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83749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ppt课件.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抒情与描写,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二、抒情手段(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A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景结情。B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移情于物(拟人/借物衬情)C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即事抒怀;D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E 借人抒情:对写/移情(于人)(想象、虚写)F 无理之妙G 铺陈,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功业未就,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2.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景结情。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移情于物(拟人/借物衬情)C.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即事抒怀;D.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E.借人抒情:对写/移情、想象、虚写F无理之妙G铺陈,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

3、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难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客中夜坐(明袁凯)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A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助外面归雁的鸣叫声和风雨交加声这样凄清孤寂之景,抒发了诗人漂泊羁旅的愁苦和思乡念亲之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12端 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这首诗的三四句在艺术手法上

4、有何特点?,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阶下青苔和红树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冷寂凄清之景,抒发了诗人端居在外的悲愁孤寂和思乡念亲的愁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0,乐景哀情,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以乐景衬哀情,借助华美的小船系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优美宁静的图

5、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内心的纷乱和离别的伤感。,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1,乐景哀情,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2,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姻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

6、指长安。长安多杏树。,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何作用?试加以简析。,借代。以“红艳”代“杏花”,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描绘了一枝红杏出墙,春意涌动的绚丽盎然之景,反衬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愁,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3,B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

7、法,14,菊(郑谷)画菊(郑思肖)王孙莫把比蓬蒿,花开不并百花丛,九日枝枝近鬓毛。独立疏篱趣未穷。露湿秋香满池岸,宁可枝头抱香死,由来不羡瓦松高。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法。菊、画菊都是通过对“菊”的具体描绘以述志抒怀。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5,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

8、分析。,【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托物言志(象征);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6,用拟人的方法,移情于物,不说自己流泪,而说烛心流泪,曲折淋漓地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痛。,移情于物,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7,用拟人的方法,移情于物,不说自己泣,而说香红泣,曲折淋漓地表达了沉痛的亡国之哀。,移情于物(借物衬情),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

9、,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墉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8,1、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多细节描写,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C借事抒情(细节刻画),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9,三四句细节刻画:摇曳的灯光下,形单影只的诗人枯坐桌前,无聊地把玩棋子,寓含了诗人几多的期盼与焦虑、几多的失望与遗憾。,2、细节刻画(借事抒情/寓情于事),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

10、敲棋子落灯花。,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0,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寓情于事/细节描写,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生活细节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1,行宫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人只是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借事抒情)组成全篇。如今,她们既不愤激,也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甚至谈起自己的过去,像谈论别人的故事一样,心如死水,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厚积薄发,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诗歌鉴

11、赏常见表现手法,22,D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史抒情):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李清照的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古,今,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3,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古讽今,怜贾生实亦自悯,讽汉文帝实刺唐帝。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

12、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1、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史抒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4,2、用典抒情: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总之都能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通过化用“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忆华年”时对往事似幻似真、迷离恍惚之感,意境朦胧凄美。,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5,姜夔 扬州慢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2、

13、用典抒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6,E借人抒情:对写/移情于人/想象(虚写),月夜(杜甫)今夜鄜f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对写法/想象或虚写,使得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妻之情,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更突出彼此间的无限思念。,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7,二、抒情手段(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A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移情于物(拟人)C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即事抒怀;D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E借人抒情:对写法(移情于人/想

14、象、虚写)F无理之妙G铺陈,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8,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2)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29,答:诗的第二联借景抒情。用“遥隔”两字,表明作者离家很远,山川阻隔,不能归去,含蓄地透露出思乡之情。第三联上句直抒胸臆,用游子乡泪直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下句借助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思念自己的情形,巧妙地表达出思乡之情。,答

15、案,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请作简要赏析。,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0,描写方式,第三讲,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1,3、描写方式:,描写的角度、顺序:层次感(视角、角度)高低远近的搭配(上下、远近、高低;俯视、仰视);时、空顺序;色彩的对比和和谐;点面结合(大处着墨小处落笔)描写技法:A、结合:动静、声色、正侧、虚(想象、联想)实、点面、视觉、听觉、嗅觉、明暗、渲染等 B、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C、对比:明暗对比;今昔对比 D、细节刻画 E、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典型意象)F、工笔与白描,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2,(三)表现手法描写手法,1、描写角度:高低(俯仰)、远近、

16、动静、明暗(光影)、形声色、感官、点面(整体与局部)2.描写内容:人:外、语、心、神、动、细节等物:色、香、形、声、味、细节等,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3,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明暗相衬(5)视听结合(6)点面结合(7)远近结合(8)声色结合(9)细节描写(10)渲染 烘托(11)白描(12),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4,请从观察角度的变化角度来赏析。,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方式,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

17、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喜悦之情和勇于攀登的精神。,由远到近,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5,一二句:由近到远三四句:由上到下,碧瓦南宋范成大 碧瓦前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由近到远、由上到下,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6,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此诗为作者被贬谪商周时所作。,A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动:马

18、穿山径、万壑有声;静:峰立斜阳、棠梨叶落、荞麦花开声:万壑有声色:初黄、胭脂色、白雪,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7,不在眼前的:,在眼前的,实实在在的。,实,虚,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B已逝之景之境。,C设想的未来之境。,A结合:虚实结合,D设想的异地之境。,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描写中的动静结合,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39,描写中的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写;

19、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0,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一、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1,题都城南庄 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一、二句是虚写,回忆去年今日的情景。三、四句是实写,今年今日的情景,诗

20、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2,社日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A结合:正、侧面,本诗不正面写社日的热闹场面,而是通过社日时家家半掩扉、和社日尾声时扶得醉人归的生活细节,侧面表现社日的热闹和节日村民的快乐。,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3,(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

21、,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对比:,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5,(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2)对比,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昭君怨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22、。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高考练兵,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6,(7)白描、细描,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7,细描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

23、。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异乡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8,含义: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D白描,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49,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

24、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E细节刻画,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0,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

25、咀嚼。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之书),表达方式,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1,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襄水:古属楚国。,诗人是如何突出“早寒”的特点的?,诗人抓取深秋特征性景物,借助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呼啸突出了“早寒”的特点,为诗人的思乡之情渲染了氛围。,F抓取特征性景物,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雄鸡报晓、残月未落、霜等

26、特征性景物突出“早行”。,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特征性景物,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3,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蜀道难中,作者先写蜀道的高险,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的“剑阁”精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既突出了蜀道高险的共性,又表现了剑阁特有的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4,如柳宗元江雪:“

2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再如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活。”再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5,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

28、烘托本意的目的。,烘托、渲染,表达方式,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6,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7,(10)衬托 对比,情景衬、动静衬、明暗衬,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8,衬托,正衬,反衬,乐景,乐情,悲景,悲情,乐景,悲情,悲景,乐情,以动衬静,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59,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乐景乐情,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0,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29、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哀景哀情,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又如杜甫的登高。,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1,哀景乐情,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

30、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乐景衬哀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3,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第一段: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以动衬静,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以动衬静,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5,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此诗三四句写夜景时用了什么

31、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三四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下雪的夜晚,诗人彻夜难眠,当听到雪压树枝发出的声响时,更加突现了环境的冷寂孤清。形象地烘托了诗人凄苦孤独的思想感情。,B反衬:以声衬静,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6,鹿 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以声衬静,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7,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反衬: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动衬静:诗人以鸟鸣的声音和花落、月出的动态,非常生动深刻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

32、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8,简析该诗的艺术手法,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反衬。以梦境中的繁华反衬现实的凄凉。作为昔日的君主、今日的囚徒,重温欢乐的梦比品尝悲哀的梦给他带来的痛苦才是更难以忍受的,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沉重。,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6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盎然,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

33、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情有独钟乐景,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乐景写乐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0,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这首词表达写的是什么景,表达什么情?,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哀景写哀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1,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如何抒发了什

34、么样的情?,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乐景写哀情,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2,明暗衬,明暗衬指的是色彩、光线等方面的衬托。古代诗人很善于运用色彩,也很讲究着色艺术。他们常巧妙地运用词语进行色彩搭配,并赋予色彩生命或借色彩传情,从而寄寓特定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明暗衬可以产生以次托主的审美效果。,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3,例如,唐代诗人

35、王维的鹿柴中的后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林的昏暗、幽深。再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暗的“江枫”与明的“渔火”相映成趣。,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4,其他常见的表现手法,1、象征(托物言志)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如皎然的陆鸿渐不遇:“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

36、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作为隐逸者高洁的节操。,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5,2.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6,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一、二句写诗人自己,通过描述寒冬腊月、灯前抱膝独坐的冷清画面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烘托诗人的思家思亲之情。三、四句作

37、者运用换位的写法,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围坐灯前谈论远方的自己的情景,来表现“思家”之情,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7,3.联想和想象,A、联想,表现手法,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联想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相似联想,一种是相对联想,还有一种是相关联想。联想有两个要素:“有联系”;“另一个”。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

38、8,B、想象,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79,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0,4.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

39、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1,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鹤是永生的化身,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蝙蝠跟西方相反,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知了象征复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

40、,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2,象征手法的作用,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3,相 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表现手法,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4,(5)赋、比、兴,1、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2、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5,3、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他物”常是诗人对眼前或意中的景、事、物的描写,渲染一种与诗人接下来要抒写的事物相吻

41、合的气氛、情调,并很自然地导出要抒发的情感,故“兴,起也,引物以起吾意”。,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6,感兴(其七)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写丹橘耐寒、甘美是想引出自己的不媚世俗的节操,也含有以丹橘自喻的意思,可称“比兴”。,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7,(6)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姜夔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8

42、,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严士元 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审题,本诗中间四句写景,其中三、四句分别从哪个角度?五、六两句又分别从哪个角度?,送别诗,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89,答:三句取视觉角度,四句取听觉角度,都是写两人相聚时的景物。五、六两句都是写送别时的景物,五句从现实的角度(实写),写严士元乘船从江上离开时的景物;六句从想象的角度虚写),写严士元将要去的湖南的景色。,本诗中间四句写景,其中三、四句分别从哪

43、个角度?五、六两句又分别从哪个角度?,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0,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辇下:京师。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1)词的上阙从哪些角度表现“城”之“愁”的?(4分),高考练兵,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1,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表现作者的忧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

44、围;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词的上阙从哪些角度表现“城”之“愁”的?(4分),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2,答:诗中有画:动静结合,桃红、柳绿、落花是静景,莺啼是动景;声色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桃红、柳绿、落花是从视觉角度写、莺啼是从听觉角度写,描绘了一幅带露披烟的桃红绿柳的田园美景,以声衬静,写出环境的幽静,表达了作者对清幽、宁静之境的追求。,2、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3,题目类型:

45、(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具体的某种手法)。(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何特色?或本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D鉴赏表达技巧,答题要点:,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具体分析+效果(内容+情感),抒情方式+修辞,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4,15、金陵怀古司空曙 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注:庾开府即庾信,因曾官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最后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

46、?请作简要赏析。(就其一个特点赏析即可),怀古诗,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5,1、融情于景。作者选取幽暗的江枫、荒芜的野草这两种典型的景物,写出了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寄寓了盛衰兴亡的伤感。2、对比。作者通过辇路、宫廷与江枫、野草的描写,将历史与现状进行对比,写出了如今的衰败,寄寓了盛衰兴亡的伤感。3、借典抒情。诗人借庾信的典故,以六朝的兴亡来寄寓对唐朝由盛而衰的感叹,表达了作者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这首诗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就其一个特点赏析即可),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6,答案: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赞桂花是“第一流”,“冠中秋”;并且借批评先贤忽视桂花,为桂花抱屈。

47、表现词人对桂花内美的肯定和喜爱之情。,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注】骚人:指屈原。请从表达方式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析。,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7,答案:比喻:将南园的花朵比喻为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花以少女的娇艳和精神;拟人:把花拟人化了,写出日暮花落的无奈,表达了惜花惜春之情。借代:用“嫣香”指代花儿,表达了诗人对花儿的怜爱之情。,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园(其一)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

48、不用媒。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8,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幕,更移舟,向甚处?【注释】“潮水”句:引李益诗:“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这里指相思之苦。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乐景衬哀情:词人以秦淮莺燕之乐、反衬出自己离索怀人的悲情。拟人:将水人格化,好像最能理解我的愁苦。

49、心理描写:“向甚处”不知去向何处,表达了诗人不知归向何处的茫然。,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99,20、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都是如何抒发情感的?,送别诗,审题,1、“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2、西楼指送别的谢亭,古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00,第二句写别时之景,乐景衬哀情:用“红叶青山”的美景反衬诗人留不住友人的无奈之情。第二句写别后之景,借景抒情:借酒醒后风雨的迷蒙凄清,衬托出诗人不见友人的失落孤寂

50、的愁思。,诗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都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01,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绿蚁: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借代酒),这是一首邀请朋友前来小饮的劝酒词,这层意思在诗歌的哪一句中体现出来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审题,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102,最后一句“能饮一杯无?”中体现出来。(有问必答)运用了层层渲染的表现手法:首句描写刚酿出的美酒,让人生馋;第二句描写烧得通红的炉火,让人心动;第三句是说暮雪就要飘洒下来,让人产生饮酒暖身的渴望;最后才发出邀请,倍增诱惑力。,这是一首邀请朋友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