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6158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小结》PPT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小结,授课者:高三年一班 谢盈诗歌鉴赏的核心情 形象(人;物;景)语言(字、词、句;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结合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分析这几个意象。(答题格式)答:诗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都呈现出萧瑟和孤独之感。“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

2、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通过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表达了诗人虽客居他乡,身处逆境,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 皱即绉纱,比喻细细的水波纹。棹船桨,代指船。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肯爱怎肯吝啬。晚照晚日的余辉。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格式)答:“

3、闹”字写得好。闹,喧哗,不安静意,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闹”字既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请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题格式)答: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平易质朴、流畅自然、清新明丽,很具有乐府民歌风格。全词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以质朴的语言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抒发了自己对远方恋人的炽热的思恋

4、之情,缠绵哀怨,亲切感人。,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释 淡磨:轻磨拂拭。这里是指铜镜刚磨光亮而不十分光亮的状态。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荷心:荷叶。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题格式)答: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由风起而

5、垂杨舞,由垂杨舞而荷声万点的连锁反应,反映了作者雨后静观自然的怡然心态。,宿江边阁 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释】: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阁在长江边,有山川之胜。此诗是未移寓前宿西阁之作。诗人通过不眠时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关心时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试至少从两个角度简析本诗的写景艺术。(1)练字之妙。如首联写苍茫暮色正渐渐地从远处的山径之间蔓延开来,以一“延”字来形容“暝色”的降临,生动的表现了它由远及近,不断蔓延加浓的过程,自然牵动了诗人孤独迟暮的情绪,表现了诗人高楼久坐孤

6、单寂寞的沉重之感。如颔联,着一“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着一“翻”字,荡开无穷的韵味,既写出了大将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眇的艺术境界。,(2)动静结合。如颔联,写所见,“薄云”之静与江水之动,共同构成了一副天地幽眇的图画,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如颈联,写所闻,鹳鸟、水鹤的静宿和豺狼凄厉的号叫,一静一动中,愈见夜境凄哀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彻夜难眠的无限凄苦。(3)情景交融。前六句写由傍晚到深夜于江阁所见所闻之景,描写中已蕴作者迟暮、孤寂、心绪难平的伤感;尾联点明见闻所感之由,亦即表明了原来前六句之景,正是“不眠”只见闻,传达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漂泊羁旅、“遗珠”无问的凄凉无奈。,答题格式,1、诗歌形象的品读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结合原诗具体分析景物蕴涵的意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语言的鉴赏赏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字意)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句中意)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情感。(情)赏析诗歌中的语言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明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例证)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析情感),3、诗歌写作技巧的鉴赏(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