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域分析法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频域分析法 》PPT课件.ppt(1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章 频域分析法,5.1 频率特性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5.4 稳定判据 5.5 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习题,5.1 频率特性,5.1.1 频率特性的概念 频率特性又称频率响应,它是系统(或元件)对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设线性系统G(s)的输入为一正弦信号r(t)=Ar sint,在稳态时,系统的输出具有和输入同频率的正弦函数,但其振幅和相位一般均不同于输入量,且随着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即cs(t)=Ac sin(t+),如图5-1所示。,图5-1 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响应,用R(j)和C(j)分别表示输入信号Ar sin
2、t和输出信号cs(t)=Ac sin(t+),则输出稳态分量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复数比称为该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简称频率特性,记作,(5-1),其中,输出与输入的振幅比随的变化关系称为幅频特性函数A(),是G(j)的模,(5-2),输出与输入的相位差随的变化关系称为相频特性函数(),是G(j)的幅角,()=argG(j)=G(j)(5-3),幅频特性描述了系统在稳态下响应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时幅值衰减或放大的特性;相频特性描述了系统在稳态下响应不同频率正弦输入信号时在相位上产生滞后或超前的特性。因此,如果已知系统(环节)的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令s=j便可得到相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依此作出频率
3、特性曲线。,对频率特性的几点说明:(1)频率特性不仅仅针对系统而言,其概念对控制元件、控制装置也都适用。(2)由于系统(环节)动态过程中的稳态分量总是可以分离出来,而且其规律性并不依赖于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可以将频率特性的概念推广到不稳定系统(环节)。,(3)虽然频率特性G(j)是在系统(环节)稳态下求得的,却与系统(环节)动态特性G()的形式一致,包含了系统(环节)的全部动态结构和参数。()根据频率特性的定义可知,这种数学模型即使在不知道系统内部结构和机理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通过实验来确定,这正是引入频率特性这一数学模型的主要原因之一。,图5-2 RC电路,例5.在如图5-2
4、所示的RC电路中,设输入电压为ui(t)=A sin(t),求频率特性函数G(j)。解 由复阻抗的概念求得,(5-4),如上所述,G(j)可以改写为 G(j)=|G(j)|ej()(5-5),式中,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是描述系统的输入频率从0到变化时频率响应的幅值、相位与频率之间关系的一组曲线。虽然系统的频率特性函数有严格的数学定义,但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图示方法简明、清晰地表示出来,这正是该方法深受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欢迎的原因所在。,1.极坐标频率特性图(奈奎斯特图)极坐标频率特性图又称奈奎斯特图(Nyquist)图或幅相频率特性图。极坐标频率特性图是当从0到变化时,以为参变
5、量,在极坐标图上绘出G(j)的模|G(j)|和幅角G(j)随变化的曲线,即当从0到变化时,向量G(j)的矢端轨迹。G(j)曲线上每一点所对应的向量都表与某一输入频率相对应的系统(或环节)的频率响应,其中向量的模反映系统(或环节)的幅频特性,向量的相角反映系统(或环节)的相频特性。,频率特性函数可以表示成G(j)=R()+jI()代数式=|G(j)|G(j)极坐标式=A(j)ej()指数式,如果将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重合,那么极坐标系下的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下的实轴和虚轴上的投影分别为实频特性R()和虚频特性I()。,例5.2 绘制例5.1中C电路的极坐标频率特性图,其中R=1 k,C=500 F。
6、解 该电路的频率特性为,其中,T=RC=0.5。则,(5-6),G(j)=-arctanT=-arctan0.5(5-)在不同下求出的|G(j)|及G(j)如表5-所示。,表5-不同下的|G(j)|及G(j)的值,图5-3 RC电路的极坐标频率特性图,2.对数坐标频率特性图(伯德图)对数坐标频率特性图又称伯德(Bode)图,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组成。通常将二者画在一张图上,统称为对数坐标频率特性。与极坐标图不同,在伯德图中以为横轴坐标。但的变化范围极广(0),如果采用普通坐标分度的话,很难展示出其如此之宽的频率范围。因此,在伯德图中横轴采用对数分度。,1)对数幅频特性的坐标系
7、对数幅频特性的坐标系如图5-所示。(1)横轴:=lg。轴为对数分度,即采用相等的距离代表相等的频率倍增,在伯德图中横坐标按=lg 均匀分度。和lg的关系如表5-所示。,图5-4 对数幅频特性的坐标系,表5-2 和lg的关系,对lg而言为线性分度。如表5-所示。=0在对数分度的坐标系中的负无穷远处。从表5-2中可以看出,的数值每变化10倍,在对数坐标上lg相应变化一个单位。频率变化10倍的一段对数刻度称为“十倍频程”,用“dec”表示。即对而言:=lg10-lg=1,(2)纵轴:L=20 lgA(),单位为分贝,记作dB。2)对数相频特性的坐标系 对数相频特性的坐标系如图5-5所示。(1)横轴:
8、轴对数分度,即=lg。(2)纵轴:()线性分度。,图5-5 对数相频特性的坐标系,例5.3 绘制例5.1中RC电路的对数坐标频率特性图(T1s)。解 RC电路的频率特性为,所以有,表5-3 不同下的L()及()值,图 5-6 RC电路的对数坐标频率特性,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5.2.1 比例(放大)环节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K,故其频率特性函数为 G(j)=K=Ke j 0(5-),1.极坐标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A()=K,()=0(5-)可见,比例环节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都是与无关的常量。在极坐标频率特性图(Nyquist图)中其频率特性曲线为正实轴上坐标为(K,j0)的
9、一个点,如图5-(a)所示。,2.对数坐标频率特性(Bode图)L()=20 lgK,()=0(5-)可见,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L()和对数相频特性()也都是与无关的水平直线。L()是一条纵坐标为20 lgK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是一条与0线重合的直线,如图5-()所示。,图 5-7 比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坐标频率特性(a)幅相频率特性;(b)对数坐标频率特性,5.2.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1/s,故其频率特性函数为,(5-11),1.极坐标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5-12),图 5-8 积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坐标频率特性(a)幅相频率特性;(b)对
10、数坐标频率特性,2.对数坐标频率特性(Bode图),(5-13),可见,微分环节的幅频特性与频率相等,相频特性恒为90,所以在极坐标频率特性图(Nyquist图)中其频率特性曲线为沿虚轴的上半轴由原点指向无穷远点的直线,如图5-(a)所示。,5.2.3 微分环节 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s,故其频率特性函数为 G(j)=j=ej90(5-1)1.极坐标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A()=,()=90(5-15)可见,微分环节的幅频特性与频率相等,相频特性恒为90,2.对数坐标频率特性(Bode图)L()=20 lgA()=20 lg=20,()=90(5-1)可见,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L(
11、)是(即lg)的一次线性函数,其直线斜率为20 dB/dec,直线在=1时与横轴相交,()是一条纵坐标为90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如图5-()所示。,图 5-9 微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坐标频率特性(a)幅相频率特性;(b)对数坐标频率特性,5.2.4 惯性环节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故其频率特性函数为,1.极坐标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5-18),R()-0.52+I()2=0.52,2.对数坐标频率特性(Bode图),(5-19),由此可以绘出惯性环节的Bode图,但在工程上常用简便的渐近线来代替实际的曲线,如图5-1(b)所示。,图 5-10 惯性环节的幅相频特性和对数坐标频率特性
12、(a)幅相频率特性;(b)对数坐标频率特性,1)低频渐近线 当T1,即1/T时,在L()中可忽略T,则 L()=-20 lg1=0 dB 说明在低频段,惯性环节幅频特性曲线近似与横轴重合。,2)高频渐近线当T1,即1/T时,在L()中可忽略1,则,(5-2),令=lg,c=lg(1/T),则 L()=-20(-c)(5-21),3)转折频率 低频渐近线与高频渐近线的交点在c=1/T处,因为当c=1/T时,-20 lgT=-20 lg1=0。故称c=1/T为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而转折频率处的实际对数幅频为,5.2.5 一阶微分环节 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Ts+1,故其频率特性函数为,
13、(5-22),1.极坐标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5-23),可见,当由0时,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A()从1,相频特性()由090。因此,一阶微分环节的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是一条平行于虚轴的射线,其顶点在(1,j0),如图5-11(a)所示。,图 5-11 一阶微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坐标频率特性(a)幅相频率特性;(b)对数坐标频率特性,2.对数坐标频率特性(Bode图),(5-24),5.2.6 振荡环节 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5-25),其中,T为振荡环节的时间常数,n=1/T为振荡环节的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为振荡环节的阻尼比。其频率特性函数为,(5-26),1.极坐标频率特性(幅相
14、频率特性),(5-27),图5-12 振荡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采用描点法作出振荡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12所示。可见,当由0时,振荡环节的幅频特性A()从10,相频特性()由0-180。另外,当=n时,A()=1/2,()=-90。说明当=n时,曲线与负虚轴相交,且阻尼比越大,交点越靠近原点。由于阻尼比的取值范围不同,A()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图5-13所示。,图5-13 振荡环节的幅频特性,(1)在某些取值范围内,A()将会随着的增大出现峰值。A()在某一频率下达到峰值的现象称为“谐振”,该频率称为谐振频率r,该峰值称为谐振峰值Mr。(2)在某些取值范围内,A()不会出现“谐振”
15、现象,而是随的增大而递减。令(dA()/(d)=0,得r=n,(5-28),(5-29),2.对数坐标频率特性(Bode图),(5-30),图 5-14 振荡环节的对数坐标频率特性,图 5-15 振荡环节的渐近对数幅频特性,1)低频段 当/n1,即n时,,令=lg,c=lg(1/T),则,L()=-40(-c)(5-31),说明在高频段,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曲线类似于斜率为-40 dB/dec的一条通过c=lg(1/T)的直线。,3)转折频率 低频渐近线与高频渐近线的交点在=n处,因为当=n时,-40 lgT=-40 lg1=0,故称=n为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16、5.3.1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函数极坐标图的绘制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nm(5-32),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函数极坐标图主要用于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通常将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写成各环节串联的形式,利用“幅值相乘、幅角相加”的原则确定几个关键点的准确位置,然后绘出图形的大致形状即可。绘制步骤如下:(1)将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函数G(j)H(j)写成指数式A(j)ej()或代数式R()+jI()。(2)确定极坐标图的起点=0+和终点。(3)确定极坐标图与坐标轴的交点。,图 5-16 极坐标图的起点,图5-17 极坐标图的终点,例5.4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33),试绘制该系统的开环频
17、率特性函数极坐标图。,图5-18 例5.4的极坐标图,5.3.2 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通常可以写成典型环节串联的形式,即 G(s)H(s)=G1(s)G2(s).Gn(s)(5-3)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5-37),则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为,(5-38),(5-39),绘制步骤如下:(1)将开环频率特性写成典型环节相乘的形式,并求出各典型环节的时间常数。(2)从小到大按顺序计算各环节的转折频率1/Ti,若T1T2T3.,则有123.。(3)绘制起始段01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4)绘制其他频段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从低频段画起,每遇到一个转折频率对数
18、幅频特性曲线转折一次。惯性环节:-20 dB/dec;振荡环节:-40 dB/dec;一阶微分:+20 dB/dec;二阶微分环节:+40 dB/dec。,(5)绘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逐个作出各典型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并进行叠加就可以得到系统开环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当然,也可以直接计算()。通常采取求出几个特定值的办法,如(0),(1),(10),()等,从而得到相频特性曲线的概图。,例5.5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该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图 5-19 例5.5的对数坐标频率特性图,5.3.3 根据频率特性确定传递函数 由于系统频率特性是线性系统(环节)在正弦输入信号下的
19、响应特性,因此由传递函数可以得到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反之,由频率特性也可以求得相应的传递函数。对于最小相位系统(环节)而言 最小相位系统(环节)是指传递函数中没有右极点、右零点的系统(环节),而传递函数中有右极点、右零点的系统(环节)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环节)。,一条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只能有一条对数相频特性曲线与之对应,因此只需要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就可以求出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例5.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20所示,试求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图 5-20 例5.6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5.4 稳定判据,5.4.1 系统开环特征式和闭环特征式的关系 闭环系统的稳定
20、性取决于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的分布。要由开环频率特性研究闭环的稳定性,首先应该明确开环特性和闭环特征式的关系。以单位负反馈系统来讨论,如果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那么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5-7),其中,N(s)及N(s)+M(s)分别为开环和闭环的特征式。以二者之比构造辅助函数:,(5-8),(5-9),(5-5),5.4.2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由于F(s)与开环传递函数G(s)只相差常量1,因此F(j)=1+G(j)的几何意义为:F(j)平面的坐标原点就是G(j)平面的(-1,j0)点,如图5-21所示。,图 5-21 F(j)平面和G(j)平面,F(j)向量对其原点的转角相当于G(
21、j)曲线对(-1,j0)的转角。因此,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可表述为: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有p个右极点,则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当由-时,开环幅相特性曲线G(j)逆时针包围(-1,j0)点p次;否则,闭环系统不稳定。若p=0,则仅当G(j)曲线不包围(-1,j0)点时闭环系统稳定。,如果当由-+时,开环幅相特性曲线G(j)包围(-1,j0)点N次(顺时针包围时,N0;逆时针包围时,N0),则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的极点数为 Z=p+N(5-51)要使系统闭环稳定,即F(s)的零点必须全部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也就是说Z=0。,如果开环传递函数G(s)中含有个积分环节,则应从绘制的开环幅相特性曲
22、线上=0+对应点处逆时针方向作90、无穷大半径圆弧的辅助线,找到=0时曲线G(j)的起点(见图5-22),才能正确确定开环幅相特性曲线G(j)包围(-1,j0)点的角度。,图 5-22 有积分环节时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a)=1;(b)=2;(c)=3,图5-23 奈奎斯特路径,采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椐判断系统闭环是否稳定的步骤如下:(1)构造奈奎斯特路径。构造一个包围s平面的右半平面的封闭曲线,如图5-23所示。它按顺时针方向包围s平面的右半平面,环绕了F(s)在s平面的右半平面中的所有零点和极点。它由3部分组成:正虚轴s=j(:0);半径为无限大的右半圆s=Rej,负虚轴s=-j(:-0)。,(
23、2)在G(s)平面画出对应的奈奎斯特图。奈奎斯特路径的正虚轴s=j(:0)部分对应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G(j)在:0段的部分。奈奎斯特路径的负虚轴s=-j(:-0)部分对应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G(j)在:-0段的部分,也就是:0时G(j)曲线关于水平轴线的镜像。奈奎斯特路径沿半径R=的半圆部分,映射为G(j)曲线上=的点(通常是G(s)平面的原点)。(3)由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闭环稳定性。,例5.7 4个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如图5-2所示。已知各系统开环右极点数p,试判断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图 5-24 4个单位负反馈系统的G(j)曲线,解 作出各系统当:-+时的开环幅相特
24、性曲线,如图5-25所示。(1)(a)、(b)、(d)3个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包围(-1,j0)点的次数为0次,而且p=0,所以系统闭环稳定。(2)(c)系统的开环幅相曲线绕(-1,j0)点顺时针方向包围2次,而p=0,故系统闭环不稳定。,图 5-25 各系统当:-+时的开环幅相特性曲线,5.4.3 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由于绘制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比较麻烦,而且用奈奎斯特图分析稳定性时,系统中某个环节或某些参数的改变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不容易看出来,因此在工程上通常将奈奎斯特判据应用到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中,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有p个右极点,则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当由0时
25、,在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20 lg|G(j)|0的范围内,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对-180线的正穿越(由下向上)和负穿越(由上向下)次数之差为p/2,即N+-N-=p/2;否则,闭环系统不稳定。若p=0,则仅当正、负穿越次数相等时闭环系统稳定。,随的增加,如果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由下向上穿过-180线(幅角的增量为正),称为正穿越一次;如果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由上向下穿过-180线(幅角的增量为正),称为负穿越一次。若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起于或止于-180线上,则称为半次穿越,相应也有正负之分。如果开环传递函数中有个积分环节,则在()曲线最左端视为=0+处,补作90虚线段的辅
26、助线。,例5.8 某两个系统的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如图 5-2所示,p1=0,p2=1,试判断其稳定性。,图 5-26 例5.8系统的对数幅相特性曲线,解 系统1在L()0的范围内,()对-180线未发生穿越,而p1=0,所以系统闭环稳定。系统2在L()0的范围内,()对-180的正、负穿越次数之差为,而p2=1,即N+-N-p2/2,所以系统闭环不稳定。,5.4.4 稳定裕度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不仅能判别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能指出稳定的程度。后者是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重要优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在设计一个系统时,不仅要求它必须是稳定的,而且还应该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度。,系统离开稳定边界的
27、程度说明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开环幅相曲线越靠近(-1,j0)点,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通常以稳定裕度作为衡量闭环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包括相位稳定裕度和幅值稳定裕度h(简称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1.相位裕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相位裕度是指G(j)曲线上模值等于1(为开环截止频率c)的矢量与负实轴的夹角(见图5-27)。在对数曲线上,相当于20 lg|G(j)|=0处的相频G与-180的角差,即=180+G(5-52)相位裕度表明在开环截止c上使系统达到临界稳定状态所需的相移滞后量。,图 5-27 稳定裕度及h,2.幅值裕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幅值裕度h是指G(j)曲线与负实轴相交点模值|G
28、(j1)|的倒数1/|G(j1)|。在对数曲线上,相当于G为-180时幅频20 lg|G(j1)|的负值,即 Lh=-20 lg|G(j1)|(5-53)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愈大,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一般来说,为了使系统既有适当的稳定裕度,又有较好的动态性能,通常要求 40(5-5)h2 或 Lh6 dB(5-55),例5.9 某系统如图5-28所示。试分析该系统的稳定性并指出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解 该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0,转折频率分别为1=1,2=100。绘制出开环系统的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如图5-29所示。因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有两个积分环节,所以在()曲线最左端视为=0+处,补作两个-90
29、的角度(如虚线段所示)。,图 5-28 例5.9的系统结构图,图5-29 开环系统的对数幅相特性曲线,由图可知,在L()=20 lg|G(j)|0的范围内,G曲线没有穿越-180线,且p=0,所以闭环系统稳定。=180+G(j10)=180+arctan10-180-arctan0.1=78.7 h,5.5 开环频率特性与时域指标的关系,1.低频段 低频段通常是指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L()在第一个转折频率1以前的区段。它反映了频率特性与稳态误差的关系。这一段特性完全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的个数和开环增益K决定。其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决定了这一段的斜率为-20 dB/dec;开环增益K决定
30、了它的位置。当0时,,则,(5-5),L()=20 lgK-20 lg(5-57)当 L()=0时,20 lgK-20 lg=0所以,(5-58),图 5-30 低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曲线,2.中频段 中频段通常是指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L()在截止频率c附近的区段。它反映了系统动态响应的稳定性和快速性。下面的讨论以最小相位系统为例。对于这类系统,由于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因此仅通过幅频特性即可分析系统的性能。中频段的幅频特性曲线斜率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将从两种极端的情况加以说明。,(1)中频段幅频特性曲线斜率为-20 dB/dec,而且所占的频率区间较宽,如图5
31、-3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近似地把整个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看作斜率为-20 dB/dec 的一条直线。那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看成,(5-59),则闭环传递函数为,(5-60),(2)中频段幅频特性曲线斜率为-40 dB/dec,而且所占的频率区间较宽,如图5-31(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近似地把整个系统的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看作斜率为-40 dB/dec 的一条直线。那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看成,(5-1),图 5-31 中频段幅频特性,则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5-2),系统相当于零阻尼(=0)振荡系统(临界稳定),系统动态过程将持续振荡。,3.高频段 高频段通常是指开环对
32、数频率特性曲线L()离截止频率c较远的区段。它反映了系统抗干扰的能力。这部分的频率特性是由小时间常数的环节决定的。由于远离c,分贝值又低,对系统的动态响应影响不大。由于高频段的开环幅频一般比较低L()0,即|G(j)|1,因此闭环频率特性为,(5-3),故闭环频率特性近似等于开环频率特性。,习 题,5.1 试求下列各系统的实频特性、虚频特性、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5.2 已知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各系统的开环极坐标图。,5.3 已知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各系统的开环对数幅相特性曲线。,5.4 已知道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习题5.4图所示,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习题5.4图,
33、习题5.4图,5.5 设系统开环幅相特性曲线如习题5.5图所示,试判别系统稳定性。其中p为开环传递函数的右极点数,为开环的积分环节数。,习题5.5图,习题5.5图,5.6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系统开环极坐标图,并判断其稳定性。,5.7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系统开环对数幅相图,并判断其稳定性。,5.8 设反馈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函数的极坐标图如习题5.8图所示,开环放大倍数为K=500,p=0,试确定使系统闭环稳定的K值范围。,习题5.8图,5.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K=1时,求系统的相角裕度;(2)K=10时,求系统的相角裕度;(3)讨论开环增益的大小对系统相对稳定性的影响。,5.10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及,试确定使系统相角裕度等于45的值及K值。,5.11 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使系统幅值裕度等于20 dB的K值。,5.12 设最小相位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线如习题5.12图所示。(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计算开环截止频率c;(3)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4)将幅频曲线向右平移10倍频程,试讨论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ts及ess的变化。,习题5.12图,5.13 闭环控制系统如习题5.13图所示,试判别其稳定性。,习题5.13图,5.14 某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试求系统开环截止频率c及相角裕度。,