定子橡胶耐高温性能差,9 螺杆泵应用现状,股份公司各油田使用螺杆泵基本情况,37口,53口,91口,121口,

5、1396口,吉林油田,二连油田,大庆油田,冀东油田,大港油田,出 砂,高含水出砂,稠油冷采,稠 油,26口,辽河油田,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五、螺杆泵井施工作业,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螺杆泵工作特性曲线,P,螺杆泵的理论排量及负载特性(以1:2结构为例),Q螺杆泵的理论排量,m3/d E 转子的偏心距,mm D 转子截圆直径,mm,D=2R T 定子导程,mm,T=2t n 转子的转速,r/min M转子扭矩 N.m,空腔面积A=4ED+R2-R2=4ED空腔体积V=AT=4EDT,举升高度

6、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随着工作压力p的增加,螺杆泵会出现漏失。特别是因工作压力产生的定子衬套橡胶压缩量大于过盈时,漏失会明显加剧。当ppk时,泵的漏失开始加剧。pk定义为开启压力,开启压力就是泵明显产生漏失时的工作压力。实际应用中,开启压力等同于螺杆泵的单级合理承压能力。举升高度对排量特性影响,工作压差决定负载扭矩大小,而过盈产生摩擦扭矩与工作压差无关。而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定子衬套压缩量增加,定转子间的过盈会减小,即Tf增加的同时,Tf0将减小。由以上分析和试验可知,螺杆泵转子扭矩与工作压力有很好的直线性,且摩擦扭矩在举升具有润滑性的液体时,只占转子负载扭矩的较小一部分。举升高度对负载特性

7、的影响,KGLB120-27型泵的排量与举升高度的关系,GLB500-14 型泵转子扭矩曲线,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过盈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摩擦扭矩的计算 由上式可知:1)随着定转子间过盈量的增加,定转子间的摩擦扭矩将增大;2)橡胶物性也会影响摩擦扭矩的大小;3)转子直径的增大,将直接导致摩擦扭矩的增大。,GLB500-14型泵不同过盈的摩擦扭矩,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过盈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过盈对举升特性的影响 螺杆泵的单级举升能力主要取决于线啮合和点啮合线的密封能力。而啮合线的密封主要是依靠定转子间过盈来实现的。显然过盈量越大,密封越好,单级举升能力越强

8、,但摩擦扭矩也会增大。不考虑工况环境和运动学特性等因素对举升能力的影响,由前文所述,当工作腔室的液压力Pi大于因过盈产生的接触压力PN时封闭腔室会出现漏失,即:增加过盈量会增加接触压力,从而提高单级承压能力。,过盈量与单级承压能力的关系,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转子转速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工作转速与泵的排量成正比,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可有效减少漏失,增加泵的举升能力。,工作转速与单级承压能力关系,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转子转速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转子转速与工作扭矩无关,但转子转速的增加将增加惯性力,惯性力将增加啮合线和啮合点的接触压力,所以将增加摩擦扭矩。,工

9、作转速与摩擦扭矩关系,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转子转速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162r/min;205r/min;255r/min,转子转速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温度对螺杆泵工作特性的影响,温度与举升能力的关系,定子橡胶衬套在实际工况环境下,其体积将发生热胀,热胀的结果是增加定、转子间的过盈,进而可提高螺杆泵的举升能力。温度的增加会有效提升举升能力。而实验发现,温度对螺杆泵转子负载扭矩无明显影响。,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举升介质粘度会直接影响螺杆泵的漏失特性,漏失量反比于举升介质粘度,随着粘度的增加,漏失会减少,单级承压能力增加。,

10、介质粘度与承压能力的关系,介质粘度对举升能力的影响,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五、螺杆泵井施工作业,1、选井选泵技术,所谓螺杆泵选井选泵技术是依靠油井的状况来合理选择螺杆泵的泵型、确定泵的工作参数,或根据某一规格的螺杆泵来选井。而螺杆泵采油井的合理工况是指油井在合理流压下生产,螺杆泵在合理工作区域内工作。由螺杆泵的工作特性曲线可知,螺杆泵同潜油电泵一样存在最佳工作区域。经过几年来的实验研究认为,把螺杆泵工作特性曲线分为A、B、C三个区域较为合理。其中A为合理工作区,B为软工

11、作区,C为不合理工作区,如 后面图所示,区域边界的确定方法大致如下。,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C区:螺杆泵在该区工作,尽管有效扬程较高,但泵漏失严重,系统效率非常低,因而螺杆泵在C区工作很不经济,而且螺杆泵在C区工作稳定性差,泵效与流压关系敏感,故螺杆泵不应在区工作。,螺杆泵合理工作区域确定,A区:螺杆泵在该区工作,取B、C区之长,避B、C区之短,流压与排量、系统效率的关系不敏感,生产稳定性好。,B区:螺杆泵在该区工作,虽然泵效高,但系统效率低,有效扬程低,不但泵的潜能没得到发挥,而且因生产压差过小,油井产能也被抑制。因此螺杆泵不应工作在B区。,上限:泵容积效率应大于65%;下限:泵的工作压力

12、P Pmax30%。,1、选井选泵技术,2、螺杆泵管柱防脱及扶正技术 管柱防脱技术 支撑卡瓦 张力油管锚 防扭锚 反扣油管,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DQ0552支撑卡瓦 卡瓦中心管,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管柱扶正技术 由于螺杆泵转子离心力的作用,定子受到周期性冲击产生振动,为减小或消除定子的振动需要设置扶正器。一般在定子上接头处安装较为适宜,而对于采用反扣油管的管柱,则需在定子上、下接头处分别安装扶正器。目前扶正器有两种,一种是弹簧式,一种是橡胶式。,抽油杆柱脱扣机理分析,a.负载扭矩过大停机后杆柱高速反转造成抽油杆脱扣 螺杆泵采油井一旦发生蜡堵、结蜡严重或卡泵时,负载扭矩会明显加大,因而整

13、个杆柱上贮存一定量的弹性变形能,一旦停机或过载停机,杆柱内贮存的弹性变形能要释放,从而造成杆柱高速反转,特别是杆柱上部即在弹性变形能释放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要继续反转,从而会使杆柱丝扣联接处倒扣,造成杆柱脱扣。b.停机后油管内液体回流杆柱反转造成抽油杆脱扣如果螺杆泵采油井突然停机,而且油井动液面较深,那么停机后,螺杆泵在管柱内的液力作用下,将驱动转子反转,带动杆柱反转脱扣。,3、螺杆泵杆柱防脱及扶正技术,c.转子在油套环空内的液力作用下转动,造成杆柱脱扣 对于那些产液能力较强并有一定自喷能力的螺杆泵井(指大排量螺杆泵而言),一旦停机,套压会很高,螺杆泵在油套环空液力的作用下,将驱动转子正向转

14、动,而此时转子将带动杆柱正向转动,转子转动将使整个杆柱的螺纹联接处于倒扣状态,因而会造成杆柱脱扣。d.施工作业过程中造成杆柱脱扣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抽油杆联接螺纹上扣扭矩不够,当转子进入定子时,转子正转,从而会使转子上部抽油杆杆柱螺纹联接不紧处发生脱扣。,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a.机械防反转装置 在驱动头上安装防反转装置,使抽油杆不能反转,从而达到防止因抽油杆反转而造成的脱扣的目的,如图7-26。该装置采用定向离合器的原理,使抽油杆只能做单向转动。在离合器的外壳体上安装有刹车带。当需要上提杆柱时,可先放开刹车带,将弹性变形能释放出去,确保施工作业安全。,防反转装置原理图,抽油杆柱防脱措施,b

15、.井下回流控制阀 在螺杆泵的吸入口处,安装单向阀,使液体只能做举升方向上的单向流动。停机时,油管内的液体不能回流,抽油杆也就不会因液体回流而反转,从而达到防止因液体回流而造成的抽油杆脱扣。c.放气阀防正转脱扣 在井口安装放气阀,当套压大于阀的调定压力时,放气阀自动打开,气体进入输油管线;当套压低于阀的调定压力时,阀关闭,从而保证套压始终不致过高,降低油套环空对泵的液力作用,防止转子在液力作用下正转,实现杆柱防脱。,抽油杆扶正技术 抽油杆柱在油管内转动,杆柱的转动会引起井口的振动及杆柱与管柱的摩擦,所以抽油杆柱必须实施扶正,特别是高转速的螺杆泵井。通常在杆柱的上端即光杆附近、杆柱的下端即转子附近

16、以及中下部一定要放置扶正器。抽油杆扶正器一般采用抗磨损的尼龙材料制造,其结构如下图。,3、螺杆泵杆柱防脱及扶正技术,抽油杆扶正器示意图,需配重、体积大,结构笨重,不便安装运输调参.,结构一,电机立置、斜齿传动,地面驱动装置的密封原理,光杆盘根盒动密封系统,结构二,电机侧摆、锥齿传动,带轮一级减速圆弧正交锥齿轮二级传动系统总传动比4-8优选齿轮传动比56/13=4.31模数为6输出转速75-300r/min设计输出轴扭矩3500Nm轴向负载120kN主要零件安全系数为2.5负载电机功率22kW、30kW,密封轴机械密封油杯密封系统,结构三,电机卧置、锥齿传动,带轮一级减速、双曲线斜交锥齿轮二级传

17、动系统总传动比4-8优选齿轮传动比35/6=5.83模数为6输出转速75-250r/min设计输出轴扭矩3500Nm(1400Nm)轴向负载120kN主要零部件安全系数为2.5负载电机功率5.5、7.5、11、15、18.5、22、30kW,盘根盒漏油油杯结构解决箱体油封漏油,功能,机械密封系统,螺杆泵采油驱动系统驱动装置,螺杆泵新型螺杆泵地面驱动装置,与老型号的驱动装置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该驱动装置采用上置式机械密封,设计结构合理,机械密封使用寿命较长,能保证井口不渗不漏,同时方便维护、更换。该驱动装置整合了专用井口,节省了投资。该驱动装置设计了光杆锁定机构,在进行维修和测试传感器安装时

18、不用吊车,节约后期维护费用。,驱动装置技术参数表,变频无级调速,机械无级调速,5、软启停无级调参驱动技术,调速范围50-300r/min,6、螺杆泵井电控箱,电控箱的功能,防风沙,可直观的反映螺杆泵的工作情况,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1)过载保护技术 为了保证螺杆泵采油系统安全运转,需要实施过载保护技术,因为一旦过载会使油井出现杆断、皮带断,减速箱内的齿轮、轴承损坏,甚至烧坏电机等事故。常用的过载保护有扭矩法和电流法两种。,7、螺杆泵过载、欠栽保护技术,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2)欠载保护技术 欠载保护技术只是针对螺杆泵井出现杆断、脱扣、扣坏故障时为避免杆柱与管柱磨损而实施的一项保护技术。

19、欠载保护也采用电流法,当驱动电机的工作电流接近驱动电机的空转电流时,自动停机实现欠载保护。,7、螺杆泵过载、欠栽保护技术,这种抽油杆兼具高承扭和防脱两大优点,8、螺杆泵专用抽油杆配套技术(1)螺杆泵专用抽油杆形式 镦锻式防脱空心抽油杆,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锥螺纹结构螺杆泵抽油杆,因为上扣扭矩越大,需要的卸扣扭矩也越大。因此,锥螺纹结构螺杆泵抽油杆作业时,增大上扣扭矩,从而提高其防脱性能。,(2)抽油杆扭矩,普通抽油杆扭矩,镦锻式防脱空心抽油杆扭矩,锥螺纹抽油杆扭矩,(3)镦断式防脱抽油杆连接方式,牙体对插到位保证上扣扭矩加强杆柱扶正,注意,8、螺杆泵专用抽油杆配套技术,(4)抽油杆的选配方

20、法,9、螺杆泵测试技术,定子,驱动头,套管,油管,抽油杆,抽油杆短节,油管接箍,转子,油管接箍,针对问题测试操作复杂、风险大,诊断结果符合率较低。分析对象螺杆泵举升系统(从井筒到地面驱动装置)应用目的确定螺杆泵井的生产运行状况,对螺杆泵井的单井工况进行分析和对存在的故障进行诊断。,1)测试的目的,通过油井基础资料(如地层参数、钻井/完井资料、油井生产报表)的录取,以及室内检测资料(如室内检泵数据、电机负载特性数据)的参考,采用专用测试仪测量螺杆泵井光杆扭矩、轴向力载荷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螺杆泵井系统诊断及优化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完成对螺杆泵井的系统诊断和优化设计。,9、螺杆泵测试技术,(

21、2)、螺杆泵系统诊断测试的原理,ST-30测试仪主要性能指标:测量参数:光杆扭矩,光杆轴向 力;量程和精度:光杆扭矩01500N.m,1.0级;轴向力010t,0.5级;采样速率:5HZ 30HZ;工作环境温度:-40+70;温度系数:0.2无线信号传输距离:20m;传感器适用杆径:28mm-38mm,9、螺杆泵测试技术,(3)、螺杆泵系统诊断测试的硬件,以螺杆泵采油井中抽油杆、螺杆泵的受力模型和螺杆泵采油系统故障逻辑诊断模型为基础,以现场的实际生产和测试资料为依据,以WINDOWS 9X/NT为操作平台,利用V B 6.0进行编制了螺杆泵采油系统故障诊断和优化设计软件。能对10种工况进行诊断

22、,即工作参数正常,偏高/低、杆断脱、管断脱、管漏失、泵漏失/容胀、定子脱胶、结蜡严重。,9、螺杆泵测试技术,软件主操作界面,(4)、螺杆泵系统诊断测试的软件,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五、螺杆泵井施工作业,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驱动电机、变频器、减速器等组成。通过变频实现无级调速。数据采集及自动调节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扭矩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液比例阀、温度传感器及流量计等仪器仪表组成。实现流量、转速、扭矩、进出口压力、介质温度等参数的自动采集以及转速、压力和温度的自动调节。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平台、油箱、过

23、滤器和锁紧机构等。,1、水力特性检测,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2、定子橡胶检测:目前国内油田应用的螺杆泵普遍用丁腈橡胶作定子衬里,定子内的橡胶衬套又是定子的关键,螺杆泵定子的好坏是决定螺杆泵的寿命和泵效的关键部位.因此,进行螺杆泵定子橡胶检测是保证螺杆泵质量的有力手段.定子橡胶检测项目及标准值:,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邵尔硬度检测,拉伸性能检测,撕裂强度检测,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热空气老化检测,阿克隆磨耗检测,耐液体溶胀性能检测,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3、螺杆泵驱动头检测,螺杆泵地面驱动装置(驱动头)是螺杆泵的主要地面电力驱动装置,是螺杆泵运行不可缺少的动力设备

24、。它的传动部分是由电动机和减速器等组成,其优点是设备简单,价格低廉,容易管理并且节能,能实现有级调速且比较方便。,驱动头检验项目,螺杆泵驱动头检测系统流程图,一、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原理,二、影响井下螺杆泵工作特性因素分析,三、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四、螺杆泵室内检测技术,五、螺杆泵井施工作业,(一)螺杆泵井下作业操作规程,螺杆泵井作业类型,新井投产,基建井(油井,注入井前期排液),改型井(抽油机改螺,电泵改螺),检 泵,井下泵失效,杆管等失效,事故处理(小修),更换驱动装置,打捞杆柱,本标准规定了螺杆泵采油井的作业施工规程。本标准适用于水驱、聚合物驱螺杆泵井检泵、电泵或抽油机转螺杆泵等施工。,下

25、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SY/T5587.3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 压井替喷作业规程 SY/T5587.5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 冲砂、探砂面作业规程 SY/T5587.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 起下管柱作业规程 SY/T5587.7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 洗井作业规程 SY/T5587.1693 油水井常规修井作业 通井、刮削套管作业规程,2、引用标准,1、范围,(一)螺杆泵井下作业操作规程,井 史 资 料:在历次施工总结和油管、抽油杆 记录中 查

26、看有无落物、井斜、套损等情况。施 工 设 计:根据油井生产情况、产能、井史资料优化施工设计。,3、施工准备,资 料 准 备,目前生产情况:日产液、含水、流压、静压等。,(一)螺杆泵井下作业操作规程,主要依据:螺杆泵选井选泵的主要依据是油井产能螺杆泵井施工设计主要内容:原井基础数据;原井生产动、静态数据;施工准备及任务分工;施工步骤;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施 工 设 计,油管桥3道,离地面高度不小于0.3m,抽油杆桥座4道,离地面高度不小于0.5 m,桥座摆放均匀。螺杆泵及其配套装置、油管、抽油杆运输过程中要求放平、固定,确保物品完好无损。施工中要下入井内的螺杆泵及配套工具、油管、抽油杆要清

27、洗干净,不得有弯曲、损坏,要严格丈量,并记录好原始数据。空心抽油杆要安装胶圈,并在密封处涂上黄油。,地 面 准 备,作业施工中拆卸螺杆泵驱动装置 停机后,(释放扭矩)用专用工具上提光杆0.5-1米,卸松传动方卡,然后缓慢下放光杆,直至吊卡松弛,卸掉与井口连接的螺栓,将驱动装置吊离井口。热洗、压井 用热水反循环把死油替出,然后用相应压井液压井,热洗、压井按SY/T5587.7和SY/T5587.3的规定执行。,4、施工过程及要求,(一)螺杆泵井下作业操作规程,注意问题:抽油机、电泵时热洗、压井 作业施工中进行螺杆泵井热洗 卸掉螺杆泵驱动装置,上提光杆,将转子提出螺杆泵定子,用专用井口密封抽油杆和

28、油管环空,采用正常反循环洗井方式热洗(执行标准SY/T5587.7)。作业施工中进行螺杆泵井压井 卸掉螺杆泵驱动装置,上提光杆,将转子提出螺杆泵定子,用专用井口密封抽油杆和油管环空,采用正常反循环压井方式压井(执行标准SY/T5587.3)。,A,4、施工过程及要求,起原井 按SY/T5587.6的规定和施工设计要求起出原井管柱、杆柱。通井、刮削、冲砂 通井、刮蜡按SY/T5587.16的规定执行。冲砂、探砂面按SY/T5587.5的规定执行。连接井下工具 井下工具在地面按施工设计连接上紧,如使用支撑卡瓦,应在滑道上涂上黄油,锚定工具处在解封状态。,B,C,D,4、施工过程及要求,4、施工过程

29、及要求,螺杆泵采油示意图 1电控箱;2电 机;3皮 带;4方卡子;5减速箱;6压力表;7专用井口;8抽油杆;9抽油杆扶正器;10油管扶正器;11油 管;12螺杆泵;13套 管;14定位销;15油管防脱装置;16筛 管;17死 堵;18油 层,螺杆泵井管柱连接顺序,按照死堵尾管筛管气锚防蜡器锚定工具螺杆泵定子油管扶正器油管油管挂的顺序依次下至设计泵挂深度。,E,4、施工过程及要求,下管柱 按SY/T5587.6的规定和施工设计要求执行。在地面按设计要求配好管柱,用相应通井规检验合格,并在丝扣上涂上黄油。按施工设计要求组配管柱,尾管不得少于三根。上扣扭矩达到SY/T5587.6标准中“油管推荐上紧

30、扭矩表”要求的数值。,油管上扣扭矩推荐值,E,4、施工过程及要求,下管柱,如锚定工具是支撑卡瓦,下入泵和第一根油管后,试坐卡瓦(上提管柱1m,缓慢下放管柱坐卡瓦)。试坐成功后,上提管柱1m解封,然后继续下管柱。更换油管吊卡时,注意上提高度不允许超过400mm,以防支撑卡瓦中途坐封,如中途坐封,缓慢上提管柱1m以上,然后缓慢下放管柱解封,要平稳操作。,a、支撑卡瓦坐封 支撑卡瓦采用两次坐封解封,坐卡时,按所需坐卡高度(一般为850mm)上提管柱后,缓慢下放管柱,卡瓦就处于撑开坐卡状态,卡瓦牢固地坐在套管内壁上;解卡时上提管柱1米以上,卡瓦在箍簧的作用下收回解卡解封。支撑卡瓦坐封后,坐卡位置(油管

31、头上平面与套管法兰平面距离)控制在1020mm之间。b、设计中锚定工具位置要避开套管接箍位置 因为套管接箍位置处内径与正常套管内径不同,锚定工具如坐封在此处,可能引起失效,同时锚定工具容易卡死,使其不能释放,造成大修事故。,a、下转子时,速度要慢,切勿损伤转子表面或使其弯曲变形。b、抽油杆上扣扭矩达到下表要求。,D级抽油杆上扣扭矩推荐值,F,4、施工过程及要求,下杆柱,c、转子将要进入定子时,要缓慢下放杆柱(注意转子进入定子时杆柱应顺时针旋转),直至吊卡松弛。d、记录光杆露出套管法兰面的高度,校核管柱与杆柱深度是否一致。,F,4、施工过程及要求,下杆柱,G,4、施工过程及要求,安装专用井口,将

32、专用井口从光杆上穿入坐在套管法兰上,紧固好螺栓。a、进行螺杆泵井杆柱扶正 转子与抽油杆时在转子以上加2m抽油杆短节,然后第一根、第二根抽油杆上各安装一个抽油杆扶正器,井口以下(除光杆)第一、第二根抽油杆下部各安装一个抽油杆扶正器,其余每50m抽油杆上安装一个抽油杆扶正器。b、螺杆泵专用井口使用注意事项:与光杆配合;杆住下完然后安装;先拆卸,后起杆;方向;投产前打开。,H,4、施工过程及要求,替喷 将转子缓慢全部提出定子,关闭井口上清蜡阀门,连接好替喷管线。按SY/T5587.3的规定进行替喷,直到井口见清水10分钟后停止。打开清蜡阀门,缓慢将转子放入定子,直至吊卡松弛。,I,4、施工过程及要求

33、,安装地面机组 检查地面机组零部件是否齐全,检查吊升用钢丝绳、吊环有无损伤,准备好常用工具。将驱动头吊平衡,穿入光杆时缓慢下放,防止把光杆压弯,校正井口并上紧螺栓。,J,4、施工过程及要求,提防冲距 缓慢上提杆柱,记录指重表载荷达到整个杆柱负荷时(记录数值),再上提光杆,上提高度应符合下表数据。提防冲距后安装方卡和备用平卡。,注:防冲距因泵的规格型号不同而略有区别。,提防冲距,4、施工过程及要求,由杆柱自重产生的杆柱伸长,需重新计算防冲距,保证螺杆泵井在正常生产时转子不磨定子下端的定位销。上提防冲距L是由杆柱自然伸长L1和螺杆泵转子受液压差轴向力作用引起杆柱伸长量L2确定的。另外为安全可靠,也

34、将定子衬套最下端至定位销的距离L3也考虑进去。,泵挂深度与上提防冲距的关系参照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提防冲距时应克服杆柱在管柱内弯曲部分即上提时应注意柱的负荷直至到全井杆柱负荷时才开始计算油井的防冲距。,A、试运转 加齿轮油 从减速箱注油孔处加入齿轮油,油面在油标1/22/3处。B、加盘根每根盘根丈量好长度,斜度大于45角切割,盘根表面涂上黄油,每层盘根切口处要错开,最后压紧压盖。C、调电机正反转 将变压器、电控箱、电机连接好,电机采用型接法。卸掉皮带,接通电源使电机空转,如光杆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只需调换电缆任意两相相序,确保光杆为顺时针转动。,5、试运转,D、皮带安装与调节 根据油井产能及设

35、计要求,确定工作参数,安装皮带。皮带张紧力一般为300N。皮带紧固后,皮带中间施压30N,皮带向下变形量小于6mm,此时张紧程度为合适。E、设置过载保护电流参考下表设置保护电流,过载保护时间调到510秒范围内。,5、试运转,F、安装井口流程 连接好出油、掺水管线,安装井口油、套压力表。一般把驱动头出油口与生产管线相连,井口出口作为放空出口。,设置过载保护电流及过载保护时间,一般情况下,要按不同型号的泵型及驱动电机的功率来调试。当光杆转速选择低档时,电控箱内的电流继电器电流可调小些;当光杆转速选择高档时,电流可调大些;当光杆转速选择中档时电流可取低档电流与高档电流中间值。,5、试运转,5、试运转

36、,G、试投产 打开清蜡阀门,检查地面生产流程是否开关正确。由用户按“螺杆泵生产井操作规程”标准启机投产。启动电机同时监测运转电流,井口见液后,缓慢关闭生产阀门,观察油压表有无上升,如压力上升到规定值,且地面机组无异常现象,打开阀门,然后进行液量计量,如液量正常,可确认机组正常,投产成功。H、交井 由施工队伍与采油队按有关标准进行交接。,6、环保要求,施工作业应严格按HSE标准执行。,7、安全要求,A、井口要有防喷装置。B、施工中加强劳动保护,操作人员要带好劳保用品,保证安全生产。,(一)螺杆泵井下作业操作规程,(二)螺杆泵井施工作业监督要点,施工队伍应具有井下作业、螺杆泵作业施工资质,并有主管

37、部门颁发的准入证明。作业设备应有质检报告、检修报告、合格证等,杜绝设备带伤服役。操作人员要有上岗证。安全、环保设施齐全。,对施工队伍的资质监督,(二)螺杆泵井施工作业监督要点,完井所需的地面、地下设备、井下工具、应有质量检测报告或合格证,其质量应该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完井所需的设备规格、型号、数据应符合设计要求。,完井所需产品的监督,(二)螺杆泵井施工作业监督要点,压 井:严格按施工设计执行。释放扭矩: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释放掉原井杆柱的 储存扭矩。泵 挂: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杆 管:a、螺纹处要严格检查,杜绝不合格品入井。b、上扣扭矩必须达到规定值。锚 定:管柱锚定必须保证牢固可靠。转子入泵:转子入定子时必须保证缓慢下行。防 冲 距:a、上提防冲距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b、防冲距的计量。试 运 转:a、保证杆柱正转。b、保证正常出液。,施工过程的监督,螺杆泵采油技术实现了井下泵、地面驱动专用抽油杆、测试诊断、检测、标准、管理等系统配套。螺杆泵规格齐全,能够满足实际排液量5-240m3/d,井深在1600m以内的油井举升的需要。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实践表明,螺杆泵采油是一项降投资、降能耗,可以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用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股份公司重点推广的实用技术.,结束语,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