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612065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PPT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第一章 绪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道桥教研室,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的特点、地位与作用。我国道路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近远期规划。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任务书、设计阶段划分和设计内容。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内容提要,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及道路运输,1.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 2.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远程客货运量大、连续性较强、成本较低、速度较 高,但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定点运行,中转多 水运:水运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少、成本低、投资省、但受自然条件限制大、连续性较差、速度慢。航空:运输速度快、两点间运距短,但运量小、成本高。

2、管道:连续性强、成本低、安全性好、损耗少的优点,但其仅适用于油、气、水等货物运输。,3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直达、机动灵活。可自成运输体系。通达深度广,覆盖面大。投资少,周转快。批量和时间不受限制。以中短途运输为主。,4.发展阶段,5.经济与交通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阶段与交通发展阶段的关系;(2)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与交通运输发展速度的关系;(3)经济发展与汽车保有量的关系;(4)经济发展与运输结构的变化。,(1)交通运输发展:a.水运阶段,b.铁路运输阶段,c.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d.综合阶段.(2)公路交通运输发展:a.初期阶段(十九世纪80年代至二十世纪20年代)b.中期阶段(二十

3、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近期阶段(战后至今),全国公路网,第二节 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一、道路现状(一)公路发展现状 1.公路发展历史与现状 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第一条公路。1949年以前:旧中国公路交通十分落后,1949年能通车的公路只有8.07万公里。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交通进入了恢复发展的新时期,至1978公路总里程增加到89万公里。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到2005年底:全国包括达到技术标准等级和路基宽度在4.5米以上的等外路在内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不

4、含村 道)、专用公路总里程达到192万公里。,高速公路现状介绍,1989年:271km.1999年:突破1万公里.2005年底: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公里总里程193.05公里,河道航程12.33万公里,机场135个,铁路运营里程7.54万公里.2006年底:新.改公路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通车里程348万公里,高速公路4.54万公里.2007年,计划建成高速公路5000公里,确保”五纵七横”最后2385公里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中有约1/4的里程为山区高速公路,代表山区高速公路管理水平、设计水平、建设水平及成套技术等已经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2公路存在的问题,全国公路总体

5、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少,公路网密度低,只相当于印度的1/5,美国的 1/7,日本的1/30。质量差、标准低。高速公路存在的问题是:中国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能力有限,尚未形成网络 规模效益。对各地高速公路建设缺乏强有力指导和协调手段,不利 于合理利用交通通道资源,不利于搞好跨区域通道的布 局和衔接。,3公路发展规划,(1)1991年交通部规划了“五纵七横”由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组成的安全、快速、高效的国道主干线系统,总长约3.5万km。(2)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

6、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 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公里。(3)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县乡公路180万公里。具备通达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公路,95%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4.道路规划相关知识,(1)公路网规划 在区域规划中,区域是根据特定的要求有选择地划定的,它是一个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文化上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与协调运转的整体性的地域空间。从规划

7、的角度出发,公路网可理解为区域公路网,亦可简称为路网。合理的公路网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具有必要的通达深度和公路里程长度;要有与交通量相适应的道路技术标准和使用;使用具有经济合理的平面网络。公路网的特征: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适应性.,(2)城市道路和道路网,A.道路红线规划 定义:道路线线系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生产有地及其他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亦可称道路的总宽度或称规划路幅。作用:在作城市总体现规划的道路系统规划时,要确定道路网形式、各类道路的功能性质、走向和位置,然后要具体解决城市道路以及和城市道路相关的各项工程(建筑工程、管线工程)的近、远期

8、建设问题。内容:确定道路红线宽度;确定道路红线位置;确定交叉口型式;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城市道路网主要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二)城市道路发展现状,1.城市道路发展2.存在的问题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落后于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拥挤、堵塞和乘车难问题严重。混合交通的机、非、人干扰大和行车速度低、事故较多、车流量大、人流集中。交通管理水平不高。,第三节 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一.道路的分类 道路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公路分类 公路按其在公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分为以下四类:国

9、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县公路.乡公路 路面类型分为铺装路面、简易铺装路面和砂石路面。按路面力学特性分类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刚性路面 桥涵分类的方法很多,主要按建设规模大小、桥梁结构类型、用途、主要承重结构所用的建筑材料、跨越障碍物的性质、上部结构中行车道所在的位置等进行分类。隧道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可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河底和海地)以及城市隧道等;隧道按其横断面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马蹄形、眼睛形(孪生形)等;隧道按其用途可分为交通隧道(包括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市隧道、人行隧道等)和运输隧道(包括输水隧道、输气隧道、输液隧道等)。,二、公路分级与技术标准,1.公路分级(1)公路为什么要

10、分级原因:为了满足经济发展、规划交通量、路网建设和功能等的要求,公路必须分等级建设。(2)分级的依据 功能:拟建公路是作为干线公路采取措施控制出入、集散公路还是支线公路。适应交通量:由各级公路服务水平四级:自由流.稳定流.饱和流.强制流与所具有的通行能力决定的。,(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分级 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将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四级公路为主

11、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技术标准 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公路技术标准反映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都应当遵守。确定各级公路技术指标的因素:路线在公路网中的功能;设计交通量和交通组成;设计速度。,2.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 是在考虑路线的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制定的,是技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它对公路的几何形状、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影响最大(作用)。使用功能和设计交通量对设计速度采用的影响路线在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经济、国防意义者,交通量较大者,技术 政策规定采用较高的设计速度,反之规定较 的

12、设计速度。对于某些公路尽管交通量不是很大,但其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比如通向机场、经济开发区、重点游览区或军事用途 公路,可以采用较高的设计速度。,3.公路等级的选用原则,公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远期发展,经论证后确定。突出了以功能作为选用公路等级和确定设计目标的理念。确定一条公路的等级,应首先确定该公路的功能是干线公路、集散公路或支线公路,即属于直达还是连接,以及是否需要控制出入等,然后根据预测交通量初拟公路等级。然后再结合地形、交通组成等确定设计速度、路基宽度。预测的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

13、线公路时宜选用高速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时,宜选用一级公路。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4选取技术标准应注意的问题,为保持公路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一条公路的等级或设计速度分段不 应频繁变更。设计速度相同的路段应为同一设计路段,等级或标准的变更处,原则上选在交通量发生较大变化或驾驶员能够明显判断前方需要改变行车速度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设在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处;二、三、四级公路宜设在交叉路口、桥梁、隧道、村镇附近或地形明显变化处。在标准变更的相互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主要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突变。应采用连续、均衡的技术指标。,(1)分类的依据 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

14、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2)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快速路:为城市中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集散交通,兼有服务功能。支路:解决局部区域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三、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1.城市道路分类,(1)分级的依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2)城市道路分级:除快速路外,其余各类道路按照分级依据划分为、级。级标准:大城市(指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各类道路采用。级标准:中等城市(20万50万)各类道路采用 级标准:小城市(20万以下)各类道路采用。(3)设计年限: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1015,二、城市道路分类与技术分级,2.

15、城市道路分级,第四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程序 道路勘测设计程序简介,工程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任务书,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初步设计(设计概算),定测,初测,定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初测,初步设计(设计概算),补测,技术设计(修正概算),定测,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设计阶段,一.工程可行性研究 包括预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可行性研究 目的: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等进行综合研究,推荐最佳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为建设项目的决策审批和编制设计任务书提供科学依据。,二.勘测设计任务书 目的:为公路工程的勘测设计提供依据,下达设计任务和要求,应

16、在工可的基础上编制。,1.设计阶段与适用性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 型建设项目。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建设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 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 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三.设计阶段及其内容,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1)初步设计 两阶段和三阶段设计中的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或测设合同)和初测资料编制。初步设计阶段的目的:确定

17、设计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拟定修建原则、选定设计方案、计算工程数量和主要材料数量、提出施工方案、编制设计概算、提供文字说明及图表资料。一般做法:应进行纸上定线,赴实地核对,落实并放出必要的控制线位桩。,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2)技术设计三阶段设计中的技术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测资料编制。技术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重大、复杂的技术问题进一步落实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步设计中未解决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计算工程数量,提出修正的施工方案,修正设计概算。,2.各设计阶段主要内容(1)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定

18、测资料编制;三阶段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应根据批准的技术设计和补充定测资料编制。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目的:是对批准的推荐方案进行详细设计以满足施工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对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第五节 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一、自然条件,影响道路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 气候 水文 地质 土壤 植被 主要影响到: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地形划分依

19、据:地表形态 相对高差 倾斜度 平整度 地形形态:平原、微丘地形 山岭、重丘地形。,(1)平原微丘地形 平原地形: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地表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微丘地形:指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布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对于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宽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多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沿河布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路线纵坡平缓或略有起伏,也属平原微丘地形。,(2)山岭重丘地形 山岭地形: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度大多在20以上,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

20、,桥、隧、涵及防护支挡构造物增多,工程数量及造价明显增加。重丘地形:指连续起伏的山丘,且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多受地形限制。高原地带的深浸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也属山岭重丘地形。,2.气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状况,以及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期等路面使用质量。3.水文: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和大小,水文地质情况决定了含水层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边坡的稳定性。4.地质构造: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的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工

21、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4.土壤: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5.植物:影响暴雨迳流、水土流失程度,经济种植物还影响到路线的布设。,(一)设计车辆 1.定义: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2.作用:汽车的行驶性能、外廓尺寸以及行驶于道路上不同种类车辆的组成对于道路几何设计具有决定作用,比如确定路幅组成、车道宽度、弯道加宽、纵坡大小、行车视距等都与设计车辆有密切关系。3.类型:作为道路设计为依据的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前三者为公路标准)。,二、交通条件,4设计选择: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公路以鞍

22、式列车为依据。其它公路以小客车和载重汽车为依据。城市道路以铰接车作为控制。,二、交通条件,(二)设计速度与运行车速,设计速度 1.定义: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2.作用: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3.公路设计速度的规定,4.公路设计速度的选取 各级公路设计速度应根据公路的功能、等级及交通组成,结合沿线地形、地质等状况,经论证确定。高速公路 特殊困难的局部路段,

23、且因新建工程可能诱发工程地质病害时,经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该局部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60km/h,但长度不宜大于15km,或仅限于相邻两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与其相邻路段的设计速度不应大于80km/h。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且纵、横向干扰小时,宜采用设计速度100km/h或80km/h。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应结合混合交通量、平面交叉间距等对设计速度60km/h或 80km/h进行论证比选。,二级公路 二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设计速度可选用 80km/h;二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混合交通量较大,平面交叉间距较小的路段,设计速度宜采用60km/h;二级公路位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复杂

24、的山区,经论证该路段的设计速度可采用40km/h。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宜选用40km/h;位于地形等条件受限制的路段,宜采用30km/h。四级公路四级公路为县乡公路,设计速度为20km/h。,运行速度 1.基于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的缺点:线形设计要素与实际行车设计速度不相容。设计要素之间不相容。线形的行车速度标准不一致。2.定义:运行车速是在特定路段长度上车辆实际行驶速度。由于不同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采用不同的车速,通常用测定的第85个百分点上的车辆行驶速度作为运行车速。3.运行车速的应用:采用设计速度概念对公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利用“路段划分原则”将设计

25、路线划分成若干路段,通过“运行车速测算模型”推算各路段运行车速,并以“相邻路段运行车速差控制标准”检验和修正线形的平纵设计,然后根据路段线形和运行车速最终确定曲线超高、加宽、视距等设计指标。,1.年平均日交通量与设计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是一年的总交通量除以365天,是我国统计的公路交通量的通用单位。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其值根据交通量预测得到。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年限规定:国家及省属重要干线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国家及省属干线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但对于国家及省属干线的高速公路应按20年预测。,(三)交通量与通行能力

26、,2.设计小时交通量 小时交通量(辆/小时)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和车道宽度或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控制公路设计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采用原因它大小适中。与设计交通量(辆/日)相关性密切。,3.标准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标准车型:为使交通量具有可比性,通常将公路上实际的不同车型的交通量换算成标准车型交通量。我国标准将涵盖小客车与小型货车的小客车定为各级公路设计交通量换算的标准车型。机动车折算系数:用于交通量换算的车辆折算系数是在特定的公路与交通组成条件下,所有非标准车相当于标准车(小客车)对交通流影响的当量值。,4.通行能力 定义:是指某一路段最大所能承受的交

27、通量,也称道路容量,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辆/小时)。通行能力包括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及设计通行能力。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是经过对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的诸多修正后得到。,基本通行能力 定义:是指在理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一个车道或一条道路某一路段可以通过小客车的最大数。理想条件:包括道路本身和交通两个方面,道路本身应在车道宽、侧向净宽有足够的宽度,平、纵线形及视距条件良好;交通方面车道上只有小客车行驶,没有其它车型混入且车速不受限制。基本通行能力的计算:采用“车头时距”或“车头间距”求得。车头时距是指连续两车通过车道或道路上同一地点的时间间隔,车头间距是指交通流中连续两车之间

28、的距离。,可能通行能力 定义:由于通常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与理想条件有较大差距,考虑了影响通行能力的诸多因素如车道宽、侧向净宽和大型车混入后,对基本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后的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定义:是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服务水平:我国按照车流运行状态,把从小交通量的自由流至交通量达到可能状态的受限制流运行范围划分为四级服务水平,与每一级服务水平相应的交通量称为服务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由可能通行能力乘以与该路服务水平相应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和基本通行能力之比(V/C)得到。,(一)公路网 1.公路网定义 节点:

29、区域内的城市、集镇以及某些运输集散(大型工矿、农牧业基地、车站、港口等)。公路网:就是指按一定要求或规律连接区域内诸节点间公路连线的集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公路系统。公路设计是以公路网为基础,按其规划要求分段分级逐步实施。2.公路网的基本要求 四通八达、干支结合、布局合理、效益最佳。,四、道路网,3公路网应具备的条件 具有必要的通达深度和公路里程长度;具有与交通量相适应的道路技术标准和使用质量;具有经济合理的平面网络。4公路网的主要功能 满足区域内外的交通需求,承担城市之间的运输联系;维持区域内交通的通畅及保证交通运输的快速和高效益;确保交通安全和提供优质运输服务;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

30、注意环境保护,方便人民生活。,5公路网系统的特性 集合性、关联性、目标性、适应性。6公路网的结构形式 区域公路网在平面上表现的结构形式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图式。公路网的结构形式受区域内运输点地理位置和制约公路走向诸因素的影响而千差万别,各区域的路网图式不可能是相同的格式。平原、微丘区宜采用三角形、棋盘形和放射形路网。重丘区和山区因受山脉及河川的限制,适宜采用并列形、树叉形或条形路网。,1.城市道路网(1)城市道路网的要求、功能及特点 定义:城市道路网是城市范围内所有道路组成的一个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不仅是组织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而且是布置城市公用管线、街道绿化、组织沿街建筑和划分街坊的基础。城市

31、道路网的基本要求: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速和经济,满足城市环境宁静、清洁、朴实和美观。,(二)城市道路网与红线规划,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功能:满足交通需求;注重环境保护;为市政工程提供场地;保证建筑艺术上的要求。城市道路网的特点:功能多样,组成复杂;车辆多、类型杂、车速差异大,行人交通量大;道路交叉点多,沿线建筑密集;景观和建筑艺术要求高;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2)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是指一座城市中道路的组合轮廓或几何形状,它主要与城市的规模、交通吸引点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等有关。城市道路网一般可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自由式 混合式 其中混合

32、式为前三种类型的组合应用。,方格网式 适合条件: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区域。优点:无明显市中心枢纽,不会造成市中心的交通压力过 大;交通分散。所有干道上的交通量分配比较均匀。灵活性大。有平行线可以通行。交叉简单。多为十字形交叉,个别为T形交叉。街坊整齐。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缺点:对角方向交通不便。非直线系数大,1.21.41(两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直线距离之比)。北京、西安、太原、郑州、石家庄、开封等城市的旧城区均属于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 适合条件: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干道系统。优点:使市中心与郊区、外围相邻各区间联系方便道路有直有曲,易于适应地形。非直线系数小,一般1.1左右

33、。缺点:市中心的交通易超负。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式好小范围使用会出现不规则街坊 环形入射式城市方要有:莫斯科、巴黎、伦敦、柏林、东京、成都等,自由式 适合条件:地形起伏较大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区域。优点:充分利用地形。降低造价。自然活泼。缺点: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道多。建筑用地分散。我国重庆、渡口、九江、遵义、南宁、青岛等大范围区域为自由式,混合式 这种形式结构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前三种形式组合而成,也有一些城市是分阶段发展的结果。如在旧市区方格式基础上,再分期修建放射干道和环形干道而形成混合式干道网。适合条件:各类城市采用。特点:能因地制宜,可以吸收前三种优点,避免缺点,起到扬长避短

34、的作用。北京、西安、南京、上海、武汉、杭州、郑州、合肥等城市,旧城为方格式,外围发展为环形放射式,形成混合式结构。,2.城市道路红线规划(1)道路红线的定义 红线:指划分城市道路用地、城市建筑用地、生产用地以及其它备用地的分界控制线。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宽度:两侧红线之间的宽度称为红线宽度,或道路总宽度、规划路幅。(2)红线的作用:在于全面规定各级道路、广场、交叉口等用地范围,便于道路设计、施工及两侧建筑物的安排布置,也是各项管线工程设计、施工和调整的主要依据。,(3)红线设计内容:确定红线宽度:根据道路的性质、功能,考虑适当地横断面形式,定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35、、绿带等各组成部分的合理宽度,从而确定道路的总宽度即红线宽度。考虑因素:交通功能需要的宽度。包括车道数、车道宽、中间带宽、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绿化所需宽度日照、通风所需宽度防灾需要宽度(地震、火灾、水灾、风灾等)市政管线埋设所需宽度建筑艺术需求,确定道路红线的位置:新区道路:先定路中线,按红线宽度画出红线,道路和建 筑物逐步修建。旧区道路:中线方向与旧路偏差不应过大,以免与地下 管线干扰。近期一次拓宽达到宽度,根据少拆迁原则,可一侧或两侧拓宽。长期控制,两侧建筑物按红线逐步改造形成。确定交叉口的形式 主要内容:交叉口类型、用地范围、具体位置、几何尺寸等。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 控制点有道路中线

36、的转折点、交叉点等。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可直接实地测量,控制标高则由竖向规划确定。,1道路建筑限界(1)定义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2)作用 是为保证道路上各种车辆、人群的正常通行与安全,在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道路建筑限界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时应充分研究组成路幅要素的相互关系及道路各种设施的设置规划,在有限空间内作出合理的安排。,五、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净空高度: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高应考虑汽车装载高度、安全高度及路面铺装等因素确定。净空高度规定:公路: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的净高为5.0

37、m;三、四级公路为4.5m;对于路面类型为中级或低级的三、四级公路,考虑到路面铺装的要求,其净高可预留20cm;一条公路应采用相同的净高。城市道路:各种汽车4.5m,无轨电车5.0m,有轨电车5.5m,自行车和行人2.5m,其它非机动车3.5m。,(3)净高,(4)净宽 净宽: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净宽组成:净宽包括行车带、路肩、中间带、绿带等宽度。路肩是在净空范围之内,因此道路上各种设施(标志、护栏等)均应设置在右路肩以外的保护性路肩上,而且必须保证其伸入部分在净高以上。设于中间带和路肩上的桥墩或门式支柱不应紧靠建筑限界设置,应留有设置防护栏位置(不小于0.5

38、m)的余地。,2.道路用地(1)道路用地定义 是指道路修建、养护及布设沿线各种设施等所需要占用的土地。道路用地必须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征地手续。应尽可能从设计和施工等方面节省每一寸土地,不占或少占高产田,提倡利用取土或弃土整田造地。,(2)公路用地范围规定 新建高速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少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一、二、三、四级公路上述边缘线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改建公路可参考新建公路确定用地范围。(3)城市道路用地范围规定 指道路建筑红线以内的范围。,六、本课程研究的内容,结构设计:路基、路面、桥涵等 几何设计(方案设计):本课程的范围 研究的主要内容 汽车行驶与道路几何元素的关系,涉及到汽车性能与几何元素的关系,驾驶员与道路几何元素的关系。道路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 道路与交通量及交通特性的关系,道路设计,研究方法 平面 公路立体线形 纵断面 横断面,分解,组合,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