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60260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7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1.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础篇,这是一个创新驱动的时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充足的善于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实现组织“创新效益再创新”的良性循环的根本。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创新能力构成,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第一章 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关键,本章要点 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

2、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 创新的概念、模式和过程 创新能力的概念和构成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第一节 创新驱动的时代,一、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1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正是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正是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机会,使得部分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蒸汽机启动了18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英国的制造业、建筑业、航海业等都开始使用机器,获得快速发展,很快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电机和化工又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时代。19世纪才完成统一的德国,抓住了

3、这次产业革命的机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下半叶,如火如荼的信息技术引发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知识化时代转变,生产力又一次得到很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再次得到很大飞跃。美国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面对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仅发达国家,而且主要的发展中国家,都做出了类似的战略选择,即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从过去主要关注对自然资源的争夺扩大到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争夺,把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以培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不断加大政府财政科技投入,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大力培

4、育和发展自身的技术能力。,创新是发展的要求(一)创新性国家的兴起(国外)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剧 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发展的模式:资源消耗型(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对外依附型(拉美地区一些国家)自主创新型(美、英、法、德、日、丹麦、芬兰、瑞典、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创新型国家的涵义:是指那些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四个衡量标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70以上 39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 54科技投入占GDP的2以上 1.4发明专利产出高 0.6,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污染大、能耗高、该附加值产业比

5、重低,缺乏核心技术,对农村发展拉动小,城市布局不合理,公共产品市场化、腐败,自主创新低,国际收支不平衡,(二)“五化”深入发展的问题(国内),产业链的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产品的生产、制造,产品的品牌、营销,“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2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的技术含量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外国企业在信息技术领域约占90%,计算机领域约占70%,医药领域约占60%,生物领域

6、约占85%,通讯领域约占9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我国制造业效率低,装备水平落后。全行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1/25、德国的1/20,主要用能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50%。中国制造业在资本、产业技术和品牌等方面正在形成日益显著的对外依赖。2)加速社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人,肺结核病人超过500万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1.2亿人,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人,血吸虫病患者达到80万人。,3)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一是

7、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4,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衡,全国正常年份总缺水量约为400亿立方米,全国668座城市中400多座城市缺水;二是能源短缺。目前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以上。我国主要用能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5%-90%,平均高40%左右。,4)实现从环境破坏型增长向环境友好型增长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3;我国土地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中东部地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占灌溉面积20%;全国历年垃圾堆存量已高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有22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大气污染程度依然严重,酸雨区面积约占

8、国土面积的30%;水资源污染严重,全国七大水系及太湖、滇池和巢湖中,只有不到40%的河段达到水环境质量3类标准,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5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我们为何创新?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资源匮乏、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2、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人口压力、经济压力、安全压力、资源压力、技术压力、分配压力、创新压力、文化教育压力、国民素质压力、民主与法制的压力。3、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从生产率看,日本是中国的40倍,美国是中国的5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中国的10倍;从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倍,美国是中国的5

9、0倍;从人均科技投入看,日本是中国的250倍,美国是中国的300倍。98年全国专利35960件,外国人占61.3%。,目前世界科技发展非均衡性远大于世界经济的非均衡性。当代绝大多数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已经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 86%;在国际技术贸易收支里面,高收入国家获得全球技术转让和许可收入的 98%;在生物工程、药物等领域,美、欧、日拥有 95%左右的专利,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占 4%5%,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软肋,这也是中国经济实质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闯过的一个关口。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威胁着中国的持续发展。现在,中国是资源消

10、耗大国,但是我们的单位资源平均产出不足发达国家的110;中国是世界贸易第三大国,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只占10%;中国是制造大国,但重要技术装备主要靠引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加,但是不仅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而且每年要为软件技术标准向外企支付高额的费用。中国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大国,但是,2004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07%,而微软是28%,英特尔是21.9%,三星是18.8%,诺基亚是14.7%。因此,不突破技术创新能力的瓶颈,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因创新能力不足,已经产生严重后果,(1)危及国家安全。(2)发展中国家存

11、在技术、经济、政治被边缘化的危险。(3)确实存在着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资生产的躯干国家、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提供市场的豢养国家等国际大分工的严重后果。,韩国以 1961 年实施第一个计划起,仅用 17年也就是到1977 年,就达到人均 GDP1000美元的生活水平,解决了温饱与初步实现了小康的目标;又用 10年达到人均 GDP3000 美元(1987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任务;至 1995年仅用 8年就提升到入均 GDP一万美元的水平,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2000年 GDP增长 200倍;人均 GDP 增长 100多倍;出口总额增长1700多倍。于 1996年加入被称为“发达国家

12、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只脚已经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韩国在废墟中创造了世界的经济奇迹。(日本和韩国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调研报告,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内部资料),梅永红、罗辉等,2003年 1月。),我国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表现之一,我国技术发明能力过低。发明专利为韩国的 1/4,美国、日本的1/30。每年专利授权量数量不少,发明专利仅仅占 1/3,其中半数知识产权属于外国发明者。表现之二是,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对我国已占据“主导”地位。2003 年,外企占我国进出口的 54%,占机电出口的 68%,占高技术产品出口的 85%。如不重视创新,似有成为“躯干国家”的势头。表现之三

13、是,大多数行业都缺少核心技术。主要机械产品技术来源的 57%依赖引进,多数电子信息设备的核心技术依靠国外。,表现之四是,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全国 2.8万个大中型企业能从事科技研发活动的只有 25%;其余 75%的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人员;半数大中型企业一年举办不了一次科技活动。研发投入少,我国企业年研发经费低于销售额的 1%,小于国外企业 3%的比例,更低于外国高科技企业7 10%的比例。产业长期被固化在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环节上。我国向美国出口鞋类,离岸均价 2 3美元,而美国市场售价约 50美元,我们产品每双鞋赚 10 20美分。外贸 200强 74%是通过加工贸易,企业未能成为创

14、新主体,竞争能力低,处于生产率低、能耗大、设备依赖的困境。表现之五是,技术重复引进而不重视消化吸收。据统计,技术引进投资与消化吸收之比:日本为1:7;韩国为 1:5;中国为 1:0.07。差别之大,足以说明技术依赖性过强。表现之六是,我国创新要素之间互相割裂,难以显示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二、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1.创新可以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2.创新可以提升工艺能力,打造先进的制造优势 3.创新可以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4.创新可以提升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第二节 创新的内涵,一、创新的概念,“创新”的定义和起源 创新:辞海里讲创是“始造

15、之也”,是首创、创始之义;新:初次出现,与旧相对;才、刚之义。有三层涵义,一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更新;三是指创造性、新意。中文“创新”一词,出现较早“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魏书卷六十二)魏书的作者是北齐史学家魏收,其生活年代为公元505572年“大象初,征(斛斯征)拜大司徒。诏(于)翼巡长城,立亭鄣。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周书卷三十)“今贵妃盖天秩之崇班,理应创新。”(南史卷十一)主要是指制度方面的改革、变革、革新和改造,并不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拿破仑希尔说:创新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罗素把创新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

16、快乐”等等,广义创新 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或具体的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1.创新概念的经济学解释,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 年)于1912年最先在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成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鼻祖,但他主要是从经济角度,以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技术经济间的基本互动机制进行了考量。从经济学角度将创新定

17、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组合”,其目的是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熊彼特将创新概括为五种形式:引进一个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找到一种原料的新来源;发明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研究开发成果产业化应用市场成功创新是经济概念,不是单纯的技术概念创新是将创造技术和知识的能力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是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研究开发和发明不等于创新,创新不是为了创造技术,而是利用技术创造经济价值检验创新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获得市场和

18、商业成功,2.创新概念的管理学解释,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成功付诸实施并获得更高效益的动作过程。换句话说,创新就是人们能动地进行创造并最终获得更高效益的一个综合过程。,新想法,设 计,试 验,样品,产 品,商 品,效 益,创新内部环境 思想 项目建议 项目 产品企业,创造性,项目提倡者,评估系统分析战略考虑,项目管理R&D设计生产销售,创新,特威斯企业开发过程模型,科学技术知识,市场需求知识,3.创新与创造的区别,创造与创新的词汇意义上的区别,创造和创新在汉语词汇组合上不同,在英语中的含义也不同。Creation:最初拉丁文本意是“种植”和

19、“生长”的意思。创造:表示一个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Innovation:nova表示“新的”意思,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意思,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改造。创新:体现对现有事物的更新改造过程。,创造与创新在含义上的区别,创造:体现基本思维层面上的原创性。创新:更多地体现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的变革。创新是建立在创造的结果的基础上并以此为依据对某一具体认识领域的再认识和再发现过程。,创造与创新在应用范围的区别,创造:主要体现在理论和思想的原创性,以及这个世界和万事万物的原创性方面。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事物方面。,创造与创新的思维差异,创造:是人类思维的跳

20、跃,体现了逻辑过程的中断和非连续性。原创性越强,新颖度越高,其思维的跳跃性可能就越大,其逻辑过程就可能表现出更多的非连续性。创新:兼有继承和发展双重因素,因而是逻辑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创造与创新在形成基础理论中的作用,在基础理论形成过程中,创造与创新起着不同的作用。创造完成了一个事物或理论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接着继续完成该事物或理论的修正、补充、完善以及新陈代谢的过程,使其日益趋于完美。,创造的伟力在于它的原创性能孕育前所未有的东西。然而,创造并不意味着完美。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踏上寻求尽善尽美的不归之路。因此,创造和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创造与创新的关系,不同点

21、:创新是具有市场价值的创造;创新是具有系统性的创造;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再创造(有中生新)结论创新是更深层次的创造,是创造的一部分,所以创新在创造的范畴之内。创新就是创造,但创造不一定都是创新,创新的理论基 础是创造学。,创新,创造,二、创新的类型,1.技术创新2.市场创新 3.管理创新 4.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市场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手段创新,文化创新,1.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1)技术创新的概念普遍的观点:“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商业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本课程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和成功商业

22、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事件。简单地讲,技术创新是技术变为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得以实现其价值,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和行为。,1.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比较技术进步: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增长中扣除资本、劳动力等基本要素贡献后的余额,统称为技术进步。宽泛、宏观、抽象;包括多种要素,其中企业技术创新是其核心要素;国家层面、区域层面概念,非企业层面概念。,1.技术创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 2)技术创新相关概念的比较创新:,互动,技术创新,要素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创新要素组合结果创新品种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48,2.技术创新的主要类

23、型 1)按照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影响程度分类渐进性创新: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根本性创新: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特征,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迁。技术系统的变革:影响许多经济部门,大量相关的创新集群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出现而出现。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影响到所有经济部门,并且改变了“人们接受和看待事物的模型和规则”。,2.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2)按照技术创新的对象分类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出现变化的产品的商品化。其目的是满足潜在需求或引导新的需求。重大的(根本性)产品创新、渐进性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工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流程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新工艺的应用、

24、新装备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流程的应用。其目的是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重大的过程创新、渐进性过程创新。,3)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企业经过一系列研究活动,前无古人的形成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集成创新是指把各个已经成熟的相关单项技术、知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别人没有的新产品或经营管理方式,从而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化吸收再创新包括三个环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其关键环节是再创新。,2.技术创新的主要类型 4)按照技术创新的技术变动方式(科学技术原理的变动、技术要素结构的变动)分类:,市场创新,人们一般把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和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

25、源归纳为市场创新。事实上,市场创新,完整地说,企业市场创新是指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管理创新的内容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管理思想理论上的

26、创新;2)管理制度上的创新;3)管理具体技术方法上的创新。三者从低到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 Innovation)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及内涵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

27、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的政府,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目前科技创新存在和面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等诸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否以改革的精神拿出创新型的新思路,同时政府从经济活动的主角转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努力创造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执行好已出台的政策,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制度创新,产

28、权制度的创新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力、利益和责任经营制度的创新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包括对材料、设备、人员及资金等各种要素的取得和使用的规定,59,三、创新的模式,1、线性模型基本假设:前一环节向后一环节逐步推进。诱导机制或动力来源:技术推动,市场拉引。三种线性模型:技术推动模型市场拉引模型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1)技术推动模型基本含义: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研究开发成果引发的一种线

29、性过程。创新过程起始于研究开发,经过生产和销售最终将新技术引入市场,市场是创新成果的被动接受者。,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生产,销售,技术推动模型特点:这类技术创新往往起源于根本性的技术推动,并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例如:激光、无线电、半导体、材料等技术创新。,线性模型技术推动模型政策含义:注重和遵循技术推动的规律;国家在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方面,要注重加强创新源头的实力,提高研究开发能力,重视基础研究长期以来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2)市场拉引模型基本含义:技术创新在本产业投资、产业高潮之后出现,即需求在先,发明创新在后。技术创新是由需求拉动的。需求包括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60%

30、80%的创新是由需求拉动的。,市场拉引模型特点:市场需求是研究开发构思的主要来源,市场需求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机会和思路,技术创新是市场拉引的结果,市场需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市场需求生产需求,研究开发,生产,销售,(3)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基本含义:技术和需求常常是以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而共存。技术创新往往是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引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都是决定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企业实践做法:既要寻求技术可能性,又要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确定市场机会的存在与否。,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美国经济学家罗森伯格的观点:“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

31、决定,需求决定创新的报酬,技术创新决定成功的可能性及成本。”,2、交互作用模型提出:罗斯韦尔(R.Rothwell)、罗伯逊(A.Robertson),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2.1 交互作用模型特点:强调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调创新过程中各环节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之间的交互作用。,2.1 交互作用模型与线性模型的关系:它是技术推动-市场拉引综合作用模型的深化,单纯的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引模型是其特例。,2.2 链环-回路模型提出:克莱茵、罗森伯格,1986。特点:将技术创新的各个阶段与现有知识技术存量和基础研究相联系;提示了创新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反馈关系。,2.2链环-回路模型5条创新

32、过程路径:第1条(C路径):创新过程的中心链。,2.2链环-回路模型5条创新过程路径:第2条(f和F路径):中心链的反馈环。,2.2 链环-回路模型5条创新过程路径:第3条(K-R路径):中心链与知识和研究之间的联系。,2.2 链环-回路模型5条创新过程路径:第4条(D路径):表示科学导致根本性创新。即技术推动模型。,2.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和分析,2.2 链环-回路模型5条创新过程路径:第5条(I路径):表示需求拉动了技术创新。即需求拉动模型。,2.3 并行模型(同步藕荷)基本特点:将技术创新过程看做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和市场销售的并行的过程。强调技术创新相关职能

33、部门与供应商、用户之间的沟通和合作。,2.3 并行模型发展的特点: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互动,导致了企业创新网络的兴起。即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既是企业不同部门职能交叉的过程,又是多主体网络互动的结果。,2.3 并行模型,2.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和分析,2.3 并行模型,2.3 并行模型,四、创新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发明阶段: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的形成、产生或引入 实施阶段:利用新技术、知识、观念或创意,设计生产或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组织、制度、流程或管理方式等新事物 市场渗透阶段:通过新产品等新事物的社会化实现其价值,所追求的价值并不只限于经济价值。,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过程模型:,第三节

34、 创新能力的内涵,一、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创新能力概述,创新能力人人皆有。一般说来,除了少数智力低下的白痴以外,对一切正常人、健康人而言,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出身、地位、学历、职务都具有创新能力。正常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雷同,虽有差异,但不是数量级的差异。所以,创新能力决非少数“天才”独有的能力。马克思指出:“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的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953年版第

35、160页)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普通人多、人才少,没有成果的人多,有建树的人少呢?这是因为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潜力,只有加以开发,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否则,普通人永远是普通人,而不可能成为造福于人类的天才。,智力基础包括 观察力 智力的门户、源泉想象力 智力的翅膀记忆力 智力的仓库、基础注意力 智力的警卫组织、维持者思维力 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基础 四种类型:第一类 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关于事实发现的知识)(know what)第二类 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关于原理规律的知识)(know why)第三类 知道怎么做的知识(关于操作、控制的知识)(know how)第四类 知道是谁的知

36、识(关于谁知道的知识)(know who),非智力基础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三个短语);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三感);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三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三性),4、创新能力的深度,核心能力构成(八大核心能力)1交流表达 2数字运算 3自我提高 4与人合作 5解决问题 6信息技术 7创新能力 8外语能力,5、创新能力的构成,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尝试解决,再次明确问题,创新能力的特征综合独特性:我们观察创新人物的能力构成时,会发现没有一个是单一的,都是几种能力的综合,这种综合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结构优化性:创

37、新人物能力在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优化特征,而这种结构是一种深层或深度的有机结合,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新功能。,创新能力的作用教人学会创新思维教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 如:三个人量塔(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创新能力的构成,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认为,能力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已经发展出或是表现出的实际能力(actual ability),如能打篮球,会开汽车,可以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等。其二是指潜在能力(potential ability),即各种实际能力展现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潜

38、在能力是实际能力形成的条件和基础,而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潜在能力只有在遗传和成熟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变成实际能力。任何活动都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它对人的智力和体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能力的某种结合符合于活动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能顺利地高水平地从事某种活动,表现出有能力。反之就很难从事这种活动,表现出没有能力。,一、洞察能力,所谓洞察能力,就是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客观事物对处于同一环境的人的刺激程度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感受和洞察能力却是不同的,有时差别非常之大。某些事物的现象和变化,一般人常常感觉不到,而却被具有洞察力的人觉察到了,他们往往利用这种特殊觉

39、察到的东西一举成名,率先走向成功。如20世纪初,德国气象工作者魏格纳在观看地图时发现,几个大陆的弯弯曲曲的边缘拼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一体,大西洋西岸的巴西,它的东部突出部分正好能装进非洲西海岸那凹进去的几内亚海湾。随后他多方面收集资料,经过数年艰苦的研究,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关于地壳水平方向运动的“大陆漂移假说”,而当时成千上万的地质学家尽管对于地层的垂直方向运动研究成果累累,却未能获得地壳水平方向运动这一伟大发现。,二、记忆能力,记忆能力就是人们记住经历过的事物的能力。经验过的事物包括观察到的事物,读过的书,得到过的信息和知识,从事过的活动,思考过的问题,个人曾有过的心理和情绪等。记忆能力对创新活

40、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任何创新活动如果排除记忆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任何一种创新活动必须以所记得的经过的事物为基础。一个人的记忆能力主要表现在记忆的快速性、稳定性、准确性和储存性上。记忆能力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别,有的人终日无所用心,什么也记不住;而有的人就像活字典,事事都知道,有少数人记忆力达到十分惊人的地步。如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能够背诵120回的古典名著红楼梦,桥梁专家茅以升能够背诵圆周率到小数点后100位。,三、想象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创新想象则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我们要追求那种没有感知过的新事物,要有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更是离不开创新想象。想象能

41、力每个人都有,但由于想象的方式方法不同,想象的价值结果大不相同。一般来讲,有价值的想象必须有可靠的依据,能够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且非常独特、新颖,别人很难想象到。但是,我们决不可束缚想象,要让想象如骏马般自由奔驰,甚至于要敢于大胆幻想。幻想是创新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创新活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很多创新活动常常是从幻想开始的。世界科技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飞机的发明,就是始于美国莱特兄弟童年的幻想,经过他们矢志不渝的反复实验,终于在1903年冬日的一天让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飞向蓝天。,四、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就是人们通过思维认识事物各个方面特性,特别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认真分

42、析研究,人们才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种种事物,事物的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从而才有可能改造它或利用它。例如人不能直接感知光的运动速度,但通过实验分析,可以间接推算出光速为每秒30万公里,而对这一涵义是通过能直接感知的运动的媒介来掌握的。一个人的分析能力与其观察、认识、经验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但分析能力的本质是由思维决定的。人在分析问题时的思维活动是相当复杂的,很难用语言描绘出来,它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在转动,凡经历过重大事物分析的人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要调用大脑中储存的大量知识,几乎要使用所有的思维方法,才会取得满意的分析结果。,五、实施能力,实施能

43、力就是人们完成有价值的创新设想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数学家克雷洛夫曾深刻指出:“在任何实际事业中,思想只占25,其余95到98是实行”。事实上,凡是心理正常的人都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甚至考虑了创新设想的方案,但绝大多数由于缺乏实施能力而难以变为现实。由此可见,实施能力对创新活动是何等重要。有价值的创新从设想到完成,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靠一时的热情或运气是无法实现的,有时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完成。在创新设想实施过程中,除了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学习、探索、研究外,有时还会遇到非常严酷的环境,诸如社会世俗的偏见、经济的困难、身体健康状况等等,随时都有可能使这一过程终止,使一个颇有

44、前途的创新设想夭折,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六、直觉能力,直觉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现象,直觉能力一般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就直接认识真理的能力。人们在平时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多是采用逻辑思维(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进行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在创新思维时则常常采用非逻辑思维,如想象、直觉和灵感等。尽管直觉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但创新活动并不是完全依靠直觉,甚至可以说创新活动中直觉思维的方法并不是主要的方法,它只是在某种情况下起重要的作用,甚至能使人作出非常惊人的创新。在创新活动中,各种思维方式往往同时并用,其中大量进行的还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七、联想能力,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

45、程。联想能力就是使人脑中所留下的各种客观事物的联系“痕迹”复活的能力。联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能力。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把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加以利用;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把与某种事物相联系的成千上万的事物都联想到,为创新者所用,拓展创新思路;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联想到别人不易想到的东西;联想能力越强,就越能应用“边缘”科学知识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没有联想能力,创新活动几乎无法进行。,八、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和智力因素,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搜集资料和使用资料的能力等。创新型学习,强调创新者建立在创新理念之上的创新精神

46、和自学能力。创新者要主动树立“生存源于创新”的崇高理念,使自己有着终身学习、奋勇创新的力量源泉。创新者要有强烈的学习渴望,随时代发展变化和技术进步不断总结出新的学习方法,学习研究和消化利用最新的人类进步成果,并在自己的创新工作中有效运用这些创新成果。,九、问题能力,问题能力是指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活动源于问题意识。有人问爱因斯坦那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是怎么产生的,爱因斯坦回答说,首先是因为“我不理解最明显的东西”而产生的。我们对身边大量的事物或现象,不管是初次接触还是司空见惯,都不妨问一下“为什么”、“怎么办”,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沟通能力,

47、沟通能力是指人们进行思想或信息交流,取得相互之间了解、信任,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一个人的成长从沟通开始,创新人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们沟通的时代,学会沟通才能更好地生存,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十一、预见能力,预见能力是指超前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预见力是洞察力的延伸,如果说洞察力是对现存关系的直觉力,那么预见力就是对未来关系的想象力。如果不能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潜在趋势作出准确的判断,任何创新都无从谈起。,十二、决断能力,决断能力是指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迅速做出选择,下定决心,形成方案的能力。在决策过程中,每做出一种选择,都要与机会、风险、压力、责任等问题相

48、连,只有具备当机立断的魄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敢于拍板。任何患得患失、优柔寡断都将一事无成。当然,这要以正确的认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鲁莽与武断。,十三、推动能力,推动能力是指善于激励他人,以实现创新意图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以及个人的魅力。,十四、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指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头脑清醒随机处置的能力。客观事物纷繁复杂,特别是在社会活动中,突发事件难以避免,创新者要善于在偶然性中揭示和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从而减少盲目性,获得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将突发的偶然因素转变为实现创新意图的有利因素。,十五、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将各种积极因素综合在一起的能力。

49、专业技术人员在具体组织中必须指挥有方,层次分明,善于团结,做到清除障碍,化解矛盾,保证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以获得高一层次的整体合力,第四节 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一、创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的新趋势1.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2.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3.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4.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1、创新能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形成创新品质现代心理学和创造学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与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实践激发出来和不断提升的。创新和创造活动有其内在的特征和规律,对这种内在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便形成了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

50、;而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进行传播,以促进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创新方法能使人们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创新活动,而创新理论能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2、创新能激活管理体制,强化竞争意识,增强企业活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企业必须通过技术革新,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满足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走改革、创新之路。企业的生命就是发现、创造和满足需求的循环过程。只有创新性的企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改革的经济大潮中搏击风浪、勇往直前。新的经济学理论强调,开发市场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经济增长中的主要动力。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3、创新能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