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培训教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培训教材》PPT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电放电(ES)的破坏对策,和,ESD(lectro 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带电的导电性物体(例如人体)接触或靠近其它导电性物体(例如电子仪器,半导体等),就会发生激烈的放电。这种现象会导致电子仪器的错误动作或损伤等问题。或者在爆发环境中也成为引起爆炸的源头。,EOS(Electrical Over Stress)电子仪器(半导体等)由于Leak电流、电压等而发生非正常电流、电压破坏或损伤的现象。EOS是对超过一般值的电气应力的称呼,其原因是由于 Surge/AC-Leak/Short等而发生。,ESD和EOS都是成为半导体装置等电子仪器破坏原因的现象。,和的差异,两者之
2、间的主要差异只是到发生故障为止的过程的差异,在故障品中很难判断是哪一种原因所引起的故障,所以经常难以辨别。,不是在工厂或家庭的TV和冰箱等使用的普通电气,而是-在自然界中发生的,瞬间放电的闪电或当手触到门把手 汽车钥匙时感觉刺痛的现象 在这种现象中带电电荷通过接触导电性物体而移动,如果其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很大的脉冲性电流。,关于静电放电(),静电电压发生之例,坐在椅子上的作业人员,粘有聚氨酯发泡剂的作业椅子,从椅子上拿起的聚乙烯袋子,作业规范说明书上的塑料套封,在塑料地板上面步行,在地毯上面步行,静电电压(),1020,6590,相对湿度,静电的发生,在湿度低的冬季尤其需要注意。,各种
3、半导体静电耐量,每种半导体装置的静电耐量都不同。,根据静电的IC的破坏模式,包装带电,(由于包装表面的摩擦而带电的装置接触到机器上),人体带电发生原因 例没戴或穿手腕带和导电鞋 手直接接触到接头,电流,机械带电发生原因 例 设备/机器人的带电,接地不充分 烙铁电源漏电,电压破坏(即使电流少,用高电压破坏)电流破坏(即使电压低,用电流破坏),静电破坏试验,根据电荷移动的带电*触摸或分离两种不同的物体时会带电。根据导电的带电*将带电的物体接触到其他物体上时会带电。*这种现象只在导体中发生。,静电发生原理(1),静电发生原理(),静电发生原理(3),个体的带电现象-接触带电(2个物体之间的接触)剥离
4、带电(粘贴胶带的剥离)-摩擦带电-诱导带电-根据变形/破坏的带电-根据电子类/离子类的带电粉体的带电现象-流送带电(利用管道输送空气时)-搅拌/混合带电 液体的带电现象-流动带电(液体流经管道内/液体通过过滤器)-喷雾带电(从喷嘴喷出液体时的带电),带电的类型,-导体(金属)的除电最好利用接地来解决。-绝缘体(塑料)的除电,则利用离子来中和。-在粒子发生器中 以100万分之几秒的速度发生。不能用防止破坏的速度进行中和。-人类通过汗水等成为一种导体,对其它导体(IC)放电。(但是,头发为绝缘体),对静电的对策(),-人的带电一般情况下需要保持在150V以下。(在特殊部件中25V以下)。-人能够感
5、触到的放电为3000V,仅通过稍微抬起胳膊的动作也能发生225V。-想保持人的带电在150V 以下,最有效的方法是戴上防静电手腕带。-防静电手腕带必须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手套为 NG),对静电的对策(),-由于移动动作不能戴防静电手腕带时,最有效的方法是穿上防静电鞋。-在没有戴防静电手腕带时,即使是社长也不要用手接触电路板或IC类部件。-和地板的材质无关,只要自己不接地,就都具有发生静电的可能。-工作台需要用电阻性很高的导电性垫子接地。,对静电的对策(),-女性即便是利用防静电手腕带接地,也必须注意长发(头发为绝缘体,只需要靠近也会使电路板带带电)。-IC类即使带电也不能遭到破坏,但是一旦为了
6、除电而接地就遭到破坏,所以需要通过1 左右的电阻进行接地。-电路板上的IC其方式和导线类似于天线,受到损伤的可能性很高。,对静电的对策(),对静电的对策(),-烙铁利用接地和测定仪等一起定期确认漏电与否。-粘有部件的电路板必须保管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包里。-在没有被屏蔽的电路板上,不要靠近塑料制品等。-焊锡吸收器等工具或部件箱应使用导电性孰料箱。-用于清扫的刷子不要用塑料制品而要使用猪鬃。,-在低湿度环境中电荷的扩散性会减少,而静电的发生则增多。尤其是在冬季,相对湿度要保持在4060%。-在难以控制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为局部对策,使用离子发生器。-工程内不要带进没有经过静电对策的塑料或包装材料(塑料袋,泡沫材料)。-为了防止由于步行而发生的人体带电或在底架上的带电,要铺设导电地板或导电垫子。,静电对策的工作环境(),静电对策的工作环境(),防静电手腕带导电板导电鞋导电地板或导电垫子5.离子发生器6.接地,静电对策的工作环境(),-导电垫子-接地线-金属线,静电对策的工作环境(),对策用品的管理和检查,静电对策(NG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