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0189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生理学》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血 液,概 述,血液的作用 运输作用 防御和保护作用 调节作用体液的组成(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血 浆5%组织液15%,第1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学习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2.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分类及其生理意义3.解释血细胞比容、血浆与血清、等渗溶液,一、血液的组成血 浆(55%):水、溶质(晶体物质、胶体物质)血细胞(45%):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与全血的容积百分比,正常值为45%血浆:含有多种溶质的溶液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其中不含纤维蛋白原,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 色: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二)比

2、 重:1.0501.060g/cm3(三)PH 值:7.357.45(四)粘滞性:与血流阻力呈正比关系,(五)渗 透 压概念:溶液的吸水能力单位:1mol/L的溶液产生的渗透压为 1 渗透克分子(0sm)1m0sm=10sm,渗 透 压 实 验,渗透与扩散,渗透:水分子 扩散:溶质颗粒,渗透动力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颗粒的大小、种类、化学性质无关。,血 浆 渗 透 压,组成:(300m0sm)血浆晶体渗透压 298.5 血浆胶体渗透压1.5,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血浆晶体物质:离子、葡萄糖、尿素晶体渗

3、透压:由血浆晶体物质所的渗透压。血浆胶体物质:血浆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胶体物质的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临床应用,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 的溶液。例如:0.9%NaCI溶液 5%葡萄糖溶液高渗溶液: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液中的半透膜:细胞膜 血管壁 二者通透性的不同就决定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有不同的生理作用,一、晶体渗透压,由于细胞膜对水和晶体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当改变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内外溶液渗透压不等 出现渗透现象,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正常分布;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大小、形态和功能,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

4、用,组织液中的水 组织水肿 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的正常分布;维持正常血容量,血浆白蛋白 白蛋白 水,第二节 血细胞,学 习 目 标1.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2.阐明红细胞的生理功能、生成条件和调节;分析 可能引起贫血的原因和防治对策3 说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生理功能,一、红细胞(一)正常值 成年男子(4.05.5)1012个/L 成年女子(3.55.0)1012个/L(二)功 能 Hb运输O2和CO2血红蛋白正常值:男子120160g/L女子110150g/L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值,(三)生理特性1.悬浮稳定性 衡量指标血沉:呈反变关系 影响因素血浆蛋白:

5、白蛋白-血沉降低 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血沉加快2.渗透脆性 定 义: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溶 血: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的现象。溶液张力:溶液中不能通过红细胞膜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等渗溶液:血浆渗透压的溶液。如0.9%NaCl、5%葡萄糖。高渗溶液:血浆渗透压的溶液。低渗溶液:血浆渗透压的溶液。3.可朔性:正常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四)红细胞生成与破坏红细胞生成1.生成场所:红骨髓 放疗、化疗红骨髓()红细胞数再碍2.生成原料:Fe2+和蛋白质(1)Fe2+来源: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破坏,Hb分解释放出来的 外源性铁食物供应的,一般为Fe3+,在胃酸的作 用下还原成Fe2+,Fe2+(慢

6、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治疗:口服硫酸亚铁3.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乏红细胞成熟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由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作用是帮助维生素B12吸收 胃切除术后内因子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治疗口服VitB12无效,必需肌注,4.调节因子 1)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分泌,促进红细胞生成 肾脏疾病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数肾性贫血 2)雄激素:促进红细胞生成 所以红细胞正常值男性女性 3)甲状腺激素、生长素、糖皮质激素:促进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的破坏 平均寿命120天,二、白细胞(一)分类和正常值 见表3-1(4.010.0)109个L,(二)功能 1.吞噬作用

7、2.特异性免疫作用 3.噬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4.噬酸性粒细胞: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三、血小板(一)数量:(100300)109个L(二)生理特性 1.粘着2.聚集3.释放反应 4.收缩5.吸附6.修复(三)生理功能 1.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2.参与生理性止血 3.促进凝血,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学习目标1.概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说明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3.归纳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血液凝固定义: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简称凝血实质:纤维蛋白原(可溶性)纤维蛋白(不溶性)(一)凝血因子定义: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

8、物质要点:共12个(XIII,其中被取消)、在肝脏合成,且需要维生素K参与、的同义名(见表3-2),除Ca2+外,其余的因子都是蛋白质,大部分以酶原的形 式存在,需要激活,被激活的因子在右下角标a,如 a 只有在血管外 只有和共存时才起作用,(二)凝血过程 三个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的形成 3.纤维蛋白的形成,分类:按是否需血管外凝血因子()分内源性、外源性,1.内源性凝血 由于血液接触异物引起,依靠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完成的凝血过程。启动因素接触异物 启动因子2.外源性凝血 由血管外的凝血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机体的脑组织、肺组织、胎盘组织富含)。启动因素组织损伤 启动因子

9、,内源性、外源性凝血比较:启动因素启动因子凝血速度特点:为正反馈Ca2+为关键因子本质为生化反应,(三)抗凝和促凝 1.抗凝措施 用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抗凝血酶和肝素)用降Ca2+剂(草酸盐和柠檬酸盐)2.促凝措施 加温(不能超过42oC)应用粗糙的表面如纱布、棉花,二、纤维蛋白溶解 定义: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一)纤溶酶原被激活 激活物分三类:血浆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存在组织中,以子 宫、前列腺、肺、甲状腺中较多 激肽释放酶(二)纤维蛋白的降解,三、凝血和纤溶 正常机体内呈动态平衡,从而保持血流的正常状态。凝血纤溶,将发生血栓 纤溶凝血,将发生出血倾向,第四节血量

10、和血型,学习目标1.说出正常成人的血液量2.学会ABO血型的分型方法3.简述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一、血量正常值:7080ml/kg失血程度 少量失血:成人一次失血500ml(10%)无症状 中等失血:一次失血1000ml(20%)低血压表现 严重失血:一次失血30%危及生命,需尽快抢救,二、血型血型: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凝集原(抗原)凝集素(抗体)血清中能与对应抗原产生反应的球蛋白,(一)ABO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按红细胞膜上所含特异性抗原种类分四种注意:抗原与其对应抗体可产生凝集,其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同一个体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抗体不可能共存 抗A、抗B属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

11、人类血清中含有天然抗体,2.定型方法:用已知抗体(抗A和抗B)或标准血清(A型血清和B型血清)来测定未知抗原的方法,进而鉴定血型,3.人类ABO血型系统含多个亚型,输血前必需做血交叉试验4.交叉配血试验方法主侧:给血者的红细胞+受血者的血清次侧:受血者的血清+给血者的红细胞判定:两侧均不凝集(同型血),称配血相合,可以输血 主侧发生凝集,称为配血不合,绝对不能输血 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时,一般不宜输血,但紧急情况(无同型血源,病人失血严重)下可考虑,但要求量少(300ml)。如给血者为O型,5.输血原则:常规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输同型血 紧急情况下,考虑O型血源,进行异型输 血,要求量少。6.A

12、BO血型的遗传规律:由A、B、O三个基因控制,且属于常染色体对上的等位基因,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 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如基因型为AO时,表现型为A型,而不是O型。只有基因型 为OO时,才表现为O型,(二)Rh血型系统,Rh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另一类抗原,主要是D抗原分型原则:按红细胞膜上是否含D抗原分(两种)Rh阳性(含D抗原)Rh阴性(不含D抗原)注意:Rh血型系统无天然抗体,Rh抗体是后天接受Rh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抗体Rh抗体属于IgG型,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Rh血型区域分布:汉族Rh阳性占99%少数民族区Rh阴性所占比例较大,意义:对于Rh阴性患者,第二次接受输血时只能接受Rh阴 性血,否则将会产生凝集反应,导致溶血严重后果 Rh阴性患者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不会产生凝集反应;但可产生Rh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时会产生凝集反应,导致溶血后果。对于Rh阴性的孕妇,如果胎儿为Rh阳性时,很容易 出现死胎或新生儿溶血症等严重后果,尤以第二胎发生率高 Rh阴性孕妇,如果胎儿为Rh阳性(第一胎),则分娩时由于胎盘剥离,Rh抗原进入母体血液产生Rh抗体。第二胎又为Rh阳性,这时母体血液中的Rh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与Rh抗原产生凝集反应,导致严重后果(死胎或新生儿溶血症)。,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