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10363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辐射防护习题》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张红霞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2011年1月6日,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第七章 辐射防护习题练习,判断题,1.暗室内的工作人员的冲洗胶片过程中,会受到胶片上的衍生射线照射,因而白血球也会降低。()2.一个射线工作者怀疑自己处在高辐射区域,验证的最有效方法是看剂量笔上的读数是否也在增加。()3.热释光胶片剂量计和袖珍剂量笔的工作原理均基于电离效应。()4.照射量单位“伦琴”只适用于X射线和射线,不能用于中子射线。(),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5.当X和射源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

2、()6.小剂量或低剂量辐射不会发生随机性损害效应。()7.即使剂量相同,不同种类辐射对人体伤害是不同的。()8.只要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标准关于剂量当量限制的规定,就可以 保证不发生辐射损伤。()9.从X射线和射线的防护角度来说,可以认为1Cy=1Sv。(),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10.焦耳/千克是剂量当量单位,库伦/千克是照射量单位。()11.剂量当量的国际单位是希沃特,专用单位是雷姆,两者的换算关系式1希沃特=100雷姆。()12.X射线比射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X射线比射线对人体伤害力更大一些。()13.当照射量相同时,高能X射线比低能X射线对

3、人体伤害力更大一些。()14.辐射损伤的确定性效应不存在剂量阈值,它的发生几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15.照射量适用于描述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比释动能适用于描述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6.在辐射防护中,人体任一器官或组织被X射线和射线照射后的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17.吸收剂量的大小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与被照射物质本身的性质无关。()18.辐射源一定,当距离增加一倍时,其剂量或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选择题,1.

4、吸收剂量的SI单位是()A.伦琴(R)B.戈瑞(Gy)C.拉得(rad)D.希沃特(Sv)2.当光子能量超过200keV后,对于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换算关系大致为()A.1Gy=0.01R B.1Gy=0.1R C.1Gy=10R D.1Gy=100R 3.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射线种类是()A.X射线 B.射线 C.中子射线 D.射线,B,D,C,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4.GB18871-2002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的年有效剂量不超过()A.50mSv B.50rem C.150mSv D.500mSv5.

5、GB18871-2002标准规定: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应超过()A.5rem B.15mSv C.50mSv D.1mSv6.辐射防护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A.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B.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C.个人剂量限制 D.以上都应予以同时考虑,A,D,D,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7.一旦发生放射事故,首先必须采取的正确步骤是()A.报告卫生防护部门 B.测定现场辐射强度C.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D.通知所有人员离开现场8.Ir192射线通过水泥墙后,照射率衰减到200mR/h,为使照射率衰减到10mR/h以下,至少还应覆

6、盖多厚的铅板?(半价层厚度为0.12cm)()A.10.4mm B.2.6mm C.20.8mm D.6.2mm,D,D,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9.离源200mm处的照射率为100mR/h,照射率为2mR/h辐射区边界标记离源的距离约为()A.0.7m B.1.4m C.2.8m D.1m10.射线的生物效应,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A.射线的性质和能量 B.射线的照射量 C.肌体的吸收剂量 D.以上都是11.热释光剂量计用于()A.工作场所辐射监测 B.个人剂量监测 C.内照射监测 D.A和B,C,D,B,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

7、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12.下列有关照射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辐射防护常用辐射量的物理量 B.当量计量的剂量单位 C.只适用于X射线和射线 D.以上都是13.辐射损伤随机效应的特点是()A.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 B.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 C.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 D.B和C,C,A,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14.辐射损伤确定性效应的特点是()A.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 B.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 C.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 D.B和C15.GB18771-2002关于应急照射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应急照射事先必须周密计

8、划;B.计划执行前必须履行相应的批准程序;C.应急照射的剂量水平应在标准范围内;D.经受应急照射后的人员不应再从事放射工作。,D,D,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16.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时间防护 B.距离防护 C.屏蔽防护 D.以上都是17.下列有关利用半价层计算屏蔽层厚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要散射线存在,其半价层就不是固定值 B.根据半价层计算出的屏蔽层厚度是准确的 C.半价层厚度随屏蔽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 D.屏蔽层厚度很大时,半价层厚度不再随屏蔽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D,B,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9、 辐射防护,习题,1.已知空气中某点X射线的照射量为1.7810-4Ckg-1,求空气中该点的比释动能是多少?,解:K=33.72P,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33.721.7810-4,=610-3(Gy),答:空气中该点的比释动能是610-3Gy,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2.Ir192源活度为50居里,求距源1m处和20m处的照射率(Ir192的K=4.72),P2=AK/R22,已知:A=50Ci,R1=1m,R2=20m,代入公式得:P1=AK/R12,解:利用公式 P=AK/R2 进行计算,=504.72/1=23.6(R/h),=504.72/202=0.059

10、(R/h),答:距源1m处和20m处的照射率分别是23.6R/h 和0.059R/h,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3.相同活度的Co60和Ir192,在相同的距离上两者的照射率相差多少倍?(Co60的K=13.2,Ir192的K=4.72),PCo/PIr=(ACoK Co/RCo2)/(AIrK Ir/RIr2),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解:P=AK/R2,=13.2/4.72,=2.8,已知:ACo=AIr RCo=RIr,答:在相同的距离上两者的照射率相差2.8倍,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4.将Co60所产生的剂量减弱1000倍,所需铅防护层厚度是多少?(

11、T1/2=1.06cm),半价层数n:n=lg1000/lg2=10,解:I0/I=2n,已知 I0/I=1000,2n=1000,防护层厚度d:d=nT1/2,=101.06,=10.6cm,答:所需铅防护层厚度是10.6cm,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5.测得距源14m处的照射率为108 Sv/h,欲使照射率减少至25 Sv/h,问离源距离为多少?,R22=D1R12/D2,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解:利用公式D1R12=D2R22,已知:D1=108Sv/h D2=25 Sv/h R1=14m,=108142/25=846.72,R2=29.1m,答:离源距离为29.1

12、m时,照射率由108减至25Sv/h,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6.放射工作人员每周的剂量限制为1mSv,如工作人员每周需在照射场停留25h,问该照射场允许的最大剂量是多少?如实测该照射场的剂量率是30 Sv,问在该照射场中的工作人员每周允许工作多少小时?,P1=P/t=1000/25=40(Sv),解:(1)P=P/t,已知:P=1mSv=1000Sv,t=25h,P2=30(Sv),(2)t=P/P2=1000/30=33h,答:(1)该照射场允许的最大剂量是40Sv。(2)在该照射场中的工作人员每周允许工作33小时,7.已知某一源1m处剂量率为16 mSv,问20m处的剂量

13、率是多少?又采用屏蔽方法欲使20m处剂量率降至4 Sv,问需铅防护层的厚度是多少?(设该射线在铅中的半价层为T1/2=0.5cm),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解:(1)利用距离辐射公式 D1R12=D2R22,D2=D1R12/R22,由已知条件知:R1=1m,R2=20m,D1=16 mSv,=1612/202,=0.04 mSv,=40Sv,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2)利用公式求得半价层个数n I0/I=2n,答:20m处剂量率为40 Sv,需加1.66cm铅 屏蔽层。,屏蔽层厚度d=nT1/2=0.53.32=1.66cm,n=1/lg2=3.32,2n=10,I0/

14、I=D2/D3=40/4=10,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8.使用Ir192拍片,在距源25米处操作,实测照射剂量率6.7mR/h,如每天允许剂量率为16.7mR/h,问每天应工作几小时?又90天后,使用同一射源拍片,要求每天工作8小时,问保证不超过允许剂量的操作距离是多少?,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解(1)t=D0/D1=16.7/6.7=2.49(h),R2=R12D2/D3=2522.9145/2.0875,(2)90天后衰减倍数:I2/I1=e-T=e-0.69390/75=0.435,90天后25m处的剂量率:,D2=DI2/

15、I1=6.70.435=2.9145mR/h,每天工作8小时的允许剂量率:,操作距离:,D3=16.7/8=2.0875mR/h,R=29.5m,答:每天应工作2.49小时。90天后,保证不超过允许剂量的操作距离是29.5m,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9.离300kVX光机某距离处测得照射率为3mR/h,工作人员在该点每天工作6小时,如果用屏蔽保护,试计算需加多厚的混凝土才能使该点的剂量减弱到日安全剂量16.7mR以下?(设混凝土的半价层为3.1cm),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答:需混凝土厚度21cm,=21

16、(cm),采用公式 I2/I1=e-T计算,其中=T1/2/0.693,解:,两边取对数后得:,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10.用Cs137射线源作野外透照拍片,射源强度为5Ci,忽略散射线,已知一个人一天的允许剂量为16.7mR,如果工作人员一天的总计曝光时间为1小时,由射线工作人员距离射线源的最小距离为多少米?(Cs137的K=3.28),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解:利用公式 进行计算,答:射线工作人员距离射线源的最小距离为31.3m,由已知条件知:A=5Ci,P=16.7mR=16.710-3R t=1h,代入公式得:=31.3m,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11.已知Co60射线源,放射强度为5Ci,工作人员离源6m处工作,工作点的最大容许照射率为4.17mR/h,忽略散射线的影响,试计算在源与工作点之间,需加的铅板厚度为多少?(铅的半价层厚度1.07cm,Co60K=13.2)解:,射线检测 第七章 辐射防护,答:需加铅板厚度为5.84cm,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红霞,谢 谢!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