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898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陶瓷世界》PPT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进陶瓷世界,设计与生活,谈一谈,1.china与China有什么区别?2.“瓷都”是哪里?为什么叫瓷都?,中国,在英语中为China,它在英语中除了“中国”的意思之外,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瓷器。,中国China,中国“瓷都”,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陶瓷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景德镇拥有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具有“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的精湛技艺。形成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自古以来,景德镇名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享有举世公认的“瓷都”声誉。,陶瓷的发展,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

2、一种是瓷。,陶器的由来,烧制陶器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先端。因为有了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后面瓷器的发明。陶器产生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陶器主要的发现地域,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古代烧制陶器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容器。陶器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就是烧砖。红砖、灰砖都是陶器。缺点:易碎、吸水。,仰韶文化,距今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陶瓷的发展,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晚期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文化,陶瓷的发展,秦砖汉瓦-秦汉时期

3、的烧制工艺非常成熟,秦砖,汉瓦,陶瓷的发展,兵马俑,陶瓷的发展,汉代陶器,汉代以后,陶器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也就是我们说的釉陶。釉减弱它的吸水率,所以釉陶比陶器更容易使用,凡是釉里含铜,烧出来就呈现绿色;凡是釉里含铁,烧出来就呈现黄色。汉代容器开始大量增加,像陶壶、陶罐、陶盆等等。,汉绿釉的出现,影响到中国陶器中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唐三彩的烧造温度,提高了一百度,大概达到1100度。温度提高,硬度就能提高。唐三彩都是明器,就是下葬用的,专门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叫冥器。汉代是中国厚葬制度的一个高峰时期,唐代是中国第二个厚葬时期,比如唐代的大墓一挖开

4、,里面的东西成千上万。唐代为了厚葬,大量烧制俑、动物和各种器皿,所以唐三彩的品种无所不有。唐三彩在中国的陶瓷领域中是非常丰富的一个门类。,唐三彩,唐三彩马(现藏故宫博物院),三彩胡人牵骆驼俑(现藏故宫博物院),唐三彩是陶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后陶器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陶器制品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还能经常用到,如花盆,砖等,陶瓷的发展,瓷器的出现-原始青瓷,瓷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发明,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有瓷器的呢?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现了。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真正意义的瓷器,应该在东汉时期产生,距今两千年。那么,原始青瓷已经达到了成为瓷器的一些客观条件,比如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

5、。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一个划时代的贡献。早在宋代中国的瓷器就远销朝鲜,日本,越南,又经阿拉伯远销欧洲。给西方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最早途径之一。从此中国瓷器名声响遍全球。,陶瓷的发展,原始青瓷,商代,西汉,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为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就是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从科学角度上讲,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种瓷,都算青瓷。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陶瓷的发展,汉代以后,瓷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东汉就有真正意义的瓷器出现了。陶器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瓷器迅速崛起。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动物造型。,西晋 熊形尊,三国

6、青瓷羊,西晋青釉虎子,陶瓷的发展,瓷器是追求由青到白的过程。古人在烧造瓷器时,不停地想把它变白。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出现了白瓷杯,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成为霸主的一个最基础的原因。后来无论什么瓷器品种出现,都跟白瓷有关。唐代瓷器是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唐代以前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邢窑、越窑这两种瓷器,是统领中国唐代瓷器的两支大军。即所谓的南青北白,南青 就是越窑,北白 就是邢窑,其实邢瓷和越瓷这两大窑口,是中国陶瓷史上两朵奇葩,没有高下,每个品种的审美趣味和境界都非常高,堪称并驾齐驱。,陶瓷的发展,南青越窑,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

7、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唐越窑青釉执壶,越窑大青碗,陶瓷的发展,北白-邢窑,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烧造时期为隋至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窑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的发展,唐代的其他窑口长沙窑,唐长沙窑白釉绿彩枕,长沙窑创始于唐代,窑址首选发现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故而又称铜官窑,晚唐至五代是其盛期,而衰于五代,产品以青釉为主。,陶瓷的发展,鲁山窑,鲁山花鼓,在今河南省鲁山县,故名鲁山窑。始烧于唐代,经五代、两宋而终于元。主要烧制花釉瓷、白瓷和三彩器等。该窑产

8、品特征是:胎质较粗,胎色浅灰褐;釉色有黑釉、白釉和三彩釉等。,陶瓷的发展,秘色瓷,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瓷器,对中国瓷器影响非常大,叫秘色瓷。实际上,秘色瓷算是越窑的改进版。目前为止,明确发现秘色瓷的就是陕西法门寺。因为有了法门寺这批东西的出土,才把我们传了一千多年的秘色瓷的谜底揭开。由于越窑的改进,秘色瓷的出现,导致后来宋代官窑制度的产生。,陶瓷的发展,宋代瓷器,宋瓷有两大系统,一个是官窑系统,一个是民窑系统;我们都清楚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还有一个民窑系统,分为八大窑系。宋代八大窑系则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宋代的五大名窑和民窑

9、的八大系统,只有官窑和哥窑的命名方式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口地址作为命名的依据。,陶瓷的发展,汝窑,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汝官窑瓷的特点是胎质细腻,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汝窑名气很大,自古以来的流传甚广,汝窑非常稀少,主要原因是汝窑的烧造时间非常短,只有二十来年。目前有一个统计比较可靠,说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有67件。今天要想看到汝窑,到哪儿去看呢?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

10、,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都有汝窑收藏和陈列。,官窑,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官瓷是北宋末年宫廷官窑烧制的御用瓷器,为中国五大名瓷之一。历来专供皇家享用。官瓷因制作技艺高,成品率极低,加之其制作工艺曾失传,故传世作品甚少,倍显珍贵。北宋官窑历时短暂,毁于金金兵攻陷开封的1125年。,陶瓷的发展,陶瓷的发展,哥窑,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是与官窑非常接近的一个窑口。其特征可

11、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遗憾的是,宋哥窑的窑址,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们只有从传世作品上去解读哥窑的历史。,钧窑,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钧窑。以钧瓷钧窑着称于世,属北方青瓷系统。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主要烧造时期就是宋、金、元时期。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说明其珍贵程度。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

12、紫等多种窑变色彩,红里有紫,紫中有蓝,蓝里泛青,青中透红,青蓝错杂,红紫相映,宛如蔚蓝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片彩霞,五彩渗化,交相辉映。,陶瓷的发展,定窑,窑址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到了元朝,定窑逐渐没落。定窑是继邢窑而起的白瓷窑场。器型唐以碗为主,宋代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亦产净瓶和海螺等佛前供器,胎薄而轻,质坚硬,色洁白,不太透明。由上迭压复烧,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这是定窑产品的特征之一。,宋代民窑系统北方民窑,磁州窑是北方最重要的窑口。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

13、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历史上大量出口,一直延续到明清,烧造从未中断。而且还大量出口。,陶瓷的发展,耀州窑,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故名耀州窑。该窑唐代开始烧陶瓷,经五代、宋、金、元几朝。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中期(宋、金)以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后期(金、元)开始衰落,而终于元初。,陶瓷的发

14、展,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现在称景德镇窑,早在汉代就开始烧造瓷器,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陶瓷的发展,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鼎盛时期为宋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特征为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陶瓷的发展,瓷中神话元青花,青花有宋代创烧说,有唐代创烧说,但是地点都不是景德镇,和元青花没有传承关系。元青花开始于元代中晚期,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

15、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而且开创了中国陶瓷装饰的先河。元青花最突出的特点是气势宏大、饱满雄健,从器物造型到装饰都有一种阳刚之美,其独特的品类、造型、纹饰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元瓷工艺从原料、制作、绘画到烧成的完美程度。,陶瓷的发展,造型欣赏,陶瓷艺术造型,仰韶文化是彩陶文化中的一部份,主要有:半坡型、庙底沟型,以及它们的支系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彩陶等。,半坡型 彩陶因在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人面与魚形的组合是它的代表性纹饰。常见的器形有卷唇平底和圆底盆,此外还有小口尖底瓶、敛口束腰葫芦形瓶等,诸如杯、钵、罐、瓮、盉、甑、釜、壶等也都烧制。,人面魚纹

16、彩陶盆 陕西西安出土,马家窑型彩陶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马家窑型彩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造型有侈口长颈双耳瓶、卷缘鼓腹盆、敛口深口瓮、侈口有肩尖底瓶等。彩陶底以飞橙黄为主,常绘黑彩,也有黑白两色和黑绘中加绘红彩的。仿生花纹仍多鸟纹及鸟纹变形纹,波纹线很多,螺旋线最为出色,具有柔和均匀,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和强烈的动感。另外,有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菱形纹彩陶罐 甘肃永昌出土,漩涡纹尖底瓶 甘肃陇西出土,彩陶钵 山西垣曲出土,网船形彩陶壶 陕西宝鸡出土,商周至两汉的瓷器,陶瓷艺术造型,商周到西汉这一时期的原始青瓷所涂的釉是用石灰石加粘土配制而成的,

17、器表多拍印米字纹、方格纹,麻布纹,圆圈纹,曲折纹、叶脉纹,篦纹,水波纹,云雷纹等纹饰。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细,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学组成以及烧成温度等方面则有本质的不同。,青釉双系酹 西周 27X15X28。8厘米 口微侈,溜肩、斜腹、圈足。肩部饰有弦纹、斜方格纹,并堆贴绳索形耳,胎灰白,体施青釉。此酹为仿当时青铜器的造型,端庄古朴,胎质较细且坚实,施釉较均匀,刻划花纹精致,反映了西同时期原始瓷的发展不平,,越窑青釉绳索纹罐 东汉 圆口、溜肩、鼓腹、圈足,肩部堆塑交错排列的绳索纹样

18、。通施青釉,釉面光润,胎釉结合紧密,瓷化程度已接近于现代瓷器水亚。它是东汉晚期瓷器由原始瓷向近代瓷器过渡的一个标志.,青釉弦纹豆 商 厘米 江西青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工。胎质灰黄,坚致细密,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是研究江西商代文化的一件珍品。,陶瓷艺术造型,白釉盘口瓶 隋 高47厘米 瓶作盘,细颈,鼓腹,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润,釉色透明莹润,具有质感。,瓷器在唐代烧造技术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五代时的陶瓷造型则较多地沿袭了唐代风格。,隋、唐、五代瓷器:,越窑青瓷莲花盏托 五代 高13厘米 盏托连为一体,为唐至宋时期典型茶具。通体

19、施青釉,釉色莹润,光洁如玉,系五代吴越国钱氏秘色窑烧造,奉至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供佛。通体饰大莲瓣纹,花纹与器型达到完美统一。,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西安出土 唐代流行一种低温多彩的铅釉陶器,一般由黄、绿、白三种颜色釉组成,后又出现蓝色。所谓三彩,实际是多彩之意,具有色彩绚丽,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陶瓷艺术造型,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宋代著名的窑系有: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定窑系,以生产红,蓝窑变釉为主的钧窑系,南方生产青瓷的越窑和龙泉窑系,及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和生产黑瓷及各种黑色窑变釉的黑瓷系等。除了这些为数众多的民窑外,宋朝宫廷还建立了汝官窑,钧官窑、汁京官窑,郊坛官窑,哥

20、窑等官窑群。,宋代瓷器:,白瓷剔花纹梅瓶 此瓶小凸唇,短颈丰肩,器身最大直径在上腹部,至腔渐内收,底内凹呈圈足,形制秀美颀长,为宋代流行的一种瓶式,俗称梅瓶。瓶的主题纹样为上腹部的缠枝花卉纹,纹样线条古拙,装饰性极强;剔花手法线条流畅,做工精致。,钧窑月白出戟尊 北宋 高26。1厘米 此尊仿青铜器式样,广口外撇,鼓腹,高足呈台阶状外侈,颈、腹、足部堆贴出戟纹。造型端庄凝重,气势雄伟,纹样简练大方,典雅精细。器物胎骨厚重,胎质坚硬,通体施月白釉,,汝窑出戟尊 宋 14*11。5厘米器形古朴稚拙。釉质光润亚滑,开鱼仔纹片。足底有3个芝麻状支钉痕,其中两枚紧靠足墙,支钉断截面呈白色,这种紧靠足墙的芝

21、麻状支钉痕成为汝窑器的一大特征。,龙泉窑三足鬲炉 宋 高11厘米 此器形制仿青铜器帛而成,口外侈微折,颈短且直,腹扁圆略鼓,附三乳形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釉,釉质莹润。,官窑六棱花口洗 宋 官窑专门为宫廷制作瓷器,所以制品大多异常精美,入品也是出自宋代官窑。釉胎均薄,呈六棱花形,釉为粉青色,是当时的上上品,器内及底部布满开片纹,层层叠叠,釉面光滑。,陶瓷艺术造型,元代是宋,金制瓷业的继续和发展。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了基础。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

22、钧紧密,釉子胳粗,有大气泡和棕眼。颜色一般是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碗多敛口,收腹,小圈足,底足心有旋削残留的鸡心凸起。炉多直口或浅盘口,直颈,鼓腹,有3个小尖足或兽足,有的有耳。,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及盆托 元 直径222厘米此盆折沿,边棱微凸,深腹,圈足。口、腹、足部的楞线外凹内凸,整体呈瓣状菱花形,形制工满华丽。盆外壁施玫瑰红釉,盆内边和口沿为紫红釉,内壁

23、为天蓝釉。钧红釉釉面棕眼密集,其间掺杂着许多细小的黑疵点。盆托边沿呈葵花形,三足。,元代瓷器:,景德镇窑釉里红飞雁衔芦纹匜 元 厘米 该器物敞口,底略内凹,长方槽形短流,流下有一卷方形系,口沿无釉,砂底。四外施青白釉,釉面光泽莹润。内壁的釉里红绘一周宽带纹,内刻水波纹;底心绘飞雁衔芦纹。,钴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 高24.5厘米 元代是钴蓝创烧时期,蓝釉为地,留白装饰,俗称反青花,此件瓷器釉色肥润纯正,瓶身硕大粗壮,是元代梅瓶典型式样。所刻白龙方头细颈,利爪长鬣,蓝白色彩对比强烈,龙纹为元代的典型纹饰,凶猛灵动,潜藏杀意,观之惊心动魄,美不胜收。,陶瓷艺术造型,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

24、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青花花卉纹盖罐 明洪武 通高66厘米 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胎体洁白坚密,釉色白而带淡青色,器身呈12瓣瓜棱形,盖作荷叶形,宝顶纽。青花釉色略呈灰褐。器形硕大,浑厚雄伟,通体装饰繁密而分明的17层花纹,主次协调,生动活泼,反映出当时高超的瓷器工艺制作水平,青花轮花扁腹绶带葫芦瓶 明 永乐 高 32厘米 胎骨厚重坚硬,通体釉质肥厚莹润,青花呈色浓丽明艳。,青花花卉纹小香炉明弘治 高8匣米炉口上立两耳,缩颈鼓腹,三直足内收,下连圆形底托。腹身以青花绘三角形图案下垂流苏,纹饰虽

25、潦草但异常别致。,青花缠枝花卉赏瓶 清宣统 高39.2厘米 长颈,球腹,白釉底,书大清宣统年制楷书款。此类瓶最早被称为玉堂春瓶,始烧于清代雍正朝。因是帝王用于赏赐的制器,故又名赏瓶.,青花缠枝牡丹罐 清顺治 18X49厘米釉面青白厚亮,胎体厚重,青花色泽浓艳;纹饰以缠枝牡丹纹为主,绘满器物,为典型顺治时期的粗犷作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青花海水矾红飞龙天字罐 清 高95厘米青花 天字款。器形为直口,短颈,圆肩,鼓腹下部内敛,内挖圈足,附盖。天字罐,因罐底无边栏的青花天字而得名。盖多平顶微凸,直壁,覆于罐口。罐腹主纹多为海马纹,还有海水龙纹、缠枝莲纹等纹饰。天宇罐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均

26、有仿制,康熙朝仿品胎体坚致厚重,雍正、乾隆朝胎薄质细,釉下可见明显的旋纹。,粉彩蝠桃 福寿纹懒揽瓶 清雍正 高40厘米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形似撒揽,故此又称橄揽瓶。通体以粉彩为饰,瓶身绘桃枝一枝,枝上绘有寿桃及盛开的桃花和花蕾,枝工施以黑褐彩,寿桃施粉红彩,桃花施白彩。主题纹样选用寿桃,寓意多福多寿。整幅画面色彩淡雅柔丽,桃实分布得体,既饱满又有节律变化,给人一种生机勃发的感觉。,粉彩开光御题诗文壁瓶(一对)清乾隆 高21.5厘米乾隆年制四字一行篆书款,乾隆本朝。壁瓶以肥脂红釉为地,上绘万福花卉图案,腹部开光、内以墨彩书乾隆御题诗文,尾落 乾隆癸亥御题及红彩乾隆印章纹,底足为仿木座形

27、式,并以全彩装饰。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此对瓶应为乾隆八年(1743)景德镇督陶官唐英奉旨烧制一批壁瓶中的一对。壁瓶制作精细、色泽典雅,御题诗帛写工整,保存完好至今,十万难得。瓶背原配有红木托保护。,祭红釉梅瓶 清雍正 高30.5厘米曲线流畅,造型优美。口内施凝润的白釉,瓶身施浓艳的祭红釉,釉色鲜美有如宣德时的牛血红。,明清时期彩瓷的种类很多,从烧造工艺上来区分,除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之外,可以分为釉上彩和釉上釉下混合彩两大类。釉上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再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

28、,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明清时期的彩瓷:,陶瓷艺术造型,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器几何形纹,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半坡形彩陶人头魚纹,西周铜簠 重环、环帶、魚鳞纹,战国彩绘凤纹,北魏云岗缠枝纹,宋代莲花纹瓷盘,元代瓷罐 云凤纹,明代缠枝花扁瓷瓶,清代瓷瓶花卉纹,中国古瓷上的花纹图案样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历代文化,也代表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其构成有儒家的、佛教的和道教的,以及一些世俗的东西,都融合在一起了。每种图案都有其吉祥的寓意,寄托了人们期盼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例如:龙凤呈样,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缠枝纹象征着生命的延延不息,陶瓷的图案特点,陶瓷图

29、案特点,原始社会时期:纹样多为人物、水纹、鱼纹、网纹。,夏商时期开始出现一些鸟类以及树木之类的图案。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纹样的变化更为繁多,且文字也成为装饰元素的一个部分。更多带有美好寓意性动植物纹样逐步取代了原始的线条和块面为主的装饰方法,而且所描绘的形象也日趋精致和具像化,到了清代,这种精致和具像发展到了颠峰。,陶瓷工艺,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从矿区采取瓷石,经水碓舂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

30、匀。,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二、摞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陶瓷工艺,五、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七、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陶瓷工艺,陶瓷工艺,八、上釉、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九、烧窑、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十、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陶与瓷的区别,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原始青瓷,作品欣赏,唐三彩,作品欣赏,作品欣赏,国外作品欣赏,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国外作品欣赏,八木一夫的陶艺作品,米罗的现代陶艺,国外作品欣赏,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