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 石 鸥 教 授0731-8872774(办)8855882(家),一、学校怎样形成自己的课程方案?二、学校如何帮助学生选课?,目 录,一、学校怎样形成自己的课程方案?(一)高中课程结构的变化:新课程方案的最大变化和特征是:在我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入课程领域,并以此构筑新的高中课程体系及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设置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研制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防止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
2、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各学习领域由若干教育价值相近的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等科目;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种外语。,关于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2学分。,关于模块,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
3、、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模块的设置,(二)课程实行学分管理,学分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学分和学生应获得的总学分,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弹性教学管理。学分管理必须以选修制为基础,也即要实行必修与选修制。,必修-选修 为了使由学习领域、科目(和系列)以及模块组成的课程结构对学生来讲真正成为有较大选择空间的灵活的课程结构,高中课程还分必修和选修两类。这里有两种意义的必修与选修,一种是内容上的必修与选修,即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必修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
4、选修内容则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一种是学分上的必修与选修,即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必修学分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获得的学分,在相同的必修学分下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相同的必修学分对应于完全相同的必修内容。指所有学生都从一样的内容(必修模块)学习中获得学分,以数学为例,必修学分是10,意味着所有学生都得从相同的内容(5个必修模块)学习中获得这10学分(参见示例一)。,示例一,语文1,语文5,语文4,语文3,语文2,语 文,必修,选修系列,第二,相同的必修学分对应于不一定相同的学习内容指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内容中获得必修学分,又分两种情况,一如物理、化学科目,以物理为例,它的必修学分是6,
5、也即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从物理中获得6学分,但物理2个必修模块的共同内容只占4学分,另2学分则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内容(选修模块)中获得。(参见示例五)二如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科目是由若干选修模块或系列组成的,因此其必修学分都是在选修模块或系列中获得。,物理课程结构图,示例五,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 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选修学分则是学生选择不同内容获得的学分,它不但内容可以不同,学分数也可以不同。例如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椐自己的兴
6、趣志向从数学选修系列1-4中选修若干个模块获得数量不同的选修学分。(见示例一),课程方案规定了一定的必修内容(模块)与必修学分,保证学生的基础。其中必修学分占80%左右。方案还规定了一定的选修内容,它们又分选修I和选修(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以及自身条件开设的校本课程,构成选修),供学生选择。,1)一个学分通常相当于18课时。2)学生每学年应参加1周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每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获得1学分3)毕业要求:学生获得144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学分116,包括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不低于28,其中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每学年每个
7、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学分管理有几点值得注意:,1、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思路:结合国家要求与学校实际,一般来讲,不同的学校,课程方案可能不同,有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三)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学校在形成课程方案时大致会出现两种思路,在这两种思路的引导下,会形成多种多样的学校课程方案:一是必修模块或主要必修模块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是一种统一学习必修课的思路,是学生只有部分选择空间的思路。,二是除了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以外,必修课的学习时间也由学生自己灵活安排的思路。这是一种学生自主安排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的思路,是让学生全面选择的思路。但学生对必
8、修模块的选择不是学或不学的选择,而是什么时候学,以及先学什么后学什么的选择。,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思路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大,本质上它的改革力度与价值都更大。,2、学校课程方案形成中应遵循的基本程序:各学校在形成课程方案、编排课程时可以探索自己的程序,这里我们提出一般意义的课程编排程序供学校参考:,(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主要由 主管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各科目负责人等组成。(2)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程小组(年级任课教师的意义淡化,学科任课教师的意义强化)。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科任课教师。,课程编排程序,(3)各学科课程小组讨论并提出本学科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方案以
9、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有些科目采取必修模块+选修系列的形式,如数学、语文、物理、外语等科目,以数学作示例说明(见示例一)。,各学科课程小组和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在提出课程开设方案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示例一数学课程结构图,A、必修模块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数学科目共有5个必修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必修学分总共为10学分。开课顺序一般按数学1到数学5顺序开设,也可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但要注意数学1是数学2-5的基础,数学4是数学5的基础。,示例一说明:,B、选修系列则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学生可以选定一个系列学习下去,也可以在系列之间跨选模块,比如在系列1中选1-1模块
10、,又在系列2中选2-2模块。系列3与系列4的专题可以在其中任选其一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系列1、2还是系列3、4中模块或专题的选择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内容相关且更基础性的必修或选修模块之上。,、有些科目采取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的形式,如历史、地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以历史作示例说明(见示例二)。,示例二 历史课程结构图,选修模块,历史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
11、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示例二说明:A、必修模块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历史科目共有三块必修模块,总共6学分。B、选修模块是供学生根据兴趣任意选择的内容。选修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选修次序之分,学生可任意选择一个模块学习,甚至可选择多个模块同时学习。,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生 物,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有些科目则直接由若干选修系列或模块构成,学生根据规定和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定模块学习,如音乐、美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以音乐为例(见示例三)。,说明:从上述6个模块中任选2-3个模块,获得
12、3个必修学分(音乐鉴赏为2学分,优先选修,其它为1学分)。选修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无选修次序之分。,音乐课程结构图,示例三,美 术,绘画雕塑,美术鉴赏,书法篆刻,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从上述系列中任选3个模块,获得3个必修学分。,选修系列,一种是基于递进关系的、类似于“串联”性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严格的顺序规定,比如要学模块3,就必须先学模块2,要学模块2,就必须先学模块1。外语等必修模块就是典型的“串联”模式.,、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两种形式,示例四,必修课按第1至5模块(即英语1至英语5)顺序开设。选修课分两个系列,系列1在必修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6个模块。系列2的选修课程不规定学生
13、选修的门类和顺序。,英语课程结构图,必修顺序模块,系列1顺序选修模块,系列2任意选修模块,说明:,学生可以跨越式选择学习,不受模块之间的顺序影响,比如学生既可先学模块2,再学模块1,也可相反,先学1,再学2,也可同时选修模块1和2。历史的选修模块就是典型的“并联模式”(见示例二)。,一种类似于“并联”,没有严格的递进关系.,示例二 历史课程结构图,选修模块,历史1,历史2,历史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
14、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上交的方案,根据学校的教师、教室和学科性质进行整合,列出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表。,(5)学生依据学校的课程表,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进行选 课,填写选课单(见附一)。,附一,学校2004年上学期学生选课单,(6)班主任对本班学生选课单进行统计,并上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见附二),附二,学校2004年上学期学生选课情况统计表,班主任 班级 学生总人数,(7)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各班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确认下一学期的课程表。,(8)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自己的选择课程(必要时做
15、适当调整),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见附三),(上述6、7、8步骤有可能多次重复,计算机完成),节次,学校同学2004年上学期第一段课表,附三,普通高中课程编排流程图:,3、学校课程方案形成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1)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2)高一以必修课为主。特别是高一的第一学段应以必修课为主,高三尽量少排或不排必修课。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将课程拉得太长,造成学生学习心理上的倦怠,另一方面,因为许多选修课的开设必须以必修课为基础,将必修课集中在高一开出,有利于选修课程的开设,为学生后期进行个性化选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更大的选择空间。,(3)学生
16、要有自己的个性化的课表。学生的个人课表至少应包含三个要素:课程名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4)学校的周教学课时一般应在32节左右。,(5)每门课的周课时应为偶数(学科课程最好是4节)。因为将一学期划分为两段之后,每段10周(其中一周是复习等机动时间),而模块学分数多数是以2学分、少数是以1学分(如艺术类模块)为基本单位的。一学段内,每门课程唯有每周开两节或四节等,才能较顺利的达到这种学分基本单位要求或基本单位组合要求。,(6)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修得一定学分(必修、选修均可)。八个学习领域规范着学生素养的基本范畴,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而且是每一年都要学习的,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任何学习
17、领域的缺失都是学生素养的结构性缺失。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防止学生基本素养的结构性缺失,体现基础性;又避免学生过早偏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目是学习领域的实体,规定着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习不得缺失的,但不一定每学年都得学,例如“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每年都要学习,但某学生在某一学年中可选修这一学习领域的历史科目而不修地理科目或者相反。),(7)体育、艺术课程应延续到高三下学期。(8)部分必修学分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必修课中,物理3、化学3、信息技术2各两个学分以及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所有或多数学分都要从选修模块中获得。,(9)选修课宜
18、从高一第二学段以后全面引入。但这并不排除个别选修课程或少数学生很早就开始引入并学习,比如有的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段就可以选择课程学习。,(10)文科类选修课程可较早引入。(11)建议对一般课程两节连排。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课后来回换教室、找教室的次数,另一方面比较适合前面我们所提出的课程最好按偶数编排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适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12)学生选课最好以学期为单位。即在假期一次选定一个学期内两个学段所有想修习的课程,而不是每次只选一个学段的课程。,(14)重点高中在三年内一般应该提供所有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一般高中在三年内应该提供所有模块的75%以上。,(13)学校要努力
19、保证学生能修习到他所选的课程。,(15)对于同一门课程有多个教师想开课的情况,可以采取竞争上岗制,即让学生在选课的同时也选老师。,二.学校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一)学校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新课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这也正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但如果学生不能科学有效地选择课程,高中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就无法实现。所以学校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1、选课与发展的方向不协调的问题:(1)学生所选课程与其发展倾向不一致;(2)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倾向游离不定,导 致其所选课程零散、不集中;(3)学生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倾向,
20、听从家长的安排或跟从其他同学选修课 程;(4)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只选择那 些容易获得学分的模块。,2、选修课程学习时间的安排问题。没有注意 模块学习的先后逻辑顺序,或者没有注意 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等。3、学分分配问题。(1)面面俱到,平均分配选修学分;(2)顾此失彼,在某一个或两个模块选修过 多,而个别课程还未达到必修学分的要 求。,4、,1、学生对高中新课程缺乏深刻了解。如:对课程总体结构 缺乏了解,对模块课程及其关系缺乏了解等。2、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如:不清楚自身优势、潜力、缺点等。3、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观念和能力欠缺。如:不能很好地处理课程的时间分配问题,不能将课程的选择和今
21、后的发展协调起来。,学生在选课时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4、学生心理的不成熟性。如:易受同伴群体、教师、家庭和社会等的影响;意志力薄弱,容易半途而废;易仓促做出决定或经常变更决定;5、学生对社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缺乏基本了解。如:对大学发展趋势了解不够,盲目追求所谓热门专业与职业等。,对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1)不能因为学生选课出现了一点问题,就推断学生缺乏选课的能力进而不让学生去选择;(2)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学校建立一整套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3)学生的选课既不可能一次到位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出现所谓“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
22、围内也是允许的,学校应该帮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二)学校应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选课?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1、学校要做好选课前的动员工作,让教师、学生、家长充分参与进来,充分了解高中课程方案及其核心精神。,2、学校应建立选课指导中心(可以单独成立这样一个职能机构,亦可赋予其他机构该职能)。,3.学校应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不同学校所编写的选课指导手册可以不尽相同(有的也可以叫做选课指南),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第一,编制指导手册的目的与意义;第二,高中课程总结构的介绍;第三,毕业要求;第四,关于学分的分配与获得等;第五,选课程序;第
23、六,课程说明:主要指具体课程的简介。如:课程代码、主要是面向哪些学生开设的、有无先修课、哪些先修课、学分等。,案例:两本选课指导手册对比,4、帮助学生选课是全体教师的职责 学校在选课指导方面有多种多样的举措,最重要的措施是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把对学生的选课指导看成是自己的同上课、看作业一样必不可少的职责。,学校可以尝试学生选课导师制,使所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都有一个导师指导,三年基本保持固定不变。导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档案等。导师制的确立是高中新课程方案下的一种管理创新甚至是制度创新。,学校选课指导老师的选定可以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是本年级教师指导本年级学生的方案,
24、一种是全学校教师指导本年级学生的方案。两种方案各有利弊(见附四)。,附四,导师制的两种方案,方案一:,主要由本年级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每位老师指导一定数目的学生。指导老师和学生一经确定,基本保持三年不变。,(2)每个年级的指导教师人数较少,且相对固定,便于学校、班主任的组织与协调。,优点:,(1)由本年级任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便于师生快速了解与沟通。,(3)三年内同一导师指导下的学生相对固定,学生之间会更加熟悉一些,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4)教师指导的学生一经确立,就不会轻易增减,教师的负担没有新的增加,而且随着对工作的熟悉,导师的负担有可能越来越轻;(5)先由部分教师进
25、入导师制,他们可以先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有利于帮助后进入导师制的教师。,(6)由于每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都在同一个年级,没有跨年级的学生,这对于建立以年级为基础的教师组织和进行年级集体活动有利,也 有利于调动教师与其指导的学生参加学校大型的年级活动与竞赛的积极性。,缺点:,(1)在新课程改革推进最艰难的第一年易形成高一任课教师是参与者,而其他年级教师 是旁观者的局面。不利于学校课程改革的整体气氛的形成。,(2)导师一开始就指导足够数的学生,最初的任务比较重。(3)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每一年新入学的学生都得不到高年级学生的帮助。,(4)对于教师不参加年级循环的那些学校,该方案不宜实施
26、,因为高一年级作为任课教师的教师都已经当上了导师,而第二年这些教师仍然还是高一的任课教师,但他们不能再当导师了,必须由其他非高一任课教师来当导师,这样就丧失了上述一些优点。,方案二:,全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年基本都参与到新课程中来,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下一年新生进来之后,又将学生大体平均地分配到各位老师名下。以后以此类推。指导教师和学生一经确定,基本保持三年不变。,1、每年每位教师新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少,有利于教师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每位新生。,优点:,2、同一导师带不同年级的学生,有利于学生 进行跨年级交往,便于让高年级的学生指 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课程选择。,3、第一年所有教师都参与进来,能促进
27、教师 对新课程精神、新课程结构等的了解,有 利于学校全力营造新课程方案的氛围。,4、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成长。所有教师同时参与到新课程中,参与到对学生的指导中,教师们可以有相互帮助和共同成长的基础。,缺点:,1、同一个行政班指导教师数目的增多,会给班主任的组织协调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我们更倾向第一种方案),2、所有教师都是新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部分暂时不上课的教师熟悉学生有一定困难。,3、因为每一个教师要指导每一个年级的学生,也即教师跨年级指导学生,这对加强年级组织建设不利,对学校的大型活动和竞赛增加困难,因为每一个教师都将分别在不同年级组织学生活动。,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教师的角色主要是
28、“导”,在指导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意愿,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课能力,使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这是指导学生选课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教师在学生选课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材指导原则。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成长记录、特长与潜能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能千篇一律。,科学性原则。指导老师不能随意给出建议,必须有一定的依据,比如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成绩等个人因素和学校实际,就业状况、高校招生动向等社会因素为基础做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1、学生的个性特征。2、学生的教育背景。3、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期望。4、社会背景。5、学校实际。,教师指导学生选课的主要方式信息收集与发布;集中辅导和个别交谈相结合;定期答疑;协调与反馈;,学生选课指导流程图:,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