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168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凝项目介绍》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的和要求,血凝系统项目应用,临床基础知识的回顾熟悉不同项目的测试方法学、原理及临床应用了解检测系统的大体构成与意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为什么不凝固破损的血管为什么能止血,生理状态下,凝血血栓,抗凝出血,凝血系统,血液凝固简称凝血,凝血系统包括凝血和抗凝两个方面,两者间的动态平衡是正常机体维持体内血液液体流动状态和防止血液丢失的关键。凝血是由系列凝血因子(已知的13个)参与复杂的生理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活酶)形成第二阶段:凝血酶形成期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形成期两个途径:内源性、外源性,凝血过程,血液凝血因子的特性,血液凝固机制,止血:由出血开始到出血停止的整个过程凝血:

2、血浆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的过程“瀑布”学说:凝血是一系列凝血因子依次相继被激活的过程,分为三个途径:内源途径:从因子XII激活到因子X激活 外源途径:从因子III激活到因子X激活 共同途径:从因子X激活到纤维蛋白的形成,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是指由因子被激活到因子a-a-Ca2+-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是指从因子释放到因子-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是体内凝血的主要途径,也是发生止血血栓病理性改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共同凝血途径(common pathway)是指从F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它是内、外源性凝血

3、途径后的共同凝血阶段。主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参与因子 筛选试验外源,Ca2+PT内源,Ca2+APTT共同,Ca2+TT,抗凝及纤溶系统,正常抗凝及纤溶系统,(一)细胞抗凝,单核-巨噬细胞,吞 噬清 除,凝血过程有关 物质和产物,体液抗凝,肝素,这种抗凝作用占体内总抗凝的50%60%,血液中存在多种抗凝物质及抗凝系统 1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III,AT-III)AT-III 灭活IIa、IXa、Xa、a、XIIa、激肽释放酶,最重要的生理性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sis,纤溶系统),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被纤维蛋白溶解酶水解的过程

4、 主要作用:分解纤维蛋白(原),清除血管内由于纤维蛋白沉积引起的阻塞,保持血流通畅,纤维蛋白降解机制(一)纤溶酶原激活1.内激活途径2.外激活途径3.外源激活途径(二)纤维蛋白(原)降解1.纤维蛋白原的降解2.可溶性纤维蛋白的降解3.交联性纤维蛋白的降解,血凝检测原理及项目应用,*,血凝的检测方法*凝固法:光学法 A 透射光度 B 散射光度法 粘度法(磁珠法)*发色底物法*免疫学检测法,磁珠法检测原理交替变化的磁场使磁珠产生运动。另有两个垂直方向的线圈,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检测磁珠的运动。血浆如果不发生凝固,磁珠的运动振幅恒定。血浆发生凝固反应时,粘度增加,磁珠运动强度衰减磁珠运动衰 减到一定

5、 程度(振幅变化50%),定为凝固终点。通过检测磁珠运动的相对变化,计算出凝固时间。,二、粘度法(磁珠法)原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粘度增大,磁珠振幅衰减,传感器,记录下磁珠振幅衰减过程的时间(凝血时间),优点:不受黄疸、溶血、乳糜脂等浊度标本影响,磁珠法检测原理,磁珠法特点1、完全消除黄疸、溶血、脂肪和混浊等干扰。2、结果精确,Fib可采用弱磁场,线性达到 0.1-18g/L。3、感测磁珠的相对运动,振幅变化的50%计为凝固终点,不受原血浆粘度的影响。4、采用电磁场,不受磁场衰减因素的影响。,光学法检测原理通过血液凝固导致吸光强度变化来判断凝固终点的方法,又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散

6、射比浊法根据待检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测定凝固终点的方法。透射比浊法根据待检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来测定凝固终点的方法。,散乱光,光源,光源,透過光,透射光强度减少,(光学法),透射光,散射光,凝固反应的进行,凝固反应的进行,凝固反应的进行,凝固反应的进行,検出部,検出部,凝固学方法,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浊度增大,透光度降低,传感器,优点:耗材相对减少(磁珠)缺点:受黄疸、溶血、乳糜脂等浊度标本影响,一、光学法原理:,记录下浊度变化过程的时间(凝血时间),双磁路磁珠法与光学法原理主要区别前者是检测血浆凝固过程中磁电信号变化后者是检测该过程中光信号的变化,免疫比浊法(透射比浊),

7、通过血浆中的抗原与乳胶试剂中特异性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导致测试杯内浊度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吸光度的改变,再通过700nm波长的测量,然后将吸光度的值转化为含量值。借助抗原抗体反应系统,检测反应终点吸光度变化值;只表示含量,不反映所检物活性。,发色底物法,产色底物能够裂解出产色基团,通过显色反应,检测吸光度变化,并通吸光度值转化为百分比活性,在这一过程中显色的深浅与AT-III活性成负相关。,待测物+显色剂,有色溶液,以溶液呈色的深浅判断其浓度,发色底物法基本原理,各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 凝固法 PT,APTT,TT,FIB(PT-Based&FIB-Clauss),FactorsII,V,VII

8、,X,VIII,IX,XI,XII,Protein C,Protein S,APC-R,LAC,PCX,HPX发色底物法 Anti-thrombin,Heparin(普通&低分子),PLG,Plasmin Inhibitor,Protein C 免疫比浊法 D-Dimer,FDP,vWF Ag,vWFAct,Protein S,HS-CRP,SF-8100检测原理,凝固法(磁珠法检测)发色底物法(透射光比色检测)波长:405nm 免疫比浊法:(透射光比浊检测)波长:700nm(540nm),凝血检测检测方法测试原理临床应用临床意义,凝血项目检查测定注意事项,1所用试管必须洁净、干燥、无划痕。2

9、应使用对凝血因子无激活作用的塑料制品或硅化的玻璃器皿采血。3采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采血后应仔细检查标本有无溶血、黄疽和凝血块,任何微小的凝块都会影响测定结果,必须重新采血。4采血后宜在2h内完成测定,4冰箱内保存不应超过4h。5。孵育温度要控制在(3700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测定结果。6.血液离心速度要达到3000rmin,时间为10min,尽可能除去血小板,离心后血浆血小板计数应20X109L。,凝血常规四项,1、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通常称为凝血酶原时间(PT)2、凝血酶凝固时间(thrombin clotting,TCT)又称凝血酶

10、时间(thrombin time,TT)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4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四项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反映外源性凝血筛查 口服抗凝剂监测(华法令),PT临床意义意义:PT是外源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正常参考值为1114s,当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PT延长:(1)先天性因子VII、V、X、II缺乏和低(无)纤维蛋白原 血症。(

11、2)获得性见于肝脏疾病、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症。(3)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FDP、狼疮抗凝物质以及抗因子II、V、VII、X的抗体存在、口服抗凝药。PT缩短:(1)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2)长期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实验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使得凝血活酶转变为凝血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 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块所形成的时间与血浆中的外源性的凝血因子含量呈负相关性。本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III,IV,PL,III,X,II,VII,XIII,

12、I,IX,VIII,VII,V,IV,III,II,XI,XII,全血中,血浆中,PT 试剂,纤维蛋白Fibrin,外原系统,测量时间,缺失,组织因子,静脉全血,缺失,枸橼酸钠,正常范围11-14 sec,37,X,V,I,XII,XIII,X,VII,IX,VIII,V,IV,II,III,I,磷脂,XI,XIII,+,缺失,离心,实验流程:50ul血浆样本育温位育温180s-测试位+100ulPT试剂启动测试-更换试剂注意修改ISI值,PT 结果的报告方式 及参考范围,以直接测定的时间(PT)报告;s值以PT比值(PTR)报告,ICSH规定,不再用稀释曲线或百分比(活动度)报告PTR待测血

13、浆PT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PT;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报告,用于指导口服抗凝剂用量的检测(华法令类)参考范围:11-14s 3s以上有意义,INR=,ISI,ISI=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患者 PT sec,患者PT sec均值(MN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SI=1.0试剂 ISI=2.0试剂 PT正常平均 12 sec 12 sec PT病人sec 24 sec 16.9 sec PT病人INR(24/12)=2.0(16.9/12)=2.0 当系统误差是(23/12)=1.92(15.9/12)=1.

14、76 1秒时的INR(25/12)=2.08(17.9/12)=2.22 INR误差范围 1.92 2.08 1.76 2.22,Ex.同一口服剂病人标本用两种试剂检测,关于用INR报告PT检测结果 INR的优势:,1.INR可以直接反映最合适的抗凝剂使用剂量(1.53.0),增加病人的安性。2.使用INR报告PT,可纠正由不同类仪器、不同试剂所产生的结果差异和变化(INR=PTRISI)实现实验室间结果的标准化和可比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 2.

15、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 人工瓣膜手术 3.04.0,国际敏感度指数(ISI)(ISI为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国际敏感指数)是表示试剂中组织凝血活酶相对活性的指数。为使不同敏感性的组织凝血活酶在检测中能得到同样的结果所制定的共同敏感性指标,规定试剂生产厂商的产品必须标有ISI ISI愈接近1.0,试剂愈敏感。敏感的试剂可得到较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建议选用接近1.0的试剂。ISI越大,INR换算的误差也越大,PT结果的临床应用,肝疾患严重程度的分类 严重肝炎的诊断标准 DIC的诊断标准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外因系出血筛选 手术前常规检查,:延长秒数:活性%:P

16、T比:INR:秒数和PT比:秒数和PT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筛查APTT 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APTT临床意义意义:参考值:27-45s 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较敏感和常用筛选试验。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为异常。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APTT延长:(1)先天性因子XII、XI、IX、VIII、V、X、II缺乏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2)获得性见于肝脏疾病、VitK缺乏症

17、、DIC、原(继)发性纤溶亢进、肠道灭菌综合征、VitK缺乏症。(3)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FDP、狼疮抗凝物质以及抗因子VIII、IX的抗体存在、应用肝素、口服抗凝药。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原理】在37条件下,用硅藻土(激活剂)激活、因子,用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3因子,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加入Ca2+离子后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该试验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灵敏和常用的筛检试验。,静脉全血,枸橼酸三钠,+,离心,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肝素治疗的监测 APTT比(1.52.5)内源性出血筛选手术前常规(代替凝血

18、时间)血栓倾向的诊断抗凝物质的检测DIC的诊断,APTT的临床应用,报告方式:秒值参考值 27-45s(或与正常对照相差5s以内)正常对照10s以上者 延长 正常对照5s以上者 缩短,试验流程:50ul血浆样本+APTT试剂育温位育温240s-测试位加50ulCacl启动测试,纤维蛋白原定量(FIB),FIB临床意义意义:FIB正常参考值24g/L 1.纤维蛋白原减少:(1.5g/l)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

19、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1)感染: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2)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3)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1.2g/L-1.5g/L,1.2g/L时引起病人出血。,血栓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原理】是Clauss法,在受检血浆中加人一定量凝血酶,后者 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通过比浊

20、原理计算FIB的含量。参考值:2-4g/L,Fbg(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Clauss测定法),离心,实验流程:10ul血浆样本+90ul咪唑缓冲液育温位育温180s-测试位加入50ulFIB试剂启动测试报告方式:g/L参考范围:2-4g/L,FIB检测的临床应用,监测纤维蛋白异常值 DIC的诊断和监测 纤溶治疗的监测 机体感染和炎症的诊断 血栓倾向的诊断 Normal range 200-400mg/dL,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反映共同途径是否存在抗凝或纤溶亢进TT主要用于检测FXIII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或抗凝物质的增多。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TT临床意

21、义意义:参考值:1522s 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DIC、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TT延长:3秒 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肝素、肾病)以及AT-显著提高 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溶期)纤维蛋白原减少 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尿毒症 缩短:高FIB血症 钙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凝血酶时间(TT),【原理】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纤维蛋白原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出现凝固,测定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为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

22、me,TT)。TT主要用于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或抗凝物质的增多。,离心,实验流程:100ul血浆样本育温位育温180s-测试位加入100ulTT凝血酶启动测试报告方式:秒值参考范围:20s,TT(凝血酶时间)检测的临床应用,肝素治疗的监测 纤溶治疗的监测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检测 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影响因素患者准备 年龄:不同年龄不同参考区间,尤其是新生儿、婴儿不同年龄与性别,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活性不一 ABO血型:O型血患者血浆vWF和因子活性较其他血型患者低。季节变化:清晨血小板最易激活,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最高;寒冷季节,血凝活性增加,使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病率增加。,影响因素

23、 生活习惯: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vWF和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增加,并可使凝血酶生成及血小板激活增加;红葡萄酒有抗氧化和抗血栓的作用,中度酒(乙醇)的饮用,可抑制血小板的反应性药物:阿司匹林、非类固醇抗炎药,激素替代疗法药物、避孕药等。身体状态,疾病:月经期、妊娠期、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患者状态:患者在采血前应有15-30分钟的休息。剧烈活动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影响因素患者体位变化:从仰卧到直立,血浆容量平均减少12%,结果可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含量增加,PT和APTT时间缩短。标本采集 采血技术、过程:压脉带时间超过一分钟,血细胞和血凝蛋白浓度增高;血凝的激活。采血不顺利,可引起组织因子

24、污染、溶血、凝血、气泡产生。,影响因素标本采集 抗凝剂的校正:CLSI指南H21-A3推荐血凝试验的抗凝剂为枸橼酸钠,浓度为3.13%(0.105mol/L)或3.2%(0.109mol/L)。血:抗凝剂=9:1。当患者Hct大于55%或低于20%时,应按下式校正:抗凝剂量(ml)=0.00185血量(ml)(100-患者红细胞比容)。采血部位:严禁在输液,特别是输入肝素处或附近采集凝血检测标本。,影响因素 标本处理 PPP(PLT 1109/L)制备,离心3000r/min10min RPP对凝血检测的影响:(1)血小板含有大量的磷脂,可以中和血浆中的狼疮抗凝物;(2)血小板中含有PF4,能

25、够中和标本中的肝素;(3)冷冻血浆含有大量磷脂和PF4,因为冷冻可以破坏血小板。标本存放 CLSI推荐止凝血试验应在标本采集和离心后4小时内完成,PT应在24小时内完成。一般情况应在采血后1h内分离血浆,4h内测定完毕。标本如不能及时检测时,应放冰箱保存,4保存最多不能超过6h,-20可保存两周,-70可保存6月。,1所有手术前检查:外科手术(普外、骨外、妇产、五官、心脏等手术)检查病人的出凝血机能,以免术中发生危险。2监测抗凝及溶栓治疗:如换瓣手术后、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香豆素等)减少临床治疗出血发生率。3血栓前状态监测:心肌梗塞、静脉血栓。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先天及后天性凝血因

26、子缺乏。6各类肝脏疾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所致的出血倾向。7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所致的出血倾向。8动脉粥样硬化。9中医活血化淤的诊疗研究。,总结 临 床 应 用,PT、APTT、PLT结果的组合分析PT APTT PLT 临床意义延长 正常 正常 获得性F缺乏症正常 延长 正常 F、F或F缺乏或抑制物、VWD、肝素抗凝物延长 延长 正常 维生素K缺乏症、肝病、肝素治疗延长 延长 减低 DIC、肝病正常 正常 增高 获得性血小板异常(尿毒症)、轻型VWD正常 正常 正常 血管异常相关疾病,如缺乏症、遗传性血性毛细管扩张症、轻型血友病。,抗凝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T-:A)测定,【方法】:发色底物

27、法【原理】:将过量的凝血酶加入待测血浆,与血浆中的AT-III形成1:1的复合物,使之丧失转化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的酶活性,剩余凝血酶作用于发底物,裂解出产色基团,显色的深浅与AT-III活性成负相关。,抗凝血酶活性(AT-:A)测定,【临床意义】1.AT-活性减低 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AT-缺乏症,后者见于肝脏疾病、DIC、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2.AT-活性增高 见于血友病、口服抗凝剂、应用黄体酮等,AT-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1)肝素抗凝治疗前AT-水平评估及肝素治疗的疗效判断:AT-活性为70%时,肝素作用约降低65%;AT-活性为50%时,肝素作用只有原来的1/5,应考虑补充AT-;

28、(2)易栓症诊断;(3)血栓及血栓前状态风险性及预后评估,AT-水平越低,病情越严重,预后则越不良;(4)DIC的病程监测、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5)严重肝病、肾病综合征病情判断、预防血栓。,纤溶活性检测,几乎在凝血开始的同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也被激活。,纤溶活性检测,筛选试验: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诊断试验:1、D-二聚体定量试验(D-D)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试验(FDP),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产物(碎片X、Y、D、E)是目前认为DIC实验诊断中的一个特异性较强的指标。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血浆FDP升高和D-Dimer的增

29、高是继发性纤溶两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其在血浆中浓度增高,表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D-二聚体测定(D-dimer,D-D),D-Dimer检测的临床意义,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的诊断2.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3.肺栓塞病人(PE)4.冠心病5.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6.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7.外科手术患者8.溶栓抗凝药物的检测9.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原理:当含有D-二聚体抗原的待测血浆与含有D-二聚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乳胶颗粒发生抗原抗体凝集反应时,凝集程度与血浆中的D-二聚体浓度成正比,并通过相应波长下的测量,由于凝集引起的浊度的变化,进行D-二聚体的测定。,实验流程:20ul血浆样

30、本+210ulD-二聚体缓冲液育温位育温180s-测试位加入70ulD-D试剂经吸吐混匀测试265s报告方式:ug/ml【参考值】:免疫比浊法 1u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测定,原理和方法:常采用FDP抗体包被的乳胶颗粒悬液检测待测血浆中FDP的相对含量。若血浆中的FDP含量5mg/L则乳胶颗粒发生凝集反应。【参考值】胶乳凝集法:5mg/L,【临床意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确诊试验。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肝、肾疾病,溶栓治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升高。纤溶亢进性出血检测的选择 指纤维

31、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出血。筛选实验主要检测FDP 和D-D,FDP与D-Dimer筛查实验结果分析一、FDP和D-D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表明临床出血与原发或继发性纤溶无关。二、FDP阳性伴D-D阴性理论上之间与纤维蛋白原被降解而纤维蛋白未被降解,见于原发性纤溶亢进,见于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纤溶初期、剧烈运动后、类风湿因子阳性、抗Rh(D)抗体存在。,三、FDP阴性伴D-D阳性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被降解,而纤维蛋白原未被降解,见于血栓栓子自发性溶解。见于DIC、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溶栓治疗等。四、FDP和D-D均阳性表示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同时被降解,见于继发性

32、纤溶亢进,如DIC、溶栓治疗。,FDP DD 临床意义正常 正常 表明纤溶活性正常+表明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表明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表明仅有纤维蛋白降解而 无纤维蛋白原降解,影响FDP和D-D检测的主要因素,1.使D-D/FDP(假阳性)的因素(1)生理性:年龄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88%D-D水平 饮食 高脂饮食、酗酒 活动 剧烈活动 妊娠 随妊娠期延长而增高,(2)病理性:,先兆子痫外科手术/创伤分娩/产褥期恶性肿瘤冠心病免疫病,严重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组织坏死/坏疽慢性肝病甲减结节病,(3)药物性:主要是溶栓药,如SK、UK、rt-PA等。,2、使D-D/FDP(假阴性)的因素,

33、1.药物因素:抗凝药(肝素/LMWH、口服抗凝剂)抗高血压药(氯沙坦等)2.末梢陈旧血栓、上肢/锁下血栓、少数儿童VTE、低纤溶活性等。,3、干扰物因素,易受类风湿因子、胆红素、肝素、血脂、黄疸和血红蛋白等因素影响。一般认为:游离胆红素17mg/dL、结合胆红素21mg/dL、Hb5g/L乳糜1960浊度、类风湿因子500IU/mL对测定的结果无影响。,检测系统 1:检测系统的概念与构成 2:检测系统溯源性的意义,检测系统的概念,一个或多个测量仪器并经常包括试剂和供应物的其他仪器的组合,经过组合可对特定区间的特定量给出测量量值.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包括:1.检测仪器 2.检测方法 3.检测试剂

34、4.校准物 5.质控物 7.参考范围 8.人员素质 9.危机报告值(必要时),术语和定义,配套检测系统:整个检测系统由同一厂商或仪器的指定厂商提供并配套使用。若该系统经FDA认可,使用这样的检测系统对病人标本进行检验,其结果具有溯源性。自建检测系统:实验室根据自己意愿自行建立的检测系统,其检验结果往往不可溯源,不同检测系统间缺乏可比性。,术语和定义,校准物质/标准品:用于校准、分度或修正测量值的物质或装置,这种物质或装置必须跟踪国家或国际的标准物质或装置。由常规标准方法(厂家选定方法)定值,用于终用户实验室常规方法的校准。质控品:为质控目的而制备的标本称为质控品。质控品含有与测定标本同样的基础

35、物质,其分析物应具有参考值、病理值和医学决定水平三种水平浓度。,定标品与质控品的区别,质控品不一定赋值。所谓定值质控品一般标称的也是范围值,在范围内的测定结果均可认为是在控的。定标品一般标称为一定值。用于某一实验项目的标准曲线生成。质控物不能作为校准物用。,1、参考范围(参考区限):指健康人群95%的测定值(正常分布)的范围。但是各种试剂盒的参考范围不同。它对排除VTE的诊断并不适用。2、临界值(Cut off值):指健康人群与患病人群对某一实验结果的分界值,通常是以参考范围的上限/下限作为临界值。只是用来排除DVT和 PE 而不是区别健康和非健康人群,术语和定义,标准化的检测系统建立是分析中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强化检测系统的概念重视不同检测系统检验同一标本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建立检测系统应注意,1.仪器、试剂、方法配套使用。2.检测系统的可朔源性3.检测系统参考范围、危机报告值4.不同检测系统的可比性5.仪器维护或检修后检测系统认定,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谢谢,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