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6212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研究专题》PPT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 经,一、诗经的编集,1、献诗说: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曰:“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百工谏,庶人传语。”献诗制度体现出“主文谲谏”的文化传统。2、采诗说: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使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3、删诗说:论衡正说篇:“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唐代孔颖达最先提出怀疑,其实,删定者当是周朝的乐官。,二、诗经的流传,1、先秦:1)论语说诗20则,其中出自孔子之口的有16则。如: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2、名。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弟子中,子夏最突出,将诗学传于后世。2)孟子说诗,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3)荀子首先尊诗为“经”,从理论上阐明其“言志”、“明道”的性质及其政教功能。,二、诗经的流传,2、两汉:1)“四家诗”:齐、鲁、韩、毛 A、齐人辕固生,亡于魏。B、鲁人申培公,传于孔安国,亡于西晋。C、燕人韩婴,亡于宋。D、赵人毛苌,受业于六国时鲁人毛亨。东汉郑玄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疏之曰毛诗正义。流传至今。2)毛诗序:其作者有争议,一般认为东汉卫宏。其

3、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A、诗歌的特点: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B、诗乐舞之关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二、诗经的流传,C、诗与时代政治之关系: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D、诗之分类与表现方法:“六义”的提出。(后详)毛诗序的观点,对中国传统诗学产生过深远影响。3、魏晋南北朝:1)魏晋:玄学对经学的冲击,在诗学上有郑学与王学之争。实质是门户之见与政治地位的

4、争夺。2)南北朝: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人简约,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4、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集汉学之大成,具有里程碑意义。,二、诗经的流传,5、宋代:疑古思辨是宋学的主要特征,因此,诗学也开始冲决汉学之藩篱,代表作为朱熹的诗集传。简明扼要。笼罩元明。6、清代:经学复兴,学派林立:1)持毛反朱者,如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陈焕诗毛氏传疏及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2)反毛诗者,如姚际恒诗经通论对毛、朱之说都有批判,还有方玉润诗经原始、魏源诗古微亦有不少创见。7、现代诗经学举要:闻一多诗经新义、诗经通义,高亨诗经今注,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陈子展诗经直解,赵沛霖诗经研究反思,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等。,

5、三、诗经的分类,诗经的分类,古有六诗、六义、四始、四诗诸说,孔颖达曾谓:“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异体,即不同的体裁;异辞,即在表现方法上的不同。此说多为今人所宗。而体裁的分类又关乎音乐。1、音乐之分类:1)朱熹诗集传:“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2)左传昭公二十年:“天子之乐曰雅。”3)清人阮元研经室集释颂:“颂之训为形容者,本义也。三颂各章皆是舞容,故称为颂。”2、毛诗序之分类:1)风: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压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三、诗经的分类,2)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

6、所由兴废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3)颂: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显然,毛传的分类带有浓厚的政教色彩。3、诗经的重新分类: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古乐的失传,诗经的分类标准也由音乐变为内容。故此,我们将诗经分为六大类:1)周民族史诗 2)农事诗 3)燕飨诗 4)战争徭役诗 5)政治美刺诗 6)婚姻爱情诗,四、周民族史诗,1、关于“史诗”:1)最早出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希腊语“epos”本义为平话或故事,后泛指人类童年时期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诗。2)辞海的解释:史诗,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英雄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

7、和神话色彩。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关于“史诗”的“七要素”:歌谣、传说、神话,以及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的方式。2、周民族史诗:诗经有五篇被视为周民族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四、周民族史诗,1)生民:叙述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发明农业、定居邰地以及开创祭礼的事迹,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2)公刘:叙述周部落首领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迁至幽地,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为周代统治阶级的开国历史。夏末商初,周人开始阶级分化阶段。3)绵:叙述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自幽迁至岐山之南的周原,营建政治机构,创业兴国,以及文王姬昌的开国历史,进入奴隶制时代。4)皇矣:先

8、歌颂周文王之祖太王、其伯太伯、其父王季之德,然后叙述周文王伐密伐崇、克敌制胜之武功。5)大明:叙述周文王、武王从开国到灭商的历史。夏末商初,周人开始阶级分化阶段。,四、周民族史诗,3、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1)历史价值:以周民族的发展历史为轴心,以几次大迁徙和大战争为重点事件,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并记载了当时周人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方面的实况,因此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2)文学价值:具备史诗的七要素,将叙事与抒情、描写有机结合,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塑造一个个先王的光辉形象,此外,还很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和修辞技巧。4、周史诗与荷马史诗之比较:1)相同点:都是

9、运用歌谣的形式记述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四、周民族史诗,2)不同点:A、作者、功用之别:前者出于周王朝巫、史、乐官之手,是用于祭祀先祖的乐歌;后者处于民间行吟诗人,是用于娱乐消遣的说唱朗读的韵文。B、流传过程之别:周史诗一经创作出来就成定本,成为王朝御用的庄严神圣的祭祖乐歌,不得轻意改动;而后者是长期在民间靠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增删润饰。C、结构规模与艺术风格之别:周史诗结构规模偏小,史实性多而文学性少;荷马史诗结构规模宏大,文学性多而史实性少。D、思想内容与民族精神之别:从周史诗中可以看到以农业求自足,故而推尊勤劳精神,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安,对命运的满足;从荷马史诗中可以看到以战争

10、去征服,因而崇尚英雄主义,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向命运的抗争。,五、农事诗,1、关于农事诗:1)概念:指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生活的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诗歌。2)分类:A、农业祭祀诗:指诗经中描述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具体篇目包括小雅中的楚茨、信南山二篇及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五篇。B、农业生活诗:指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的诗。重要作品有七月,此外,小雅中的甫田、大田也可视为此类。,五、农事诗,2、农业祭祀诗:1)产生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幻想天神先祖的庇护与恩赐,祭祀活动(早春的“祈谷”“籍田”、夏天的“薅礼”、秋冬“报赛”等)的开展。2)价值:A、记

11、录了周人为祈求农业丰收而进行的宗教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风俗礼制。B、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以及丰收的景象。C、农业剂祀活动中蕴涵着一些积极因素: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周人的劳动热情与夺取丰收的信心。,五、农事诗,3、农业生活诗的代表作七月:1)作者及创作时代:旧说七月的作者是周公,其写作目的是“陈王业”。今人多以为作者的身份是被剥削的农奴,倾诉苦衷。我们推测:七月非一时之作,先出自西周农奴之手,而最后完成于春秋周王朝的乐官。使之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历史原貌,又具有春秋时期的艺术特征。2)诗歌的结构大致可以分四层:A(1章)、从岁寒授衣到春耕生产总括一年的农事。B(2、3、4章

12、)、分述有关于“衣”的农事。C(5章)、由天寒写到有关于“住”的事。D(6、7、8章)、主要叙述有关于“食”的农事。,五、农事诗,3)诗歌的价值:A、社会价值:诗歌再现了西周时期社会生活风俗画卷,通过农奴与贵族在生活、地位上的悬殊,揭示了其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者也。B、农业价值:诗歌多方面地表现了西周农业生产的具体内容,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农业史料。C、文学艺术价值:全诗采用“赋”法,将节令物候与农事结合起来写,用一系列的物候形象地表现了季节更替的抽象概念,而且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产生活的乡土气息。,六、燕飨诗,1、“燕飨诗”的发生及分类:周朝是个多礼的王朝,燕飨诗的问

13、世与周朝礼制直接相关。据周礼载,周礼有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丧葬)、军礼(用于军事)、宾礼(用于朝聘会盟)、嘉礼五大类,其中,嘉礼较为复杂,又具体包括婚礼、冠礼、飨燕、立储、宾射等不同内容。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之为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其不同内容的礼仪,又可细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2、飨礼诗:飨礼是周天子在太庙举行的一种象征性的宴会。规模盛大,但不真的饮食。小雅之鹿鸣、彤弓、桑扈、鱼藻,大雅中的泂酌,均属此类作品。,六、燕飨诗,3、燕礼诗:燕礼是诸侯、卿大夫宴饮宾客之礼。在主宾献酒行礼之后可开怀畅饮。反映燕礼活动的作品较多,譬如:小雅中的

14、南有嘉鱼、宾之初筵、湛露、鱼丽,鲁颂中的有駜。4、乡饮酒礼诗:乡饮酒礼多指诸侯乡大夫的宴饮之礼,有处士贤者参预。另有私饮酒礼,即周王之族宴。反映乡饮酒礼活动的作品,如小雅中的常棣、伐木、頍弁,大雅中的行苇,都是写同族兄弟、亲友之间的宴饮活动,表现亲情与团结友爱的内容。,六、燕飨诗,5、“燕飨诗”的价值:A、政治价值:燕飨诗是周朝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其写作目的重在突出燕飨之礼对于政治的重要作用(燕飨之礼在周人的眼里是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故为后代儒生、学者重视。B、历史价值:因为作品记载了许多燕飨之礼的程序和仪式,是研究周代礼制的重要史料 C、审美价值:真实地展现了周代燕

15、飨活动的场面,巧妙地借助歌舞音乐和自然物象来渲染烘托以表现宴会上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同时又栩栩如生地塑造出燕飨席上种种不同的贵族形象。,七、战争徭役诗,1、战争、徭役诗的相通之处:战争与徭役在周朝都被称作“王事”,是周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二者作为周代社会历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诗经中亦有反映。而且,这些作品在情感上大多表现出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浓郁的感伤情绪和恋亲意识,这正是周民族重农尊亲的文化心理特点的反映。二者颇为接近。2、战争诗:诗经中的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这与当时不同战争的性质直接相关。周代战争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对周边部族(如西北的玁狁与戎狄,东南徐戎、淮夷,

16、南方的荆楚等)的抵御和进袭;一是对内镇压叛乱,因为周武王四后,周公当政,先后出现武庚、管、蔡及徐国、奄国的叛乱,周公三年东征才得平息。,七、战争徭役诗,因此,我们将诗经中的战争诗分为两大类:1)反映对外战争诗:诗歌在反映抵御外族入侵战争时,既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如小雅六月),也表现出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斗志(如秦风无衣),还有些作品表现出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如小雅采薇)。2)反映内部战争诗:诗歌在反映统治者内部政治争夺的战争时,则表现出强烈的厌倦、怨恨之情。如豳风东山 所以,我们说,诗经中的战争诗不但生动地反映了周代社会战争的历史,也表现了周人对待战争的态度:他们能分

17、辨战争性质的好坏,积极地投身于正义战争,批判、诅咒那些不正义的战争。他们以不同的情感来进行战争诗的创作,使得作品具有了崇高的性质,也使之成为教育人的艺术。,七、战争徭役诗,3、徭役诗:1)诗经中的徭役诗因服役者的不同,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反映上层人物如大夫为诸侯、天子,或者士为大夫、诸侯、天子服役的作品。如周南卷耳,召南之小星、殷其雷,邶风北门,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小雅之四牡、四月、北山、小明等。一是下写下层士、庶民或农奴为国家服役的作品。如邶风之击鼓、式微,王风扬之水,郑风清人,齐风东方未明,魏风陟岵,唐风鸨羽,小雅之鸿雁、大东、渐渐之石、何草不黄等。2)徭役诗的情感表现比较统一,大致

18、有两类:,七、战争徭役诗,A、怀乡思亲:由于长期服役,使得其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也违背人伦之常,所以,服役者在作品中常常倾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B、怨天尤人:繁重的服役生活,使服役者有感于个人的劳苦与命运的不公平,表现在诗歌中就是深深的“怨尤”情绪。如小雅何草不黄、召南小星、小雅北山、王风扬之水等。在30余首的战争徭役诗中,徭役诗要多出许多,这说明繁重的徭役给周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这些作品在整体上具有哀伤沉痛的特征,寄予着周人深沉的世俗生活情感,因此,具有着极强的感人力量。,八、政治美刺诗,1、政治美刺诗创作时代及作者:1)创作时代:美与刺表达

19、了作者对政治的两种不同态度。美即颂美,主要创作于西周初、中期,是在宗周建国、领主封建制形成、封建礼制与道德确立与完备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刺即怨刺,多为西周后期及东周初期作品,是在领主封建制衰落、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2)作者:美刺诗的作者都是周代贵族,具有卿士大夫的身份,作品主要存于“二雅”之中。2、政治颂美诗:政治颂美诗在内容上可分为两类:1)赞扬贵族阶级的美德与容仪。因为在周人的文化观念里,“治国”需从“修身”做起,道德践履是政治实践的基础,所以,颂扬统治贵族道德人格之美也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下列诗句:,八、政治美刺诗,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既醉)岂弟君子,民之父

20、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泂酌)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卷阿)这些都是表现君子道德人格之美。因为在周人看来,君子之美不仅表现为内怀德性之美,也表现在外在仪容上。所以,描写君子外在仪容之美,也是此类诗作中常见的内容。如下二章: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都人士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假乐两段都从威严的容貌与优雅的言谈上表现君子之美。2)赞美贵族阶级政治代表人物的政绩。大雅烝民是其中的代表作。P.76,八、政治美刺诗,3、讽喻怨刺诗 就怨刺对象而言,此类诗又可分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是对社会的黑暗

21、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相对而言,后者具有更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些作品主要见于二雅。如大雅之民劳、板、荡、抑、柔桑、瞻卬、召旻,小雅之节南山、十月之交、正月、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巷伯等都属于此类。1)讽喻规谏诗 代表作板,相传为周厉王时老臣凡伯所作,诗歌以天怒人怨作为警戒,劝导厉王怀德安民,不要倒行逆施,纵情妄为。表达了一个老臣对王室的忠心。2)讽刺批判诗 代表作十月之交,作于周幽王时期,作品以日食为“日月告凶”,联系到当时君昏臣佞的黑暗现实,表现作者疾恶如仇的政治态度和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九、婚姻诗与爱情诗,诗经中表现男女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约有50余篇,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爱情诗

22、、婚嫁诗和弃妇诗三类。1、爱情诗:即描写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思念的诗作。这些作品从汉到唐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往往将之政教化,如关雎被释为颂“后妃之德”。宋代朱熹始视之为男女相悦之辞,但又局限于理学思想,称之“淫诗”。直到清代王夫之才正面肯定爱情诗的价值。由于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男女婚恋禁忌少,所以诗经中的爱情诗显得特别的自由活泼,生动地再现了男女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内容丰富多彩。A、男女间的悦慕:郑风出其东门写男对女的悦慕之情,郑风叔于田则写女对男子的悦慕。,九、婚姻诗与爱情诗,B、描写男女欢会:郑风溱洧写郑国风俗的背景中男女相聚河边嬉戏调笑的情景。召南野有死麕、邶风静女、鄘风桑中则写

23、男女青年于城边或郊外幽会。C、男女之间的相思:王风采葛、郑风子衿所抒发的就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思念之情。D、写男女恋爱中的挫折与烦恼:如周南汉广、秦风蒹葭二首都是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而难以实现的忧伤,鄘风柏舟、郑风蒋仲子则是描写主人公因家长的反对使得爱情受挫的复杂心理。2、婚嫁诗:婚嫁诗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结婚仪式与结婚情景,表达对结婚者的祝愿与礼赞;二是表达在婚嫁中的欢乐、幸福、失望、离别乃至于怨恨等各种感情。,九、婚姻诗与爱情诗,A、描写结婚的场面或对新娘的赞美。如卫风硕人P93。鄘风君子偕老、周南桃夭等。B、描写男女主人公喜悦的心情或夫妻间的和谐幸福:唐风绸缪、小雅车舝及郑风女

24、曰鸡鸣等。C、写女子出嫁时对亲人的留恋或嫁后失望的心情:如邶风中的燕燕、泉水以及新台就是表现这方面的内容。3、弃妇诗:卫风氓堪称此类诗歌的代表作。作品以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口吻,叙述自己从与丈夫相见相恋到结婚成家、最终被抛弃的经过,表达了受骗的悔恨与痛苦,同时也含有告诫年轻女子“无与士耽”之意。此外,邶风谷风、小雅谷风、王风中谷有蓷、小雅我行其野都从不同的角度写弃妇的悲哀。,九、婚姻诗与爱情诗,4、婚嫁诗与爱情诗的价值:A、思想价值:所表达的情感是高尚的、纯洁的,此类诗歌的出现,标志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于爱情已经有了十分严肃的认识,已经由原始的性爱升华到情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情感世界。B、艺术

25、价值:爱情诗是诗经中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景物描写方面。(P101)C、社会文化价值:我们可以通过爱情诗中婚恋当事人的遭遇与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时值初期封建社会制度日渐形成,而原始社会的某些残余影响尚存,所以男女的结合虽一定程度地受制于礼教,但整个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宽松自由的。至于婚嫁诗与弃妇诗,则反映当时社会的婚嫁习俗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痛苦遭遇。,十、诗经的文化精神,1、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农业的发展,形成了高于周边民族的定居农耕文化。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这不仅表现在周人对农业的重视及农事诗本身,也表现在诗经大部分作品中所蕴涵的眷恋故土

26、与思乡怀归之情。它培养了周民族安分守己,不事扩张、不尚冒险的品格,这与古希腊崇尚猎奇冒险、宣传域外扩张精神、歌颂英雄主义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如此,诗经也是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农业文化精神的诗集。可以说,农业文化精神渗透到诗经的创作态度、表现方法、写作目的与审美观念之中。(P109)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诗经几大主要题材类别的作品中无不贯穿着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与宗国情感。(P110)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十、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是最具有伦理情味的诗歌艺术。因为它产生于周代这一具有浓厚的宗族意识的农业社会。在周代,宗族观念既是最重要的伦理观念,也是最重要的政治观念,铽已经内化为周人最为真挚

27、的社会情感,铽植根于故土,情深于亲人,升华为爱国,而成为贯穿于周代抒情诗歌中的一个中心主题。人伦之情与宗国之爱,也使得诗经超越时代的局限,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在西方,神被看作是人的主宰,认为上帝和众神永远控制着人类的生活和命运。以这种观念和情感进行艺术创作,是西方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中国文化里,并没有创作宇宙并主宰人类的“上帝”,“天”主要是指宇宙的自然力量,“天命”也并完全不代表神的意志,而是靠人的自身努力获得的,所谓“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十、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集,表现出鲜明的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特色。除生民、玄鸟等少数作品在叙述始祖诞生之时略

28、有神话因素沉积外,多是描写世俗生活,充满浓郁的人情味,带有亲切的生活感。4、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诗经的现实主义 首先表现在周人立足于现实,对生活进行认真的记述和描写,从而引导和教育人们对现实采取正确的认识态度,树立起直面现实的生活观念。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使得诗经具有写实和朴真的特征。其次,表现于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中国很早就有“诗言志”的传统,诗人继承这一传统,以直面现实的抒情诗的创作态度,不但描述生活,还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告诉人们怎样去生活;不但以抒情诗的方式揭示生活本质,还表现了周民族的生活旨趣、观念及其文化品格与才具,奠定后世抒情诗歌直面现实主的创作传统。,十一、诗经的艺术形态,1、诗经于

29、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作意义:1)由原始诗歌的实用功能到功利主义的创作自觉。2)由原始诗歌和民歌的集体歌唱到个体诗人的出现。3)由原始诗歌的简洁朴素到艺术美的主动追求。2、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1)抒情诗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其塑造人物形象有以下特征:P128A、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抓住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的描述来塑造人物形象。B、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C、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来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始创 借景起兴,创作了主客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十一、诗经的艺术形态,3)高潮的艺术技巧“赋”“比”“兴”是诗经的重要表现方法,对它的

30、解释可谓众说纷纭,其中朱熹的解释影响最大。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此外,诗经还常用夸张、对比、借代、映衬等多种艺术修辞手法。3、诗经的艺术创作和周文化精神:1)诗经中的物象择取与周文化精神。(P138)2)思维方式、审美心理与诗经作品的内在结构。(P142)4、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1、名词动词的丰富多彩与具象化特征 2、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摹声摹形 3、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4、重章复唱的章法形式与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锤炼,十二、诗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1、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2、诗经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3、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