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0780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78.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基础知识》PPT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政基础知识,第一章 财政一般概述,第一节 什么是财政,1.财政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出资、拨款以及进行各种支付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支出;政府为筹措满足社会公益需要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所需的资金而征税、举债以及收取各种规费、使用费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收入。这种由政府进行的收支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或财政活动。,第一节 什么是财政,2.财政的基本特征财政首先是个经济范畴,财政通过以强制性为主要特征的手段,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财政又是一个政治范畴,它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则与国家政权与生俱来的。基本特征:(1)财政活动的主体:它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或者说国家),第一

2、财政活动以政府为前提;第二在财政活动中,政府处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第三财政活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的经济活动。(2)财政活动的目的:是保证政府发行其职能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表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第一社会职能,如国防、外交等;第二社会公共需要和私人个别需要如高等教育;第三公共设施如邮政、电讯等。(3)财政活动的基础:财政活动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依法管理财政收支,主要是通过政府预算来进行。,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1.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供求、价格和竞争。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是市场的基本要素;价格是

3、市场机制的核心要素;竞争是市场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特征:自主性、竞争性、平等性、开放性、法治性。,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2.市场机制的缺陷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市场机制的缺陷主要表现:不完全竞争的出现、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市场信息失灵、无法消除外部经济负效果、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市场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市场机制存在的上述缺陷,其自身是无法克服的,只有借助政府的力量,由政府来出面干预。,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3.公共财政及其职能公共财政: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存在和发展的主要依据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亦被称做“公共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运用财税等

4、手段,将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集中起来,通过财政资金的再分配,为各种社会公共需要提供资金保障。(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以及地区之间 收入分配格局,以便消除贫富悬殊现象,实现社会公正。(3)稳定经济职能:运用税收、财政支出、国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促进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1.财政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而不是在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运行的。,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财政不仅

5、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具体表现在:一是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二是在政府部门内部配置资源;三是对非政府部门资源配置的调控,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范围和界限;二是规范工资制度;三是加强税收调节;四是通过转移性支出,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3)调控经济职能:财政调控经济职能的实现方式有四种:一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6、二是通过发挥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等制度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帮助社会来稳定经济活动。三是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等,加快农业、能源等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四是逐步增加治理污染、生态保护以及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支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4)监督管理职能:一是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为经济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通过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规范经济秩序。三是通过对国有资产营运的监督管理。四是通过对财政工作自身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财政分配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第四节 转变和强

7、化财政职能,转变和强化财政职能,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职能的要求,解决财政职能被肢解和错位的问题,逐步强化国家财政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间接调控手段和财政杠杆体系,减少某些直接管理或具体事务的审批事项。,第四节 转变和强化财政职能,财政职能四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财政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大事;第二,财政资金的运用范围要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对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定政策、立规矩、建机制和改进公共服务等手段,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来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第三,要坚持依法理财。财政部门依法理财就是依法行政;第四,要按照精简、高效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

8、第二章财政支出,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我国财政支出分五方面:国防费、行政费、文教科卫事业费和社会保障费、经济建设费,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1、国防费:是执行国家职能的一项最基本的开支,它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民兵建设事业费支出等。,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2、行政费支出:是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以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具体包括:行政管理费支出、公检法支出、外交外事支出。对于各部门的行政经费,各级财政一般是在确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使用定额的基础上,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

9、项拨款、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3、文教科卫事业费是指财政预算拨款给各级文教科学卫生部门,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文物、体育、等方面的经费。,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4、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农支出,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政策性补贴,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费,科技三项费用等。,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5、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履行社会和经济管理职能,根据一定时期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经济组织和城乡居民进行无偿补助。目前我国

10、财政补贴大致有四类,即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利息费用补贴和居民生活补贴。,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6、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第一节 我国财政支出的五方面,近年来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第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二,实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和再就业工程;第三,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四,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第五,建立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第六,改革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基金管理体制。,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出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统收的局面虽已打破,但财政统购支的局面尚未有大的改观。从财政支出的范围上看,基

11、本上还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大包大揽的格局。财政一方面继续承担着一些本不该由财政承担的开支;另一方面,一些必需的公共开支却存在缺位或保障不力现象。现行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许多方面,已经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想适应。,第二节 我国财政支出面临的问题,(1)支出管理改革相对滞后,财经违纪现象比较普遍;(2)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a、财政支出范围不合理;b、财政支出挂钩项目过多;c、财政供养负担过重;d、预算内外支出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针对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

12、转变的要求,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总的来看,今后财政支出应重点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1、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提供财力保障2、加大对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3、逐步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保证能力4、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可简单概括为:调整财政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国家政权建设的支出需要,确保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增加科教投入,支持文化、卫生、医疗保健等公共事业发展;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

13、良好的环境。把这几点联结起来,可以得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框架。至于各项财政支出如何调整、优化和管理,我们将在后面逐一介绍。,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的基本状况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经济运行基本上由市场调节,西方国家政府活动的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只限于国防、司法、行政管理以及建设和维护事业设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调控经济与社会运行,政府的职能开始扩大,开始从各方面干预经济生活。财政开支除用于国防、司法、行政管理等传统项目之外,主要用于社会性支出和经济支出两个方面,其中用于社会性的支出已占财政支出的首位。,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

14、格局,从根本上说,社会性支出规模的增加及其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是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性支出的增加,对缓解社会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性支出增加过快,也使不少发达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财政不堪重负,并且助长了一部分社会成员坐吃别人劳动成果等不健康心态,引发了地些新的社会问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支出在财政支出中,一般仅次于社会性支出而占第二位,它已不仅局限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而且扩展到企业投资、失业投资、开发经济落后地区投资、扶持农业投资、支持私营企业货款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支出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公共支出和消费财政,用于经济方面

15、的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已占有重要的位置。,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规律1、从经济上说,工业化推动了都市化、人口不断增长,居住密集化,导致拥挤、污染等外部经济问题日益增多,要求政府加强公共管理和调节工作;2、从政治上说,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市场相联系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市场化程度越高,要求法律化的程度就越高,从而要求政府不断增强司法的执法的力度。,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3、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教育、文化、保健以及社会福利等公共支出必然不断增长,而且这些支出的增长要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4、外部因素在财政支出增长中起加速作用,特别是重大灾害

16、和战争,第三节 重构我国财政支出的格局,即在一定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达到一定水平后便相对稳定下来。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投资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在经济发展中期,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的比重以及社会总投资中政府投资的比重出现下降的趋势。到经济发展的成熟期,经济发展的目标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政府财政开始强化稳定功能,教育、卫生、保健特别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支出急剧增长。,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管理,1、加强行政经费管理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7、1)调整行政经费支出结构,规范行政经费支出范围;(2)加强财务管理,控制不合理开支;(3)进一步改进行政经费下管一级的办法2、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1)进一步规范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范围;(2)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的收支统管;(3)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出管理的新办法,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管理,3、深化财政投资改革的重点是:(1)适当增加财政投资,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发挥创造条件;(2)进一步明确财政投资的范围;(3)解决好投资管理方式上存在的“投”、“货”不分的问题,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管理,4、改革和整顿财政补贴制度。减少补贴项目,压缩补贴规模,规范补贴方式,提高补贴效益。具体设想

18、是:(1)取消商业和粮食企业的亏损补贴;(2)取消“三挂钩”补贴、加价款补贴和地方粮油价款补贴,建立相应的基金;(3)取消粮棉储备费用补贴、平抑肉食和蔬菜价差补贴和“三挂钩”的柴油补贴,将其转换为农产品储备基金;(4)取消绝大部分工业企业亏损补贴,财政只对军工、航天等负有特殊使命的国有企业,及因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而导致亏损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5)逐步取消外贸企业亏损补贴;(6)结合工资改革,把对个人的明补纳入工资;(7)改革公用事业补贴上述措施,将在较大程度上压缩我国财政补贴支出的规模,减轻补贴给财政造成的压力。,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管理,5、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时,

19、必须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符合,坚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低标准、低起点的原则。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建立起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同时还要从低标准起步,为今后的增长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举办各种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事业,调动国民自我保障的积极性,减轻财政和企业的负担。今后应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为重点,在深入调查研究、慎重试点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全面深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管理,(1)关于配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有五个方面:一是扩大实施范围,使各类城镇

20、企事业职工都参加失业保险;二是保险费由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统一筹缴;三是建立起保障城镇企事业职工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失业保险机制;四是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结构;五是加强失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就业指导。,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管理,(2)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扩大实施范围,使其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二是改单一层次为多层次;三是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四是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国家给予税收优惠和适当补贴;五是严格控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比例和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水平;六是个人缴费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而且要逐步提高;七、是企业缴费

21、率原则上不得超过企业缴费工资的20%;八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除留足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全部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特种定向债券和其他种类国债;九是逐步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报务的社会化程度,剥离企业的社会负担。,第四节 加强和改进财政支出管理,(3)关于医疗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做到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二是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三是划分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各自支付的范围,不得相互串用;四是研究制定社会保险机构对医疗机构实行定额结算等各种有效的医疗费用支付办法;五是将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专

22、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六是实施卫生区域规划,逐步试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办法。,第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财政收入首先应理解为一个过程,财政收入又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即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一、财政收入的形式:(1)税收:是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特征: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2)国有资产经营收益;(3)国债具有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和广泛性等;(4)政府收费;(5)其他收入:包括各种罚没收入、公产收入及杂项收入。,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二、财政收

23、入的分类:1、按取得收入的依据,可将财政收入分为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入;2、按取得收入的稳定程度,可将财政收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3、按收入的管理权限,可将财政收入分为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4、按经济成分,可将财政收入分为来自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各种非国有制经济的收入;,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形式和分类,5、按经济部门,可将财政收入划分为来自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的收入,农业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来自工业部门的各项税收和国有资产收益是财政收入的支柱;6、按价值构成,财政收入来自C、V、M三部分: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

24、部分,M是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将V作为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1)调节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需要;(2)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需要。,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的三大特征1、强制性:一是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二是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统一的整体,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无偿性是税收这种特殊分配手段本质的体现,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的职能作用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以及监督管理的职能。税收作用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具体

25、体现。1、组织财政收入:税收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更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可靠和及时。2、调节经济:税收通过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调节,实现对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体现和贯彻国家经济社会政策。3、监督管理:通过税收的征收管理,对纳税人的各项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检查、分析、对比和总结就是税收监督管理。,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原则税收原则一般包括财政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三个方面。效率原则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税收原则最核心的是效率原则。这就要求在满足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在贯彻公平原则时应强调效率,在贯彻效率原则时要兼顾公平。,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分类

26、1、税收分类:(1)国际通行的分类方法:第一类是所得税;第二类是社会保险税;第三类是雇主缴纳的薪金税及劳动力税;第四类是财产税;第五类是商品与劳务税;第六类是其他税收。,第二节税收收入,2、我国税收的分类方法:(1)按课税对象,可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 目的税五类。流转税主要包括现行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以我国现行的房产税、车般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属于这类税收。资源税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两种。行为目的税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屠宰税、耕地占用税、

27、契税、土地增值税等都属于这类税收。,第二节税收收入,(2)按征收管理体系,可将税收分为工商税收、关税和农业税收三类。工商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税收工具。工商税收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关税以进出境的货物、物品为课税对象。关税是中央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关税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农业税主要是指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农业税收目前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第二节税收收入,(3)按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类。中央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收入划归中央并由中央管理的税收,包括现行的关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等。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地方立

28、法、收入划归地方并由地方负责管理的税收,包括现行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中央地方共享税是指由中央立法、管理,但收入由中央地方按比例或法定方式分享的税收。包括现行的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等。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证券交易税,中央分享88%,地方分享12%。,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要素税收要素一般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纳税期限、纳税环节、起征点与免征额。,第二节税收收入,1、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2、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即客观的征税对象。与课税对

29、象相关的是税源,它指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与课税对象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税目。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是税法规定的同一课税对象范围内的具体项目。,第二节税收收入,3、计税论据是计算应征税额的根据,是课税对象量的表现。计税依据和课税对象反映的都是课税客体,但两者是有区别的,课税对象反映的是对什么征税,而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量的反映,它解决计量问题。计税依据分从价和从量两种。,第二节税收收入,4、税率是指征税的比率,是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法定比例。税收调控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都在税率中得以体现。一般来说,税率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三类。(1)比例税率分为行业比例税

30、率、产品比例税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2)累进税率,指按课税对象数额或比例的大小划分若干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每个等级相应的税率。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两种。,第二节税收收入,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应当缴纳税款的期限。它是税收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分为按期纳税和按次纳税两种。6、纳税环节是指税法规定的商品流转过程中和经营业务活动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确定纳税环节,一般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选择便于计算、易于管理的环节作为纳税环节。二要有利于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选择易于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的环节作为纳税环节。,第二节税收收入

31、,7、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第二节税收收入,税收负担1、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而承受的经济负担,表现为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数量或比例。从宏观角度看,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征税的总规模;从微观角度看,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履行纳税义务的程度。税收负担有负担额和负担率两个衡量指标。,第二节税收收入,2、税收负担的度量有多种指标,主要包括总体税负度量指标和个体税负度量指标。总体税负度量指标又称宏观税负度量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收入负

32、担率两个指标。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国民收入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同期国民收入的比率。这两个比率又称宏观税率,是国家之间进行总体税负比较的重要指标。影响宏观税率的主要因素有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经济管理体制和国家经济政策等。个体税负度量指标。又称微观税负度量指标,主要有企业综合负担率、企业收益负担率和个人收益负担率三个指标。影响个体税负度量的因素主要有总体税负水平、税收制度、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纳税人的行为和税负转嫁等。,第二节税收收入,3、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一定形式,将所缴纳的税款部分或全部转移

33、给他人负担,而自己少负担或不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与税负转嫁相关的概念是税负归宿。税负归宿是指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第三节国债收入,1、形势和发行对象:按发行场所,可分为内债、外债;按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按认购方法,可分为强制国债、自由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招募国债、中央银行认购国债、交付国债;按利息形式,可分为有息国债、无息国债、有奖国债、有奖有息国债、贴息国债;按内容,可分为实物国债、倾向国债与折实国债;按可否买卖,可分为自由流通国债和非自由流通国债等。,第三节国债收入,我国的国债包括财政部对国内商业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发行的各种政

34、府债券、财政部在国际资金市场发行的外币债券以及国家财政“统借统还”的其他政府外债。,第三节国债收入,2、国债从产生之日起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补充。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4、国债收入规模通常有两个概念:一是国债发行额,二是国债余额,第三节国债收入,国债收入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国债还本付息的能力。国际上衡量国债收入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三种:(1)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当年的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前两者都可称为国债负担率;(3)当年的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也称为国债依存度或债务依存度

35、。,第三节国债收入,国债收入的法律规定:国债收入的发行规模、国债收入的使用,(目前,我国对于国债收入的使用也有明确的规定。有些国债收入作为建设性预算收入来源,只能用做经济建设性支出,不能用于平衡经常性预算)、国债的偿还(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预算法,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国债收入制度。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1、目前,我国政府收费主要包括:按部门归口,可分为公安行政性收费、工商行政性收费、海关行政性收费、税务行政性收费等。罚没收入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处罚所取得的罚没

36、款和没收物资的变价款。,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2、政府收费的管理:(1)政府收费的审批立项和收费标准:省以下政府(包括计划单列市)及其部门无权审批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2)政府收费的预算管理:对于应纳入财政管理的收费收入,根据管理的需要,具体采取了三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是预算外管理,即收支不纳入预算,单位自收自支。第二种是收入按比例分成,一部分纳入预算管理,一部分由单位自收自支。第三种是以收抵支、结余上缴财政。国家加强了对政府收费的监管:a、将部分政府收费全额纳入预算管理。目前公这、工商、海关等26个部门83项收费实行了预算管理;b、根据国务院决定,从1996年起,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

37、等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对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费,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3、政府收费收入的征管:第一种是收费单位与费款分离,第二种是统一征收,即各项收费由各地设立的收费局统一征收;第三种是主管部门征收;第四种是委托税务部门代征。4、罚没收入的管理包括罚没收入项目和数量的确定、罚没收入的预算管理、罚没收入的征管等环节。,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5、政府收费和罚没收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1)收费项目多,收入规模大,分布广,加重了企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2)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失控;(3)收费和罚没收入侵蚀了税基,扰乱了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秩序,造成政府职能的

38、错位,甚至助长了腐败现象的发生。,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针对以上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抓紧采取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政府收费及罚没收入的管理。(1)进一步清理各类收费和罚没收入,取消部分不合理收费和越权设立的规章。(2)进一步加强收费的审批管理,清理整顿期间不再出台涉及企业的新的收费项目。(3)加强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监缴,确保罚没收入和已纳入预算管理的收费收入上缴国库,未纳入预算管理的上缴财政专户。,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4)对缴存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核拨时不再采取收支挂钩办法。(5)深化收费和罚没收入征管体制改革,在总结现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收费“票款分离”和罚没收入代收代

39、缴的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行“税费改革”,对一些工本费等数额较小且涉及面分散的收费,仍采取业务部门和单位在办理公务时收取,但应实行业务部门开票、财务部门收款的制度。,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积极稳妥地进行税费改革(一)税费改革的意义1、税费改革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秩序:收费立项管理将更加严格;政府筹资方式将更加规范;收费资金的使用将更加合理。2、有利于深化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3、减轻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负担,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4、有利于推动反腐败工作的开展。,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二)税费改革的思路:(1)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思路,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取消政府实施公

40、共管理和提供普遍性公共服务收取的管理费,所需经费通过税收筹集,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2)将体现市场经营服务行为、由服务者向被服务者收取的费用转为经营性收费,所得收入依法征税。,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3)将政府为筹集资金支持某些重点产业和重要事业发展设立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性收费,用相应的税收取代,通过税收形式筹集资金。(4)保留政府向社会实施特定管理或提供特殊服务收取的必要规费,按照有偿使用原则,保留开发利用国有资源而向使用者收取的费用,并对资金实行规范化财政管理。,第四节政府收费和其他,“一清”是指在对现有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二转”

41、是指将现有收费中一些不再体现政府职能、可以通过市场形成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依法征税。“三改”是指将一部分体现政府职能、具有税收特征且便于税收征管的收费改为相应的税收,纳入政府税收体系。“四留”是指对现有收费中符合国际惯例、确需保留的少量规费,以及有偿使用国有资源的收费,继续予以保留,实行规范化财政管理。,第五节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财政收入的绝对量和相对量财政收入的绝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量,即财政总收入。财政收放相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第五节财政收入规模,影响财政收

42、入绝对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生产因素、结构因素、分配因素、价格因素,第五节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1、效率标准:就是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2、公平标准:就是在确定财政收入规模时,应当公平分配财税负担。,第五节财政收入规模,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两个比重”主要措施有以下方面: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基础上,积极扩大财源,进一步认真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保持预算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第五节财政收入规模

43、,继续完善现行税制,逐步扩大增值税、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并调整相关税率,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法制条件。有步骤地推进交通车辆、农村、社会保障、物业、教育、环保等方面的税费改革,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府性基金,通过税收方式纳入财政管理。力争用35年时间,把我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第四章税收制度,第一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一个国家税收法规、税收体制和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第一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收制度:1950年1月

44、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统一开征14种工商税。1953年对税制的修正:将原来征收货物税的一部分品目改征商品流通税;修订货物税和营业税;取消特种消费行为税;取消或停征除牲畜交易税以外的其他交易税。1958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实行工商统一税,建立工商所得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税制。197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1973年对已经简化了的税制又进行了简化,合并了税种,简化税目和税率,这次改革将建国时期建立起来的复合税制简化成单一税制,严重限制了税收这一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第一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新税制1、流转税制的改革:新的流转税制是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

45、确立以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辅之以消费税、营业税的新流转税体系。2、所得税制的改革:实行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3、其他工商税制的改革: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对房地产交易中的过高利润进行适当调节;调整部分税种。4、农业税制的改革:改革后的税种设置由较原来减掉了14个,初步实现了税制简化与高效的统一。,第二节商品课税,商品课税是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商品课税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课征普遍、二是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三是实行比例税率、四是计征简便。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

46、消费税、营业税,第二节商品课税,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的特点:普遍征收多环节课税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第二节商品课税,增值税的类型:消费型增值税。其特点是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从计税依据中将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全部扣除。收入型增值税。其特点是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从计税依据中扣除外购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生产型增值税,第二节商品课税,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内容:纳税人;征税范围税率,即17%的基本税率和13%的低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采用6%的征收率。计税依据,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第二节商品课税,小规模纳税人

47、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征收率,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额 征收率进口货物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减免税,我国对增值税的减免主要有三种形式:直接免税、规定起征点、先征后返或即征即退。,第二节商品课税,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间接税。消费税最终是由消费者负担的,纳税环节确定在生产环节。,第二节商品课税,营业税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的税目是按行业设计的,营业税一共有9个税目: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

48、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目前营业税按行业实行差别的比例率,具体为四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税率为3%;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税率为5%;金融保险业税率为8%;娱乐业税率为5%-20%。,第三节所得课税,所得课税的特点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税负相对公平;二是一般不存在重复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三是课税有弹性;四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第三节所得课税,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1、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或者组织为纳税义务人,对其每一纳税年度内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个人所得税是对个

49、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第三节所得课税,具体应税所得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第三节所得课税,3、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是对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外资企业的纳税人包括五种类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虽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财产转让收益等项所得的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前三类在税法中称为外商投资企业,后两类称为外国企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